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漢宣帝可以奪取皇權成功而漢獻帝卻失敗了?

聶先森


說起來,漢獻帝和漢宣帝情況是差不多的。都是被大臣立為皇帝的,朝中大事都不能自己做主。把持朝政的權臣,無論霍光還是曹操,雖然權勢很大,不過都害怕被後人指責,不敢隨意篡位當皇帝。

那麼,既然兩個人所處的境況都差不多,為何漢宣帝能夠成功把權力奪回來,漢獻帝卻只能拱手把皇位交出去呢?

(漢宣帝劇照)

兩個人的結局之所以有這麼大的不同,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江山的境況不一樣。

漢宣帝時期的漢家江山,雖然經過漢武帝折騰,國力大減,百姓生活困頓。但是總體上依然非常穩固,既沒有大的自然災害出現,各地基本上也沒有農民起義、諸侯造反這樣的動盪。所以,江山還是漢家的江山,朝野上下,也都是擁護漢家江山的。在所有人的觀念裡,江山依然是姓劉的。霍光就算想奪江山,他也沒那個膽。

漢獻帝時期的漢家江山則完全不一樣。那時候早已天下大亂,各地諸侯以鎮壓農民起義為藉口,擁兵獨立,各自為政。也就是說,漢家江山其實已經分崩離析,氣數已盡。這個也是大家在心裡都知道的事實,所以,就算曹操獨攬大權,就算曹操要把皇位奪過去,大家也並不覺得是大逆不道的事情。

何況因為十常侍亂政,董卓亂政,漢獻帝已經沒有了江山,東躲西藏,找不到安身之處。是曹操把他救了出來(當然了,也可以說是曹操把他劫持了),這樣,漢獻帝才相對安定下來。漢獻帝差不多相當於在人家的地盤上吃飯。如此境況,還怎麼奪權呢?

(漢獻帝劇照)

二、處事的方法不一樣。

漢宣帝做事非常穩重,由於之前有劉賀這個教訓,因此,漢宣帝一直奉行韜光養晦的策略。就算他手中沒有權力,他的利益受到傷害,他仍然能夠做到隱忍不發。

最典型的事例,就是霍光的妻子霍顯害死了漢宣帝的皇后許平君。這件事應該說,漢宣帝雖然不一定有真憑實據,但是肯定是有懷疑的。不過就算有懷疑,他也能夠做到隱忍不發,不予追究。

要知道,許平君是他故劍情深的妻子,和他曾經有過一段患難與共的歲月,他們兩人的感情,是很深厚的。而這樣一件事情他都能夠忍耐,不但忍耐,還迎娶仇人霍顯的女兒為皇后,可見,漢宣帝的忍耐力有多麼強勁。

漢獻帝就不行,在曹操把持朝政期間,他和嬪妃們聯合起來,兩次想殺掉曹操。一次是和董貴人聯合起來,一次是和伏皇后聯合起來。最終兩次都失敗了。耐人尋味的是,雖然最後他也娶了仇人的女兒,但是他輕舉妄動的做法,讓輿論似乎都站到了曹操那邊兒。

(曹丕劇照)

三、身邊的幫手不同。

漢宣帝時期,霍光雖然把持朝政,黨羽不少,其家族也在朝廷裡佔據了重要的位置。但是相對來說,絕大多數大臣是擁護漢家江山的,各地的州郡、民間的老百姓也都是擁護漢家江山的。尤其是在霍光去世以後,霍光的子侄們雖然依然把持朝政,但是他們的能力遠遠比不上霍光,因此影響力也遠遠比不上霍光。。

漢獻帝時期不一樣。曹操在世的時候就已經非常隆重地確定了曹丕是他的繼承人,對曹丕進行了大力的培養。曹丕的影響力,在曹操在世的時候也已經有了。再加上本身朝廷上的人,全都是曹家的人,不是漢獻帝的人。也就是說曹操是不是去世,並不影響曹家在朝廷中的主導地位。反而因為曹操的去世,曹家加速了奪取皇位的步伐。很快,漢家江山就實實在在地成了曹家江山。

總之,漢宣帝和漢獻帝兩人的境況雖然看起來差不多,但其實天時、地利、人和各方面都不一樣。因此,最終的結局也不一樣。

(參考資料:《漢書》《後漢書》《三國志》)


張生全精彩歷史


漢宣帝劉病已是漢武帝的曾孫子,戾太子劉據的孫子。公元前91年丞相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被人告發為巫蠱咒漢武帝,還與陽石公主私通,武帝大怒,將公孫父子倆收押獄中,命江充查明此案。江充不僅栽贓嫁禍還用酷刑逼迫許多無辜的人認罪,大臣百姓為了保命都胡亂指認他人,導致數萬人因此而死。由於江充與太子劉據關係不好,正好藉此機會陷害太子。劉據深知被江充盯上難逃一死,就起兵誅殺了江充,最後兵敗自殺,他的三子一女也都被殺害,連尚且在襁褓之中的劉病已也被送進監獄。後來壺關三老和田千秋等人上書訟太子冤案,武帝才醒悟過來江充是奸臣,下令誅殺江充三族,建立“思子宮”。為了彌補自己的過錯,漢武帝還將劉病已交由掖庭撫養,宗正也錄其屬籍。

