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江山人⑩|鄭夢熊:用一支筆“寫”就傳奇人生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在浙閩贛三省交界處,有一個縣域曾被一代君王命名為“江山”,沿用至今。這裡有世界自然遺產江郎山,黃巢起義遺址仙霞關,文化飛地廿八都,江南毛氏發祥地清漾,錢江源頭之一江山港……一處處神奇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如一顆顆明珠,鑲嵌在江山大地上,熠熠生輝。

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一代代江山人生生不息,他們實幹拼搏、開拓進取,為了夢想而奮鬥著。“崇學” 是江山人的優秀傳統,“務實”是江山人的行事作風,“包容”是江山人的胸襟膽略,“創新”是江山人的時代追求。

借2019江山人發展大會召開之契機,浙江日報報業集團衢州分社、江山市委統戰部和江山市委宣傳部聯合推出“神奇的江山” 、“追夢江山人”系列報道,講述江山的自然風情和江山人的創業創新故事。

追梦江山人⑩|郑梦熊:用一支笔“写”就传奇人生

人物名片

姓名:鄭夢熊

曾任職位:《浙江日報》總編輯、高級編輯,《人民日報》副社 長、副總編輯,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並當選為中共十五大代表,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

主要著作:《報海求真——鄭夢熊新聞論文集》

寄語家鄉:錦繡江山更美好 父老鄉親倖福多

雖已83歲高齡、兩鬢飛霜,但鄭老依然身材挺拔,步履穩健,待人熱情,談笑風生。他幹了一輩子新聞工作,從浙江日報、人民日報到中國記協,從農村特約通訊員、記者到總編輯,五十年的寫作經歷,“寫”就了他的傳奇人生。

甘於吃苦,同群眾打成一片

追梦江山人⑩|郑梦熊:用一支笔“写”就传奇人生

1933年,鄭夢熊出生在江山縣城關鎮一個教師家庭。在江山中學讀書期間,他思想進步,是江山第一位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的學生,也是江山中學第一任團支部書記、城關鎮文教界第一任團總支書記,還以學生的身份參加了江山縣第一次人民代表會議。1950年冬,又參加江山縣土地改革宣傳隊,到農村巡迴宣傳土地改革。

1951年,鄭夢熊隨衢州地委農村工作組下鄉,在開化縣龍山底山甸村駐村蹲點。那一年,鄭夢熊18歲。不懂農事,不善勞動,不能和老百姓打成一片,讓他很苦悶,萌生了回家考大學的念頭。工作組一位負責人耐心向他講解了“知識分子必須同工農群眾相結合”的道理,慢慢解開了他的思想疙瘩。之後,他拜一位姓楊的老農為師,一道下田學習幹農活。就這樣,他學會了插秧、耘田、割稻等農活,也學到了農民吃苦耐勞的精神。下雨天,他還幫農民磨豆腐、抱小孩,和他們拉家常,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真正做到同農民打成一片。

1955年,鄭夢熊從衢州調到建德地委,被任命為基點鄉工作組組長。有一年遇上自然災害,鄭夢熊在農村調查中發現,實行糧食統購統銷後,有的地方向農民強迫收購“過頭糧”,農民家裡的糧食不夠吃,有的甚至上山挖野菜、葛根充飢。他看了很心疼,連夜把發現的問題向上級作了報告,請求上級為農民調撥一批返銷糧。上級十分重視,及時批准和調撥了10萬斤糧食。許多農民從心底裡感謝這位“好乾部”。1957年,他被批准加入中國共產黨。

勤於寫作,堅持“深入一線”好作風

追梦江山人⑩|郑梦熊:用一支笔“写”就传奇人生

1996年9月26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視察人民日報社,與鄭夢熊親切握手。資料圖片

7年的農村工作,鄭夢熊養成了“爬格子”的習慣,常常利用晚上寫稿子,向報社投稿。一篇篇真實記錄農村新風、農家新貌、農民新事的新聞報道,在《浙江日報》、《浙江青年報》等媒體頻頻刊出,不久鄭夢熊便被報社聘為農村特約通訊員。

