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說和古龍小說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心靈小語


二者的風格完全不一樣,金庸先生是一個才子,所以他的作品中,融入了很多傳統文化元素,比如《天龍八部》等作品中,就融入了易經、佛經,以及琴棋書畫等等元素,而且他還借鑑了很多真實的歷史背景,比如他的“射鵰”三部曲,還有《鹿鼎記》等作品,就借鑑了很多歷史元素,所以金庸的小說,在風格上屬於精緻的類型,注重對細節的刻畫,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紅樓夢》的影響。

另外金庸先生從事的是新聞出版行業,而且他個人的政治評論功底也非常深,所以他的作品中,往往會涉及到很多政治因素,比如他的《笑傲江湖》,其實就是一部影射政治鬥爭的作品,他通過這些作品來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

總之,金庸的作品場面大開大合,人物性格豐富,情節起伏跌宕,因為文化功底深厚,所以他對作品的把控能力非常強,往往隨著作品的展開,情節會越來越複雜,各種關係盤根錯節,各類人物縱橫交錯,但卻沒有絲毫的混亂,邏輯主線非常清晰,整體框架也非常完整,閱讀他的作品,帶入感特別強,往往是作品越讀到最後,越是覺得回味無窮。

古龍先生的風格,可以說是一個異類,他受莊子的影響非常非常大,他的作品風格放蕩不羈,其中不僅充滿了各種荒唐的情節,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意外,經常讓人預料不到,而且還有很多玩世不恭但又非常睿智的人物,他的作品向來不以情節取勝,而是在於懸念,往往一個非常簡單的故事情節,但被古龍先生用懸念的手法一渲染,馬上就能出奇的引人入勝。

古龍的作品不注重細節,在風格上屬於粗獷類型,但他非常注重造勢,《孫子兵法》十三篇中就有“勢篇”,古龍的作品,可以說深得兵法中“勢篇”的精要,他能非常成功的在作品中營造出“轉圓石於千仞之山”的強大氣勢,所以往往高手對決,一招未出,就已經分出勝負,何以故?勢也。

《孫子兵法》裡講“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又說“不戰而屈人之兵者,善之善者也。”這些兵法中的核心思想,被古龍先生在作品中運用的得心應手,甚至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比較典型的象《名劍風流》、《多情劍客無情劍》、《楚留香》、《三少爺的劍》等作品,他把“勢”造的都非常足,就象是一個氣場很強大的人,你和他一接觸,馬上就被震懾住。

總之,不讀《紅樓夢》,就很難明白金庸的細緻入微,但不讀《莊子》,則不懂古龍的放蕩不羈,人是兩種類型,作品也是兩種風格,金庸的作品象茶,需要細品,越品越有味,古龍的作品象酒,一飲而進,方顯英雄本色。


澡雪堂主


關於金庸和古龍作品的區別,想說說自己的看法。

我覺得金庸和古龍最根本的差別,在於創作出發點的不同,金庸寫人的江湖,古龍寫江湖裡的人

金庸先生在成為著名武俠小說作家之前,已經是非常著名的時評家,他的身上富有傳統中國文人的家國情懷,也正是這種歷史責任感,使他在武俠小說創作上選擇了借古喻今這條路線,所描述的,是大時代背景下發生的故事,故事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不管主角還是配角,都為推動整個故事服務,最終所傳達的都是“為國為家,俠之大者”這一觀點,這不僅僅是一種個人情懷,更是一種治世理念,為了實踐這一理念,郭靖戰死襄陽,蕭峰捨身取義,張無忌掛冠而去,韋小寶也放棄了滿漢之別拒絕刺殺康熙,當一個人的武功天下無敵,名望足以呼風喚雨,卻能勇於犧牲,放棄權勢、地位甚至生命,去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這種高尚的道德情操,無疑使人深受觸動。

各種金庸式的悲劇,都來自於固有觀念造成的偏見、衝突,而自我犧牲是金庸式俠客最為突出的特徵,至於金庸武俠小說的政治隱喻,結合創作時期特殊的歷史事件和背景,網上也有很多分析文章,武俠小說能夠具備如此深度的作品,至今無人可以超越。