漢昭帝駕崩後霍光等大臣擁立劉賀為帝,但劉賀是個荒淫無道、不理政事的皇帝,在位僅僅二十七天就被霍光廢了。隨後霍光又擁立十六歲的劉病已為帝,自己獨攬大權。說來也怪,西漢出現的權臣很多,能成功奪取皇權的也不止漢宣帝一人,還有漢文帝劉恆和漢和帝劉肇等。漢文帝也是大臣擁立的,所以登基後毫無根基,受周勃、陳平等元老大臣的限制,但是這些大臣沒有想取代漢文帝的意思,文帝還是擁有比較大的權力的。漢宣帝所面臨的的情況要比漢文帝差一點,但同樣的是權臣霍光並不想取漢宣帝而代之,他只是想把朝政掌控在霍家的手裡。所以在霍光死後霍家沒有了最大的頂樑柱,漢宣帝能夠慢慢奪取大權。

東漢的獻帝劉協則不一樣,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挾的就是劉協。曹操是個有野心的人,他雖然一生都沒有稱帝,但是他為自己的兒子鋪平了道路。在曹操為相的時候,朝堂上上下下都是曹操的人,劉協就完全是個傀儡皇帝,比起漢宣帝可差遠了。而且此時雖然還是東漢時期,可天下早已是軍閥混戰,大亂難止。劉協這個天子只有象徵意義,一點權力也沒有,國家都不統一了,作為傀儡皇帝的他還怎麼奪權。當然劉協也不是沒有反抗過,但是他的對手是文武兼備又疑心很重的梟雄曹操,想成功太難了。當初漢宣帝也是在權臣霍光死後才奪權,這還得建立在霍光沒有篡位的野心基礎上才能成功。但很明顯曹操有野心,雖然自己不稱帝,但是為兒子掃除了一切障礙,使得曹丕繼承魏王的王位後稱帝時機就已成熟了,獻帝“退位讓賢”也是順水推舟的事。

當然還有一個客觀原因就是漢宣帝時期西漢還處於上升期,國家很強大,且除了霍光外沒有能對宣帝造成威脅的人;但漢獻帝時期東漢已經瀕臨滅亡,內部分裂,亂世出英雄,比漢獻帝強的人太多了,想要奪權幾乎不可能。


風塵講歷史


漢宣帝上臺時,大權是握在霍光手中;漢獻帝上臺上,大權握在董卓手中;董卓死後,是董卓舊部李傕、郭汜把控朝廷;後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漢獻帝便成為曹操的傀儡。

同樣曾經大權旁落,為什麼漢宣帝對逆襲成功,而漢獻帝卻一生都只是傀儡的命呢?我且來分析一下差異的原因:

第一,兩人所處的歷史背景是不同的

漢宣帝的時代,大漢中央高度集權,朝廷在國家政治中處於絕對的中心,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漢宣帝之前是漢昭帝,漢昭帝比較年輕就死了,昭帝之前就是高度專制的漢武帝。從漢武帝時代始,中央的權威是絕對不許挑戰的。這樣一種政治背景,其實對漢宣帝是非常有利的,因為當時的觀念,皇帝就代表最高權力。


到了漢獻帝時代,軍閥興起,以皇帝為核心的朝廷,實際上已經被邊緣化了。東漢末年的情形,有點類似於春秋戰國時代,天子已經被架空,成為擺設而已。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在漢獻帝東遷時,整整落難了一年,幾乎所有實力派軍閥,對此都視而不見,袁紹、劉表等軍閥都有機會把天子握在手中,但他們都不屑去做,在他們眼中,天子沒有存在感。這種歷史背景,對恢復皇權是極為不利的。

第二,漢獻帝基本上沒有任何自主的權力

董卓入洛陽後,廢黜並殺害皇帝劉辯,改立漢獻帝。這時漢獻帝只有八歲,完全就是軍閥手中的傀儡。在董卓手中,漢獻帝是木偶,在其他軍閥眼中,他也沒有任何價值。比如說袁紹,就不打算承認漢獻帝,他甚至宣揚漢獻帝是冒牌貨,不是漢靈帝的親生兒子。

董卓被呂布刺殺後,漢獻帝並沒有時來運轉。因為董卓舊部很快把控朝廷,李傕與郭汜爭權奪利時,漢獻帝甚至淪為軍閥鬥爭中的人質。作為皇帝,獻帝一天只能吃上兩頓飯,甚至有時還是腐臭的食物。可以說,漢獻帝名為皇帝,實際上一丁點權力也沒有。

在東歸途中,漢獻帝簡直窩囊到了極點。一路被李傕、郭汜等追殺,飢寒交迫,堂堂皇帝連馬車也沒有,坐著牛車上路。實在餓得不行時,還要吃野菜充飢。後來,曹操想到“挾天子以令諸侯”,覺得漢獻帝雖是個窩囊廢物,但天子這面旗幟還是有點用的。於是他控制了漢獻帝,然後以皇帝的名義發佈詔令, 在政治上取得優勢。

