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潛江:蝦蓮田裡話脫貧 人勤地不懶 地懶人受窮

記者 陳雅喬

春日午後,陽光暖暖的,帶著些許溫柔的風,輕輕吹過湖面,泛起層層漣漪。

“今年3月11日以來,我賣龍蝦獲純利2萬多元。”4月19日下午3時左右,家住高石碑鎮灰臺村4組的41歲村民陳傳彪一邊忙著給蝦田消毒,一邊轉過頭告訴記者,“這幾天要消好毒,防止小龍蝦出現‘五月瘟’,造成大面積減產。”

“蝦池中間是3月27日種下去的湘蓮,大概到6月底就可以採摘了。”陳傳彪介紹,2013年,他在村裡流轉30畝地種植湘蓮,但由於天氣原因,導致收成一般,每年都只是保本。2016年,他開始嘗試蝦蓮共作,當年就通過蝦蓮共作脫了貧。

陳傳彪家貧窮很多年了,父母和哥哥均享受低保。父母無勞動力,父親在2005年出車禍導致殘疾,臥床多年,母親患有高血壓、膽囊炎等慢性疾病,長年靠藥物治療。哥哥患有嚴重的胃病,勞動能力差,只能偶爾打些小零工,年收入不到5000元。他在廣華一家飯店做廚師,前些年,月工資僅2000多元,家庭的重擔幾乎都壓在他身上。2014年,陳傳彪家被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人啊,就得爭口氣,脫貧靠雙手,不能依靠政策過日子。”陳傳彪談起自己的脫貧過程很有感觸,“低保、特種養殖補貼等一系列國家實施的精準扶貧好政策惠及我家,幫我們掃清了脫貧路上的障礙。能享受的扶持惠民政策,都充分享受到了,我經常提醒自己要擼起袖子加油幹,早日脫貧,不拖國家後腿。”

人勤地不懶,地懶人受窮。從2013年開始,陳傳彪早起已經成為習慣。他做廚師的上班時間是上午9點到下午1點半,下午4點到晚上9點。農忙時節,他幾乎每天凌晨4點半就起床,到蝦蓮田裡勞作,8點40分左右騎電動車去上班,下午2個半小時的休息時間也會趕回來忙農活。“這輛電動車是我在二手車市場淘的,只花了幾百塊錢。”他指著一輛破舊的電動車笑著說,以前來回都是騎自行車,但是上下班路上花費的時間太長,騎電動車就快多了。

通過近4年的不斷努力,陳傳彪用自己勤勞的雙手,依靠各項惠農政策,發展蝦蓮共作,走上了脫貧致富道路。2016年底,經過灰臺村“兩委”審核,一筆一筆算收入,他家各項收入加起來超過2萬元,人均年收入高於4800元,成功摘掉了“貧困帽”。

2018年,40歲的陳傳彪迎來了人生新的轉變,迎娶了一位美麗的妻子。如今妻子在家待產,將於今年8月份生產。“這些年,黨的脫貧政策給了我很多幫助,我心裡非常感激。父親現在能拄著柺杖行走,而且家裡又添了人口,我的工資去年也漲了,每個月拿到手有5000元。我現在覺得幹勁更加足了,生活有奔頭了,累並快樂著。”對於未來,陳傳彪充滿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