琺琅彩:瓷器界的“貴族範兒”


琺琅彩:瓷器界的“貴族範兒”


--彩瓷皇后--

琺琅彩瓷堪稱康、雍、乾三代帝王摯愛的“內廷秘玩”,是“庶民弗得一窺”的御用品。它瓷質細潤,彩料凝重,色澤鮮豔,血統高貴,細如毫芒,是歷代最受藏家青睞的瓷器之一,與宋汝瓷、元青花並駕齊驅,被稱為“世界上最奢侈的藝術品”。

琺琅彩瓷啟始於康熙末年,全盛於雍、乾兩朝,乾隆中期以後逐漸銷聲匿跡。17世紀初,當法國傳教士第一次將畫琺琅器貢奉康熙皇帝時,康熙皇帝被它優美的造型,絢麗的色彩深深吸引,即刻決定把琺琅這種新型裝飾效果,移植到他最愛的瓷器上。

由此規定,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鎮御窯廠特製,解運至京後,所需圖式由造辦處如意館擬稿,經皇帝欽定,再由宮廷畫師依樣畫到瓷器上,最後在清宮造辦處彩繪、彩燒。但是,在瓷質坯上用琺琅彩釉進行繪畫,比起銅胎上作畫難度大很多,入窯後燒造時間極難掌握。因此,經過反覆實踐,直到康熙末年1720年,瓷胎畫琺琅才燒製成功,最終了卻了康熙帝長達30年的夙願。


琺琅彩:瓷器界的“貴族範兒”


琺琅彩:瓷器界的“貴族範兒”

琺琅彩底部


--收藏界的“寵兒”--

據清宮舊藏道光時釉記載:康、雍、乾三朝琺琅彩瓷器存世大約400餘件,其中的300多件目前藏於臺北故宮,40件左右藏於北京故宮,尚有少量零散收藏在世界各地博物館和私人手中,是晚清流散出宮或被英法聯軍從圓明園掠走的,且大多為殘片,完整器不足10件,堪稱世間瑰寶,國之文物。一件琺琅器殘器往往身價百萬,完整器更動輒數千萬甚至過億。

琺琅彩:瓷器界的“貴族範兒”


清·乾隆錦上添花山水詩意方瓶

【文物現狀】臺北故宮博物院

【規格】高約19.8cm 口徑約4.8×4.8cm 足徑約6.8×6.8cm

【珍瓷概況】瓶身四面開光,餘隙均作紫紅地錦上添花紋飾,四開光內各繪御園殿四季四景山水圖:春之明媚、夏之蒼翠、秋之風華、冬之素雅,四季圖皆以遠山近水構圖,主景御園殿,各風光錦繡、美不勝收。作品品味卓然、極盡奢華,實乃宮廷御用珍品。瓶口描金,底部及內頸施湖綠釉,底心表雙框青花書“乾隆年制”四字款。


琺琅彩:瓷器界的“貴族範兒”


清·乾隆琺琅彩纏枝蓮紋雙連瓶

【文物現狀】北京故宮博物院

【規格】高17.5cm,口徑6.8—4.8cm,足徑7.5—5.1cm。

【珍瓷之美】瓶體雙身連體式,洗口,束頸,溜肩,圓鼓腹,下腹內收,圈足微外撇。附蓋,蓋鈕、邊及口均塗金彩。瓶裡和足內施豆青釉。瓶外通體以藍紫兩色為主體進行彩繪,左右兩邊由蓋至足色彩相互交錯,並用軋道工藝,其上繪黃、白、綠、紅等折枝花。外底署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單行六字篆書款。


琺琅彩:瓷器界的“貴族範兒”


清·乾隆琺琅彩錦上添花膽瓶

【文物現狀】首都博物館

【規格】高約20.5cm 口徑約3.7cm 足徑約4.5cm

【珍瓷概況】此瓶型制優雅,紋飾密佈。外壁通體施洋紅地,上運用奢華繁縟的軋道工藝堆刻細密卷草紋,餘隙滿飾各色洋菊、金蓮花、牡丹、萱花、百合及蝙蝠紋等,寓意錦上添花、富貴相隨。乾隆五年、六年的瓷胎畫琺器中亦見相同膽瓶造型。瓶底及內頸施以松石綠釉,底心藍料“乾隆年制”四字二行篆款,外加雙方框。


琺琅彩:瓷器界的“貴族範兒”


清·乾隆琺琅彩雉雞芙蓉玉壺春瓶

【文物現狀】天津博物館

【規格】高約16.3cm 口徑約4cm 足徑約5.4cm

【珍瓷概況】作品玉壺春式,造型古樸,瓶頸部藍料彩繪蕉葉紋,腹部採用工筆花鳥畫技法,繪一對雉雞棲身於山石,芙蓉從中,雌雄相對呼應,作態親暱,生動可愛,在五彩繽紛的花叢四周點繪秋季野生花草,生機勃勃,鳥羽一絲不苟,細緻光潤,鳥尾蓬鬆美麗。紋飾空白處墨彩題句:“青扶承露蕊,紅妥出蘭枝”。引首朱文“春和”印,句尾白文“翠鋪”、朱文“霞映”二方印。瓶底“乾隆年制”四字方框款,堪稱一件集詩、書、畫、印為一體的藝術珍品。


琺琅彩:瓷器界的“貴族範兒”

