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歷史大潮中的林則徐後代們

林則徐是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中華民族抵禦外侮過程中的偉大的民族英雄,深受海內外中國人所敬仰。

林則徐有三個兒子:林汝舟、林聰彝、林拱樞。

林則徐雖然沒有給子孫後代留下什麼物質財富,但他抵禦外侮,不畏強暴的膽識才略和民族氣節,以及“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的崇高精神,正直做人的坦蕩胸懷,廉潔奉公的高尚品德,卻給子孫後代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在中國近、現代歷史的每個階段,都有著林則徐的後裔們為中華民族的崛起和振興而獻身奮鬥的足跡。他們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人生遭際,無不打上了時代的烙印。

孤膽英雄李良

李良,原名林曾同,是林則徐的小兒子林拱樞的後代,林則徐的五世孫,因與曾祖同月同日生,故取名林曾同。林曾同父親林步隨是清末最後一批翰林之一,曾被派往美國任留學生總監督。從美國歸國後,曾任北洋政府國務院秘書長、銓敘局副局長、幣制局副總裁、稅務專科學校校長等職。1927年後棄政從商,走實業救國之路,把一生積蓄的10餘萬大洋全部投資實業。但在軍閥混戰政治動盪的年代不斷被劫被騙,最後窮困潦倒,在北平成為一名寓公。林曾同生於1918年,從小好學,博覽全書,特別崇拜歷史上的民族英雄,對於賣國求榮、苟且偷生、陷害忠良的奸佞小人切齒痛恨,並說:“歷史上有文天祥,我們家有林則徐,我們應該做像他們那樣有骨氣的人。”

1931年九一八事變時,林曾同正在北平匯文中學讀書。東北淪陷,大批難民流亡平津,民族災難日益深重,少年林曾同懷著強烈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意識,冒著隨時被捕的危險,臂上戴著寫有“國恥”二字的黑紗,和同學們一起上街遊行,宣傳抗日。

從北平大學西語系畢業後,林曾同在天津美國新聞處工作。抗戰勝利後,林曾同毅然投身革命,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化名李良,從此,他便以李良之名而名世。


鮮為人知,歷史大潮中的林則徐後代們


◆李良夫婦(前排左一、右一)與五個子女林強(右一)、林地(左一)、林武三個兒子及林萱、林英兩個女兒的全家合影。

解放戰爭開始後,李良從事隱蔽戰線的對敵鬥爭,他機智勇敢,打入美蔣特務機關內部,在極其險惡的環境中,多次獲得敵人的重要情報,被譽為孤膽英雄。

1946年,這位孤膽英雄,再次深入敵人內部,巧妙地獲取了美國戰略情報局援蔣反共白皮書這一絕密文件,上面詳細記載著美國政府給國民黨政府的軍援和經援的具體數字,給中共跟美蔣展開鬥爭時,提供了極為有力的重要證據。

1948年,郭沫若、茅盾等二十多位著名愛國文化人士,響應中共號召,從香港回祖國大陸共商建國大計,李良就是秘密地將他們護送到解放區的成員之一。

解放後,李良在天津市公安局任副科長,他對黨的事業忠心耿耿,兢兢業業,1950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後第一個國慶節,潛伏在北京的敵特陰謀在國慶節那一天上午十點整,製造一起震驚中外的企圖謀害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大事件。在這萬分危急關頭,又是李良,這位智勇雙全的孤膽英雄,在公安部副部長兼政治保衛局局長楊奇清的直接指揮下及時地破獲了這一重大案件,保衛了新中國領袖們的安全。

1965年初,根據國際鬥爭的需要,經上級批准,李良肩負特殊使命,抱著隨時以生命殉職的決心,去異域他國執行一項重要任務,1968年圓滿回國。

“文革”初期,在“砸爛公檢法”的狂潮中,江青一夥以“裡通外國”的“國際間諜”和其他莫須有的罪名將剛剛回國的李良非法關進牢獄,妄圖從他身上打開缺口,獲取他們所需要的“機密”,陷害周恩來總理。

在牢獄中,李良受到非人的虐待和折磨。但這位鋼鐵般堅強的戰士始終沒有屈服,沒有低頭,對國家機密守口如瓶,一字不露。他以沉默為武器,絕不開口講話,絕不誣陷周總理,沒有洩露半句國家機密。

