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述評】論非洲與“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機遇

【学者述评】论非洲与“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於4月25 日至27日在北京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3 年提出的這項倡議,在時隔6 年後,為非洲國家通過填平基礎設施建設鴻溝來解決泛非主義和區域一體化進程所面臨的難題,發展經濟並有效融入全球價值鏈提供了獨一無二的機會。

正因為上述基礎設施赤字的存在,非洲國家更多地與域外國家進行貿易,而不是互相貿易,因為從一個非洲國家到另外一個非洲國家的運輸成本令人咋舌。基礎設施赤字限制了非洲各經濟體的發展規模,並讓其喪失了發展域內貿易的相對優勢。

正因為基礎設施、資金和人才的欠缺,非洲國家在克服瓶頸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普惠經濟的鬥爭中屢受挫敗。

然而,在2000 年設立的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非洲國家通過與中國的共同努力,開始逐漸打破一些阻礙經濟發展的結構性桎梏。

在新中國成立、非洲去殖民化以來,中非之間保持著友好的歷史傳統。而中非合作論壇創立近20 年來,一直為該傳統做著務實的新解讀。這樣的戰略伙伴關係在非洲人民爭取可持續發展和改善生活水平的鬥爭過程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重要印記。

“一帶一路”倡議作為中國對當代全球治理和普惠發展所作出的貢獻難以估量。倡議通過重塑古代絲路精神,探尋兩千多年以來商貿、文化和民間往來,為打造基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合作新框架注入了動力。

作為全球公共產品,“一帶一路”已經獲得了全球的認可,儘管在個別地區,對其理念的質疑甚至誤讀仍然存在。幸而“一帶一路”倡議的國際合作進程仍在不斷展開和推進,它絕非推進霸權主義和沙文主義的地緣政治戰略。中國始終堅持認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成功將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各國的廣泛協商、攜手貢獻和利益共享。

通過升級港口、整合海事和數字網絡,貫穿世界經濟帶的公路、鐵路和其他陸路運輸幹線將與海洋運輸網絡聯接整合。“一帶一路”倡議將會增強沿線國家相互之間和國內的連通性,並隨著發電廠和基礎聯通設施的建成,產業集群將在沿線地區形成。

“一帶一路”提供的這些獨特的全球公共產品,契合了非洲保持其當前復興勢頭的核心剛需,特別是在積累和利用關鍵基礎設施方面,這將有利於經濟的可持續、包容發展。

在2018年9 月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習近平主席鼓勵非洲領導人說:“我們要抓住中非發展戰略對接的機遇,用好共建‘一帶一路’帶來的重大機遇,把‘一帶一路’建設同落實非洲聯盟《2063年議程》、聯合國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以及非洲各國發展戰略相互對接,開拓新的合作空間,發掘新的合作潛力,在傳統優勢領域深耕厚植,在新經濟領域加快培育亮點。”

在北京峰會發表的具有歷史意義的《關於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的北京宣言》中,中非雙方肯定了“非洲是‘一帶一路’歷史和自然延伸,是重要參與方。中非共建‘一帶一路’將為非洲發展提供更多資源和手段,拓展更廣闊的市場和空間,提供更多元化的發展前景”。

此外,雙方還一致同意將“一帶一路”同聯合國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非盟《2063年議程》和非洲各國發展戰略緊密對接,加強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促進雙方“一帶一路”產能合作,加強雙方在非洲基礎設施和工業化發展領域的規劃合作,為中非合作共贏、共同發展注入新動力。

隨著中非合作在“一帶一路”的戰略框架下不斷深化,某些一直對非洲復興和光明未來缺乏信心的人,正在忙著炮製捏造諸如“中國新殖民主義意圖”和“債務陷阱論”的詭異論調。

但有意思的是,似乎非洲和中國都在專注於務實發展,對這些論調顯然無暇理會。

自雙方推翻殖民統治70 年來,中非合作並非一路坦途,但雙方的互相尊重、共同期待與同舟共濟鑄就了今日的輝煌。今天中非雙方決心共建“一帶一路”併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領跑者,這將成為推動中非合作穩步發展的不竭源泉。(作者:查爾斯·奧努奈居,尼日利亞中國研究中心主任)

【学者述评】论非洲与“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

“直通非洲”

中非合作信息

權威發佈平臺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好看一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