8省份新高考改革方案全面解讀

對於高考改革,家長和學生最關心的實際問題就是考試怎麼考、成績如何算、大學怎麼進行招錄以及高中階段如何開展教學。今天就結合高考改革方案為大家做一個解讀。

考試怎麼考?

選考科目實行“3+1+2”模式

根據公佈的實施方案,8省市的方案為“3+1+2”模式。“3”為全國統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所有學生必考;“1”為首選科目,考生須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物理、歷史科目中選擇一科;“2”為再選科目,考生可在化學、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個科目中選擇兩科。選擇性考試科目共有12種組合方式。

解讀:為什麼要採用“3+1+2”模式?

“3+1+2”模式中把物理、歷史定為首選科目,在一定程度上汲取了之前部分省市高考改革的經驗。在浙江、上海的高考改革中,出現大量學生“棄選”物理的情況。物理在自然科學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如果選考人數過少,可能造成大學階段學習脫節和科學素養下降。

“3+1+2”的選考科目方案是8省市在借鑑先行改革試點省份的經驗基礎上,充分考慮本地原有高考模式、基礎教育發展水平、高等教育和學科專業佈局等因素的結果。物理是自然科學類的基礎學科,歷史是人文科學類的基礎學科,把物理和歷史這兩個基礎學科作為首考,可以為考生進入高校展開專業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成績如何算?

依據統一高考+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

依據實施方案,從2021年起,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分為合格性考試和選擇性考試。合格考成績是學生畢業、普通高中同等學力認定的主要依據;選擇考成績則計入普通高校統一考試招生錄取的考生總成績。8省市新高考考生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科目成績+學業水平考試選考科目成績構成,滿分750分。其中,統一高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使用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每門滿分150分。選考科目中,物理或歷史使用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每門滿分100分;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中自主選擇的兩門科目按等級賦分後計入考生總成績,每門滿分100分。

解讀:再選科目為何實行等級賦分?

由於再選科目中不同學科試題難度差異和報考相應學科的考生群體不同,選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實行等級賦分,主要是基於學生選考的科目不同、各科目試題難度不同、各科目原始成績不具有可比性的原因,是從教育考試公平公正角度出發做出的規定。

舉例來說,考生甲選考思想政治,考生乙選化學,兩人都考了70分,考生甲排在所有選考思想政治考生的第100位,考生乙排在所有選考化學考生的第1000位。若簡單將他們各科成績相加計入高考成績,既不科學也不公平。因此,需要將不同科目的原始分按照一定規則通過轉換得到等級分,轉換後考生選考科目成績排隊順序不變,以解決選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的問題。

8省份新高考改革方案全面解讀

高校如何招錄?

錄取實施“兩依據,一參考”

除了依據三門統一高考學科科目成績和三門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成績外,還將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錄取的重要參考。此外,8省市在實施方案中明確,高校在安排招生計劃時,將分物理和歷史兩個類別分別編制;在錄取時,也將按照選物理的考生和選歷史的考生分兩個序列排隊錄取。河北、遼寧、重慶等省市的考生志願填報採取“專業(類)+院校”模式,即一所院校一個招生專業(類)為一個志願,實行平行志願投檔錄取模式。

解讀:“院校專業組”志願組合方式

院校專業組即把一所院校選考科目要求相同的若干個專業合成一個組,每個組內可包含數量不等的專業,一所院校可設置多個“院校專業組”,以“院校專業組”為單位進行投檔錄取。以A大學為例,有20個招生專業,現行高考只有1個院校代碼,只是文、理科分開。按新高考方案A大學首先是按照物理和歷史分開,假如要求選考歷史的有8個專業,選考物理的有12個專業,分開之後,再根據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門選考科目要求來組合,選考科目要求相同的為1個組。如8個歷史專業中有3個專業要求選考科目為歷史+政治,另外5個專業要求選考科目為歷史+地理,那麼8個選考歷史的專業就有2個院校專業組,以此類推,假如12個選考物理的專業分成3個院校專業組,那麼A大學20個招生專業就一共分成5個院校專業組,就是等於A大學是有5個院校志願單位,提供5個院校代碼供考生選擇填報。

解讀:“院校專業組”志願填報有何優勢?

以A大學為例,假設有20個招生專業,現在的高考模式錄取方式是A大學即為1個院校志願單位,提供1個院校代碼,當你填報了A大學且達到了分數線,你就可以進入到A大學,在A大學裡面你還可以填6個專業及1個是否服從專業調劑選項。改革後,實行院校專業組,如果A大學20個招生專業分成了5個院校專業組,就是有5個院校志願單位,有5個代碼供考生填報,錄取時,A大學就有5個分數線,不像現在1個院校只有1個分數線。由上可知,“院校專業組”意味著考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特長,優先從專業角度選擇高校並填報志願。與現在志願填報和錄取方式相比,主要優勢是擴大學生選擇權,提高志願滿意度和滿足率。

8省份新高考改革方案全面解讀

高中如何開展教學?

選課走班教學

依據8省市公佈的有關解讀文稿,對如何開展選課走班教學有了明確安排。比如,學校不得為了增加選擇考學科的課時而擠佔其他非選擇考學科的課時,要嚴格執行國家頒佈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努力開發精品選修課程;探索與選課走班教學相適應的學校教學管理制度,構建行政班與教學班、班主任和導師制有機結合的班級管理制度。

可以預見,對基礎教育而言,推行選課走班,由於選考各門學科的考生比例不盡相同,其將對學科教師的規模和結構產生直接影響。正因如此,在加強隊伍建設方面,8省市均明確要通過購買服務、返聘優秀退休教師、探索“縣管校聘”等多種措施,緩解部分學科教師結構性缺編問題,同時加強教師培訓,加大對富餘學科教師的轉崗培訓。此外,還要著力改善辦學條件,通過新改擴建部分高中、嚴格執行招生計劃等措施,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