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开心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

那些不开心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

01

肯去心理咨询的人,内心是有各种各样的痛苦的。

那么,这些痛苦是怎么来的呢?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向外找原因。

一件事让我们痛苦,那么这件事就是我们痛苦的原因;一个人让我们痛苦,那么这个人就是我们痛苦的原因。


这种向外找原因的做法,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外归因。

但实际上,我们还可以向内找原因。

外在的人也好,事也好,都只是诱发因素,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

少有人走的路》的作者斯科特·派克认为:

“不真诚”是一切心理痛苦的根源。

比如当你真心对待他人,但却被欺骗;当你在一段感情中付出真情,但对方只当你是一个备胎时,这样的痛苦是巨大的。

亲密关系是所有人内心力量的源泉,我们之所以能够承受住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和挫折,就是因为我们可以退回到亲密关系中,从最亲近的人身上听到真话、感受到真诚和真心。

这些都是我们在外打拼的重要动力。

而一旦亲密关系也被谎言和攻陷,生命的内核被破坏,很多人就会因为无法承受这种打击而崩溃。

02

当然,不真诚还包括其他层面的一些含义,但归根到底,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就是远离真实。

当我们的内心远离真实,回避真相的时候,就会引发很多问题。

比如自恋。

自恋的人最大的问题是看不见真实的别人。

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写过一本书,书名叫《我与你》。

该书最核心的观点就是,每个人都处在两种关系中:

一种是我与它的关系。

当我带着强烈的预判和期待和别人相处,并去要求别人的时候,我与别人之间的关系就是“我与它”的关系。

这个时候,我所看到的那个人并不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而是被我的期望和念头扭曲的人,是幻想的产物,是“它”。

相反,当我放下所有的预判、期待以及头脑中的执念,与对方真实的样子相处时,这是我与对方建立的关系才是“我与你”的关系。

在“我与你”的关系中,我知道你与我是不一样的,有着自己的想法、情感和个性。但即使这样,我也会用我的真心来尊重你、理解你、接纳你,而不是试图改变你,纠正你。

这时,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就不再是一锅黏糊的粥,而是一盘兼容不同食材的沙拉,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保持着自己的完整、生动和真实。

但自恋的人不同,他们看不见真实的别人,和他人之间都是“我与它”的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我”是高高在上的,而除“我”之外的所有人都低我一等。也就是说,“我”可以俯视他们,甚至是利用他们,就像利用一把工具一样。

这就是自恋者为什么总是自我感觉良好,总是缺少对别人的尊重,因为在他们的信念中,别人都不是真实的,是被物化的,因此,按照他们的逻辑,利用别人是完全合理的。

03

与自恋型的人相反,有的人最大的问题是看不见真实的自己。

比如讨好型的人。

讨好型经常会有一种惶恐,生怕别人不高兴。

比如在和喜欢的人在一起的时候,经常把自己置于很低的地位。做什么事都小心翼翼,就好像对方愿意和自己在一起也是一种恩惠一样。

为了让自己配得上这份感情,他们会通过不停的付出,甚至无条件的付出来换取对方的关注和认同。

除了过度付出,讨好的人还很害怕麻烦别人。

少有人走的路》作者斯科特·派克曾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和他的朋友在教堂会面,出去的时候突然遇到天降大雨。

朋友说可以把伞借给他,因为朋友的车离的很近,不打伞也没事。

但派克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他告诉朋友自己不需要伞,结果就是,因为冒雨前行,他浑身都被浇透了。

事后他才觉察到,自己又犯了害怕麻烦别人的老毛病。

04

讨好型的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常常忽略自己真实的感受,不愿面对自己内心真实的需求。

他们的生命状态是蜷曲的,很压抑的。

我们都知道,成为自己,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成为真实的自己,意味着将生命展开,活在真实之中;而成为别人的替身,则意味着生命的蜷曲,看不见真相。

这样的生命状态,是很难称得上令人满意的。

所以,真诚非常重要。

只有保持真诚,你才有可能拥有最亲密的关系,也才有可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生活中

你认为怎样才能做真实的自己?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