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逼自己一把不知道自己有多强!山东化工企业迎“蝶变”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化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万亿元的省份,化工产业是山东省的支柱产业,化工500强企业有104家在山东。然而多年以来,大而不强问题与安全生产问题却十分突出,多数产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面对当前行业困局,近年来为推动全省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山东一手抓猛药去疴,一手促提质增效,化工产业迎来蝶变。

记者从山东省化工专项行动办公室了解到,2018年,全省规模以上化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92%,利润同比增长13.21%,继续保持全国领先。

据山东省工信厅相关领导介绍,这与山东加快石油化工行业转型升级、实施化工专项行动分不开。“2018年是全省化工专项行动具有决定意义的一年。化工专项行动由突出治标转向全面治本,化工产业发展方式实现深层次、根本性转变,安全绿色、创新高效发展迈出坚实步伐。”该领导表示。

记者注意到,自本周开始截至目前,已有济南、淄博、威海、泰安等半数地市公示了拟关停化工企业名单,拟关停企业超过数百家。据山东省化工专项行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面对化工企业数量庞杂、良莠不齐的现实状况,自2015年起他们就依据国家环保安全现行的法律法规,制定确立了标准,开展了首轮化工企业评级评价工作和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截止2017年全省共关闭转产化工企业558家、停产整顿2109家,占全省化工生产企业的35.1%。

2018年,按照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成员会议和《山东省化工生产企业新一轮评级评价行动计划》的安排部署,山东紧紧围绕“转、严、减、迁”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全面开展了新一轮化工企业评级评价行动,逐企把脉问诊,倒逼整改达标,共完成6094家化工生产企业的评级评价工作。通过新一轮评级评价,排查化工生产企业在安全、环保、节能、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督促企业整改提升,化解风险隐患。依据评级评价结果,梳理出“关闭淘汰一批、改造升级一批和发展壮大一批”的企业名单,建立“一企一档”,实施分类管理,促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对于评级评价工作,省化工专项办的相关负责人还特别强调,评级评价工作是严格按照新一轮化工生产企业安全、环保、节能、质量评级和转型升级评价为标准,对照指标内容逐项打分,对企业逐一评级评价,做到全覆盖、无死角。企业总评结果分为“优”“中”“差”三个等次。同时各地市对评级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随时组织企业整改,指导企业制定整治方案,做到“一企一策”。对于限期后仍不能达标的,依法依规予以关闭淘汰。

“我们认为加快进行化工专项行动治理非常的有必要。”地处鲁西南地区的我省一家大型化工集团企业的负责人在接受大众网、财联社记者的联合采访时表示,通过对市场上一大批劣质企业的清理,不仅消除了巨大的生产安全和行业隐患,为他们这种优质企业腾出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省内一家地炼企业的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淘汰一批生产工艺落后、安全风险高、环境不友好的企业,将引领企业和市场由简单的产品价格竞争向产品质量提升、服务提升、工艺及产品创新方向进行调整,会促进化工企业更加专注于安全生产、精细管理、服务创新、提升效益、环境友好等方面的进步,对工艺技术标准高、管理规范、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公司来说将是重大利好。

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财联社联合报道(记者 王露 陈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