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地瓜蔓——小时候干的农活

小时候,我干过的农活

我小时候,是三十多年以前,与现在的孩子相比,那时物质条件极度匮乏,可以说一穷二白,能吃饱饭是头等大事。为了能吃饱饭,到地里干活成了大人孩子逃不掉的宿命。如果说最让现在的孩子烦恼的是写作业的话,那么干农活就是我小时候最悲摧的事。跟现在写作业一样,虽然憎恨,还不得不干。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农活都令人讨厌,也有我喜欢干的,就如现在做手工的作业,大部分孩子还是喜欢做的。忽然想回顾几种我小时候干过的农活,不知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童年经历。

(二)最无聊的农活:翻地瓜蔓

翻地瓜蔓——小时候干的农活

之所以觉得这项农活无聊,是因为翻地瓜蔓不像其他农活,干完了就是干完了,永远不必再想它;而翻地瓜蔓需要隔三差五就得重新翻一遍,没有干完的时候。只要别的农活不是很急,稍微有点空闲,爷爷一定会说:走,翻遍地瓜蔓去。于是我们姐弟几个,不得不每人扛起一根小杆子,磨磨蹭蹭向地瓜地走去。一边走一边腹黑:没事就跟这些藤儿过不去,翻来覆去折腾它玩,到底有什么用呢?也不管人家累不累!

翻地瓜蔓到底有什么作用呢?据父亲说,是为了不让地瓜蔓生根而吸收养分,从而增加地瓜的产量。以前我对这话深信不疑,后来就半信半疑了,因为小学有了《自然》课。我们的《自然》书上说:翻红薯蔓破坏了红薯的正常生长,造成了叶片反转和相互积压,大大减少了叶片的见光面积,削弱了叶片的光合效能;还扰乱了植株营养物质的运转与分配,影响了块根膨大,会造成大幅度减产,所以,农民翻红薯蔓是不科学的。当我看到这些文字时,结结实实吃了一惊,虽然对个别词语不是很理解,但“翻地瓜蔓是不科学的”这点却看得很明白。继而又非常委屈:没想到无数次烈日下的劳作竟是无用功。我第一次感觉到知识是有用的,它可以让我不用再翻地瓜蔓。

翻地瓜蔓——小时候干的农活

当我怯怯地把那段文字指给父亲看时,父亲还没有开口,旁边的爷爷就搭腔了:谁说的?不翻地瓜蔓,蔓上扎根结了小地瓜,主根上还有什么劲?这话似乎也很有道理,因为地瓜蔓极易生根,如果三天不翻,蔓子上就长出许多小白根;一周不翻,小白根就深深扎到了地下;十天不翻,用杆子就翻不动了,得双手拽住,使劲才能拽出来,根上果真结了许多小地瓜。如果雨水勤的日子,隔夜就能扎根,农活再忙也要抽空翻地瓜蔓,不然那几米长的藤儿真能成精,这都是我亲身体验过的。真不知是科学对呢还是道理对。但看后来的结果是道理战胜了科学:我们还是一如既往地翻地瓜蔓。

翻地瓜蔓——小时候干的农活

那时候每户人家靠院墙都会立着几根小杆子,这可不是打狗棒,而是翻地瓜蔓杆。它不粗也不细,握在手里正合适,好一根如意金箍棒!可惜用途不是降妖除魔,它的用途只有一个,就是把地瓜蔓从地瓜岭的这边翻到那边。整个夏天它被反复使用无数次,头都被磨的尖尖的。任何一项农活都是要费力气的,翻地瓜蔓也不例外。它需要干活的人弯着腰,双手握住翻地瓜蔓杆,用杆的前头挑起地瓜蔓,从地瓜岭的一边甩到另一边。没扎根的地瓜蔓还容易翻些,已经扎根了的要用好大的劲才能挑起蔓子翻过去,或者实在挑不出来,干脆放下杆子用双手拽,不过这样速度可就慢多了。蔓子短的也容易翻,如果是几米长的蔓子,就得看干活人的技术了。首先不能翻蔓子的根部,会把植株翻坏;也不能翻梢,会把地瓜蔓翻断,尤其是几米的长蔓,在三分之二偏上处最合适,既能把蔓子甩过地瓜岭去,又不能甩断地瓜蔓。不管有没有技术,翻一上午地瓜蔓,总是累得腰抬不起来,手上也磨起几个水泡,火辣辣地疼。

翻地瓜蔓——小时候干的农活

后来我听说,我的同学们为了结束翻地瓜蔓的生涯,也拿《自然》书上的那段话和家长们据理力争,可是结果却无一不是以失败而告终。科学的语言在不讲科学的人面前,终究是一纸空文。但这场道理与科学的战争却为我们的童年埋下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种子。

翻地瓜蔓——小时候干的农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