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礼道”完全适合孩子吗?只会照搬照抄,孩子自信从何而来

朋友因为最近忙于出差便把孩子放到老家请孩子爷爷帮忙照顾一段时间,老爷子平时对于国学很有研究,对于传统文化非常的推崇。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倾向于此,比如说待人要有礼貌,谦虚待人等等。周末的时候朋友抽时间去看宝宝,发现孩子特别有规矩,于是对于爷爷的这种教育方式也比较认同。等出差结束后也没有急着把孩子接回来,想着让孩子多接受点传统文化的教育也不错。随后朋友工作变动时间多了起来,便想着把孩子接回来,可是这时朋友却发现孩子变得不是很自信,与同伴相处的时候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甚至对于同伴欺负自己的行为也没有反抗。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朋友发现孩子会觉得如果自己没有忍让就是不乖,表现自己就是不谦虚等等,虽然谦让、谦虚是好的品德,但是似乎却让孩子产生了理解的误区。

“中式礼道”是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讲究与人交往中的谦虚有礼。这本来是很好的品德教育,但是如果家长没有根据情况适时变通,一味地死扣字面意思,对于孩子的成长并非是有好处的。过度的坚持克己谦让的行为准则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很容易造成不敢争取、不敢表达自己的误区。相比之下,不过分强调孩子忍让,培养孩子自信的品格也尤为重要。

一、为什么说自信是孩子成长路上重要的垫脚石?

1.自信是孩子取得成功的内在驱动力

影响孩子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很多,这其中自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对于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对待困难没有畏难情绪,相信自己可以做的很好。这无疑是孩子积极行动的一种内在的驱动力。

“中式礼道”完全适合孩子吗?只会照搬照抄,孩子自信从何而来

2.自信更加能够让孩子的兴趣得到开发

孩子具有自信的特质更加愿意面对挑战,这样就更有可能接触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同时,自信的性格更加能够激励孩子坚持下去,在感兴趣的方面将其发展为特长,为人生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可能和方向。

3.自信更加能够让孩子正确的看待挫折

对于挫折,积极的面对会使孩子获得大的提升,而消极的面对会使孩子灰心丧气。而自信就是帮助孩子正确看待挫折的最有利保证。相信自己可以战胜挫折,这样才更容易接近成功。

自信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自信会让人更加容易解决困难而不是自我怀疑、自我否定。作为一种正面的心理暗示,自信的态度更加容易使人获得成功。家长过分的要求孩子克制自己的情感需要、情感表达,虽然看上去孩子很有规矩,很懂事,但是在内心状态上却破坏了孩子的自信的状态,甚至有自卑的倾向。

二、“中式礼道”让孩子变乖,也会让孩子失去自信?

1.被动的谦让让孩子很有压力,不敢表达缺乏自信

对于孩子来说,谦让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理解的,并非是家长的一句命令就可以实现的。孩子被动的谦让并不会从中感受到快乐,更多的是隐藏自己的需求,不敢表达,对于想要的东西不敢争取的不自信,甚至是对于父母的关爱的不自信。

“中式礼道”完全适合孩子吗?只会照搬照抄,孩子自信从何而来

2.过分强调听话懂事会压抑孩子的天性,影响自信心态的养成

很多家长判定孩子好坏的标准就是孩子是否听话,这显然是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的。父母对于孩子的天性应该适当的引导,而不是压抑、控制。一味的要求孩子听话,更多的体现的是家长的专制。

3.以成年人的道德规范要求孩子,让孩子没有幸福感不自信

对于孩子的道德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直接用成年人的道德理念来要求孩子,这显然是不合情理的。即使是有意义的行为也会让孩子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和价值。

“中式礼道”可以带给孩子品德上的提升,而自信也是孩子更加优秀的保证,这两者实则并不矛盾,这就需要家长用智慧来灵活地调整教育的理念,不被框架束缚。

三、如何让孩子正确的认识“中式礼道”的同时充满自信?

1.不勉强孩子,在生活中循循善诱

父母在对孩子进行“中式礼道”教育的同时,注重孩子的接受能力,不过分的勉强孩子。不以命令的语气强迫孩子,在生活方式上对孩子进行引导,采用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教育理念的输出,认可孩子的感受和接受程度。

“中式礼道”完全适合孩子吗?只会照搬照抄,孩子自信从何而来

2.不刻意追求形式,注重内涵的理解

家长应该不对“中式礼道”的外在形式过分在意,比如说一些行为表现的上的约束,更多的是帮助对于“中式礼道”内涵的理解。并非勉强自己谦让就是对的,乐于谦让从中获得内心满足才是值得家长的推崇。

3.让孩子在“中式礼道”中获得成就感

家长对于孩子的“中式礼道”教育,尽量不以家长的说教为主,让孩子成为“中式礼道”教育中的参与者,让孩子对于自己的提升有成就感,这样更加能够激励孩子。

可见在育儿的道路上,好的教育方式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有的放矢的进行方法的调整,结合孩子的实际状况与反馈,才能摸索出教育孩子的适当方法。

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这些问题:

1.尊重孩子的成长轨迹,适当引导

父母的人生经验是宝贵的,但是这并不是说可以以此来掌控孩子的人生。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成长轨迹,而家长的身份更加倾向于引导者,而非掌控者。

“中式礼道”完全适合孩子吗?只会照搬照抄,孩子自信从何而来

2.不抱有过高的期望和孩子一同成长

对孩子有期待是正常的,但是父母不应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待,不切实际的期待只会徒增家长的焦虑和孩子的压力。

3.对于教育理念的选择要注重孩子的反馈

对于教育方式的选择,家长是主体,但是却不能忽视孩子的反馈,与孩子间的沟通是很有必要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值得推崇的,但是也要结合孩子的实际状况进行调整。

对于孩子的“中式礼道”有一定的积极的意义,但是这并不是说父母只要督促孩子严格执行就行了,更多的是灵活的进行选择和调整,注重孩子的品德培养,也注重孩子自信等优良品格的培养。

大家对于“中式礼道”有哪些看法呢?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有哪些观点呢?欢迎分享。

------------------------------

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给话梅留言,话梅将根据用户留言做出最专业的解答,用专业的知识为大家解决育儿过程中烦恼与纠结!

关注、转发、分享【话梅的妈妈】文章,话梅的妈妈擅长婴幼儿护理知识、儿童营养搭配、幼儿衣食住行注意事项、幼儿成长过程中棘手问题等所有的育儿问题都会在这里为您解答,给您最专业的建议!

因为专业,所以信赖。我是话梅妈妈,专业高级育婴师。专注于解决亲子成长中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