金庸的作品因其格局和深度,已經超越了武俠小說的侷限,一代文學大師,當之無愧,有人說金庸穿鑿歷史,就我個人的觀點,這種穿鑿本身恰恰是最為難得的創新,歷史是發生過的事實,如何在歷史中敘寫自己的故事,表達自己的觀點,才是最難做到的事情。


而古龍出身貧寒,自幼混跡社會底層,雖然其本人從來沒有公開承認過,但是他和黑社會份子關係密切是不爭的事實,這一方面制約了古龍的眼界,但是另一方面卻使他對人性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早期古龍為了混稿費,也寫過很多不成功的作品,但是在他不斷求新求變這一理念下,從《歡樂英雄》開始,古龍驚人的文字天賦和深刻的人性洞察相結合,終於大放異彩。

在金庸的作品中,讀者為大俠高尚的情操所感動,而在古龍作品中打動我們的,卻往往是人性中共通的部分,寂寞,軟弱,痛苦,迷茫,當然也有絕境中的樂觀,困窘時的灑脫,如果說武俠小說本身是一種超現實的創作,古龍小說中關於人性的現實寫照,才是最讓讀者感動的部分。

通過挖掘人性中的缺陷和弱點,使人性中美好的部分更為閃耀,每一個古龍所創造的成功角色都是複雜矛盾的,為情所困的李尋歡,玩世不恭的陸小鳳,痛苦扭曲的傅紅雪,就算最接近神的盜帥楚留香,也如渣男般四處留情,但是也恰恰是這些不完美的部分,拉進了人物與讀者的距離,金庸一代宗師令人高山仰止,古龍卻是每一個武俠愛好者心裡的朋友,那些顛沛流離的日子,無數痛哭失聲的夜晚,有歌有酒的時候,那些迥異而鮮活的俠客,便如一縷涓涓細流,陪伴著你,撫慰著你,鼓勵著你。

我們總是能從古龍的小說中得到一種力量,去挑戰自己不敢面對的事情,那些使我們痛苦的,也許是宿命,但是能夠戰勝這種痛苦的,也正是我們自己。


最後我想引用金庸作品和古龍作品中我最喜歡的兩段話,通過這兩段話,也能夠看到立意上本質的不同

焚我殘軀,熊熊聖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為善除惡,唯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金庸

痛苦能使人清醒,人活著就是痛苦,那本是誰也無法避免的事情,你若能記住這句話,你一定能活得更堅強些,更愉快些。因為你漸漸地就會發現,只有一個能在清醒中忍受痛苦的人,他的生命才有意義,他的人格才值得尊敬。——古龍


<strong>


一笑風雲過


金庸是大師,古龍是才子!

這話不是我說的,但是我見過的最合心意的評價。

我讀武俠較晚,上了大學以後才讀的,世界觀價值觀初步形成,對待事物有了自己的感受見解。好處是不會讓作者牽著鼻子走,壞處也很明顯,固執己見。

金庸,原名查良鏞。一分為二是金庸。合二為一就是“鏞”,查良鏞是他的原名。和他第一部小說的主角陳家洛一樣,金庸也出生於浙江海寧的望族。書香世家,肚裡有乾坤。1952年香港有一場著名的拳師比武。《新晚報》決定同時推出武俠小說連載以滿足“好鬥”的讀者,這便有了梁羽生的《龍虎鬥京華》。這篇談不上好的東西卻引出了金大俠手癢之作《書劍恩仇錄》。

為什麼說金庸是大師?曾經看過一篇解讀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名字的文章,覺得言之有理。列在下方:

“東邪黃藥師:居東海桃花島。東方,五行數木,故植桃樹;五色為青,故身穿青色布袍;東方為木旺之地,故主林木茂盛,名字中有“藥”,妻曰“蘅”,女兒曰“蓉”,弟子曰“英”,全與草木相關。 西毒歐陽鋒:西方,在五行中屬金,故歐陽鋒名字中鋒為金,金在五色中為白色,故西毒門下為白衣,長居白駝山。王家衛《東邪西毒》中也對此加以發揮:沒多久,我就離開了這個地方。那天,黃曆上寫著“驛馬動,火迫金行,大利西方”。 南帝段王爺:居南方大理,號一燈,“一燈”之名出自《法華經》:“以一燈傳諸燈,終至萬燈皆明。”南方在五行中屬火,故為“一燈”;其秘技為“一陽指”,陽,也是火;南方在五色中屬赤,“燈”與“陽”皆作赤紅色。 北丐洪七公:北方在五行中屬水,故老叫花其名為洪,意為洪水;根據先天八卦圖,西北方為艮卦,艮卦在八卦中為第七卦,所以叫“洪七公”;因為水無常形,漫無邊際,所以北丐四海為家,漂泊不定。 中神通王重陽:中央在五行中屬土,故王重陽築活死人墓以蔽之,取深藏土中之意;中央在五色中為黃,王重陽既為道教大師,而道士用黃冠束髮,因此又被稱作“黃冠”;因土為中心太極位,位居九五之尊,故神通廣大,武功天下第一。”




讀書也是這樣: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當然,也並不是說看熱鬧的就不如看門道的,看門道的也是從看熱鬧的一步步走過來的。金大俠的小說,一段兩段讀不出味道來,覺得平平淡淡。十幾章過後,便會覺得大氣。現實世俗遠遁而去,筆下的武俠世界開始形成。古龍則完全不同,古龍被人提到最多的《多情劍客無情劍》的開頭,僅僅兩三段,引人入勝。天地蒼茫,李尋歡入場,俠氣頓生。

金庸書香世家出身,史籍典故信手拈來。古龍才氣不輸金庸,學識略遜一籌。


三木堂中客


金庸小說和古龍小說(不包括早期那些未形成個人風格的小說)有一些明顯的區別,比如:

1、金庸小說的主人公一般都是打怪升級,迭有奇遇,比如郭靖、令狐沖、張無忌、楊過;而古龍小說的主人公一般一出場就已經神功練成,比如楚留香、陸小鳳、李尋歡。

2、金庸小說的主人公一般都是十幾二十來歲的翩翩少年,古龍小說的主人公多數已經是三十多歲的油膩中年大叔了。

3、金庸小說喜歡些一招一式,古龍小說裡基本沒有具體的招式描寫,刀(劍)光一閃就已經結束了。

等等,等等。

但要說兩人最大的區別,我以為,金庸小說更關注的是時代,而古龍小說更關注的是人。有一種說法,金庸是通過小說來參政議政的;而古龍本身就是混社團的,其小說的時代背景大多是模糊的。


牛皮社


我從小學四年級開始看武俠,第一本武俠小說是梁羽生的《冰川天女傳》。



香港偉青書店出版,繁體字豎拍版,右翻的。第一部看的金庸的小說應該是《倚天屠龍記》。


梁羽生的《俠骨丹心》是我五年級考試第一的禮物。看古龍的第一部小說是《楚留香傳奇》。



這三個人的風格截然不同。不說梁,單說金庸和古龍。

1、開篇氣氛營造不同:

金庸通常會有一個歷史背景,給讀者一副畫,比如:神鵰俠侶中,開篇就一以歐陽修的一首詞“越女採蓮秋水畔,窄袖輕羅……”描繪出一副江南的風景,以此給讀者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而古龍則不同,古龍通常都會直切主題,從武林,武器,人物直接入手,描繪出一副血雨腥風的畫面;跟歷史背景大多關係不大。

2、人物性格塑造不同:

金庸在人物性格塑造上更加細膩,人物的心理描寫極多,讓一個人活生生的躍在紙面上,在金庸的作品裡,我們能看到大俠、英雄、邪人、小人、偽君子等等。類似張無忌這種優柔寡斷,反覆矛盾的性格,從多個維度,多個事件最後給讀者展現出來。

