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愛的一句古詩詞是哪句?

稻草人傳媒


最近在看《倚天屠龍記》,裡面七王爺吟了一首小曲,元好問的《驟雨打新荷》,裡面一句聽了很有感覺:驟雨過,珍珠亂灑,打遍新荷。(16年1月30日更新)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雖然《春江花月夜》裡最著名的是人生代代無窮已一句,但這一句才是我最喜歡的。身處“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的月亮城,仔細品一下,還是這句好。

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和上面一樣,最著名的那句落霞確實很好,也非常喜歡,但就意境來說,自己還是更加欣賞此句。《滕王閣序》是我最喜歡的古文(不包括詩詞)這點應該沒錯,每次背誦這篇文章總感覺熱血沸騰,就衝它,我為自己是中國人而驕傲並且感到幸運,外國人很難體會其中的滋味,而且我願永遠是中國人,下輩子,下下輩子……!這篇文章對我的影響已經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我還能說什麼?!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李白的作品總是能將情感酣暢淋漓地傾瀉出來,讓人為其所感染,無愧於詩仙之名!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相對來說,杜甫給人的感覺則要成熟,穩重,憂國憂民得多。雖然他比李白要小十歲左右……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一蓑煙雨任平生

蘇軾真的是幾百年不遇的奇才,說上千年也不為過!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豪放婉約轉換自如,學而優則仕,被貶後又能很好地接受這種處境,儒釋道三家的完美結合。對於蘇軾的崇拜真的是如濤濤江水……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范文正公斷齏劃粥的童年,憂國憂民的一生,總讓人心生景仰!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辛棄疾應該算是我的老鄉吧,他的沖天豪氣真的讓我自慚形愧。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李清照是我名副其實的老鄉了,從家騎車去李清照紀念館半小時,所以多寫一句,哈哈。提到李清照,人們總是感覺她苦大仇深,其實她也年輕過,少女懷春之心她也有,只不過這些幸福的時光太短暫了,總感覺上天對她不公平。

多情自古傷別離,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柳永的詞情感細膩豐富,總能觸碰到人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某些地方,因此引起人們的共鳴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元曲我基本沒看過,不過裡面的好多名句大家可能都聽過,還有《西廂記》那句“願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等等。

先寫這些吧,前面已經900多回答了,這個也不一定有人能看到,姑且算記錄一下自己的心情吧。


XLLE習樂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

不知道在哪裡看到的這一句,一下子就哭了出來。心靈深處似乎藏著一個人,是那麼俊俏,那麼美好。拼命的背英語單詞,只為了能在英語考試的時間考的更好,得到他的表揚,可是就在那天,我去他的辦公室交作業,無意看到了他抽屜裡的結婚證。我腦袋轟的一下,懵暈的挪到宿舍,我又想起了那句話。

也許年少時青春裡的情愫都是那麼遙不可及,高中一別,再沒相見。願所有美好的回憶都是幸福快樂的!


阿敏納


“白骨如山忘姓氏,無非公子與紅妝。”

說起來,第一次看到這兩句詩,還是在網絡小說《鳳囚凰》裡,那時候我上高一,還沒看過《紅樓夢》原書。

宿舍熄燈後,我窩在被窩裡打開我的翻蓋手機,讀這本《鳳囚凰》,那時候晚上讀小說應當算得上是高考時期唯一的放鬆娛樂了。

因此雖然手機光刺眼,且手機閱讀器還出了問題,字體有大有小,小的小到一隻螞蟻那樣大小,我仍然還是看得津津有味,絲毫沒考慮到我的眼睛正在受損。

然後我就讀到了這兩句。

那是容止似乎死了的時候,楚玉不相信容止會死,發瘋般地在雪地裡找尋,然後看著這皚皚白骨,想到了這兩句詩:白骨如山忘姓氏,無非公子與紅妝。

那段原文是這麼寫的:

死去的男子,是否也曾風流瀟灑馬踏青郊?死去的女子,是否也曾婀娜娉婷閨閣畫眉?
隨著時間的推移,最初只因容止一人而生的悲傷,逐漸轉化為一種更廣泛的蒼涼:白骨如山忘姓氏,無非公子與紅妝。

這兩句詩一下子戳中了我,從此我失魂落魄,三日恍惚。

後來我知道,這句詩出自《紅樓夢》,不得感嘆曹公的才華與思想。

嘲頑石幻相

作者:曹雪芹
女媧煉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靈真境界,幻來親就臭皮囊。
好知運敗金無彩,堪嘆時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無非公子與紅妝。

誰都會死去,多少青蔥年華,多少美人情思,都終究逝去。白骨如山,無人認領,又有誰記得,他們曾經都是怎樣的鮮活美好呢?

