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姓雅利安人,雅利安難民曾大批來華?鮮為人知的往事

公元661年,當時的唐高宗李治突然間興致大發,將西域的十幾個和唐朝比較親近的王國全部冊封為都督府,其中包括月氏都督府、條支都督府,寫鳳都督府等等。而在這裡面,有一個都督府的名字特別顯眼,叫波斯都督府。喜歡歷史的朋友肯定都知道,波斯是西亞的古國,曾經和古希臘和古羅馬多次爭雄,那麼這個在世界上都響噹噹的古文明是怎麼變成了唐朝的一個都督府的呢?


薩珊波斯的流亡

唐朝相對來說是中國古代朝代裡視野最開闊,對國際局勢也最瞭解的朝代。所以在上面冊封的那些新都督府的名稱,其實也都是有依據的。比如這個波斯都督府,它的都督可是正經的薩珊波斯末代國王葉茲底格德三世(漢文古籍稱其為伊嗣俟)的王子,名叫卑路斯。

而薩珊波斯是一個雅利安人建立在今天伊朗地區的國家,在歷史上曾經非常強盛。在早期它是羅馬帝國最主要的對手,一直到最後幾十年日耳曼人大批湧入羅馬帝國之前,它一直都是羅馬帝國的頭號敵人。而在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它又和東羅馬帝國在西亞、東歐和北非進行了長期的爭奪。但也許正是因為這兩強的爭鬥使其國力都受到了重大損耗,所以在公元632年以後,在薩珊波斯境內誕生的阿拉伯帝國迅速崛起,很快在公元637年攻克了薩珊波斯首都泰西封,薩珊波斯宣告滅亡。

李姓雅利安人,雅利安難民曾大批來華?鮮為人知的往事

鼎盛時期的薩珊波斯

這裡要說明的一點是,薩珊波斯的滅亡可不是像中國歷史上改朝換代那麼簡單,而是真正的亡國,因為阿拉伯帝國是以宗教立國的國家,凡是被它征服的地方都會被強制皈依伊斯蘭教,所以薩珊波斯滅亡之後,原本信仰波斯拜火教的波斯人,最後都成了伊斯蘭教徒。而那些不願轉信伊斯蘭教的波斯人,則只能大難臨頭各自飛了。

所以當時在首都泰西封被阿拉伯人佔領之後,大量波斯王族跟隨末代國王葉茲底格德三世向東方逃亡,最終在原來薩珊波斯的東方邊境,也就是中亞地區的暫時站住了腳。而波斯王子卑路斯此時也跟隨父親來到了中亞。公元651年,葉茲底格德三世遇刺身亡。卑路斯繼位成了最後的波斯小王國的國王。

波斯都督府的建立與撤消

而在當時,阿拉伯人卻並沒有放過最後的波斯小王國的意思,因此也一直在持續東侵,卑路斯在中亞立足也越來越困難。因此為了生存,卑路斯只好到處尋求外援,比如他首先想到的是當時就在自己身邊的吐火羅人,吐火羅國王阿史那烏施波成了他第一個依靠對象。

但在公元654年,阿拉伯大將愛彌兒進軍中亞,滅亡了中亞昭武九姓裡的米國。而在公元655年,唐將蘇定方又滅亡了西突厥,這兩大帝國同時進逼中亞引發了當時殘存的中亞王國的極度恐慌,這時候的形勢已經很明顯,當時他們完全憑藉自己的實力自存的可能性已經很小,必需在阿拉伯人和唐朝之間做出選擇。

李姓雅利安人,雅利安難民曾大批來華?鮮為人知的往事

古代塑像裡的波斯武士

而在這種情況下,唐朝無疑是優於阿拉伯人的,因為中國自古不是以宗教立國,中國的古代政權也基本上都是世俗政權,所以投靠唐朝不會像投靠阿拉伯人那樣必須改宗教,只要在需要時服從唐朝皇帝的調遣就行。所以公元661年,阿史那烏施波統領200多個在阿拉伯和唐朝夾縫裡生存的大小部族政權,集體歸順唐朝。其中就包括最後的波斯小王國。

