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怎样预习语文最有效?

牟海峰



教了20多年语文,在上新课之前,我都会要求孩子们自己预习课文。因为近几年都是教的中高年级。接下来我就谈谈高年级小学生去个预习语文。

1、读准字音,弄清词意,读通课文。

预习的第一步是要认准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读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对照生字表把生字表,把生字词语圈画出来,标出自然段。

对不理解的词语要查阅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并做好笔记。

课文要多读几遍,达到读通、读顺的效果。

2、整体感知,把握文本主要内容。

预习的第二步是要了解课文主的主要内容。只有了解了文本的主要内容,才能去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作者表达的中心思想。


3、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

预习的第三部是理清文章脉络,给课文分出意义段,并在此基础上了解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

4、初步品析句子。

结合课后练习,在课文中先出让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谈谈自己的体会。对这个问题要求不一定要严格,只有孩子能谈到自己的感受即可。

5、找到自己没有读懂的地方, 提出疑问。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所以,孩子们在预习课文时,我们要鼓励孩子发现自己哪些地方没有读懂,并提出问题。以便学习新课时,和老师、同学们一起探讨。

预习课文非常重要,也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 只要早上新课前坚持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课,积极思考;课后认真完成作业,语文成绩一定可以提高。

我是语文教育杨柳依依,关注语文教育,关注孩子健康成长!


语文教育杨柳依依


预习就是在老师讲课之前用不同的方式学习一遍。

记得我上学时,书和杂志特别少,不像现在这么丰富,每学期开学,学生第一天返校是一件特别开心的事,因为老师要发书了。领到各科书后,回到家里,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心仪的挂历,包上书皮,然后把每一本书都阅读一遍。那时候我读得很认真,连小字部分都逃不过我的眼睛,总之,书上所有的地方我都读了一遍,每本书大题上什么内容心里有数了。现在会想一下,不就是简单粗略的预习吗?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没有时间预习,下面简单谈谈语文的预习:

第一,把要学的课文读一遍。把不认识的字词标记一下,如果时间充分可以查字典,如果时间不充分,可以等课堂上老师讲课时有重点的听。

第二,可以给文章划分段落,看看文章分几部分。

第三,可以细读、品读。在读的时候,如果喜欢哪些词语或者段落 ,可以背诵下来。也可以把课文的精彩片段抄写下来,细细感悟。

第四,可以了解一下作者。如果喜欢作者的写作风格 ,可以了解作者的一些作品 有空的时候读一读。

语文预习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侧重点不同,如果是小学生,侧重字词;如果是中学生,侧重段落的分析和写作的练习。无论是哪个学段,语文的学习必须从阅读开始。

在预习中,注意要学生的兴趣,不要严格干预,要引导学生自觉自愿的预习,效果最好。千万不要把预习当成作业,那样会适得其反。


中考政治刘老师


预习课文对学好语文起着很关键的作用,让孩子养成预习课文的好习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1、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阅读课文是了解课文的开端,可以出声读,也可以默读。在读第一遍的过程中遇到新词生字要做好标记,然后利用工具书弄清字音词意,扫清文字障碍。如果还有疑难字词,一定认真标注好,等上课解决。

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第二遍看课文时,就要边看边思考,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并在大脑里形成初步的认识。

3、对照课后练习题边看边思考,弄不懂的标上问号,等上课老师讲解时认真听,还没弄明白的,要和同学交流解决或请教老师,真正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好习惯。

4、对课文中出现的生词除了词意外,还得思考它的反义词、近义词是什么?对优美词语,精彩片段要用波浪线画出或摘抄在笔记本上,读读记记。

5、用数字表出自然段或用“//”划分意义段,并试着说说段意。对重点段做出标注,上课时作为重点听老师讲解。

总之,预习课文对孩子学习语文很有必要,因为课堂上很难保证孩子能时刻专心致志。如果孩子在预习阶段标注好了重点词语,重点段落,疑问之处,即使孩子有些分心,也会在老师讲解他标注的地方时留意听讲或做好笔记。


忆梦月华


孩子怎样预习语文最有效?