自始至終,漢獻帝都沒有什麼權力,說到朝廷,大家只知曹操,不知有皇帝。更重要的是,漢獻帝沒有人事任免權,只不過是一尊泥菩薩。不僅如此,漢獻帝身邊的一幫侍從、武士,都是曹操派來的,皇帝幾乎連一個親信也沒有。

曹操對漢獻帝看得很緊,對同情漢獻帝的大臣則大開殺戒。議郎趙彥跟獻帝多說幾句話,被曹操砍了頭;孔融曾想過尊皇室而抑制曹操,被曹操殺死了還株連全家;曹操重要謀臣荀彧因為同情皇帝,最後也被迫自殺。

因此,漢獻帝是沒有機會改變傀儡的命運。

第三,漢宣帝為什麼能逆襲成功?

漢宣帝與漢獻帝有本質的區別。

漢宣帝時代,霍光權勢之大,讓皇帝如坐針氈。霍光能立皇帝,也能廢皇帝。但是,霍光不是曹操,他並沒有篡位奪權的野心。因此,漢宣帝也不是漢獻帝,並不是傀儡,是有人事任免權的。而正是這點,讓漢宣帝最終能鬥垮霍氏集團。

我們來看看漢宣帝是怎麼做的。

霍光死後,霍氏集團的權勢仍然很大。霍光之子霍禹為右將軍,手握兵權;霍山(霍去病的孫子)為奉車都尉,兼領尚書事。霍顯是皇后霍成君的母親,也是上官太后的外祖母,可以自由進出太后的長信宮。其他霍氏成員也多在朝中居顯要職位,實力不可低估。

漢宣帝是如何反擊呢?首先,他提拔軍隊中的元老人物張安世出任大司馬兼車騎將軍,地位在霍禹之上。當時張安世怕得罪霍氏集團,誠惶誠恐,不敢上任。漢宣帝給他鼓氣說:你要是不行,還有誰能勝任呢?

其次,漢宣帝宣佈立劉奭為皇太子。當時漢宣帝的皇后是霍光的女兒霍成君,而漢宣帝卻立前任皇后許平君所生的劉奭為太子。顯然,這是對霍氏集團的一大打擊。

再者,為了打擊霍氏力量,漢宣帝任命一向對霍氏不滿的魏相為宰相,同時允許前皇后許平君的父親許廣漢可以隨時進出宮廷。當時霍山雖然領尚書事,即主持宮廷機要事務,但漢宣帝下令無論官民,均可採用“密摺”的形式,不通過尚書直接上書皇帝。這樣一來,就架空了霍山的權力。

第四步,就是把霍氏家族掌握兵權的將領一一調離。漢宣帝任命張安世為衛將軍,同時兼任長樂宮、未央宮的守備司令。凡是在羽林軍、未央宮、長樂宮守備部隊和長安城防部隊中的霍氏將領,全部被調離,改由許、史二家的子弟接任。許家就是許皇后家族,史家就是漢宣帝祖母史良娣家族。

到這時候,漢宣帝已經完全控制住霍氏集團。後來霍氏企圖發動政變,很快就被鎮壓了。從上述可見,漢宣帝的情況,與漢獻帝是有本質的區別。漢宣帝在霍光死後,是擁有皇帝真實的權力,特別是有人事任免權。誰出任大司馬,誰當太子,誰當宰相,誰可以進出宮廷,誰來守衛京城的要害之地,這都是漢宣帝說了算。試想想漢獻帝有可能做到上面的任何一件嗎?不可能的。


君山話史


霍氏家族的遭遇證明,要專皇帝的權就要專到底,不然就死全家。

霍光死了不久。從漢宣帝調動的人員情況,可以看出霍氏的人掌握的南北兩營禁軍,還有胡,越騎兵。那麼為什麼漢宣帝能調得動呢?漢宣帝這時手裡並沒有實權。

霍光兒子霍禹為右將軍,雖然不是大將軍,不過沒有高過他的將軍了,霍山雖然不是丞相,不過領尚書事,是實際的丞相。霍氏家族在朝廷和軍隊的權力盤根錯節,如果霍氏的人要專權,你漢宣帝能調得動嗎?如果能調得動,那霍光時期就調動了。就不會有霍光專權,宣帝事事退讓了。

《漢書·霍光金日磾傳》「自昭帝時,光子禹及兄孫雲皆中郎將,雲弟山奉車都尉侍中,領胡越兵。光兩女婿為東西宮衛尉,昆弟諸婿外孫皆奉朝請,為諸曹大夫,騎都尉,給事中。黨親連體,根據於朝廷。」

如果霍氏不專權,那麼你宣帝調動這些軍權,是可能的,也就是霍氏故意放棄。

請看宣帝的動作,調霍光女婿度遼將軍,未央衛尉、平陵侯範明友為光祿勳,出次婿諸吏、中郎將、羽林監任勝為安定太守。然後下面有“數月”,這幾個月宣帝沒有動作,那麼霍氏的人做什麼去了?數月之後宣帝才搞了更大一次動作。把霍氏的軍權全都奪了。都被漢宣帝親信和外戚取代了。