經過長達349個日日夜夜與江青一夥的抗爭,李良這位民族英雄林則徐的後代,於1969年7月18日被迫害致死,終年五十一歲。

1977年12月31日,李良的冤案終於得到平反昭雪,公安系統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追認李良為優秀的共產黨員、革命烈士。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向全國公安、武警官兵發出了向李良同志學習的號召。

優秀的外交家凌青

林墨卿是李良最小的弟弟,1923年生於北京。抗戰初期,林墨卿就讀於燕京大學時,參加了中共地下組織,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2年,因地下組織暴露,林墨卿奔赴聶榮臻領導的晉察冀邊區,先在中共中央北方局組織部工作,後到晉察冀軍區政治部敵工部工作。1944年林墨卿到達延安,更名凌青,凌諧“林”,青諧“卿”。1945年1月起,凌青被分配到中共中央軍委辦公廳外事組負責美軍觀察組的接待和翻譯工作,先後與美國史迪威將軍和美國駐重慶大使館一等秘書謝維斯等打過交道。凌青以出眾的文才和過硬的翻譯能力,擔任毛澤東、劉少奇、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英語譯員。


鮮為人知,歷史大潮中的林則徐後代們


◆在聯合國的凌青(左)。

1946年8月,毛澤東在延安與美國著名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談話。這是毛澤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關於國際形勢和國內形勢的一次重要談話,在這次談話中,毛澤東提出“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英明論斷。凌青就是這次談話的現場翻譯。

1947年,凌青在由葉劍英領導的中共中央軍委外事組研究處任第一科(美國科)科長。

新中國成立後,凌青的外交活動走上了更廣闊的國際舞臺,任外交部美澳司第一科科長,成為周恩來任外交部長時最早分管美國事務的高級官員。

朝鮮停戰談判時,凌青隨外交部常務副部長兼中央軍委情報部部長李克農將軍參加了舉世聞名的板門店談判。作為中方機要辦公室主任的凌青,以過人的智慧和敵人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為停戰談判作出了重大貢獻。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凌青參與了使中美關係解凍的 “乒乓外交”。

1971年3月下旬,美國十九歲的乒乓球隊員科恩在日本舉行的第三十一屆世乒賽期間,向世界冠軍、中國乒乓球隊領隊莊則棟提出能不能前往中國訪問的棘手問題。

4月7日凌晨,毛澤東主席作出了歷史性的決定:立即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

爆炸性的新聞,立即震動了全球!

這是一場閃電式的“乒乓外交”,而中國方面具體實施這一外交任務的則是周恩來總理親自點的將——凌青。

在美國代表團乘坐的班機降落在北京機場前,凌青親自到機場巡行檢查,當他一眼瞥見懸掛在機場醒目處的一條“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敗美國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巨幅標語時,頓時覺得與那天的外交活動氣氛極不協調。但標語取於最高指示——《毛主席語錄》。凌青猶豫再三,但還是以外交家的冷峻與嚴謹,果斷地下達了命令:“取下!出了問題由我負責”。這在極“左”思潮猖獗的年代,該需要多大的勇氣與魄力!很難估計,凌青這一舉動在導致對抗了20多年的中美關係冰釋中起了多大的作用!

1980年,國際事務經驗豐富的外交家凌青作為繼黃華、陳楚之後第三位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常駐聯合國。凌青知識淵博,思路清晰,穩健、睿智、機敏,加上勤謹的工作作風,還有他那瀟灑的外交家風度,一登上聯大舞臺,就被各國使節和新聞媒介稱讚為學者大使。

1984年,一份關於1997年香港迴歸中國的法律文獻被遞交聯合國,而中國方面履行這一法律程序的恰恰是林則徐的五世孫凌青。凌青以中國特命全權大使常駐聯合國代表身份與英國常駐聯合國代表湯姆森大使在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將《中英聯合聲明》正式文本遞交給主管法律事務的聯合國副秘書長福萊斯豪爾,並在聯合國法律登記上親筆簽字,使它成為一項世界公認的法律文獻。這不能不說是歷史的巧合。林則徐如在天有靈,對香港迴歸和有這樣出色的後人必定感到無限欣慰。後來,凌青曾激動地對人說:“我能親自參與完成這一文獻的法律手續,不僅可以告慰於先祖,而且也使我再一次體驗到新中國是一個具有雄厚國力的偉大國家,任何外國再也欺辱不了我們。”