预习是在老师正式教课之前自主地先行学习的一种方式。

语文学科通过课前预习能够更高效地理解老师上课讲解的内容,对于学生是十分有利的。



我通常教学生分三步来进行预习,这是由浅入深的过程:

1、排除字词障碍。

学生拿过一篇文本,首先进行通读,对于读不准的字词,进行注音解释,对于读不通的语句进行反复诵读,读通顺。基本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

了解了主要内容,把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是怎么一步步展开的,主要的思想可以理出一条线。这是需要学生投入思考的地方,是动用学生思维量的地方。



3、提出相应问题。

读通了,也读顺了,思路清楚了,那么就要在再上升一步,读出问题,学生对文本提出自己的问题。

能够对文本提出一个很好的问题,大胆质疑,对于学生思维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通过以上三个台阶,力求学生思维参与,使学生带着自己的头脑学习,越学习越聪明。

[特别说明]

上述方法,为头条号作者海底鱼独家提拱,望对你有益,想了解更多可以关注海底鱼。




海底鱼


我不知道你讲的是初中,小学还是高中。因为我是一个高中语文教师,现在就高中语文的复习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高考的语文考题比较灵活,书上的东西直接考察的比较少。在平时的复习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注意总结各类题型的出题规律及答题的规范用语。

无论是现代文阅读还是古文阅读,还是文化常识的考查,其基本题型都是相对固定的,每一类题型都有它自己的考察内容。我们在平时复习的时候,不是为了刷题刷题,再做完每一道题目的时候,都要注意去看一看试卷的解释。去观察一下参考答案,看人家是如何作答的。这一点很重要。我们不能总是低着头走路,有时还要抬头看一看方向,这样能节省更多的时间,提高复习的效率。

二、利好最近几年的高考真题。

高考真题出题及其规范是我们最好的复习资料。认真的做高考题,然后去比对答案,看自己的得失到底在什么地方。尤其是要搞明白自己在哪些方面是比较欠缺的,在哪些方面还能有提升的空间。

三、古文,文化常识,名句默写,病句修改等,非常容易的题目,我们要争取做到全对,不能够在这些简单题目上丢分。

四、书写一定要规范,我们不一定要把自己的字写得多么漂亮,但一定要工整。有些马虎,两场在考试时是会吃大亏的。

五、要注意平时的积累,比如说文化常识,成语辨别,名句默写等都是靠平时积累才能完成的。我们可以被本错题本,把这些知道,题目中平时考察自己常常犯错误的地方整理出来,以便考前集中复习。

六、不能完全放松作文的复习。

要争取把每一次的作文写好,要养成修改的习惯。

关于具体题型的命题规律,考查要点及答题方式。我在今后的头条里会陆续发布。大家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以便相互交流学习。


杨老师说语文


这个要分年龄段。

现在的幼儿园,整个大班基本上都在为小学一年级的做预习。所以,一般来说开始孩子都会,一年级的预习主要是为了让他养成习惯。

“去预习下语文书吧,明天老师会提问题的哦,你会不会啊?”

得到的答案是:那太简单了,我都会。然后拿出来书晃晃荡荡,玩去了😊。

难度深了,然后居然遇到课文要背。凡事要背的,先背背看?

这下麻烦了,古诗还好,短,课文有时候就吃力了,那就读五遍吧,先读通顺。

“不懂就问啊。”

三年级开始,作业多了,加上阅读和练字,每天时间紧张,好在识字多了,预习的速度也快了,一般来说,如果老师就要上到哪课,先把课文看一遍。

“不懂就问啊!”

不懂的地方圈出来,老爸讲一遍,不保证跟老师讲得一样哈,所以圈出来,看老师上课怎么讲的。

我们家现在就这么预习,现在阅读的任务上来了,没有每天预习。

咦,这段时间好像没什么要问的了呢,是没有不懂,还是这小子没有预习?

至于以后,随着一天天长大,阅读越来越多,随他怎么去预习。





拿笔小昕


学会预习,坚持预习,对提高听课效率,培养自学能力,养成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都会大有裨益。

应该怎样去预习课文呢?一般说来,从以下十二个方面着手。

1、析题意。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首先想一想,在这个题目下应写些什么内容,假如叫自己来写,该怎样写。然后结合注释提示,弄清题目的含义,逐步掌握“从题入手,看题思文,扣题读文”的阅读方法。

2、读课文。通读全文,感知内容,了解大意,围绕学习重点,边读边思,读中有思,以思促读,以读带思。

3、解词语,方法上采取一查三联。查字典或词典,直接了解生字、词的音义,并随手写在该字、词的附近,便于在阅读中加深印象;有些词义是词典上找不到的,要结合语境,采取词联句,词联段,词联篇的方法理解词义。

4、标节次。用笔注上课文节次的节序,便于把握课文的结构层次。

5、划重点。用笔划出重点词语、中心句、精彩段,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6、记问题。把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及时记下,以便思考,

7、加批注。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预习课文中,自己有感受或见解的地方加上简要批注,即作书头笔记。