1958年,鄭夢熊被《浙江青年報》“相中”,從此走上了新聞崗位,當上了記者。1961年,他又被選拔到浙江日報社,在農村組當編輯。

鄭夢熊把寫好報道和弘揚主旋律、發揮正能量作為自己的追求,經常深入農村一線採訪。每次下鄉,都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在勞動中進行採訪。有一年大年三十,家家戶戶都忙著過年,他卻到紹興一水利工地採訪。在工地上,看到大家都忙著挑泥,便提出一起勞動,勞動完休息時再採訪。當地一名幹部叫農民把活停下,讓鄭夢熊先採訪,好早點回家過年,鄭夢熊婉言謝絕了。

深入實際、深入群眾、深入生活,鄭夢熊寫出了許多感人至深的報道。1990年2月,中央調他到《人民日報》社任副社長,他經常以普通記者的身份去採訪。有一次,鄭夢熊到紹興出席一個會議。散會後,他沒有去觀賞紹興的風景,而是往農村基層跑。他與報社駐浙記者袁亞平採訪了多位鄉村幹部、普通農民,很快寫出了《可敬的“傻書記”》通訊稿,發表在《人民日報》頭版頭條,並配發評論員文章《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後來,他到山東省菏澤地區出差,聽說當地鄉鎮幹部作風好,便“微服私訪”,採寫出《菏澤鄉鎮幹部新風》的報道,並配發短評《“五不”得民心》。

筆耕路上不停步。鄭夢熊除了採寫新聞報道外,還為《新聞戰線》、《中國記者》等報刊撰寫新聞工作論文。2000年6月,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了鄭夢熊專著《報海求真》,收錄了他多年來撰寫的做好新聞工作經驗的55篇論文,這是他辦報心血的結晶。

嚴於律己,牢記清清白白做人

追梦江山人⑩|郑梦熊:用一支笔“写”就传奇人生

1996年10月,鄭夢熊從人民日報社調任中國記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主持中國記協的全面工作。這年他64歲,卻沒有因年事高想輕鬆一下,而是一直勤勉工作,不斷開創中國記協工作的新局面。2000年11月8日,在中國新聞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這一天,全國廣大新聞工作者過上了第一個記者節。這正是鄭夢熊擔任中國記協黨組書記時,在廣泛徵求新聞界的意見後,建議把每年11月8日定為記者節,並經國務院批覆同意。

有段時間,新聞界颳起了一股“有償新聞”的歪風。有的記者參加活動收受“紅包”、“禮品”;有的以稿謀私,要求被採訪對象付“勞務費”、“贊助費”;有的甚至以“刊登批評報道”為藉口,脅迫一些單位用錢財做交易。為了剎住這股歪風,中國記協在中宣部的指示下,打了一場反對“有償新聞”的硬仗。首先,由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署、廣播電影電視部、中國記協四部門聯合召開全國新聞界電視電話會議,由鄭夢熊代表四部門作報告,強調反對“有償新聞”的重大意義和糾正措施。他還撰寫《反對“有償新聞”要長抓不懈》的文章,在報刊上發表,形成了強大輿論。其次,中國記協發動新聞界修訂《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使大家有章可循。再次,中國記協建立“有償新聞”舉報中心,並向社會公佈了舉報電話,接受群眾監督。此外,中國記協還要求新聞單位狠抓“兩分開”:新聞報道與經營活動分開,採編隊伍與經營隊伍分開。就這樣,“有償新聞”的歪風很快剎住了。

“正人先正己”,剎歪風中黨員幹部要嚴於律己,以身作則。鄭夢熊同許多新聞單位的領導幹部一樣,凡收到“禮金”、“禮品”,立即上交報社黨委、紀委。如今,他還保存著十多張當年上交“禮金”、“禮品”填寫的收據。其中上交的“禮金”有1100元,上交的“禮品”有:照相機、進口錄音機、袖珍錄音機、鴨絨被、龍泉寶劍、名牌鋼筆等。這些事他從不張揚,認為這是一個共產黨員和領導幹部應該做的,我們任何時候都要嚴於律己,牢記清清白白做人。

最後,鄭老語重心長地說: “二十年前,曾對記者說過我的座右銘是:認認真真學習,兢兢業業工作,儉儉樸樸生活,老老實實做人。現在,我國新聞事業蓬勃發展,‘報網融合’不斷推進。在這樣的新形勢下,我送新聞界同仁四句話: 輿論導向要把正,改革創新爭先進,深入實際寫精品,清白做人受人敬!”看來,這就是鄭老對我們這些晚輩的殷切期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