《漢書·霍光金日磾傳》「乃徙光女婿度遼將軍未央衛尉平陵侯範明友為光祿勳,次婿諸吏中郎將羽林監任勝出為安定太守。數月,復出光姊婿給事中光祿大夫張朔為蜀郡太守,群孫婿中郎將王漢為武威太守。頃之,復徙光長女婿長樂衛尉鄧廣漢為少府。更以禹為大司馬,冠小冠,亡印綬,罷其右將軍屯兵官屬,特使禹官名與光俱大司馬者。又收範明友度遼將軍印綬,但為光祿勳。及光中女婿趙平為散騎騎都尉光祿大夫將屯兵,又收平騎都尉印綬。諸領胡越騎、羽林及兩宮衛將屯兵,悉易以所親信許、史子弟代之。」

如果說霍氏的人要謀反的話,這數個月足夠了。未央衛尉,中郎將、羽林監最多屬於南軍,還有精銳部隊北軍在霍氏手裡。宣帝還是不能抗衡。為什麼數月之後霍氏就束手就擒了呢?

漢書沒有交代,如果史書上記載不假的話,那麼肯定漏掉了記載。導致這種突兀的現象。推測:霍氏無心再專權,想功成身退,所以歸權給皇帝。但是這一歸權就歸了霍氏家族的命。

有一個滑稽的細節,解除了霍氏所有兵權後,“以霍禹為大司馬,冠小冠,亡印綬”。這看起來是個多餘動作,為什麼還要封霍禹為大司馬,而且是假的大司馬。難道是宣帝心有不忍?

緊接著霍禹就稱病歸家了。然後就出現了霍氏謀反的一幕,然後全部被殺。是否霍禹私下和宣帝達成協議,我解除兵權,只要富貴,那麼宣帝是不是答應還是給你大司馬的官位,只是沒有兵權而已。這個沒有直接材料證明,不得而知。

而漢獻帝就不多說了,曹氏有意取而代之,軍權完全在曹氏手中,獻帝的伏皇后家族企圖政變,結果被殺光了。


豬豬大師


漢宣帝之所以能夠登上皇位,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霍光認為,他是罪人之後,生長在民間,所以在朝廷沒什麼勢力,用他來當皇帝,可以充當傀儡,便於霍光操縱朝廷。

漢武帝臨死時,指定他的小兒子昭帝繼位,並指定了霍光和上官桀、金曰磾一起輔政。漢武帝這個安排當然是希望三個輔政大臣之間能夠相互牽制,以免一枝獨大,尾大不掉,威權下移,出現強臣壓主的局面。

但霍光很快就在政治鬥爭中勝出,除掉了另外幾位輔政大臣,成為當時的漢朝真正的掌權者,皇帝變成了傀儡。而且,漢昭帝雖然也很聰明,但他沒能熬過霍光,年紀輕輕就死了,並未留下後嗣。

於是霍光從漢武帝后嗣中找到了當時的昌邑王劉賀繼位。按照輩分,劉賀是漢武帝的孫子,是漢昭帝的侄兒,入繼大統是比較合適的。所以,當時雖然還有其他的漢武帝子嗣,比如廣陵王劉髆,但霍光都沒選,而選了昌邑王劉賀。

劉賀只當了二十八天皇帝,霍光就以他酗酒荒淫為名,給他羅織了一百多個罪名,把他廢黜,並且將爵位貶低為海昏候,封地在現在江西南昌一帶,當時算是比較偏遠的地方,讓劉賀去那裡生活,以免威脅到朝廷。

接著,霍光就找到了漢宣帝劉詢。宣帝是漢武帝的曾孫,祖父是在巫蠱之禍中因叛亂罪名被殺的戾太子。戾太子是漢武帝和衛皇后的兒子,衛皇后是霍去病的姨媽,衛青是戾太子和霍去病的舅舅,而霍光和霍去病是同父異母的兄弟,所以霍光名義上和戾太子也算是表兄弟。這樣算下來,漢宣帝和霍光也算是沾一點親戚。

霍光在世時,漢宣帝其實也是很老實的,並沒有什麼明顯的作為,而且娶了霍光的女兒霍成君。霍家本來希望立霍成君為皇后,但漢宣帝堅持要找自己在民間時的妻子許平君,和霍家發生了爭執。雖然漢宣帝立了許平君為皇后,但因為霍光的反對,許皇后的父親未能按照西漢慣例封侯,並且不久後許平君就在霍光妻子的指使下被毒死,霍成君還是被立為皇后。

這次和霍家的交手很顯然讓宣帝對霍家的權勢之大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所以他在之後一直以隱忍為主,沒有再和霍家直接衝突。加上有漢昭帝年紀輕輕就不明不白的死了和昌邑王立了又廢的前車之鑑,漢宣帝在皇后之爭之後就沒有再試圖反抗霍家了。