李姓雅利安人,雅利安難民曾大批來華?鮮為人知的往事

盛唐疆域,左邊吐火羅下方差不多是波斯都督府所在地

所以其實這個波斯都督府更大程度上只是名義上的,因為這個名號其實只是波斯人為了保持自己最後的獨立,而借用了唐朝的名號。而唐朝也意識到了阿拉伯人在中亞對自己的威脅,不願看到阿拉伯人的過分擴張,所以也樂得這些中亞政權利用自己的名號。

但唐朝在當時確實是超強的存在,所以雖然波斯都督府在建立時只是名義上的,而且差不多一年之後就被撤消了,卑路斯也被改封為波斯王。但唐朝在此後卻對波斯王族提供了更多實質性的支持。在公元670年左右,可能還有唐軍曾經真正抵達過波斯小王國的國土,幫助其與阿拉伯人作戰。而在當年,卑路斯還親自來到了長安,最終在這裡去世。而在此前後,還有大量來自波斯的雅利安人移居中原,因此唐朝還真的一度動了把這些人組織起來,助其復國的念頭。在公元677年,唐朝大將裴行儉統帥著一支名為波斯軍的軍隊,護送卑路斯從小在長安長大的兒子泥涅師返回中亞,繼續其復國努力。雖然這支波斯軍主要還是漢人組成,只是輔以少量來華的波斯人,但它確實曾經在中亞作戰,幫助波斯復國。後來泥涅師在中亞又和阿拉伯人戰鬥了二十多年,晚年也回到長安,被封為左威衛將軍,並在長安去世。之後唐朝不再支持波斯復國的努力,最後的波斯王統在長安終結。

中國波斯人

因為最後的波斯王族最終定居中國,所以其實在當時,有大量波斯貴族也都來到中國定居,併為唐朝服務,其中比較有名的一個叫阿羅憾。現代歷史研究顯示他可能是和葉茲底格德三世同時代逃離波斯本土的一名波斯王族的後代,而他的家族較早來到中國,在公元661年李治冊封卑路斯為波斯都督時,他已經是隨同冊封使王名遠去西域冊封的唐朝官員了。後來阿羅憾被武則天封為右屯衛將軍、上柱國,到公元710年才以95歲高齡在洛陽去世。

李姓雅利安人,雅利安難民曾大批來華?鮮為人知的往事

中國古代的胡人俑,其中一些其實是波斯人的形象

而在此前後,大量波斯人知道復國無望,也把中國當成了自己的祖國,許多人都改漢名,從漢俗,積極地融入當時中國的主流社會之中。比如在1980年,西安曾經出土過一個唐朝波斯人的墓碑。根據墓誌銘可以知道,這個波斯人叫李素,從他的姓名看已經和漢人無異,而再看他的經歷則更加可以突顯當時波斯人的漢化程度。李素的家族可能也是在波斯滅亡時逃出波斯的,最早是到了長安,但後來又遷居廣州,李素從小在廣州長大。他長大之後因為精通天文星曆,所以被唐玄宗的孫子唐代宗召到長安,在司天監任職50多年。而他的子孫漢化程度更高,甚至還有人在科舉裡中過進士。

唐朝以後的波斯人就幾乎已經和漢人無異了,而且很快就播撒到了整個中國,他們和普通漢人唯一的差別只是有少數人還知道自己的祖先來自波斯。比如在五代十國時期,位於今天四川的前蜀國曾經有個比較著名的波斯家族,也是姓李。這個家族最有名的人叫李恂,而他的身份竟然是個詞人、文學家和中藥學家。他的詞句“早為不逢巫峽夢,那堪虛度錦江春”在後世被視為名句。後來他的妹妹李舜弦甚至也因為會寫詞而成為了前蜀國王王衍的昭儀。


所以總體來說,雖然在波斯都督府設立之時象徵意味大於實質,但後期唐朝確實為波斯復國付出過一定實質性的努力,而許多逃離阿拉伯征服的波斯人則最終在中國定居,融入了中國社會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