古龍則不同,古龍塑造人物非常直接,主人公從一出場性格基本就固定了,極盡誇張的表達,讀者會感覺到人物性格的極限。古龍成功的塑造了西門吹雪,陸小鳳,傅紅雪,阿飛,李尋歡等這類極具特性的人物。

3、武打場面不同

金庸仍然保留了舊派武俠的特點,儘量將武功招式說清晰,給讀者的感覺是兩個人在一招一式的纏鬥;而古龍給讀者的感覺是一個人拿著一把劍,劍尖滴著血,另一個人正在倒下。基本上古龍不描寫打鬥過程,更以塑造打鬥的氣氛為主,看古龍的打鬥過程是充滿詭異的。

4、感情描寫不同

金庸描寫感情通常通過多次事件的引入,一層一層的剝開感情,感情總是伴隨著複雜的人物心理出現;古龍則不同,男女通常增加性的引入,讓感情更直接;而同性則酒的引入,感情更加豪放。金庸比較柔和,古龍更加凌厲。這可能跟二位大師的性格有關。若論江湖,古龍更像江湖中人,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豪俠,金庸則更像文質彬彬的學者。

5、人物對話

金庸中規中矩的對話,逐步發展劇情,迭代進入高潮,給讀者的感覺是在講故事。古龍雖然也用大量的對話營造氣氛,但是很多時候故事是暗線,塑造緊張氣氛是主線。但是說來奇怪,看金庸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會幻想自己是主人公,而看古龍的小說這種情況則相對較少。

以上是我個人淺見。


蟲二小生


最大的區別就是:男豬腳因為什麼才這麼厲害。

金庸小說除了早期的陳家洛、胡斐,還有個《天龍八部》裡的蕭峰。其餘的,郭靖、令狐沖、狄雲、石破天、段譽、虛竹、張無忌,甚至包括楊過、韋小寶,一貫套路都是:前期都很憋屈,遇到各種噁心事,男豬腳被各種虐,你都替他窩囊。再然後,男豬腳就會遇到跳崖不死之類的奇遇,撿到武功秘籍,練就絕世武功,把以前的仇敵一概痛貶,從此名聲也來了,地位也來了,妹子也搶著來了。

金庸小說裡的男豬腳能鹹魚翻身,絕大多數都建立在“奇遇”上。

而古龍小說裡,以西門吹雪為例:他之所以這麼厲害,是因為從小痴迷於劍,甚至洗澡、睡覺時都抱著把劍。還有《蝙蝠傳奇》裡,張三烤的魚非常好吃,是因為他烤魚時,把所有精力都放在魚上,其餘的事天塌下來也不管。

古龍小說裡男豬腳之所以這麼厲害,是因為他比別人專心,比別人下的苦功多。

還有個不同就是:

古龍小說裡女性都好”先脫為敬”,看似不尊重女性,實則把女性都當作獨立的人看。很少有被男豬腳獨霸的女性。

而金庸小說裡,看似尊重女性,實則都是男豬腳的附屬品,跟男豬腳有過牽扯的女人,除了男豬腳誰也別想動了,否則非死即殘。比如,林平之,遊坦之。最明顯的就是楊過:公孫綠萼為他死,公孫綠萼他爹想娶小龍女,死;甄志丙動了小龍女,死;程英、陸無雙為他終身不嫁、郭襄為她削髮為尼。就連郭芙都難逃魔掌,最後也得喜歡他,耶律齊敢娶郭芙,最後也得戰死襄陽。


待我施為地煞變


文筆上的區別就不細說了,金庸文筆流暢順滑,古龍文筆奇譎,區別很大。但是這不是他們最主要的區別,因為文筆只是個工具,是為小說服務的。

我認為金庸小說與古龍小說最大的區別有兩點:

第一,金庸重視故事性,古龍則重意境。

金庸集東西方故事技巧之所長,融會貫通,青出於藍。他的小說在故事性上達到了頂峰,引人入勝。

比如《連城訣》,簡直是大仲馬《基督山伯爵》的翻版,可以說他完全學到了大仲馬的精髓。《雪山飛狐》有日本小說《羅生門》的影子,但是比《羅生門》複雜得多,主體故事發生在一天之內,不同人從各自的視角描述了二十年前的離奇往事,技巧非常高超。