但霍家很顯然也很清楚,霍光在世漢宣帝不會把霍家怎麼樣,可以繼續一手遮天,但霍光死後,漢宣帝是一定不會再對霍家有什麼好臉色的。霍光對此顯然也有一定程度的認識,所以,霍光臨死前上奏,請求把他的食邑分三千戶給他的侄兒霍山,作為霍去病的繼嗣,延續香火。這是霍光臨終前為了擴大霍家權勢的安排。

霍光死後陪葬茂陵,葬禮禮儀堪比皇帝,陵墓規格也是比照皇帝陵墓,霍光的妻子還嫌太小了,堅持把霍光陵墓的規格繼續擴大。

霍光的兒子霍禹、侄孫霍雲在霍光秉政時就已經擔任重要職位,都是中郎將,霍山是霍雲的弟弟,也是奉車都尉、侍中,霍光的兩個女婿為東西兩宮衛尉,掌握宮廷禁衛,霍光的其他親戚也都擔任大夫、騎都尉、給事中等職務,佈列朝廷。霍光去世後,霍禹又被漢宣帝晉升為右將軍,地位已經比較高了,再進一步就可以擔任大將軍。

霍光死後,漢宣帝開始親政,很快就開始佈局,打壓霍家的權勢。宣帝一方面把霍禹、霍山、霍雲等都繼續封侯,給以顯官高爵,但先把霍光兩個女婿從掌握宮廷禁衛的衛尉外派到地方上擔任太守,又給霍禹升官為大司馬,但免去了霍禹的右將軍職務,罷免了霍家子侄輩的各種將軍、都尉職務,也就是剝奪了他們的兵權,改由漢宣帝自己的外家史氏和許平君的父親等人掌握兵權,為消滅霍家提前佈局。

更重要的則是,在霍光死後,霍家本身內部也存在比較大的問題。霍光的妻子顯和家奴私通淫亂,霍禹作為霍光爵位的繼承人,理應充當霍家的掌門人,但他的政治能力很低,看不清形勢,遇到事情只會抱怨,或者稱病不朝,實際上是沒有能力與宣帝相抗衡。相比之下,宣帝經過多年隱忍,在霍光死後的操作要老到得多了。

但霍光的子侄輩顯然很清楚,霍家之前得罪宣帝已經很深了,罪在難逃,所以自己心裡也不踏實,就密謀叛亂。霍光去世兩年後,霍家被人告發。顯、霍禹被漢宣帝下令腰斬,霍雲、霍山等人自殺,牽連長安城中與霍光家族有關係的上千家,只有已經被廢了的皇后霍成君倖免。但霍光本人的陵墓並未被宣帝拆毀,而是繼續保留下來了。


蕭武


大漢王朝有很多有作為的皇帝,比如著名的“三祖五宗”,漢宣帝劉詢就是其中之一,從小就被廢為庶人的他繼位之後除掉了霍光家族得以掌權,並創建了“漢宣盛世”這一偉大時代。但是漢獻帝就沒這麼幸運了,他的一生都沒有擺脫曹操家族對他的控制,最終被曹操的兒子曹丕取而代之,大漢王朝也滅亡於他的手中,那麼我們就能由此判定漢獻帝昏庸無能嗎?也不是的,其實處在東漢末年的時局中,在漢獻帝的位置上,他能夠活命並得以善終,就已經很難能可貴了。



其實大漢王朝成功奪取皇權的皇帝並非漢宣帝一人,另外還有漢文帝劉恆和漢和帝劉肇、漢桓帝劉志等,漢文帝劉恆即位時,皇權還是受到周勃、陳平、灌嬰等人的部分限制的,但是好在這些人並沒有把劉恆當傀儡或者取而代之的打算,所以漢文帝即位後的情況相對於漢宣帝和漢和帝要好得多,不過漢文帝還是使用了一些方法漸漸的把權力收歸到自己手中,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


漢宣帝繼位後權力主要受到霍光的干涉,因為霍光的權力一家獨大,不過漢宣帝很懂得隱忍,兩人的君臣關係還是不錯的,後來霍光去世,霍家人就想謀反,想推翻漢獻帝取而代之,好在漢獻帝非常的聰慧機敏,他提前發覺了霍家人的行動,於是先下手為強,順利的除掉了霍光家族,將權力集中到自己手裡。

漢和帝劉肇、漢桓帝劉志都和漢宣帝差不多,漢和帝是除掉了竇氏家族得以掌權,漢皇帝是除掉了梁氏家族得以掌權,但是漢獻帝卻很難除掉曹操及曹氏家族自己掌權的,這是因為時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雖然曹操名義上是漢獻帝的臣子,然而他玩兒的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手段,因為他在極高的權力之外,還有著龐大的軍事力量,在官渡之戰除掉了袁紹勢力之後,曹操的軍事力量已經做到了天下最大,基本沒有誰能挑戰曹操的地位了,這個時候,實際上他就是除掉漢獻帝自立為皇帝也不是多難的事情,所以在大部分時間中,漢獻帝在曹操手裡完全就是個傀儡,而且是一個即使取而代之也不是不可以的擺設。