凌青夫人張聯也是著名的外交家,在凌青任職聯合國期間,張聯也在聯合國中國代表團工作,後升為參贊。1991年,張聯成為新中國第十位女大使,並且“一身二任”,同時兼任駐斯里蘭卡和馬爾代夫兩國大使。凌青夫婦成為當時我國外交界唯一的一對“夫婦大使”。

1984年底,凌青從聯合國離任歸國後從事民間外交。1986年,擔任中國人民對外友協常務副會長,兩年後,凌青應當時中共福建省委之邀,返回桑梓,報效故鄉父老。在1988年1月,福建省政協六屆一次會議上,凌青當選為省政協副主席,不久又當選為全國政協常委。在福建省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等事務中,凌青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從1993年起,凌青任政協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外事委員會副主任,他多次隨政協考察團赴各地考察,在整頓黨風、經濟建設、對外交流等問題上提出了不少建設性意見。

1998年,凌青正式離休。離休後,凌青仍以滿腔熱情為國家經濟建設而四處奔波。

2010年9月10日,凌青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在凌青病重期間和逝世後,中央有關領導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問和哀悼。

革命雙璧林子國、林子東

林子國(林錦雙)和林子東是一對雙胞胎,同生於1922年,同是李良的親妹妹,凌青的親姐姐。

大哥林曾同(李良)在北平大學有個同班同學李鯨石,七七事變後離開北平時委託林曾同從宿舍取走他的行李和書籍。林曾同照辦了。回家打開書籍一看,全是沒有接觸過的革命理論和進步文藝書籍:《共產黨宣言》、《反杜林論》,河上肇的《政治經濟學》,以及好幾本毛澤東的著作和從陝北傳來的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書籍。林曾同(李良)、林子國(傅秀)、林子東、林墨卿(凌青)喜出望外,如飢似渴地讀起來,從而喚起他們尋找真理投身革命的願望。此後他們兄妹陸續找到中共組織並先後加入中國共產黨。


鮮為人知,歷史大潮中的林則徐後代們


◆林則徐的第五代後裔林子東老人主動當起了義務“講解員”,向正在參觀的學生們介紹我國的禁毒史和毒品的危害。

1940年,還在燕京大學讀書的林子國便秘密地加入中國共產黨,她的家也就成了中共地下組織活動的聯絡點。太平洋戰爭爆發的1941年12月8日深夜,日軍強行封閉燕京大學。正在燕京大學就讀的林子國、林子東這對姊妹花,懷著滿腔義憤先後離開北平參加抗戰。

林子國到了抗日根據地之後改名傅秀,主要從事革命理論宣傳、教育工作,為普及馬列主義作出了貢獻。新中國成立後,傅秀曾先後在中共中央高級黨校、北京市人民醫院、國家地質部工作。1964年,她因贊同中共中央高級黨校校長、哲學家楊獻珍的“合二為一”的哲學觀點,而遭受批判,“文革”中傅秀被作為要犯被關進秦城監獄長達7年之久。除了她贊同“合二為一”哲學觀點,為楊獻珍鳴不平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她與張春橋老婆文靜(原名李巖)在一起工作過,知道文靜曾變節的歷史,所以在劫難逃。在冤獄中,她始終沒有放棄真理,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一個革命理論工作者的高尚氣節。

“文革”後,林子國被平反。2001年1月在北京逝世。

林子東離開古都北平後毅然南下,長途跋涉到蘇北投奔了新四軍,戰鬥在蘇中革命根據地。她曾擔任新華社記者、報紙編輯,長期從事新聞採訪和編輯出版工作,寫下了大量獨具特色的文字,真實記錄了歷史前進的腳步。

“文革”後,林子東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先後擔任福建省社科聯副主席、福建省社科院副院長、福建省政協副主席。

綜上所述,李良、凌青兄弟姐妹幾人先後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們都不是因為家庭貧窮而到革命隊伍裡找飯碗,他們當時投身革命是為了抗日救國。在國共之間,他們都選擇了中國共產黨。所以說,李良、凌青滿門忠烈,不是過譽。