8、分段落。看看全文应分几个部分、几个层次,在此基础上,分析、归纳每个部分、每个层次的意思,理清全文脉络。

9、编提纲。编写段落、层次提纲或人物提纲,或情节提纲,或论述层次提纲,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

10、结中心。试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或课文大意,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

11、做练习。纵观全文,思考分析,做课文后边的练习题,试试能否在老师讲解前求得一个初步的答案。

12、作比较。把本篇课文同本单元同一文体的几篇课文放在一起,从遣词造句、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表现手法等方面加以比较,以拓宽自己的视野。

以上十二个方面,仅是预习常规的概括,不是一个定式。不同年级、不同体裁的课文,预习的方式就有可能不同。总之,通过预习做到有所知,有所得,有所疑,以达到培养能力,提高听课质量的目的。


用户2384565160220


语文课的预习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小学阶段低、中、高年级的预习方法和要求是不同的。低年级的预习可以分三步走走:

第一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正如《中庸》里说的“人十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这个道理一样,有的孩子读两三遍就可以把字音读准,读通顺句子,但是有的孩子可能要读四五遍,甚至更多才能达到这个要求,总之根据孩子自己的不同基础来要求孩子初读课文几遍。

第二步,在课文中圈中课后的生字词,再带拼音读一读,然后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记住本课要新学的字。这一步的作用就是抓住低年级的学习重点,集中精力学习字词。至于记住字词的好办法有:加一加(如:力加口等于加)、

减一减(如:新减斤等于亲)、

换一换(如:把“拼”字提手旁换成走之等于“迸”)、

猜字谜(王姑娘,白姑娘一起走在石头上,谜底是“碧”)、

比一比(如形近字的比较、同音字的比较等)、

联想法(根据不同的偏旁进行联想,如“晴”想到出太阳,“清”想到河水,“睛”想到眼睛)

……

如果孩子能这样做,既牢牢记住了生字的字形,有能训练发散思维等等。

第三步,针对课文内容,解决一两个问题。问题的来源首先考虑课文后面教材里的问题,一般课文后面会有一个很精辟、凸显课文内容重点的问题。所以,要试着重点解决课后的问题。其次,还可以孩子自己提为什么,解决孩子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当然,家长也可以提一两个问题,低年级的孩子主要是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所以尽量不要提出太难的问题。

如果低年级孩子能在预习的时候完成以上三步,效率肯定是很高的。


三金鑫加三土垚


我觉得首先要大声朗诵课文。朗读课文不仅可以提高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还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当然,最重要的是理清文章的思路,其次,要查阅相关资料标出疑问点,最好是用显眼的颜色标出来,比如红笔。这样,在老师讲课的过程中,就可以重点听你不会的内容,便于向老师提问。再次,可以圈划出好词好句,把一些你认为重要的字词或句子摘录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上,不时拿出来看一看,背一背,对写语文作文有很大帮助的。最后可以思考试做课后习题。每一篇课文都会附有一些题目,而这些题目往往是课文中的核心内容。


助你当学霸


大家都回答得很好,我着重回答怎样预习文言文。因为现代文不预习也能跟上老师的步伐,文言文不预习很容易一知半解。一旦课堂上没完全弄清楚,学生就会渐渐失去学习它的兴趣,后来有再多的方法也无济于事。

那么,文言文应该预习什么?怎么预习?

首先,小声把课文完整地读一遍。

这样可以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如读一遍初中的《桃花源记》,就可以了解桃花源的自然环境和人们基本的生活状况。读高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就可以知道蔺相如出使秦国的原因、如何完璧归赵以及廉颇负荆请罪等内容。这为进一步学好文言知识打下基础。

其次,逐字逐句翻译全文。

学习文言文,重点是掌握所有的文言现象,比如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预习时,学生自己会很用心的翻译句子,可以掌握大多数的文言实词的意思,这是弄懂文言文最关键的一环。

再者,把不懂的用红色标记出来。

预习文言文时,必然会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用红色笔做好记号,上课重点听这些地方。对学生来说,倒装句式比较难。比如《鸿门宴》中的“沛公安在”一句是宾语前置句,翻译为“沛公在哪里”。预习虽时不明白,但对它已有思考,老师一讲就会比没预习的同学理解得快、记得牢。

好好地预习文言文,将会让后面的学习事半功倍。

我正带高三语文,发现有些学生的文言文基础就是零。高三再想在文言文上逆袭,怎么可能!学习再多的技巧也无异于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因为,羊圈里只有一只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