身處漢獻帝的位置上,其實他大部分時間中根本沒有挑戰曹操的力量和機會,漢獻帝身邊的人大部分都是曹操委派的,在朝堂上,曹操的官職最大,其次就是荀彧了,但是荀彧又是曹操這邊的人,雖然荀彧後來和曹操不和,但是前期他和曹操的合作還是很親密無間的。

在後宮,曹操將三個女兒嫁給漢獻帝做妻妾,其中一個女兒是皇后,這樣漢獻帝的後宮也基本上為曹操所掌控了,所以漢獻帝雖然名義上權力至高無上,然而卻是孤家寡人一個,他並非不想殺掉曹操奪回皇權開創自己的時代,但是他找不到誰能幫助他,身邊所有的人都對他虎視眈眈的監視著,他也沒有機會對曹操下手。



實際上自從漢獻帝和曹操相遇的那一刻起,他的命運基本上就已經註定了,曹操是有著自己的軍隊的,而且他的軍事力量也越來越強大,政治也是靠武力說話的,漢獻帝一直就沒有找到能幫助他挑戰曹操力量的勢力,就算他找到機會殺掉了曹操他就能奪回權力嗎?不是那樣的,如果曹操在漢獻帝手下遭遇不測,那麼曹操手下的曹仁、曹洪、夏侯敦、夏侯淵、許褚等將領很可能會帶兵滅了漢獻帝。


漢獻帝是深知這一點的,所以他也不會輕舉妄動,然而終其一生他也沒有找到機會,但是漢獻帝也是很聰明的,因為他的存在和曹操,曹丕等人有著極大的利害關係,然而其一生遊走於奸詐的曹操身邊,並且能在曹丕強迫他禪位之後得以善終,就不得不說他是一個非常識時務的人,他很懂得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即使為了名聲與節義去挑戰曹操和曹丕又有什麼用呢?下場不過和曹丕的孫子曹髦挑戰司馬昭一樣罷了。


科普大世界


最重要的原因有兩點:第一,漢宣帝的個人才能比漢獻帝強太多,運氣也比他好;第二也是最關鍵的,霍光的第二代不行,在其他問答裡某曾經說過,如果霍光養出了權臣二代,他的兒子要是有曹丕司馬師的手段,鹿死誰手還真不一定,問題是,曹操養出了曹丕,霍光卻沒有養出霍丕,這也是漢宣帝的好運氣。

漢宣VS漢獻

漢宣帝、漢獻帝二人的經歷都算坎坷,而漢獻的劫難更多一點。兩人所處的帝國處境也不一樣,漢宣時代,大漢帝國還是如日中天,政權穩定;而漢獻時代,帝國已經無可挽回的日暮西山,軍閥割據,皇帝號令不出宮門。



【漢宣帝劇照】

兩人的能力比較,漢宣聰明內斂隱忍滑不留手,漢獻也是一個聰明娃,但從人生經驗和閱歷上,就差漢宣一大截,有時候真的不是隻憑智商的,漢質帝智商高吧,一塊毒餅就撂倒。



【漢獻帝劇照】

不管怎麼比較,漢宣都優於漢獻。

權臣二代



【霍氏父子劇照】

曹丕PK霍禹

沒法比啊!這倆人都不是一個等級的,曹丕從智商情商政治才能寫詩啥的直接就KO霍禹了。


【曹丕劇照】

小結

倒黴的漢獻帝自身的綜合條件都比不過漢宣帝,偏偏還遭遇一個厲害的權臣二代,試問,他怎麼翻盤啊?就算把漢宣放在他的位置也難說,積重難返無力迴天吶!

就是這樣。

請大家多多關注猴格,謝謝!


猴格大人


雖然漢宣帝劉詢和漢獻帝劉協同為漢帝,可是兩人活動的時間相差兩百年之久,不同時代的政治背景和社會價值觀,實在無法相提並論。

西漢和東漢的制度有差異,西漢帝國至漢武帝劉徹以來,中央皇權日漸鞏固,使皇帝的權威性抵達巔峰,在強勢的皇權影響力下,霍光給只能把自己定位為商朝名臣伊尹。而漢宣帝劉詢卻非手無寸權,他通過為漢武帝立廟來暗示自己是漢武帝嫡子的後裔,跟庶出的漢昭帝有別,這一手棋無形間加重他皇帝的權威性。

漢獻帝劉協面臨則是東漢以來皇權與外戚權力拉鋸戰的後遺症,三十年前外戚梁冀權侵朝野,漢桓帝劉志利用宦官誅殺了梁冀,而後開啟數十年的宦黨與清流的爭鬥。桓、靈二帝為抗衡外戚、官僚勢力威脅皇權,只有依靠宦官控權。兩次黨錮,買賣官員成風,使清流士人對東漢帝國逐漸離心。