而我們,是否也終將會有這麼一天?

或公子,或紅妝,終究一片白茫茫。

@亭林文學


亭林文學


唐詩宋詞,寫盡天下事,道盡萬家愁。最喜歡白居易的《長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止休,月明人倚樓。

白居易的詩通俗易懂,平易自然,刻畫的人物鮮明,並以情動人,故流傳甚廣,對後世影響很大。

詩源於生活,詩是人類的精神存在和精神寄託。歷史上他有許多詩人,利用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塑造出許多美麗的詩篇。那些自然界的風花雪月,虹霓雷電,花鳥魚蟲,喜怒哀樂,真善醜惡,神鬼仙道等等。他們利用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塑造出千種不同的內涵,他們的想象力都有很強的超越性。象孟郊的《遊子吟》表達的是對慈母的愛,李白的《贈汪倫》表達的是對朋友的愛,蘇軾的《江城子》表達的是對妻子的愛。辛棄疾的《清平樂》(茅簷低小)表達的是對子女的愛。

中國曆代詩詞中,有許多詩篇,都是詩人發自內心的抒寫,那些歷史文人,在深刻的歷史人文背景下,託物詠志,傲然獨立。像唐代詩豪,劉禹錫,就曾兩次借玄都觀桃花,表達了自己的傲世風骨和超然境界。

《玄都現桃花》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再遊雲都觀》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篇篇抒寫千種愛,萬種情,詩人的情懷,他們的真,他們的情,他們的誠,抒寫的萬千經典,令後世百閱不厭!🐴🌺🌺





飛天ZY漫雪


我最喜歡的古詩詞,是漢高祖劉邦的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簡短的詩句,質樸無華,自由無拘,很有氣勢,洋溢著王者之氣。作為中國第一位布衣皇帝,從出身低微,到率眾起義,再到建立西漢王朝,回到故里,面對家鄉父老,舉杯吟誦,完全是心底萬千感慨的自然流洩。既有對往年征戰風塵的悲壯回顧,又有榮歸故里、風光無限的自豪心理,更有對漢王朝能長治久安、江山永固的渴望。

劉邦出生成長在古稱豐邑的豐縣,是我時隔兩千多年的老鄉。我同所有家鄉人一樣,為是“千年龍飛地,一代帝王鄉”的豐縣人而倍感自豪。所以,豐縣多有以“劉邦”或“大風歌”命名的產品,也多有叫“大風”的人名。就連文藝節目的名字,也喜歡冠以“大漢雄風”、“大漢氣象”或“古豐漢韻”等名稱。我自然覺得劉邦的《大風歌》,才是自己心中最好的古詩。


太陽昇Sun


“眾裡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熙熙攘攘、車馬如流的集市上,著一襲紫色羅裙的女子,撐著一把青花小傘,步履匆匆、目光急切。汗溼的長髮,貼上她泛著紅暈的面頰,水窪裡濺起的泥漬,汙了她的繡鞋……

這裡,她是來過的,也許是剛記事起,又或許是前世吧。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人群漸漸散去,她已是精疲力盡。坐在一家門前的石階上,抿了抿乾裂的嘴唇……身後的大門突然“吱呀”一聲打開,暮然回首,門廊內燈火通明。

在那燈火闌珊之處,溢著溫暖熟悉的笑容。

他輕輕拂開她腮邊的長髮,牽起她冰涼的小手,帶她回家。

這就是我喜歡這個句子的理由。“那人”,必定是熟悉的、溫暖的、又曾像陽光和空氣般不被知覺和在意的。





寸心211672190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這是黃巢最豪邁最霸氣的一首詩,寫盡了凌厲豪邁,雄渾壯闊,千百年來其志滿天下的偉大抱負,無與倫比。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兩句,表達了對菊花美好遠景的預見和憧憬,“沖天,盡帶”四字的運用,寫出了菊花盛開的豪情萬丈,昂首怒放的英姿,這也充分地展示了詩人渴望革命摧枯拉朽,主宰一切的宏偉願景。





