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课堂:杠杆收购,华尔街的黄金游戏

上次,我们已经开始讲投行的另外一个传统核心业务,叫兼并收购。这次的课,我会接着给你讲这个话题。但是,今天我要给你讲的是一种特殊的兼并收购,叫杠杆收购。

它特殊在什么地方呢?它就是用很少的自有资金去撬动很多的外部资金来进行收购,就像用了一根很长的杠杆。

金融课堂:杠杆收购,华尔街的黄金游戏

以前有个新闻,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家喻户晓的“小燕子”赵薇被证监会处罚了。为什么呢?就是她用了太高的杠杆去进行收购。当时,是一个价值30亿的企业,她自己只出6000万来买。等于说你买100块的东西,自己只出2块钱,借了98元,用50倍的杠杆来玩一个蛇吞象的游戏。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杠杆收购。

一、投资银行家是怎么玩转杠杆收购的?

你可能会感觉,这个杠杆收购可能是个很坏的东西,这不就是空手套白狼吗?但是,这话很不精确。杠杆收购可以是天使,也可以是魔鬼,关键就看你怎么做。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杠杆收购到底是怎么兴起的。杠杆收购和所有的兼并收购业务一样,也是起源于投行。它是上个世纪60年代,一个叫科尔伯格的美国投资银行家发明的。

当时市场上有很多家族经营的小企业,经营不错,盈利很稳定。但是业主现在老了,就想把公司卖掉套现。但是,业主又经营了这么多年,企业就像自己的儿子一样,业主对企业有感情,想继续经营和管理企业。用今天咱们的话说,就是想卖掉所有权,保留经营权。

但是当时市场上的情况是这样的:只有大公司有钱买企业,买了以后,小业主很难保持控制权。科尔伯格是美国的大投行贝尔斯登资深的银行家,在1965年的时候,他遇见了一个卖假牙填充物的小公司,这个公司规模不大,但是利润特别好。老板已经年过花甲了,身体差了,这个时候他就想给家人留一笔钱,但是自己也没有那么老,还想继续经营公司。科尔伯格就给他估算了一下,这个公司的市场价格大概是950万美金,他想了想,就决定另辟蹊径,做一个杠杆收购。具体地说,就是科尔伯格自己掏了150万美金,然后利用自己的人脉和资金实力,从各个渠道集资借了另外800万美金,等于就是用85%的杠杆率将这个公司买了下来。买下来以后,他说自己不要控制权,让原来的这个老板继续经营。那800万的债务就用公司赚的钱还本付息。

4年之后,这家企业经营得非常稳健,负债率也慢慢地降了下来。所以这个时候,科尔伯格再次运用自己很高超的包装和销售能力,把这个公司打了包,重新上了市,赚了8倍的利润。所以,杠杆收购一点也不复杂,它就是借钱买企业,然后用四两拨千斤的办法取得企业的所有权。

金融课堂:杠杆收购,华尔街的黄金游戏

通过这个故事,其实你会发现,和我们刚才讲的“小燕子”的例子不一样。杠杆收购完全是可以多方共赢的。企业主套了现,保留了经营权,然后投资银行用4年的时间赚了8倍的利润,年化回报率接近70%,而同时那些借款给他的人也获得了稳健的利息收益。所以,在这个案例之后,科尔伯格就联合了另外两个年轻的投资银行家,一个叫克拉维斯,一个叫罗伯茨,用这3个人名字的第一个字母成立了一个叫 KKR 的基金公司,在市场上募资,专门来做杠杆收购的生意。

二、成功的杠杆收购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

现在你已经明白了,杠杆收购不一定是坏事,它可能实现多方共赢。但是,实现多方共赢其实是有条件的。有哪几个条件呢?

