餈粑應該怎麼做?

亞麗2240


餈粑是南方地區的傳統手工特色小吃,由糯米蒸熟後搗爛製作而成,流行於貴州、四川、重慶、湖南、廣東和廣西等地區 。


雖然南方不少地區有做餈粑


的習俗,但餈粑的做法以及食用方法也略有不同。就以我們廣西來說吧,每年春節前後,一些地方都有打餈粑過年食用或贈送親友的習俗。今年春節前(農曆十二月二十九)

,在我先生的老家——廣西忻城縣,我們家跟鄰居家一起合夥打了70斤糯米餈粑(他家30斤,我們家40斤),以下就是我們今年春節做餈粑的具體過程。1.
精選40斤飽滿的大顆粒糯米(我們廣西有小糯米和大糯米之分),用清水淘米一遍。2. 淘乾淨的糯米

分兩桶裝。3. 再放約40度的熱水沒過糯米(不能放溫度過高或過低的熱水浸泡,以免影響糯米浸泡的質量),浸泡10~12小時,直至糯米完全吸收水分,顆粒顯得飽脹而圓潤。我們是頭一天晚上浸泡,第二天早上就撈起糯米,瀝乾水分備用。4.

把蒸鍋放在大鐵鍋中,然後把已經瀝乾水分的糯米放入蒸鍋中。5.
用一根乾淨的小棍子,在糯米里戳十多下作氣孔,每一下都要戳到鍋底,再把蒸鍋蓋蓋好。然後在大鐵鍋中倒入適量水。6. 大火燒約一小時,直至糯米完全蒸熟成糯米飯。
7.
把蒸熟的糯米飯,舀五~六斤放入專門舂餈粑用的石舂碓中搗爛。40斤糯米飯大約需分七八次搗爛。8.三五個青壯年各自手持一根蘆竹,不停地搗舂石碓裡的糯米飯。
其實,以前老家打餈粑是
用大木槌搗舂糯米飯的,但是近幾年老家人才發現用木槌特別費力費勁,而且還不容易搗到石碓底,也不易使糯米飯受力搗爛。而用蘆竹卻不怎麼費勁,很輕鬆就把糯米飯搗爛成泥狀了。9.

把糯米飯搗爛成泥狀,沒有絲毫顆粒後,即可用蘆竹捲起放入準備好的大盆中。10.
女人們趕緊把少許雞蛋黃抹在雙手掌上(事先準備一個煮熟的雞蛋,取雞蛋黃與適量花生油攪拌好),握住粘在蘆竹上的糯米飯泥拽下來,再用力把糯米泥揉搓成柔韌而富有彈性的團狀。11.

然後把揉搓過的糯米泥從拇指和食指間用力擠出來,擠出一個個圓圓的球狀。12. 再把球狀的糯米泥放在手掌心或盆子裡,壓捏成大小相似的圓形餅狀,即成了糯米餈粑。餈粑口感軟糯、細膩、柔韌,而且彈性十足,非常有嚼頭。13.

做好的糯米餈粑可以立即吃了,但是想長時間保存的話,還要經過晾乾等工序。一般做餈粑前,要事先準備好幾張乾淨的布匹,鋪在乾淨的水泥地上或者寬敞平整處,甚至有的鋪在床上。14. 把做好的
餈粑擺放在布匹上晾乾水分,期間必須間隔幾分鐘把餈粑反覆翻面,使其不因粘黏而影響形狀,且不斷翻面還可使餈粑兩面更具光滑平整,晾乾後不易裂開。15.

晾2~3天后,如果餈粑已經乾硬,即可放入冰箱強凍層保存起來,保存兩三個月對其口感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16.
不過,以前沒有冰箱,晾乾的餈粑就只能浸泡在清水中,但是每天必須換一次乾淨的清水。在氣溫10℃左右的天氣,泡水餈粑也可以保質一個月。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老輩人的傳統保質方法,拿回城裡的餈粑我就浸泡在清水中(如上同)。餈粑晾乾後的吃法有很多種,可以用油煎、油炸、煮糖水、用炭火或電取暖器烤,或放微波爐加熱。
烤熟或加熱好的餈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搭配餡料食用,比如包酸菜餡、白糖、花生芝麻餡、蜂蜜等等。

以上就是廣西忻城縣等地餈粑的做法和過程,圖文均為“美食桃淘”原創,感謝大家的支持!


美食桃淘


首先,餈粑是糯米做的不是糯米粉做的,挑選精製糯米,要選擇顆粒飽滿,透亮的糯米,那樣的糯米口感好。

把糯米米浸泡24小時以上,讓它發漲,濾幹水份,放在鍋裡蒸熟。然後找一個硬一點的器具把糯米搗爛,爛成膠狀,在農村原來有種東西是專門用來搗爛糯米的,現在很少見了,一般用粉碎機了。



在乾淨的容器上灑些糯米粉,將搗爛的糯米進行揉搓,做成長方形或餅狀,置通風乾燥處陰乾。陰乾後可浸泡在水中,可以保存很長時間。

還可以把搗爛的餈粑趁熱壓成大的餅狀,就要在冷卻後不久,用鋒利的菜刀將大圓餅切成長條狀。注意未完全冷卻切時粘刀,冷卻太久過於堅硬,一定要掌握時候。假如在冬季,晚上壓圓餅,第二天就可以切了。



餈粑有很多種吃法,可油煎,可水煮,可火烤,可以同甜酒一起煮沸加糖。但是老人和小孩吃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一次不要吃太多,因為糯米吃多了不容易消化,有可能造成積食。


你們那裡餈粑是怎麼做的呢?歡迎留言一起討論,喜歡的朋友記得關注喲,記得點贊轉發和收藏!


強哥的農村生活


餈粑是我們湖北的一種傳統美食,以前是純手工的,製作起來比較麻煩,現在很多是機器製作的,我們這邊超市都有賣的,還是很受歡迎。可以放火爐上烤,可以煎,也可以油炸,切成小塊煮米酒更好吃。


漫步田間路


回憶小時候的小吃非常回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