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唐僧和猪八戒分别代表三种佛教元素,它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里面蕴含了非常丰富的内容。除了大家在明面上看到的神话传说故事外,在每个人物和情节的细节上都体现了很多中国古代文化的各种元素。孙悟空、唐僧和猪八戒是小说中篇幅最多的重要角色,他们身上的元素便很充分的将这些方面表现出来。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这三个角色分别代表了三种佛教的元素,他们在故事剧情中的表现也是针对这三种佛教元素的修行。小说的作者吴承恩通过这种人物角色的描写,将自己崇佛抑道的观念全面在小说中体现出来。

孙悟空、唐僧和猪八戒分别代表三种佛教元素,它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从《西游记》的整体剧情可以看出,作者吴承恩在佛教和道教文化的积淀方面颇有成就,而且对于佛教尤其偏爱。因此我们看到在小说中处处都体现这佛教的很多哲学思想,并通过其中角色的一言一行表现出来。而从孙悟空、唐僧和猪八戒三人身上表现出来的言行,其实就是这三个角色佛教修行的过程。在佛教的修行中,弟子们必须要完成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斩却"三毒"。所谓"三毒"便是指贪嗔痴,它们被佛教认为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唐僧师徒的修炼也是从这个方面开始的,其过程都在表现在西天取经的故事中。

孙悟空、唐僧和猪八戒分别代表三种佛教元素,它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佛教认为,人生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有贪、嗔、痴三毒的存在。贪让人永不满足,嗔让人产生恶意,痴让人产生错误的认知,错误的认知又会导致贪欲、憎恨、愚痴。因此,佛教的修行就是教受弟子们斩却三毒的方法。而唐僧师徒三人则分别代表了三毒的元素,这也是他们在故事中修行的重点。其中孙悟空代表的是"嗔",猪八戒代表的是"贪",而唐僧代表的是"痴"。从小说故事的结局看这三人中也并不是完全的解决了"三毒"的问题,只有孙悟空算得上是圆满达到目标,唐僧和猪八戒都还有差距。

孙悟空、唐僧和猪八戒分别代表三种佛教元素,它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三毒的问题在孙悟空身上以"嗔"最为明显,主要体现在孙悟空桀骜不驯的性格,尤其是在大闹天宫的故事中表现出来的恶的一面。在贪和痴的这两个部分在西天取经前基本上就被解决了,因此西天取经的过程中孙悟空着重解决嗔的问题。在大闹天宫的过程中孙悟空还是贪的,但在五行山下被镇压五百年,天天吃铁丸喝铜汁,早就把孙悟空的贪欲磨没了。因此大家看到孙悟空在西天取经的过程中,吃饭的时候孙悟空多吃水果走走过场,而不像猪八戒那样贪吃多吃。"痴"的问题孙悟空在拜菩提祖师的时候便已经解决,这点不是问题。

孙悟空、唐僧和猪八戒分别代表三种佛教元素,它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反而是"嗔"这个问题比较麻烦,即便在五行山下被压了五百年,孙悟空的火爆脾气一点都没有改变。为了帮助孙悟空解决"嗔"这个问题,也是为了约束他的性格,观音对他用上了如来所赐予的紧箍咒。观音让唐僧用紧箍咒约束孙悟空的言行,这不仅是为了唐僧管理取经队伍的方便,也是引导孙悟空修行的关键所在。紧箍咒的载体金箍儿源自佛教修行者用的戒箍,这是用于提醒和管束佛教弟子的器具。他让在野外修行的佛教弟子时刻铭记着寺庙内的清规戒律,对于他们斩却三毒有着警示和引导作用。

孙悟空、唐僧和猪八戒分别代表三种佛教元素,它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孙悟空性格桀骜不驯,一言不合便大开杀戒,这是佛教弟子的大罪,所以需要时刻警醒和管束。唐僧没有强大的神通压制孙悟空,因此观音给与了如来赐下的金箍儿,并通过诱骗的方式让孙悟空带上。在《西游记》故事的最后,孙悟空成功的斩却了自己恶的一面,完成了斩却三毒的修行,所以他头上的金箍就被取掉了。从这个方面看,孙悟空被如来封为斗战胜佛也是实至名归的,他也是三人之中唯一一个彻底斩却三毒的人。而唐僧和猪八戒在故事结束时都没有完成这个修行,尤其是猪八戒就没有戒贪的想法。

