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逼死」第三方應用

蘋果「逼死」第三方應用

蘋果在過去一年中刪除了多個屏幕時間管理應用,其中一些的下載量已經超過了 300 萬。

對於開發者來說,被蘋果搶生意是件很無奈的事情。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道,蘋果在過去一年中刪除了多個屏幕時間管理應用,其中一些的下載量已經超過了 300 萬。這一行為給開發者帶來巨大損失,有兩個團隊已經向歐盟提起訴訟,認為蘋果違反了反壟斷法。

實際上,這並不是蘋果第一次「逼死」開發者。前不久 9to5Mac 報道的「將 iPad 作為外接顯示器」功能,也被認為會導致一部分第三方應用消失。這些行為被國外媒體稱為「Sherlock」,指的是蘋果做自己的應用,讓第三方應用「無路可走」。

Sherlock 和 Watson 的愛恨情仇

Sherlock 是 Mac OS 早期的搜索功能,最早在 Mac OS 8.5 中作為 Finder 的插件推出,可以搜索文件、聯繫人等。後來 Sherlock 的功能擴展,可以搜索一些網頁信息,比如翻譯。這啟發了開發者 Dan Wood,他創立了 Karelia 公司,在 2001 年推出 Watson 應用,支持更多的網頁搜索,比如電影、股票、匯率等。


蘋果「逼死」第三方應用

圖片來源:Benedict Evans

Watson 本來的目的是陪伴 Sherlock,沒想到後來反而被 Sherlock 背叛。(唉?我到底在寫什麼...)

Watson 在當時售價 30 美元,由於豐富的擴展而備受歡迎,不過這並沒有持續太久。蘋果在 Sherlock 3 中集成了 Watson 的大量功能,導致用戶沒有了使用 Watson 的動力。Karelia 公司的律師稱,蘋果在未經許可、無報酬、無署名的情況下複製了他們的產品。蘋果則回應,這種類似 Watson 的應用本來就是在 Sherlock 2 的基礎上進行演變的。


蘋果「逼死」第三方應用


Watson 在起名時就註定與 Sherlock 脫不開關係。

小心被蘋果搶生意

不管爭論的結果如何,「Sherlock」在開發者圈子裡都成了一種公認的說法,用來形容蘋果推出一個類似功能,取代第三方應用的行為。比較有趣(倒黴)的是,Karelia 公司後來還推出過一個網站製作工具 Sandvox,與蘋果的 iWeb 形成競爭關係,第二次被「Sherlock」。


蘋果「逼死」第三方應用


類似遭遇的還有 F.lux,這是一個可以自動調節色溫的護眼工具,支持 Windows、macOS、Linux 平臺。2016 年,蘋果在 iOS 9.3 中加入了「夜覽」功能,能自動根據時間調整色溫。2017 年夜覽功能被移植到了 macOS 上,F.lux 變得不再必要。


蘋果「逼死」第三方應用


如何和平共處?

其實,並不是每個蘋果的新功能都會殺死同類的第三方應用,也有和平共處的例子。

iOS 12 中增加了強大的密碼管理功能,可以將所有網站、應用的密碼存儲在 iCloud 中,需要填寫時自動填充。在創建新賬戶時,還能自動生成隨機的複雜密碼。這些功能與 1Password、LastPass 等第三方密碼管理工具類似,但蘋果並沒有對這些應用進行打壓,反而是在後來的更新中提供了 API,使其可以利用 iOS 的自動填充密碼功能。


蘋果「逼死」第三方應用

還有另一種比較好的結果,就是被蘋果收購。Workflow 是 iOS 上的工作流應用,能夠將手機的多項操作一步完成,被稱為「效率神器」。2017 年,Workflow 團隊被蘋果收購,後來產品以 Shortcuts 的形式被重新推出,還和 Siri 結合,成為 iOS 上最重要的系統功能之一。


蘋果「逼死」第三方應用

關注極客之選公眾號(GeekChoice),後臺回覆「快捷指令」,可獲得豐富實用的捷徑大全。


蘋果的判定標準

為什麼同樣是第三方應用,他們的境遇卻如此不同呢?從這份 App Store 審核指南里可以看到蘋果的評判標準:不得創建與現有 Apple 產品、界面、app 或廣告主題外觀相似或容易混淆的 app。至於是誰先做的,並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蘋果「逼死」第三方應用

App Store 審核指南:https://developer.apple.com/cn/app-store/review/guidelines/

蘋果在新功能上的跟進並不積極。iOS 11 之前(2017 年),iPhone 甚至不支持屏幕錄製。有一些第三方應用利用 AirPlay 來間接實現錄屏功能,當然這是不被蘋果允許的,此類應用大多都慘遭下架。直到後來,蘋果自己支持了屏幕錄製,這類應用更沒有了存在的必要。

從這個角度來看,目前的很多應用也有被蘋果「Sherlock」的危險,比如通話錄音、長截圖、T9 撥號,一旦蘋果的系統功能支持,同類的第三方應用就沒有了存在的必要。


蘋果「逼死」第三方應用

這種情況其實算不上是蘋果「搶生意」,因為這些功能早就應該有,只是蘋果暫時不支持。而系統功能支持後,體驗一定會比第三方應用強,對於用戶反而是好事。

平臺掌控力越高,公平越難實現

蘋果下架屏幕時間管理應用的行為,反對聲音主要來自開發者,對用戶而言可能影響沒那麼大,更受爭議的是蘋果限制那些影響了用戶利益的應用。前不久 Spotify 對蘋果公司提起了反壟斷訴訟,爭議焦點是 30% 的蘋果稅。Spotify 認為蘋果利用自己的平臺優勢,提高了其它第三方流媒體的價格,迫使用戶選擇 Apple Music。這對開發者來說是不公平競爭,也限制了用戶的自由選擇。


蘋果「逼死」第三方應用

蘋果對自己的生態有著絕對的掌控力,這種掌控力讓蘋果生態可以良性發展,開發者容易獲利,也願意在這裡開發應用。但這掌控力也意味著強勢,一旦涉及到蘋果自己的利益,公平就難以實現。

對於開發者來說,能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在基礎功能之上提供更多的延展功能,以防止被蘋果「Sherloc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