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不忘挖井人 甘當公僕為鄉鄰

人民日報社市場報網絡版《德孝中華週刊》山西臨汾訊 ( 記者:王貴 )山西省臨汾市鄉寧縣西交口鄉支家莊村位於呂梁山麓南側,支家莊是個嚴重缺水的地區,在這裡,家家戶戶都有幾口自制的存水井。下雨時,雨水混著雜草、泥土等流進存水井,經過沉澱作飲用水,村民祖祖輩輩喝著這樣的水。由於水質不好,長期飲用這樣的水嚴重影響著群眾的健康,這裡大多數村民的壽命也比較短,大概在50歲左右。因為沒有水,養殖業也受到阻礙,用水難嚴重影響著這裡的發展。原來上山就一條小山路連接著山上和山下,平時不下雨雖然坑坑窪窪,塵土飛揚還能走,可如果下了大雨這條路就被雨水衝的找不見了,碰上冬天下雪,乾脆就封山,老百姓的生活都成問題!附近幾個自然村就剩一些世世代代生活在這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

吃水不忘挖井人 甘當公僕為鄉鄰

2008年,剛走出大學校門的熱血青年張紅東,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懷揣著美好的夢想來到了這個地方,就像他說:“ 我初中時因貧困輟學,外出打工。當過推銷員、售貨員、建築工。直到考入山西省廣播電視大學,終於圓了自己的大學夢。2008年,我選擇了一條旁人看來有些意外的路。當時看到電視、報紙上常常報道大學生村官,好多北大、清華的名校畢業生都放棄高薪工作去當村官,我也動心了。也許是雙魚座的浪漫性格作祟,選擇了黃土高原的支家莊。我覺得那裡風景很美,又能鍛鍊自己。” 這是張紅東講述自己做村官的初衷。

但是,秀美的風景背後是讓我觸目驚心的落後與貧窮!2008年9月13日,西交口鄉鄉長盧冬同志送他到村裡赴任,村委會給他的第一觀感是破敗不堪,沒有正規的辦公室,沒有電話,連廁所都沒有。而且,地處偏遠,路窄坡陡。第一晚,他獨自住在村委會。深夜,窗外怪異的鳥獸叫聲讓他膽戰心驚。當時他就想,明天早上他就跑步回到鄉上,準備回家。可還有另外一個聲音告訴自己:“這是你自己的選擇,你就得堅持。”第二天,他沒有走,反而請村支書帶我去“串門”。在這15裡的土地上,有8個自然村,163戶,763口人。幾天下來,我發現必須花一定時間走訪群眾,經過一段時間的走訪,我基本瞭解了村裡的情況:地處大山深處,交通不便,信息不靈,沒有主導產業,沒有資金,沒有技術,沒有人才,甚至沒有文化。村小學建校45年才出了一名高中生,許多孩子初中沒畢業就回家結婚生子。當了解完當地的基本情況後,他做出來驚人的決定,留下來!一定要留下來!不能再讓這些鄉親們再過這樣的日子了!

就這樣,張紅東堅持到兩個聘期滿,經過幾年的努力,支家莊村的生活越過越好,農民人均總收入由2008年的1300元增加到2015年的3650元,8個自然村全部通路、通電,有線電視、電話覆蓋率達100%。但村裡仍有一件事讓他掛著心放不下,那就是村裡的吃水難!張紅東思來想去,覺得這件事得不到解決,自己始終無法放下心來。因此,他選擇了續聘,再幹3年村官。“老百姓沒有水喝,就是我留下來的理由。 ”這是他時常說的一句話!

歷時三年,在張紅東的多處奔波和努力下,這口井總算是打通了,可這期間經受的非議和質疑,是常人所無法想象的。他說“因為在我心裡,支家莊村就是我的第二個家鄉。”

現如今,十年過去了,為村民借來果樹種植常識、法律援助等讀本,發放到每家每戶,並在村成立農民學習互幫小組,每週親自講課的人,是他;。為了實現山羊產業規模化,一邊讀書自學,一邊聯繫技術人員,慢慢將村裡的山羊產業規範化的人,也是他;向村委會建議修路無果,為帶動老百姓,第一個捐款,終於給村裡建成了路的人,還是他。而這些事情,都是他一個人風裡雨裡騎著自行車完成的。

其實,當張紅東發現當年的同學都開上了奧迪、住上了樓房,而自己連花十塊錢買四五棵白菜都心疼,我不是沒想過放棄。當村官收入本來就不高,維持一個人的生活都捉襟見肘。現在,連讀書時勤工儉學攢下的老本都被拿出來貼補村裡的貧困戶。單單從經濟這方面講,我肯定是吃虧了,但從人生價值這方面來講還是值得的。

十年磨一劍,張紅東做過的大事小事不計其數,把一個貧窮落後的小山村硬生生的改變了!從發現老百姓沒水喝,經過千難萬阻終於克服了縣政府都解決不了的老百姓沒水喝的問題;從騎自行車的村官,演變成全國十佳村民貼心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