孙悟空、唐僧和猪八戒分别代表三种佛教元素,它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作为取经队伍的领导者,唐僧在"痴"方面是有巨大确陷的。在三打白骨精、误入盘丝洞、荆棘岭夜宴等情节中,都体现出唐僧对于世界的认知度极低,这便是愚痴的主要现象。唐僧对于神话中的世界没有充分的认识,容易被妖怪的变化所迷惑,甚至做出怪罪或赶走孙悟空的蠢事,这都是"痴"的缘故。在整个西天取经过程中,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洗礼,对世间的妖怪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却也没有完全的斩却"痴"毒。这主要是唐僧并不会任何神通,即便是最后学会驾云也是粗疏得很,远远比不了孙悟空和猪八戒。

孙悟空、唐僧和猪八戒分别代表三种佛教元素,它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故事其实对这方面是留有余地的,故事的结尾其实是暗示唐僧需要通过取回的真经来解决"痴"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看,唐僧虽然被封为轮檀功德佛,但还算不上名副其实。只有他把真经的内容搞懂了,有了自己的法术和神通,才算得上斩却"三毒",成就正果。对于另外两毒的"贪"和"嗔"的方面,唐僧在取经路上一向表现很好。不论是四圣试禅心,还是女儿国、无底洞、荆棘岭的情节,唐僧面对美色、财富的诱惑都表现出了足够的定力。而他那种软趴趴的性格,慈悲为怀的待人风格,想来也不会有嗔的问题。

孙悟空、唐僧和猪八戒分别代表三种佛教元素,它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猪八戒是三人中最不上进的一位,也是对于斩却三毒最不伤心的。与唐僧主动学习佛法,孙悟空被逼学习佛法不同,猪八戒在这方面比较自由。猪八戒从他的前身天蓬元帅开始就体现了"贪"的元素,贪财、贪吃、贪图美色等等伴随着这个角色的方方面面。即便是因为在美色方面栽了跟头,到了凡间后他依旧不吸取教训,死不悔改。不论是在高老庄娶妻,还是四圣试禅心的表现,或者是取经路上贪图各种享受、美食、财宝等等,都表现了猪八戒贪婪的一面。可是猪八戒并没有改掉这个毛病的想法,一贯我行我素。

孙悟空、唐僧和猪八戒分别代表三种佛教元素,它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虽然在取经路上,孙悟空也有意识的督促猪八戒修炼自我,可最终收效甚微。猪八戒对于佛教的那套根本不感兴趣,他更喜欢的是人间的逍遥自在。因此故事结束时如来给了他一个不伦不类的净坛使者,也是对应于猪八戒贪吃的属性。除此之外,猪八戒在"嗔"和"痴"的方面没有太大的问题。作为天蓬元帅,他早就解决了痴的问题。而猪八戒在西天路上划水和藏拙的行为,也说明的嗔不是问题。能够不要脸的偷懒,甚至将一些上不得台面的举动公开化,这样的没脸没皮的角色也很难和"嗔"扯上关系。

孙悟空、唐僧和猪八戒分别代表三种佛教元素,它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西游记》的故事中通过三个角色身上的变化,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于佛教修行的理解。这种将自己的佛学思想,蕴藏于故事情节和角色中的手法,在小说中到处都是。当我们细细的研读这部小说,将自己融入其中的时候,得到的将不仅仅是一部神话小说,而是包罗万象的人生百态。从这个角度来看,吴承恩先生通过自己的学识和人生经历丰富了小说中的内容,也反应了他对当时明朝社会的认识度。从一部神魔小说故事中折射出中国古代的民间百态,以及各种古典文化知识,这也许是《西游记》被列入四大名著的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