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鸿门宴上放过刘邦,真是妇人之仁?然而事实要比你想的更复杂

鸿门宴,大伙应该都有所了解,许多人都对项羽当时选择放过刘邦,并且还在之后分封诸王的时候,给了刘邦巴蜀与汉中之地。感觉这是妇人之仁呀,要是项羽当时就处理了刘邦就好了。但其实我们如果站在项羽的角度,结合当时的情景就会探寻到其中耐人寻味之处。

项羽鸿门宴上放过刘邦,真是妇人之仁?然而事实要比你想的更复杂

好现在让我们复盘一下当时项羽面临的情况,就会发现其实这么做是比较明智的决定。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发生在,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大败秦军,而这场大战的直接结果就是从此之后,项羽的威望一下子上升到起义军的领袖,而从身份一下被众人尊称为“诸侯上将军”。原因很简单,当时秦军镇压起义军的速度态势非常强大,在南方秦军主力直接秒了陈胜吴广,而北方更是轻松解决了几个反抗军,将大量起义军围逼在巨鹿,一时之间没有人敢去正面对抗秦军解除巨鹿之围,眼看反秦势力就要完蛋,而后来的事情大伙都知道的项羽率5万人,破釜沉舟,带3天干粮誓与秦军一绝死战,战时众诸侯各个作壁上观,不去帮忙,直到秦军被项羽击败之后才敢去进攻王离等秦军分支,后来项羽辕门召见时,诸侯全部膝行而前,莫敢仰视,有这种救世主的般的功绩自然很够威压诸路大军。

听到这里是不是感觉项羽厉害极了,诸侯无人能治他了。就在这种情况下其实是不对的,其实项羽面临的困境还是很大的,首先项羽的军中大部分军队都其实是上面提到的各路诸侯的凑在一起而已。而自己的嫡系,在其实其实只占大概是不过几万人而已,在大军面前只能算个零头。项羽虽然是楚国贵族,不过秦灭楚之后,他们加一没封地二没太多可靠能干的家臣谋士,而且又年纪太轻,当其叔叔项梁战死后20出头来担任少主,要不是他战功无人显赫无人可以质疑,换一般人能不能压服家族的老人还是一个问题呢。

而项羽头上还有个上司那就是楚义帝,义帝在众人出征之前,许诺先入关中者王之(先进入关中的人封关中王)。那么多义军的眼中,自己项羽要是因为这事杀了刘邦那就可能让众诸侯对项羽离心离德,而且在东边的诸侯以及有人公然对他不满,正急需自己过去压场子,总不能刘邦他老老实实的明确表示配合你项羽就把他杀了,独占秦国吃相那就太难看了。所以鸿门宴上项羽只是看看刘邦的态度是不是老老实实的臣服自己。

而在对于头上的楚义帝,项羽早就对他及其不满,谋划着踢开他,自称霸王,摆脱楚义帝对自己的约束。而这正需要诸位诸侯对自己支持才行。而且在项羽为人很自负,在他眼中刘邦只是一个弱小的军阀而已,只会占占便宜打打软仗(乘着项羽主力与秦军鏖战,自己偷偷进入关中),为了杀这么一个人,得罪众诸侯,实在没有必要。

而项羽对刘邦也早有安排,项羽将刘邦的军队分为四份,同时将原来秦国的国土分为四份,将其中汉中巴蜀给与刘邦,封他为汉王,而另外三份分别分给了秦朝降将章邯,董翳以及与司马欣让他们四人在秦地

互相牵制,这样既不违背义帝的要求,又可以将故秦关中大地不会迅速形成一股强有力的力量来对抗他,这也是一种巧妙的制衡

项羽鸿门宴上放过刘邦,真是妇人之仁?然而事实要比你想的更复杂

然后项羽才能腾出手来,先联合诸位义军,将楚义帝的位置给架空了,后来并将之流放到长沙郴县,并且命令人在途中将之暗中杀害。之后项羽就开始大肆分封诸位诸侯,但后来自己则选择自己的故国梁地二郡与楚地七郡,以彭城为都城。这样项羽光明正大的得到了这片封地,可以用作休整兵马,扩充实力。

而在分封18诸侯的行为一直都被人抨击是历史的倒退,那在这点是大伙是真的站着说话要腰疼,之前说过了,项羽手上的起义军几乎都是六国贵族故将,手上也都至少捏着万把兵马,为了什么才拥立你项羽作为联军首领,还不是希望事成之后给大伙封地为王,包括他手上的谋士其中不少原六国的贵族绝大多数也都希望故国复生。项羽他还能一下全得罪了?人家又不傻,根据他后面分封完毕之后,现在自己封地扩充实力,在对诸侯国拉一批打一批,分化着一个个慢慢收拾,这也是后面刘邦击败项羽后的做法。

项羽鸿门宴上放过刘邦,真是妇人之仁?然而事实要比你想的更复杂

其实项羽失败的很大原因更多在于其的封地楚梁九郡位置处于四战之地,秦朝统一六国之战的征战之后本就人丁不多,楚汉战争的战火又再次在此时烧起,而项羽又不善于拉拢其他诸侯,各位诸侯总是屡屡联手对付项羽,项羽对这些诸侯是按下葫芦浮起瓢,而陷于多线作战,而兵源得不到补充,虽然屡屡大胜,但他的兵马也屡屡锐减又得不到补充反而不光刘邦其他的诸侯一反叛火力就冲着他来,不像刘邦可以接手了秦国关中之后可以源源不断的获得兵马。这样下去项羽的败亡也是

迟早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