其二,東漢近數十年來地方豪強崛起,政府與豪強對百姓雙重擠壓,致使民亂不止,,再加上數次大瘟疫至經濟受損,民心消逝,遂引發了著名的黃巾之亂。即便沒有董卓擅權,袁紹、曹操等諸侯並起,東漢帝國一樣處於瀕臨崩潰的局面。

在東漢皇帝威信日漸削弱的前提下,又經歷了董卓擅權,廢除漢少帝而立漢獻帝的過程。劉協這位由大奸臣董卓扶持的皇帝,最初根本無法號召山東諸侯,群雄割據已成事實。

其後,東漢中樞權力系統在李傕、郭汜掌控下徹底崩潰,曹操挾天子號令諸侯的政權是在東漢帝國破碎後重構的政權。其政治形式是曹操一手設計重建,他從將軍開設幕府形式統領州郡,再到以司空府形式掌控行政、兵權,由軍閥轉型架空中央權力的新政治模式。

把原本管理朝中行政事務的大部分權力轉交到司空府以及後來的丞相府,由公府自行選拔人才,壟斷朝廷的任命權,朝野官員與地方官員不再出自中央選派,而來自司空府、丞相的官吏,這不是霍光所能辦到的事情。以建安末年起兵反抗曹操的耿紀來講,連他都出身於丞相府,按道理他受曹操一手提拔,真沒反抗曹操的理由。

曹魏、漢獻帝政權後期形成雙中央模式,曹操以鄴城為都城建立魏王國,轄幽、並、冀、青四州,丞相全攬中央實權。漢朝廷由許昌為都城,可行政權在尚書令荀彧手中,荀彧卻又受制於曹操,關於制度上的大事都必須跟曹操商議,荀彧的副手是出身丞相府的華歆,華歆更在荀彧死後代理尚書令一職,對漢朝廷的把控進一步加強。

兵權方面,西漢的中央軍即便落入權臣手中,在名義上都是為了維護皇權所存在。漢獻帝政府的軍隊皆有曹操一手所建立。早前漢獻帝劉協還有一次機會可動用近衛軍殺了曹操,當時曹操被嚇的不敢造次,事後就開始著手掌控漢獻帝近衛軍。再就是尚書令荀彧雖有忠於漢室之心,卻又跟曹操進行嚴密合作,故漢獻帝也沒能從荀彧手中控權。

曹操把三位女兒嫁給漢獻帝,成為名副其實的外戚。又把一位女兒嫁給荀彧的兒子荀惲,荀彧另一位兒子荀粲娶曹洪之女為妻,夏侯氏繼續跟曹氏聯姻,已經形成一種新的政治聯合,曹操逼死荀彧正是逼內部群臣就政治態度進行表態。

此刻的曹操未能稱帝缺的是一個名義,而在權力方面魏國已經做到完全取代漢國對領地進行有效統治的地步,漢帝除去名義外,跟權力二字已毫不相關。

簡而言之,自曹操擁護漢獻帝劉協以來的漢朝廷,就已經不再是原來的東漢帝國朝廷,而是曹操的魏帝國雛形。但曹操建立魏國的基礎需要漢獻帝的號召力,漢獻帝也必須依靠曹操政府,天下間才還有人承認漢帝國的權威性,所以說曹操和劉協當時是互相影響。

漢宣帝劉詢在繼承漢武帝的影響力同時,天下亦沒有因多重矛盾使帝國瀕臨分裂,況且霍光對漢武帝劉徹遺留的弊病有所調整,使國家經濟得以恢復。當初漢武帝建立內朝官體系牽制丞相的權力,西漢帝國擁有兩套官僚系統來維持平衡,隨著漢武帝為鞏固集權需求,傾向於實權掌握在大將軍(大司馬)的內朝官體系手中,以丞相為首的外朝官實權較弱。

漢宣帝劉詢為鬥垮霍氏集權,他在霍光死後等到了時機,他反其道而行,從丞相的權力入手控權。因為當時的丞相韋賢是一位搞學問的大儒,並不怎麼管理政務。漢宣帝親自接受丞相的事務,考察下屬官僚的功勞和能力,把對霍氏不滿又有能力的官員提拔上來。下面一批官員經過漢宣帝精心調整,已經經過一次大洗牌。

最終漢宣帝劉詢能夠完全不經過霍氏兄弟把持的尚書檯系統,就能直接跟群臣直接聯繫商議事務。簡單來講漢宣帝劉詢就是一位微操狂魔與編程高手,要知道微操不是人人都能做,你讓楊廣、崇禎微操就只有死路一條。

《漢書 霍光金日磾傳》載:時,霍山自若領尚書,上令吏民得奏封事,不關尚書,群臣進見獨往來,於是霍氏甚惡之。

霍氏控權的方法終究只是把家族子弟和黨羽安插在朝中,壟斷朝中官位與統領兵權的職位。漢宣帝通過丞相的實權反控,通過升遷分化霍氏勢力,把對方的親信明升暗降或外調,培植漢宣帝自己的黨羽。

張安世父子跟劉詢、霍氏都很親密,他就通過這破綻重用張安世父子,給予張氏兵權以分化霍氏。掌控了官員任命權,最關鍵還是把謀略出眾的魏相拉上臺,對霍氏全面反攻,此消彼長下兵不血刃奪回實權。

