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破解瓶颈制约稳步推进

从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了解到,自2017年8月国家批复山东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以来,省发展改革委会同各成员单位,强化统筹协调,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主动作为,努力破解瓶颈制约,迁建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截至目前,27个外迁社区已全部开工建设,其中21个社区主体工程陆续封顶,菏泽市牡丹区郝寨新村社区已于今年1月份搬迁入住,成为山东省全面启动滩区迁建以来第一个实现搬迁入住的规划内外迁安置社区。滩区外迁二期试点涉及东平、鄄城、梁山、平阴4个县、7个社区、8068人,已有5个社区搬迁入住,另外2个已达到入住条件,预计5月底前搬迁入住。

另外,28个新建村台全部开工,其中2个试点村台已沉降23个月,16个村台去年7月份完成淤筑进入沉降期,其余10个村台正在吹沙淤筑;优化调整后的99个旧村台和473公里临时撤离道路分别开工15个、255公里,其中撤离道路完工122公里。筑堤保护工程已完成省级立项批复,正在履行招投标程序,预计4月底即可开工。

黄河滩区迁建工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工作中也遭遇了搬迁安置问题复杂多样、土地保障和建材短缺等瓶颈制约,山东省发改委协同相关部门坚持问题导向,积极主动作为,逐步破解工作推进中的突出难题。

保障资金需求。山东省财政厅研究制定了“各级政府补一块、土地置换增一块、专项债券筹一块、迁建群众拿一块”的资金筹集方案,通过争取新增政府债券、新增土地储备收入等方式,积极落实省级资金。国开行、农发行山东省分行累计向迁建县区投放贷款9.23亿元,全面提升滩区金融服务水平。农发行山东省分行与省发改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5年授信3000亿元支持乡村振兴和滩区迁建,并建立了重大项目储备库。

加强土地保障。省自然资源厅指导市县做好外迁社区土地规划调整工作,推动自然资源部加快筑堤保护工程用地预审,开展菏泽市迁建工程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不可避免性论证工作。

破解建材短缺。针对菏泽市迁建工程建筑用砖缺口较大问题,省发展改革委会同住房城乡建设、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部门研究提出一揽子解决方案,生态环境厅对山东省生态保护红线进行了优化调整,破解了新建临时砖厂的政策障碍。目前,鄄城县4个临时砖厂已经建成,东明县6个临时砖厂将于5月份建成投产。

优化安置方案。对于无法通过工程措施解决防洪安全的约4.5万人,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探索提出了“防洪预案+购买财产(房屋)洪水保险”的解决方案,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复函认可,避免了调整安置方式带来的大规模追加投资问题。

感受媒体的力量,开启新媒体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