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地區薄墊料發酵床養牛技術規範

一、發酵床養牛新技術的背景

隨著養豬越來越難,規模牛場、政府扶貧項目中養牛越來越多。但我們知道只要養殖幾十頭以上圈養的牛場,幾乎每天都需要清掃牛糞、沖洗欄舍,臭味、蒼蠅、牛糞、汙水這些問題讓很多養牛人頭疼。環保問題和大量人工問題讓很多人無法解決。

華南地區薄墊料發酵床養牛技術規範

未採用發酵床養牛前牛舍到處牛糞,牛身牛糞滿身都是

以存欄300頭母牛(奶牛)場為例,按照一些專業的傳統做法需要建設至少300立方沼氣池、幾個大於2000立方的沉澱池和儲液池、300平方米以上的糞棚,這樣簡單的設施投入投資至少100萬元;如果要做廢水達標排放建設生化處理系統,至少再增加100萬元以上。這還是節約計算最少的投資,還沒有計算每日處理的費用。

養牛本來就是低迴報的行業,由於牛的體積大、排洩量大,糞汙處理成為很大的問題。綜合總結的經驗,採用發酵床生態養牛是目前最容易實施的技術,且效果良好,製作簡單,成本低廉。不僅有效解決牛場帶來的汙染問題,還因為形成的益生菌環境給牛的健康帶來明顯的好處。目前是現代生態養牛中運用廣泛、實用的主要技術。

華南地區薄墊料發酵床養牛技術規範

奶牛場運用發酵床養牛後牛舍發生翻天覆地變化

二、薄墊料發酵床養牛技術成熟

發酵床養牛是一項非常成熟的技術,廣西助農直接服務的養牛場在6百家以上(不含全國多家代理商服務的養牛場),不管是黃牛、水牛、奶牛養殖運用後幾乎都是成功的,使用發酵床養牛後,就再也不願意回到原來的養殖模式。完全可以說發酵床養牛技術是一項“小技術、大革命”。

1.降低設施投入和用水

中小養牛場(存欄3千頭以內均可)實施本技術,甚至可以連沼氣池、汙水處理系統都不需要了,就可以解決牛場的汙染等諸多問題,且牛體上乾乾淨淨的,發病率和淘汰率大大降低,牛肉的質量也明顯提高,還能夠節約三分之二的水(不需要衝水洗欄)、減少至少一半的人工費用,並能達到現代生態養殖的標準要求!

2.解決了牛場的環保問題

發酵床養牛不僅可以解決牛場帶來的汙染問題,牛與牛舍的一下子都變得乾淨衛生了,而且還能夠顯著降低牛的發病率,在發酵床上的牛連口蹄疫類的疾病都極少。

3.設置合理的養殖密度

傳統養牛每頭牛一天的排便量是50-60公斤,約等於20頭豬的糞便量,所以發酵床養牛要有一定的飼養密度。根據牛的體重來定,一般100公斤左右的牛2平方1頭牛,成年小牛體重在400公斤左右約6-8平方1頭牛,體重成年大牛約10-15平方。合理的飼養密度是發酵床養牛成功因素之一。

4.人工減少一半以上

發酵床墊料生態養牛運行中牛糞是需要人工每天剷出另外集中使用微生物發酵的(或者將集中的牛糞區域剷起分散到乾燥區),但部分牛糞與牛尿被微生物分解轉化為可被牛食用無機物和菌蛋白質,而且墊料中的木質纖維和半纖維也可被降解轉化成易發酵的糖類,給牛提供了一定的蛋白質等營養。雖然牛排糞量大,但是牛糞容易分解,含氮量少,微生物降解氮的速度很快。

另外由於發酵床生態養牛,每天還是需要人工清糞,打掃圈舍;但不需要衝洗和考慮養牛帶來的汙染問題了,因為牛尿都被墊料全部吸附並蒸發了,因此一方面可減少飼養人員,節省人工支出,另一方面又節省了水費。

華南地區薄墊料發酵床養牛技術規範

薄墊料發酵床養牛現場,奶牛肉牛都適用

三、發酵床養牛技術的製作規範

發酵床生態養牛不同於一般的發酵床製作,因為牛的體重比豬都要重幾倍,常規的發酵床墊料不能承受牛強大的重力,針對發酵床養牛經過不斷的實踐探索總結出一套適合養牛的發酵床技術。墊料不論採用何種方法,只要能達到充分攪拌,讓它充分發酵就可。

1.確定墊料厚度

墊料厚度約10-30釐米(材料可以是各種切碎的雜草、玉米秸稈、甘蔗渣、鋸末等,高溫季節10-15釐米,冬春季節20-30釐米),使用半年左右清理更換一次(注意:如果需要大量的牛糞作為有機肥銷售,可以20-30天更換一次,牛的養殖密度增加,墊料可以使用當地大量廉價的各種農作物秸稈、蔗渣、菌糠、稻草、樹葉等)。

2.計算材料用量

根據不同夏冬季節、牛舍面積大小,以及與所需的墊料厚度計算出所需要的鋸末、秸稈等墊料以及益生菌種的使用數量。

3.墊料準備

直接將全部使用鋸末(不是刨花)作為墊料,接種菌種(如果是杉木、松樹的鋸末,每20平方米麵積使用1包“加強型活力發酵床複合菌”與5公斤玉米粉混合即可使用,如果是速生桉的鋸末,需要進行按前面比例將菌種+玉米粉混合含水量55%左右壓實薄膜覆蓋進行發酵,發酵一週後進行使用)。