清·乾隆琺琅彩龍鳳紋合歡瓶

【文物現狀】上海博物館

【規格】高約21.2cm 口橫8.5cm 口縱5.2cm 足橫 9.5cm 足縱6cm

【珍瓷概況】此瓶直口,束頸,扁圓體,中間自上至下呈直線內凹,下有外撇足,口底相若,型製為“合歡瓶”,亦稱“雙連瓶”“連體瓶”。此瓶造型淵源於唐三彩,瓶身白釉地上所繪圖案為左龍右鳳,世人把這種圖稱之為“龍鳳呈祥”,是瓷器上常見的吉祥圖案。此瓶以名貴的琺琅彩作畫,繪製精細,因而更值得珍視。底足青花雙圈內書“乾隆年制”四字款。

琺琅彩:瓷器界的“貴族範兒”


清·乾隆琺琅彩描金纏枝花卉蒜頭瓶

金碧輝煌,精巧之致,華縟極矣

【文物現狀】中國國家博物館

【規格】高約19cm 口徑約2.8cm 足徑約5.3cm

【珍瓷之美】作品蒜頭瓶型,瓶口內斂,長頸,碩腹,圈足。通體以金綵鳳尾錦地紋為地,以料彩加金繪各式纏枝花卉,色彩斑斕絢麗,寓意富貴綿延、福澤連延。底足綠釉上書藍料雙方欄“乾隆年制”四字篆書款。

琺琅彩:瓷器界的“貴族範兒”



琺琅彩:瓷器界的“貴族範兒”


清·康熙黃地琺琅彩纏枝牡丹紋碗

【文物現狀】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各一隻

【規格】高7.8cm,口徑15cm,足徑6cm

【珍瓷之美】碗廣口撇沿,口沿至腹部輪廓線緩收,腹部微豐,圈足。碗內光素無紋飾。碗外以黃彩為地,以紅、藍、綠、粉、藕荷等色繪盛開的纏枝牡丹花紋。碗底藍料方框內楷書“康熙御製” 雙行四字印章款。造型端莊,畫工嚴謹,色彩豔麗,製作技藝已十分成熟。

琺琅彩:瓷器界的“貴族範兒”


清·乾隆琺琅彩嬰戲紋燈籠瓶

官窯創燒燈籠絕品,童嬰戲圖祈福至寶

【文物現狀】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各一隻

【規格】高約19.5 cm 口徑約5.6cm 足徑約6.5cm

【珍瓷之美】作品為燈籠瓶型,瓶身以白釉為地,彩畫十六個形象各有不同的孩童,或奏樂、或執金粟、或提燈籠、或點爆竹,一幅喜慶歡騰的場面。嬰戲圖是中國傳統的吉祥圖案之一,作品極致反映出康乾盛世下“黃髮垂髫,並怡然自得”的四海昇平景象。

燈籠瓶,顧名思義,就是因為形似燈籠而得名。燈籠瓶是雍正時期景德鎮官窯創燒,流行於清雍正、乾隆時期。

琺琅彩:瓷器界的“貴族範兒”


清·乾隆琺琅彩歲歲平安雙聯扁壺

【文物現狀】臺北故宮博物院

【規格】高約19.7cm

【珍瓷概況】清乾隆時候代表作品,扁圓兩器相連,一器為藍釉地,剔卷草紋,飾卷枝花卉,腹部開光,彩畫雙鵪,金粟,喻“歲歲平安”;一器為洋紅釉地,剔卷草紋,飾卷枝花卉,腹部開光,彩繪梅花、喜鵲,喻“喜上眉梢”。器內及底均施綠釉,底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橫排篆款。



琺琅彩:瓷器界的“貴族範兒”


清·雍正琺琅彩瓷青山水碗

【文物現狀】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丹麥哥本哈根博物館各一隻

【規格】高5.5cm,口徑10cm,足徑3.9cm

【珍瓷之美】碗撇口,深腹,圈足。內壁無紋飾,外壁一面以藍料彩繪山水景色,另一面以墨彩題七言詩兩句:“一江綠水浮嵐影,兩岸青山夾翠濤”。詩句上首鈐胭脂彩陰文“壽古”篆書印一枚,下首鈐胭脂彩陰文“山高”、陽文“水長”篆書印二枚,圈足內藍料彩雙方框內楷書“雍正年制”四字款。

琺琅彩:瓷器界的“貴族範兒”


--官窯中的“官窯”--

清宮琺琅彩以清代宮廷生產為前提,需具備如下四個方面的條件:

1.由江西景德鎮御窯廠提供精美的素胎。

2.所用彩料由西洋進口的或者是宮中自煉琺琅料。

3.由內務府造辦處承接從設計畫樣到燒成的一切事宜,每一件 都有具體的畫師和藝匠負責燒製。燒造地點在北京有三處,第一處就是大內紫禁城內,第二處是頤和園,第三處是怡親王府。

4.皇帝親自參與設計和提出修改意見,款式圖樣由皇帝欽定,燒成之後再送呈皇帝御覽,合格後入專庫貯藏。

為世人所珍視的清宮琺琅彩,必須具備上述四個條件,四者缺一不可,不能含糊,缺少其中任何一個條件都不是琺琅彩。每件器物燒成之後都要呈皇上過目,然後登記造冊,定名入帳,成為皇家世代的財產,配置硬木座及楠木匣,貯藏於乾清宮琺琅器的專庫內收藏,呵護備至。不僅如此,乾隆皇帝還在政事之餘親臨法郎作巡視督察。

-----------------------------------------

它是清代宮廷藝術澆灌起來的嬌美鮮花,伴隨著封建帝王統治的穩固而繁盛,動盪而衰微。清宮琺琅彩的存世時間只有70多年,在近2000年的瓷器燒造史上猶如夜空中一顆璀璨的彗星,瞬間光華萬丈,繼而悄然隕落……留給人們無限惆悵情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