所以金庸最喜歡寫英雄的成長,小人物的逆襲。為什麼?因為這樣寫故事性強,能吸引人,是成年人的童話。現在的網絡小說,大多學的是金庸的套路。

古龍小說的故事性則比不上金庸,而且是差得遠了。古龍小說中主角的行動有時缺乏邏輯性,彷彿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推著主角走。古龍很多小說,比如陸小鳳系列,模仿偵探小說的寫法,但是往往到最後突然抓出一個之前出現過的配角說,這就是兇手,強行解謎。這些都是他講故事技巧不高的表現。

當然古龍的小說勝在意境,他寫的人物都是來去如風,放浪不羈,個個瀟灑似黃藥師,頗有魏晉風骨。因此讀古龍的小說,不能太在意故事情節,要去體會其中的意境,就像讀詩一般。

第二,金庸寫的是現代人眼中的古代人,古龍寫的則是穿著古代人衣服的現代人。

金庸小說裡的人物,都是處在一定歷史背景之中的。他們有的參與到了歷史的進程中,有的則為古代的社會文化所影響、束縛。比如陳家洛,一心想著光復漢人河山,甚至甘願將心愛的戀人送給乾隆。比如楊過,因為搞師生戀被宋代禮教所不容,引出一系列故事。這些都是現代人不會遇到的情景。金庸是以一個現代人去想象古人會怎麼做。

而古龍呢,他隱去了故事的時代背景,就是為了不用古代的思維去限制自己筆下的人物。古龍的人物具有很強的現代性,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歡樂英雄》,我看了感覺這就是大學男生寢室啊。

所以古龍的小說,雖然寫的是武俠,但又不僅是武俠。你給他的故事換背景,可以變成西部牛仔的故事、太空騎士的故事、古惑仔的故事、商戰的故事等等。


夢露居士


這個問題,其實不用回答得那麼似是而非,一言以蔽之,思想。


很多人總喜歡拿江湖的對比來說金、古二人,實際上這種形而上學的方式不僅回答不了任何問題,更是越說越糊塗了。要解釋金庸和古龍小說最大的區別,其實有個很好,很簡單的辦法,去任何一個搜索引擎鍵入這兩個人的名字,然後看看他們的職業介紹,便可一目瞭然。


以頭條使用的互動百科為例:


金庸:作家,政論家,社會活動家。

古龍:文學家


是的,其實這一點兒差別,就是他們兩人最為本質的差別。古龍只是一個單純的作家,甚至於是一個痴迷於寫作的作家,他的作品,講述的核心,就是自己的幻想,自己的故事,很純粹,純粹的武俠小說。因此古龍會大量寫作,嘗試各種不同的寫作手法,創造出各種各樣的類型小說,當然其中有成功,也有失敗。總體而言,古龍的小說,給人的感覺是一個浪子的幻想,充滿了想象性,情緒性,但是並不實際,對於很多東西更談不上深刻。


落實到創作層面,古龍的小說創作就更隨心所欲,不受制式化的框架拘束,這也是他小說最大的特點。


所以,古龍的小說,給人一種“飄”,“灑脫”,“無拘無束”的感覺。


而相對於純粹的古龍來說,金庸就並非是一個純粹的作家,他對於社會,歷史,政治,人性有著更多的思考,更深入的思考。這使得他力求在自己的小說當中,體現的不僅僅是一個虛幻的故事,更是通過這種故事展現他對社會,對歷史,對人性,以及政治各個層面的思考。兩相對比之下,金庸的小說雖然寫的是虛構,但更像是一面隱喻社會的鏡子。


落實到創作層面,金庸的小說創作就更加嚴謹,不僅需要完整的故事結構,同時也在力求從故事裡面講述他的道理和思考。


所以,金庸的小說,給人一種更“厚重”,“嚴密”,“思考”的感覺。


正因為這個巨大的差別,才會給讀者金庸“正統”,古龍“靈性”的錯覺。


文筆上,兩人因為各自文風不同,比不出什麼高低,文采都非常好。古龍早期模仿過金庸的寫法,寫得也不差,但是無法把他的那種自由感展現出來,後來才又進行了改變。


伏桀


差別最大的是:

金庸寫的是“為國為民,俠之大者”,寫的是民族大義.寫的是除暴安良,伸張正義.