大江之上舉義旗的林遵

李良(林曾同)、凌青(林墨卿)、傅秀(林子國)、林子東皆是林則徐嫡親五世孫和玄孫女,而林遵則是林則徐的近親侄孫。說他是林則徐的後裔也並無不當之處。

林遵原名林淮,別號林尊之,1905年生於江蘇南京一個海軍世家。其父林朝曦,在清末曾任北洋海軍艇長。林遵於1924年考入煙臺海軍學校,1929年轉入英國格林維基海軍大學中尉班和波斯麥斯專科學校,1934年獲上尉軍銜畢業。回國後,在國民黨海軍軍艦上任槍炮官、航海官和海軍學校教官。1937年赴德國學習潛艇技術,1939年回國後,歷任代副艦長、大隊長、研究員、參謀總長辦公室海軍參謀。1939年冬,日本軍艦在長江江面上耀武揚威,橫衝直撞。1940年,國民黨海軍在長江上實行分段封鎖佈雷,林遵擔任遊擊佈雷大隊少校大隊長,在長江中游貴池縣江面活動。11月20日趁著大霧和黑夜,林遵率領一支海軍佈雷隊在長江中游設置魚雷,將日寇一艘大型運輸艦和一艘汽艇炸燬,給了日本侵略軍以沉重一擊,林遵因之受到特別嘉獎。幾日後,他又率領隊員27人在貴池、兩河口、黃石磯江面冒險佈雷,炸沉敵艦一艘、汽船四艘、大火輪一艘。為此,林遵先後獲陸海空軍甲種乙等獎、光華甲種二等獎和陸海軍一等獎。


鮮為人知,歷史大潮中的林則徐後代們


◆太平艦南京出發,前排中為指揮官林遵,後排右二為內政部代表鄭資約。

由於林遵和他的佈雷隊員屢給日軍艦船以重創,日軍恨透了林遵便貼出佈告,宣稱捉到姓林的隊長將給以重賞。

1945年抗戰勝利後,林遵被委派至中國駐美國大使館,任海軍上校副武官。1946年1月,林遵調任中國駐美國艦隊指揮官,負責率領在古巴關塔那摩基地進行戰術科目訓練的“太字號”、“永字號”等八艘軍艦和1000餘名中國海軍官兵橫渡太平洋遠航回國,駐軍西沙、南沙群島,為捍衛中國海疆建立了功勳。

1948年2月,林遵被任命為國民黨海軍海防第二艦隊司令,駐防長江下游地區配合國民黨陸軍抵禦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下。

隨著解放戰爭的進展,中共地下組織便通過各種途徑設法與林遵接觸,以瞭解其思想動態。此時林遵已明顯厭惡內戰,嚮往光明。他的老朋友——中共地下黨員、海軍總司令部新聞處上校專員、《海軍月刊》社社長郭壽生,根據中共中央社會部的指示,數次與林遵晤談,話語逐漸投機,兩位老友終於敞開心扉,盡吐心聲。當談及國民黨的腐敗和專制統治時,林遵憤慨地說:“國民黨不垮臺,是無天理。”郭壽生趁機和盤托出自己受中共組織委託,前來動員他起義。林遵一聽,心頭為之一震,但在略加思索之後,便表示願意起義,但具體搞法還要相機行事。後來,林遵在回憶起這段往事時,深有感觸地說:“與中共組織建立了直接聯繫,我如同在長夜中看到了曙光,黑暗裡見到了光明。”

1949年2月25日,國民黨海軍“重慶號”巡洋艦在艦長鄧兆祥率領下在上海吳淞口宣佈起義,林遵受到鼓舞和推動,即派親信參謀歐陽晉去找郭壽生,進一步商量起義的具體事項。中共中央社會部在獲悉林遵的態度後即通知解放軍第三野戰軍速與其聯繫,但因故未聯繫上。中央社會部又改派上海中共地下黨員林亨元與林遵聯繫,傳達中共中央的指示,要求他按兵不動,待解放軍渡江時,再突然調轉炮口起義。


鮮為人知,歷史大潮中的林則徐後代們


◆1949年4月,林遵陪同陳士榘視察起義的永綏艦。

1949年4月20日,國民黨南京政府拒絕在《國內和平協定》(最後修正案)上簽字,北平和談破裂。4月21日,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發佈《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強渡長江。

