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唐人一样吃下午茶。

说起唐朝,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是诗歌曲艺脍炙人口、家喻户晓?是丰腴美人轻缕薄纱、酥胸半露?还是帝王将相们缔造的开元盛世、天下太平?

历史书和语文书上的唐朝,总离不开大文豪们和帝王们的身影,在我们对唐朝的诗歌艺术歌功颂德时,却忽略了离我们最近的饮食文明。那么今天我带你认识一下不一样的唐朝。

像唐人一样吃下午茶。

杨贵妃

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下午三点半,你刚睁开睡眼惺忪的眼,午后的阳光透过帷幔有点晃眼,你需要点什么来慰藉一下空虚的内心。一场下午茶再合适不过了。精致,优雅,讲究,这就是广为流传的英式下午茶的生活态度。

不要以为精致的下午茶是现代都市小资们的专利,这种文艺聚会在唐朝就风生水起了。

像唐人一样吃下午茶。

唐代下午茶

一场完美的下午茶离不开这三样:气氛、茶和甜品。下午茶之所以在唐朝出现,离不开唐朝开放包容的民俗民风,茶艺的演进和糖的流行。咱们先来说茶。

像唐人一样吃下午茶。

唐代下午茶

# 茶文化

研究考证,陆羽所著《茶经》是当时人们饮茶流程指导,基本上反映了唐代煎茶的流程。

茶文化的鼻祖陆羽以著《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备的一部茶叶专著,对唐代及唐之前茶叶的历史、产地、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等作了科学阐述和系统总结,开中国茶文化之先河。

当时卖茶人都供有陆羽像,陆羽在当时那可是全民偶像,这也反映了茶在唐朝的风靡程度。

像唐人一样吃下午茶。

陆羽像

喝茶分为碾、煮、分、饮四个步骤,先根据人数取出适量的茶饼,用火慢烤,再将烤过的茶饼碾压成茶末,之后再放入煮沸的水中,稍微搅动。

像唐人一样吃下午茶。

唐代《煎茶图》

到这里还没有结束,之后还要在煮好的茶中,加入调味料,盐,姜,葱等配料,搅拌均匀,最后分到茶具中给客人饮用。

像唐人一样吃下午茶。

银局部鎏金镂空茶笼子

比起英国喝茶所用的小茶具,唐朝人茶盏,是平坦的大碗形,适合大碗喝茶,端起来放嘴边,简直豪气干云,很有大唐风范。

像唐人一样吃下午茶。

# 甜品

甜品是下午茶的精髓,爱吃甜的唐朝人把做甜品的手艺运用的出神入化。当然这离不开甜品的主角:糖。

## 糖

根据古书的记载,中国人在两千年前就有了关于糖的记载,叫做“饴”,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麦芽糖。在古时的中国,糖类属于皇室贡品,真正的白糖是只有达官显贵才有机会品尝到的。

唐以前,麦芽糖和蜂蜜是主要的甜料,从南北朝时期起,甘蔗及其制品开始传入中国。至唐代,唐太宗专门派人前往印度学习熬糖的方法。这位留学生学成回国后,用扬州进贡的甘蔗制成砂糖,色泽和口感皆令人满意,于是,蔗糖的使用得到普及。

像唐人一样吃下午茶。

制糖

不过,当时制糖技术并不完善,唐人只会把甘蔗汁经过晾晒、熬煎做成浓缩的甜浆,称为“蔗浆”,保存在缸、罐一类容器里,宫廷还会将大量的蔗浆存入冰窖深处,以便长期保存。直到唐代中下叶,糖才得以逐渐走入民间,但是价格依旧昂贵,属于富人的专属。

像唐人一样吃下午茶。

制糖

尽管制糖技术对甜品制作产生了局限,但这并没有对爱吃糖的唐朝人有多大的困难,唐朝真真是名副其实的“糖朝”。唐人喜欢在饭食中浇上糖浆,就有了王维:“蔗浆菰米饭,蒟酱露葵羹”的诗句传世。

## 糖酪浇樱桃

唐人大约口味比较重,春天吃新鲜樱桃的时候,喜欢浇以蔗浆,增加其甜度。蔗浆浇樱桃是唐朝长安春季最受追捧的高档甜品之一,届时人人都以能一尝其甜鲜为荣,甚至在百官上朝之后的工作餐上,它也是招人喜欢的重要角色。

唐人品尝樱桃,还有一种非常流行的方式,就是以奶酪浇到鲜摘樱桃果上,同时配浇蔗浆,简称“酪樱桃”。这种美食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只不过到了唐朝变得十分普及,堪称春季的主打甜品,并且一直延续到宋元时代。

