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大學生“三”個腎,求醫無門,只能掛尿袋生活


張琦,男,今年22歲,家住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董志鎮南廟村,因腎移植術後複雜的併發症導致輸尿管損傷,來北京尋醫。2019年4月初,在北京一家著名醫院對面的老舊小區裡,筆者見到了租住在這裡的張琦一家。他們一家人擠在一間僅有兩張床的單間裡,租金一天160元。

張琦一家來京已經有大半月,一直在苦苦尋求能收治他的醫院。但幾乎所有的大醫院都拒絕收治他,因為張琦之前體內有腎動脈支架,不能做核磁診斷判斷輸尿管損傷位置,因此無法給輸尿管做支架微創手術。如果改做開放手術,又因是移植的腎,醫院承擔不起風險。本來滿懷希望的張琦一家,為此苦不堪言,倍受打擊。圖為張琦每天要吃的藥丸。

2016年高考體檢中張琦被查出尿毒症,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後一直無法去就讀。2017年5月,張琦45歲的母親王紅燕為他捐了一個腎,在西交大一附院做了腎移植手術,於是張琦體內有了三個腎。可是沒想到,移植後的腎不工作,後來查明是腎動脈狹窄,於是又做了血管支架手術,才得以恢復。


可是,不幸的是,由於移植術時張琦的輸尿管受到了損傷,移植科的醫生說得去泌尿科做個輸尿管支架。但泌尿科的醫生說水平有限做不了,為了解決腎積水,於是張琦體內被暫時植入了輸尿管,掛了個尿袋體外排尿。醫生說這種情況在腎移植手術中大概只有5%的發生機率!可憐的張琦不僅每天需要口服藥物,半月醫院複查一次,而且輸尿管感染經常發生,每年僅門診就要用去四五萬元。

張琦腎移植後,雖然不用做透析了,但體外從此多了一個外掛尿袋,一掛就是兩年。本來腎移植完後就有排異反應,加上體外掛尿袋後更是容易感染,因此住院成了家常便飯,兩年多時間張琦幾乎住遍了西交大一附院移植科所有病室。圖為張琦躺在出租屋裡,身邊掛著尿袋。

有一次感染導致張琦一下就燒到了39℃,昏迷說胡話,直到第二天才被搶救過來。張琦媽媽說那天晚上,張琦爸爸一邊打電話為孩子籌錢一邊扇自己耳光,無能為力自責不已.....圖為張琦腰間的傷口和接到體外的尿管。


這個體外尿袋,伴隨著張琦已經兩年,他的日常起居都得時刻提著尿袋,非常不方便,更別說繼續圓自己的大學夢。

這是張琦和爸爸媽媽在出租屋內的合影。張琦還有一個姐姐,遠在在新疆當護士。本來一家四口,作為農村人,家裡出了兩個大學生,還挺很開心的。沒想到張琦竟然得了尿毒症,腎移植手術還特別不順利,一下子把這個小康之家拖到了貧困的深淵,深陷求醫的泥沼。

母親王紅燕說起張琦手術的不順利,就特別傷心。雪上加霜的是,她在為兒子捐出一顆腎後也患上了腎炎。如今每天要吃三四種藥物,每三個月要到醫院做一次複查。王紅燕只能做一些輕省簡單的家務,已經失去了勞動能力。


如今張琦和母親,都成了病人。所有的生活來源,全靠張琦爸爸打零工。圖為張琦和媽媽在租房的公共廚房和衛生間裡的情形。

張琦爸爸是一個要強的西北漢子,在張琦生病期間見縫插針,各種打工,但依然入不敷出。張琦的病不僅花光了家裡多年積蓄,至今還欠著10幾萬的外債。圖為張琦爸爸在出租房內,拿著醫院的收費單據,愁眉不展。

在北京連續去了五家醫院碰壁後,張琦又來到了另一家醫院求醫,圖為醫生正在瞭解張琦的病情經過。

最終,這家醫院也拒絕了他,張琦很失望。張琦一家非常受挫,爸爸十分擔心張琦會因此意志消沉。他們特別希望有懂此病例的醫療機構及專家能幫張琦出謀劃策,一起來幫助他們走出困境。

在北京呆了一個月左右,張琦一家跑遍了北京的各大醫院,沒有一家醫院能收治張琦。他們失望的離開了北京,打算再次回到西安求醫,希望能解決外掛尿袋之苦,圓張琦繼續上大學的夢。為了挽救這個因病致貧的家庭,由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919大病救助工程在“水滴公益”發起了愛心募捐,捐助鏈接:https://www.shuidichou.com/gongyi/case/PF319477031664 。


如果您願意幫助這個家庭,可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項目詳情,進行捐助。如不能識別,可將二維碼保存到手機相冊,打開掃一掃,從相冊中選取二維碼進行掃描識別。該項目由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919大病救助工程發起,在民政部指定的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水滴公益”發起募捐,並負責項目的審核、執行及信息反饋。該項目最終解釋權歸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所有。詳情請關注“水滴公益”平臺動態。監督電話:4009-010-919。

關於“感光計劃”:是2018年7月12日由今日頭條攜手中國攝影家協會與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等具有公募資格的慈善組織聯合發起的公益項目 ,參與項目的公益攝影師,在符合《慈善法》要求的基礎上,將通過自己的頭條號持續發佈反映救助線索的公益圖片,為有需要的受助人連接社會募捐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