老孫遁世無悶


如果非要說,最喜愛的古詩詞的話,那麼我首推這首納蘭容若的

《浣溪沙》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西風陣陣的深秋,獨自一人站立在窗前,面對著空空的院子,一陣西風吹過,感覺身子都涼透了。樹上的黃葉被風帶落,一片片的落在了地上,也落在了床邊。看著日漸西落殘陽,不覺往事湧上心頭。

想原來的日子,夜晚讀書,把酒言歡,日上三竿,猶在昏睡。閨中賭賽,往來嬉鬧,衣襟滿帶茶香。可惜那時候的我,卻不知這樣的日子是何等的珍貴,卻只是將它當做了每日都可享受的時光。

到了今日,方才知曉,過往的時光是那樣的快活,可現在卻再也找不回了。


百日讀書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這是《滕王閣序》中最膾炙人口的一句。《滕王閣序》作為我國駢文的代表作之一,在歷史上擁有極高地位,通篇文章雖然很長,但讀起來朗朗上口,也同樣被收錄進高中語文課本,成為高中生必學文章。

世人不知滕王,不知滕王閣,但無人不知《滕王閣序》。閣以文傳,文以閣名。關於《滕王閣序》的由來,唐末王定保在《唐摭言》中記載道:王勃當時年輕氣盛,才華橫溢,揮毫潑墨,語驚四座的場景。原來閻公本意其婿孟學士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其假意謙讓時,王勃提筆就做。閻公初以“更衣”為由,憤然離席,專會人伺其筆下。初聞“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閻公覺得“亦是老生常談”;待寫至“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閻公聞之,沉吟不語;及至“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乃大驚“真乃天人,當垂不朽矣!”,出立於勃側而觀,遂亟請宴所,極歡而罷。

早在高中,初讀此句便感到非同尋常,如今讀起來,更是感慨,王勃不愧為初唐四傑,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飛揚的文采,給後人留下了如此佳句。

在我看來,真屬古今駢文第一篇,古今駢句第一道!




九里坡劍聖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黃巢《不第後賦菊》

這首詩霸氣磅礴,是我念小學的時候,父親教給我的,彼時他剛當上校長,可謂意氣風發,當年他最愛黃巢另一首詩《題菊花》中的一句: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圍繞著菊花,給我講了黃巢的故事。

唐朝末年,朝廷腐朽黑暗,民不聊生,各地烽煙四起,黃巢又一次參加科舉考試落榜,一氣之下寫了這首《不第後賦菊》,表達了他意圖推翻腐朽朝廷的雄心壯志。

第二年,黃巢揭竿而起,打的朝廷軍隊節節敗退,於廣明元年12月(公元880年)攻入長安,幾欲摧毀統治中原兩百多年的唐朝政權。

同年,黃巢稱帝,國號大齊。結束了唐王朝的統治。但很遺憾這是個畸形政權,農民與官僚混合,內部矛盾激烈且不可調和,很快遭到剿滅。

但黃巢在歷代農民起義軍中的地位已經確立,明太祖朱元璋在發動農民起義的時候曾有詩云:“要與西風戰一場,遍身穿就黃金甲。”黃巢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父親當年給我講黃巢,繪聲繪色,連詩帶背景全部講的透徹,透過搖曳的燭光我似乎看得見戰場上搏殺的黃巢,聽得見來自於遙遠年代的廝殺聲。

“男兒一世,當披荊斬棘,自強不息。”父親說。

如今父親已經退休了,滿頭白髮,我有次問他是否還記得當年的情懷,他笑著搖頭,說黃將軍文武雙全,善騎射,通筆墨,五歲可對詩,花甲之年稱帝,我等凡夫俗子只配讚歎,難以望其項背。

我年年種菊花。大的小的,紅的綠的,看著它們,總能想起意氣風發的父親,頭髮烏黑,眼神明亮,說,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