像唐人一样吃下午茶。

这里所配的“酪”是未经风干的鲜奶酪,状态接近今天的酸奶,呈半固态、凝冻状,所以,吃樱桃的时候,是把这样的乳酪像浇卤一样,浇到鲜红的樱桃上。

像唐人一样吃下午茶。

鲜乳酪的肥浓滋润配初熟樱桃的鲜甜多汁,再辅以琥珀色的冰蔗浆,其口感之美,可想而知。

像唐人一样吃下午茶。

唐人吃糖酪浇樱桃十分讲究。白居易在诗中形容自己享受天子赏赐的樱桃的情景,说是:“手擘才离核,匙抄半是津。”——将樱桃刨开、去核,盛在盘碗中,浇上乳酪、蔗浆,用小匙舀食。用以浇樱桃的乳酪、蔗浆,事先也都要经过冰镇。

像唐人一样吃下午茶。

对于这样一道美食,唐人讲究动用精美珍贵的器皿来盛放,如金盘、金瓯、琉璃盘、玻璃碗等等,以映衬樱桃的莹红、乳酪的凝白。糖酪浇樱桃口感甘美滋润,视觉上又如此赏心悦目,难怪唐人对其无限爱赏。

像唐人一样吃下午茶。

唐代描金刻花琉璃盘

像唐人一样吃下午茶。

唐代鎏金凤鸟纹六曲银盘

## 冻酥花糕

在唐人那里,奶制品甜点占了相当的比重。当时十分看重“酥”制的甜品,重要宴会上一定会有精致的大型冻酥花糕。其中最流行的是酥山,说起来有点神奇,其制作工艺称为“滴酥”,竟颇接近今日向蛋糕上挤奶油裱花的方法。

甜酥“淋”成山峦起伏的形状之后,经冷冻定型,便会牢牢地冻黏在盘子上。在连盘端上宴席之前,还会插些人工做的彩树、假花作为装饰。

像唐人一样吃下午茶。

酥山可以采用本色的白酥制成,状如雪山,但也常常染成红色或绿色。实际上,人们常喜欢采用染成粉红色的“红酥”制作精品“奶油冷冻花点”,韦巨源拜尚书令,曾经向中宗、韦后进献“烧尾宴”,其中有一道“贵妃红”,旁注“加味红酥”,便明确显示这是一种用掺有香料的红酥制成的甜点。

像唐人一样吃下午茶。

在唐人生活中,“冷冻奶油甜点”可谓异常发达,占据着类似今日奶油蛋糕或冰淇淋的位置。

## 透花糍

糯米与面粉、豆粉制作的甜点也很发达,当时可能已经出现了细腻的豆沙。《云仙散记》中就记载说,虢国夫人府上有一位叫邓连的厨艺大师,他滤掉熟豆泥中的豆皮,制成豆沙,美名“灵沙臛”。

同时将上好糯米捣打成糍糕,夹入灵沙臛做馅,还巧妙地将这豆沙馅塑出花形。经他巧制,糍糕的糕体呈半透明状,于是豆沙的花形得以隐约透映出来,因此叫作“透花糍”。

像唐人一样吃下午茶。

## 毕罗

唐人很善于把点心做成半透明状,在满足唇齿享受的同时也提供视觉美感。彼时流行一种叫“毕罗”的蒸食。晚唐时一位名为韩约的士大夫,其家精于美食,尤其以“樱桃毕罗”闻名遐迩,这种毕罗以樱桃果作为馅料之一,蒸熟装碟之后,皮内的樱桃竟然果色不变,紫红如鲜,在薄薄的粉皮之内朦影玲珑。

像唐人一样吃下午茶。

当时也能把米粉染成多种颜色,做成七彩拼成的花糕,叫作“米锦”或“虹桥”,重阳节时必吃的花糕即为这种多彩的“米锦”。

像唐人一样吃下午茶。

另外,用面粉做成的甜点亦是丰富多彩,包括烫面与发面两种,往往以豆泥或枣泥做馅。另外,油炸食品也很发达,叫作“寒具”,韦巨源所献烧尾宴上即有一道叫作“巨胜奴”的“酥蜜寒具”,大致近似后世的糖麻花。

像唐人一样吃下午茶。

当时有种夸张的说法,质量最好的寒具一旦入口咀嚼,其破碎的声响能“惊动十里人”,可见唐朝的炸甜点是何等酥脆。

像唐人一样吃下午茶。

工作之余,不妨给自己放个小假。像唐朝人一样,来点精美的下午茶。一口酥点一口茶,甜在心口,美在心头。

像唐人一样吃下午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