4月22日,林遵接受國民黨海軍總司令桂永清命令,將第二艦隊全部集中南京江面,並要林遵於23日拂曉到海軍總司令部報到,接受新任務。

“去不去?”林遵一時猶豫不決,考慮再三,還是不計較個人安危——去!他在走時,對艦隊其他幾位同意起義的指揮官說:“萬一我回不來,就由戴參謀長代理我指揮。起義的計劃絕不能變!”當晚,林遵便率領第二艦隊各艦艇到南京笆斗山江面錨泊待命,自己則登岸趕往總司令部。桂永清見到林遵到來很高興,拉著他的手就說:“總部決定,凡停在南京江面的艦艇,全部交給你指揮,駛往上海。路遙知馬力,國難見忠臣,這是黨國和蔣總裁對你的信任和重視!”林遵故意麵露難色地說:“此事關係重大,我恐怕難承擔,恭請總座坐鎮指揮,我當全力效命。”桂永清鼓勵他好好幹,說:“即使最後只剩下一艘軍艦,我也要為你請功,呈請任命你為中將海軍總司令,並頒授青天白日勳章!”林遵裝作勉為其難的樣子離開了海軍總司令部。

在中共地下組織策動下,林遵決心起義。一回到艦隊,林遵立即發信號,通知各艦長和炮艇艇長馬上到旗艦開緊急會議。林遵在傳達總部的命令後,說:“我們不能再為老蔣賣命了,我要帶領你們走上革命新途!但我不能置大家的意見於不顧,我當聽取大家意見,再作最後決定。”很快,分成了兩派,有人主張起義,有人反對。林遵見時機成熟,便胸有成竹地說:“現在以無記名投票形式決定是否起義?”投票結果,贊成起義的佔多數。於是,林遵鄭重宣佈:“第二艦隊決定全體起義,加入人民革命陣營!”時間是1949年4月23日。這一天,中國人民解放軍一舉佔領國民黨的統治中心南京。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十五軍聯絡部部長張普生拉著林遵的手高興地說:“我代表中國共產黨和第三野戰軍首長歡迎你們,並祝賀你們起義成功!”

國民黨獲悉林遵率領1271名官兵、25艘艦艇在南京笆斗山江面起義,馬上派出6架飛機,對著艦艇狂轟濫炸。林遵指揮各艦反擊。

毛澤東非常重視起義的艦艇,因為這是建設人民海軍的物質基礎,但更重視起義官兵的人身安全。當起義的艦隊遭到國民黨轟炸時,毛澤東令三野組織好艦艇防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十三軍領導特意會見林遵,請林遵下令起義官兵全部離艦上岸,安全轉移,並傳達毛澤東的指示:我們要的是建設海軍的人才,當然,軍艦也很重要,要儘可能保存,但保存不住也不要緊,我們將來一定會有的。


鮮為人知,歷史大潮中的林則徐後代們


◆毛澤東接見起義後的林遵(前排左二)等。

毛澤東的指示使林遵很感動,深切感受到黨中央和毛主席的關心和愛護。

1949年4月30日,林遵率領第二艦隊起義的各艦長、艇長及全體官兵向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發出致敬電。

毛澤東、朱德在覆電中稱他們的起義,是“在南京江面的壯舉”。就在林遵率領國民黨第二艦隊於4月23日宣佈起義那天,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海軍在泰州白馬廟宣告成立,張愛萍將軍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那一天,後來被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建軍紀念日。隨後,林遵被任命為華東軍區海軍副司令員。

1949年8月28日,中南海內碧波盪漾,荷葉飄香。林遵與張愛萍將軍等乘車來到毛澤東住所門前。毛澤東在門口迎接他們,拉著林遵的手說:“你是林則徐的侄孫,久聞大名啊!你的先人林則徐是抗英英雄,民族英雄,全國敬仰啊!你毅然脫離國民黨軍隊,率部起義,同樣是英雄壯舉,可欽可佩可喜可賀呀!”

1949年9月,林遵光榮地參加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之後又參加了10月1日開國大典。林遵後來為國防委員會委員。

1951年,林遵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海軍教授會主任,成為劉伯承院長的得力助手。1955年,林遵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一級解放勳章。1957年海軍學院成立,林遵任副院長,分管教學工作,為人民海軍培養了大批高級人才。1975年,林遵擔任海軍東海艦隊副司令員。1977年,林遵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79年7月16日,林遵將軍在上海醫院中安祥去世,享年74歲。遵照將軍生前的遺願,他的骨灰灑在了祖國東海的萬里碧波上。

林遵生前是第一至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黨史博採微信公眾號:dangshiboca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