第一,从刚才我们这个例子里,你就会发现,公司的现金流或者说利润,一定要非常地充沛和稳定。因为如果现金流不稳定,不充沛,还不出利息的话,企业很容易就破产了。比如说一家生物制药公司,就算利润好,但是今年利润好,明年利润不好,只要哪一年还不上本,付不上息,企业也会倒闭的。所以,第一条就是企业的现金流一定要稳定和充沛。

第二条,就是你真的要能够找到那种又有能力,又靠谱的公司管理层,能够大幅度地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还要能够削减成本。为什么呢?因为杠杆收购以后,企业的负债率就很高,还本付息的压力会很大。所以,如果不能够削减成本,提高经营业绩的话,那种高负债企业就会像走钢丝一样,很容易出问题。

第三条,就是杠杆率也要适中,融资计划要和企业的经营状况吻合。因为杠杆率,比如像刚才说的50倍杠杆率,会给企业带来太大负担。还有,就是企业是长期融资,还是短期融资?偿还条件到底是什么?这些都会对杠杆收购的成败造成巨大的影响。所以说,听上去杠杆收购这个业务很简单,就是借个钱,买个企业,但是它非常考验投资银行家的智慧。你怎么选择标的,怎么筹资,融资计划怎么定,怎么改组企业,怎么退出,每一步都非常地重要。只有所有的方面做好了,你才能够实现多方共赢。就像我们刚才例子里说的,科尔伯格做好了,就能够帮助这种中小型的家族企业转型,还有他可以换掉那种不得力的管理层,提高整个企业运营的效率和估值水平,让中小股东受益。

金融课堂:杠杆收购,华尔街的黄金游戏

比如说,刚才我们说到,科尔伯格组建了一个叫 KKR 的杠杆收购基金,它在2002年的时候就收购了加拿大的黄页公司,然后他们经过研究以后发现,加拿大的这些员工一天只打两个电话,这里面可以提高的空间太大了。所以 KKR 就聘请了一个人力资源专家,重新设计了一个管理机制,然后规定,每个员工每天必须打20个以上的电话。这么一来,只用了半年时间,公司的销售额就翻倍,很快地就实现了盈利。

还有,就是大家很熟悉的例子,2015年的时候,宝能打算杠杆收购万科,在它举牌收购万科之后的14个交易日内,万科的股价被拉了5个涨停板,不少万科的中小股东当时做梦都笑醒了。所以说这种杠杆收购做好了的话,可以帮助中小家族企业的转型,可以换掉不得力的管理层,很多时候中小股东还可以受益。

三、高杠杆率也会压垮企业

高负债率,其实也很容易拖垮企业。比如说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案例,KKR 在1986年的时候用246亿美金的价格收购美国最大的烟草公司,雷诺兹·纳贝斯克。当时管理层和投资银行尔虞我诈,有一本畅销书叫做《门口的野蛮人》,写的就是这个案例,导致后来杠杆收购就被称为“门口的野蛮人”。

当时 KKR 在这个案例上就用了非常复杂的结构化融资方案,杠杆率高达90%多。但是,后来随着烟草行业慢慢地下行,一个很好的企业被过高的负债率压得喘不过气来,效益一路下行。一直到1995年, KKR 以零利润退出。尽管在80年代的时候,这件收购案闹得沸沸扬扬,但是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失败的杠杆收购的案例。所以,高负债率很容易拖垮企业,这就是为什么赵薇这种用50倍杠杆收购的案子,在中国会被监管层果断叫停的原因。因为杠杆率高到这么一个程度的话,不是要正经搞好企业的做法,看上去更像一种投机和套利的做法。

金融课堂:杠杆收购,华尔街的黄金游戏

所以,杠杆收购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现在,中国的情况和美国的60、70年代有点像。你看,有一拨50年代的企业家已经慢慢地开始进入退休的年龄了,他们的下一代基本上都是80后和90后。这一代人的生活方式更加多样化,很多人根本就不愿意接手家族企业,所以很多的中小企业,现在就面临着杠杆收购的情况。再加上现在全球利率低,资金便宜,所以我们看到的未来的趋势是,在中国会出现一批杠杆收购的浪潮。这个趋势肯定是值得投行和企业注意的。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也不妨关注这样的企业。为什么呢?因为就像我刚才说的,一旦进入杠杆收购,这种目标企业就会有相当程度的溢价,是很好的投资标的。

今日概要:

1. 杠杆收购就是一种特殊的兼并收购,是用很少的自有资金去撬动很多的外部资金来进行收购,就像用了一根很长的杠杆;

2. 杠杆收购是源于上个世纪6、70年代的美国,收购者可以用少量的自有资本取得很高的回报率,而企业主可以套现,而且又能保留经营权,借款人也可以获得稳健的利息收入,这是一个可以实现多方共赢的金融工具;

3. 杠杆收购的多方共赢是有条件的,公司的现金流要稳定,经营前景要好,管理要靠谱。

(本文出自得到,由北大金融学香帅教授唐涯亲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