古龍寫的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寫的是個人追求,小人物拼搏向上的故事.

古天樂卻演過金庸的《神鵰俠侶》和古龍的《圓月彎刀》.那剛好你們可以去看下電視做下對比.

武功

金庸多是寫這個人內力雄渾,招式精妙.如虛竹一下接受無崖子百年內力,如段譽凌波微步,可以躲避天下大多招式.而他們武技的獲得多來於奇遇.

古龍多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如阿飛的劍出了名的快,小李探花的飛刀,話說天下沒有人能接住他的飛刀.他們的武技多來於苦練.


情節主線

金庸的主線多是愛恨情仇,如《天龍八部》裡以喬峰的復仇作為貫穿始終的主線.如《神鵰俠侶》楊過和小龍女的感人悽美故事穿插其中.

古龍的主線多是勤學苦練,揚名立萬.如《圓月彎刀》裡的丁鵬目標就是揚名立萬打敗劍神謝曉峰.古龍小說裡的角色沒有慫人,全是生死看淡不服就乾的主.

古龍先生金庸先生已經駕鶴西遊,卻給我們留下了他們的江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strong>


清風半夜鳴蟬one


兩者的區別太大了,從藝術成就上來講,古龍僅次於金庸。

正如古龍說過的話:“武俠小說,該寫的金庸都寫完了”,他只能劍走偏鋒,另闢蹊徑寫不一樣的武俠。

金庸武俠世界觀宏大,氣勢磅礴,文學功底深厚。

開篇娓娓道來,情節高潮迭起,人物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恩怨情仇寫得蕩氣迴腸,讓人神往,猶其對每一段愛情的描寫更是成了千古絕唱。

有人曾說過:“金庸是一流的言情大師”,這話一點不假,無論是梅超風和陳玄峰的悲情,還是楊過和小龍女天殘地缺的絕世之戀,無不令人動容。

金庸先生的巔峰之作《鹿鼎記》,那對當代文人雅士的嘲諷之意更是昭然若揭,耐人尋味,現實意義的養份極高,每一個年齡段讀來,都有不同的收穫。

而古龍先生的初期作品,也是走金庸的套路,結果撲街得不要不要的,金庸珠玉在前,他難有所為,取經於日本,才轉變文風之路,與金庸武俠迥異而大放異彩。

所有金庸的書讀起來就像武俠史,貫穿了歷史的宋、、元、明、清幾個朝代,可能是唐朝傳奇的關係,並沒有出現以唐朝為背景的作品。

而古龍的作品,更像武俠豪客的流浪史,充滿著詩和遠方,字裡行間透露濃濃的詩意和浪子情懷,是一部部成人的童話,他的江湖,是用孤獨和寂寞鑄成。

少時喜歡看金庸,成年了,喜歡讀古龍的三部巔峰之作《楚留香系列》、《小李飛刀》和《陸小鳳系列》,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才能讀懂古龍,讀懂他的寂寞。

至於武功體系,金庸武俠裡的武功滲透佛儒道三家的思想,融合了《易經》,僅是“降龍十八掌”的每一招,都體現人生不同階段,告訴人們,人生達到巔峰時,應該“亢龍有悔”。

其它的武學,都名出處,琴棋書畫都包含在其中,著實難得。

古龍的武功體系沒有那麼龐雜,大多是對人物精神境界的一種描述,很多打鬥,往往不是敗在武功,而是被強大的人物精神壓制而失敗。

總之,兩人的作品不同之處太多了,此處不一一枚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