發酵好的墊料攤開鋪平,覆蓋上面整平,然後等待24小時後方可進牛。如牛在圈中跑動時,表層墊料太乾,灰塵出現。說明墊料乾燥,水分不夠,應根據情況噴灑些水分,便於牛正常生長。因為整個發酵床中的墊料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菌群,通過微生物菌群的分解發酵,發酵床面一年四季始終保持在25度左右的溫度,為牛的健康生長提供了一個優良環境。

華南地區薄墊料發酵床養牛技術規範

舊的牛場因為環保問題改造成發酵床養牛模式

4.發酵床養牛必須放開牛栓養殖,不適合拴養

由於發酵床需要牛糞尿分散才能讓其更好地分解,也需要牛在發酵床的運動促進糞尿進行分解,因此發酵床養牛必須要把牛全部放開,不適合拴養。開始放開時,部分公牛可能會打架,這是一個過程,很快就不會有這個問題,對於個別公牛嚴重的,可以關在獨立的發酵床欄舍中。

作為養殖的你,要大膽地將牛栓解開,眾多養殖場採用發酵床證明,將牛栓解開放開在發酵床上沒有問題,也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否則牛栓不解開,牛糞尿變成了固定排洩地方,造成局部板結、死床,失去了發酵床養殖的意義。

華南地區薄墊料發酵床養牛技術規範

廣西上林縣一牛場使用發酵床養牛馬上看到顯著變化

四、發酵床生態養牛的日常操作

1.剷出或分散集中的牛糞:這是非常關鍵的技術,雖然發酵床可以分解牛糞,但容易造成板結並縮短使用壽命,每天剷出的牛糞都為幹糞,使用微生物進行發酵(如“加強型堆肥快速腐熟劑”, 24小時超過70℃,10天左右就發酵完成),或者將集中的牛糞剷起分散。這個工作量不大,較過去需要全部剷出牛糞工作量的5-10分之一左右。但剷出.分散集中的牛糞意義非常大,能夠提高發酵床的質量和使用壽命,且剷出的牛糞由於比較乾爽,費用容易發酵(使用“加強型堆肥快速腐熟劑”進行發酵)。

2.對牛尿集中的地方墊料進行分散和翻耙:這種發酵床墊料技術幾乎不需要翻耙,只需要對牛糞集中與墊料明顯過溼的地方進行簡單翻耙即可,並將過溼的墊料進行分散到幹墊料區域中去。

3.如果發現墊料過乾造成揚塵,要適當補水。可以使用“高效持久生物除臭消毒劑”不僅補水,而且還進行了消毒,1包“高效持久生物除臭消毒劑”市場價格20多元,可以消毒700平方米左右。現代生態養殖技術規範與發酵床養牛欄舍內是不建議使用化學消毒劑的,而使用生物消毒劑不僅可以除臭和消毒,而且噴灑到牛體上是沒關係的。

4.菌種一般每3個月補充一次,每40-60平方米補充1包“加強型活力發酵床複合菌”即可。

5.遵循每天將新鮮牛糞剷出或分散另外集中發酵的原則,使用鋸末墊料一般可以使用2-3年,使用秸稈等材料一般可以使用6個月到1年,重新更換即可(建議墊料都在6-1年更換1次)。專業發酵床菌種1包60元,一般可以運用在20平方米的發酵床生態養牛上,成本低廉。

6.建議長期在飼料中添加微生物產品(益生菌,如“牛羊養殖專用複合益生菌”),或使用發酵飼料、青貯飼料等,達到微生物飼料化的目的,不僅能夠降低料耗,還能夠明顯提高抗病能力和改善肉質等優點。

7.發酵床墊料養牛會熱嗎?答:牛在墊料上在夏天不會感覺到炎熱,因為墊料只有15-30釐米,且含水量大約在45%左右,溼潤讓表面感覺還有點微微的涼爽(感覺比亞熱時的空氣還溫度低);但墊料下部的溫度一般維持有35℃左右,在低溫季節就會感覺是一個微微的溫床,不需要電熱加溫牛會感覺到很舒適。廣西大量養牛場使用發酵床養牛技術幾乎都給予充分肯定,不需要擔心高溫的問題。

8.成本計算:菌種成本每平方米大約3元,每大約3個月補充0.5-1元;墊料成本根據不同材料與區域不同。

華南地區薄墊料發酵床養牛技術規範

廣西貴港市一牛場使用發酵床養牛技術後,環保壓力馬上解決了

五、總結

綜合上述操作,牛場幾乎無液體汙染需要處理(墊料吸附了),牛糞得到了及時的集中發酵,因此整個牛場幾乎無明顯臭味,蒼蠅極少,甚至不需要任何的汙水處理系統。使用三個月以上時,有的牛場甚至連一盒獸藥都沒有見到。

發酵床養牛的墊料模式有很多種,除上述介紹外,還可以選擇玉米秸稈、食用菌渣、甘蔗渣等做墊料,甚至可以使用通過固液分離後的牛糞再回到欄舍內做墊料(通過微生物發酵後)。華南地區南部模式墊料厚度全部10-30釐米,每20平方米使用1包“加強型活力發酵床複合菌”。

點擊左下角“瞭解更多”獲得更多介紹,關注我的頭條號就可以看到更多養牛上的技術介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