曹操所建立的漢獻帝政府根本沒有這樣的破綻讓漢獻帝得手,相權和尚書檯實際都受曹操所控制,軍隊由曹操一手建立。群雄割據的事實使漢獻帝根本無法收回本就不屬於自己的兵權。荀彧若是替漢獻帝出手扳倒曹操,卻又如何保證袁紹、孫權不會是下一位權臣?而劉備實力不足又如何維持新漢獻帝政權的穩定,故當時忠於漢室的漢臣也沒什麼可選擇的道路。

漢獻帝劉協自成為皇帝以來一直就是他人之傀儡,這跟漢宣帝劉詢也有極大差異。劉詢少年遊學,喜好遊俠,鬥雞走馬,盡知街頭巷裡那些奸邪之事,也知道下層官吏的行事作風,遊遍三輔和諸陵,雖說不上身經百戰,卻真是見得太多了。

一位再聰明的人受環境所侷限,怎麼也學不會沒接觸過的事。漢宣帝劉詢高才而好學,他盡知吏治之事,能同時通過帝王與百姓的視野看待事物,故能親力親為通過細微的操作,令政敵無法制止的收回實權。漢獻帝劉協所處環境,即使他再聰明也沒法像漢宣帝劉詢一般進行細緻的控權行動。

而在漢宣帝奪權以後,進一步調整全國官員配屬,糾正漢武帝遺留的經濟弊病,正式確立在西域設立都護,漢軍對匈奴進一步重創,致使匈奴分裂,造就了西漢帝國的巔峰時期。雖說漢宣帝跟漢獻帝換了一個位置也不見得能從曹操手中奪權,但以他的才能肯定會讓曹操更加頭疼,說不定能早幾年讓曹操頭疼而亡。


兩位漢帝的才能與所處的政治形式產生不同的結果,這是無法用以相互比較,用唯物主義辯證法來看待甚至可以說結局必然會發生。在當時的政治背景和社會形態下影響力歷史人物的抉擇,再由人的抉擇影響了歷史的走向。如果漢宣帝時西漢帝國的威信已經很薄弱,霍氏家族對皇權才會產生取而代之的想法。如果在東漢末年漢帝國的威信仍舊強盛,曹操大概也只能選擇像霍光一樣做一位名聲較好的大權臣。


蘇沉船


漢宣帝劉詢和漢獻帝劉協所處的歷史環境不同,造成前者可以成功,後者歸於失敗。

劉詢繼位時,雖然有權臣大將軍霍光輔政,但霍光卻是個忠臣,沒有取而代之的意思。只是因為劉詢年幼,霍光權力大而已。劉詢是一直等到霍光死後,才對欲接替霍光權力的霍氏宗族動手,實現真正親政的。而且,霍氏宗族確實是為了權力,意圖造反,所以與霍氏爭權變成平定叛亂,霍氏宗族在劉詢的平叛面前不堪一擊,所有參加叛亂的人都被處死。皇后霍成君也被廢。另外,除了霍氏宗族,滿朝人都是擁護劉詢的。這是當時的歷史條件所定的。

而漢獻帝劉協時期,就是不同的歷史環境了。劉協除了皇帝的招牌,基本上沒有一兵一卒,一城一地。甚至有一段時間,連吃飯都成了問題。他先是依附權臣董卓,後又遭遇李傕郭汜叛亂,最後落到了救駕的曹操手裡。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天子就是劉協。曹操為相時,上上下下都是曹操的人,劉協形同軟禁。他只有一個皇帝的身份而已。最不利的環境是,這時候雖然為漢朝,但實際上是軍閥混戰階段,沒有幾個人是真心擁護漢朝皇帝的,都各打各的小主意。劉協落到誰的手裡,結果是一樣的,甚至還不如在曹操手裡。落到一個楞方青手裡,劉協或許直接小命不保,連當個山陽公也沒機會了。所以,劉協的幾次反抗失敗,也是歷史的必然。漢朝氣數已盡,反抗也不過臨死掙扎而已。


陸棄


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原因。

漢宣帝時期,漢朝中央政府依舊強大,牢牢的控制著各地方。漢朝這家公司依舊姓劉,只不過有一位姓霍的總經理無比強勢,讓劉家的小董事長處於被架空狀態,董事長想要收回權力,只要搞定總經理一人就行了。

漢獻帝登記之前,東漢政權在黃巾起義的打擊下就已經名存實亡了,漢失其鹿,群雄逐之,漢朝早已喪失對各地的控制權,漢獻帝也不過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漢朝這家公司已經瀕臨破產,下面的小股東紛紛獨立發展自己的業務,而且彼此時不時還來個收購合併,這裡有一家姓曹的高管生意越做越紅火,為了擴大業務,將已經毫無實權漢獻帝請來當名譽董事長,僅此而已,這家公司上上下下還是忠於實際創立者老曹家的,名譽董事長沒有任何權力,就是一個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