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作為貴族後裔,難道他就一定有貴族精神嗎?

一個楚漢相爭,成就了兩個人。一個是劉邦,建立了大漢帝國。一個是項羽,被後人稱之為“中國最後一個有貴族精神的人”,也成了讓後世扼腕嘆息的一個悲劇典範。但是,盡信書,不如無書,項羽真的能代表貴族精神嗎?

項羽作為貴族後裔,難道他就一定有貴族精神嗎?

項羽 圖片

項羽,司馬遷在《史記》中說,項氏家族世世代代為楚將,受封於項地,項氏家族因此逐漸上升為楚國的軍事貴族階層。項羽是戰國時期楚國大將項燕的孫子,秦末反秦武裝首領項梁的侄子。

從《史記》中我們可以知道:項羽在起義前,一無世襲的封號爵位,二無政治經濟之特權,如何能稱得上是貴族呢?項羽,頂多只能算是一個喪失了原來的封爵和特權,卻保有貴族血統的自然人。

項羽作為貴族後裔,難道他就一定有貴族精神嗎?

項羽 劇照

何謂貴族精神?貴族精神是有貴族個精神兩個組成的。“貴族”是具有豐富人文內涵的一種特指,最早的貴族起源於歐洲,作為一種歷史文化傳統,貴族不僅意味著一種地位和頭銜,也意味著社會行為準則和價值標準,一種我們稱之為“貴族精神”的東西。貴族同時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貴族精神的第一個特點是騎士精神,勇敢尚武,光明磊落,尊重女性並延及孺弱。

貴族精神的第二個特點是強烈的主人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項羽作為貴族後裔,難道他就一定有貴族精神嗎?

寵物愛好者

(寵物愛好者才致力於追求純種和高貴血統)

在中國人的觀念裡,貴族是指在封建社會中,因權力、財產高於其他社會階層而形成的上等階層,是具有世襲的封號爵位及政治經濟特權和大於一般平民的社會責任及義務的階層。主要包括軍事貴族、世俗貴族、宗教貴族。嚴格來說,中國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貴族,只存在於先秦時期。自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建立了以郡縣制為基礎的集權君主制,貴族階層就不復存在了。

項羽作為貴族後裔,難道他就一定有貴族精神嗎?

貴族精神

貴族精神應該包括三個層面:一是具有文化教養,能抵禦物慾主義之誘惑,不以享樂為人生目的;二是有社會擔當,能嚴於自律,珍惜榮譽,擔負起社會與國家之責任;三是靈魂自由,意志獨立,在權力與金錢面前敢於說不,具有道德自主性,能超越時尚與潮流,不為政治強權或多數人的意見所奴役。

項羽作為貴族後裔,難道他就一定有貴族精神嗎?

項羽 圖片

實際上,貴族不同於暴發戶,它一般要經過數代功勞、權力、責任、義務,甚至是犧牲的積澱。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考量一個人是否是貴族,不僅要看血統,更重要的是要看此人是否具有貴族精神。通過上文我們知道項羽是一個保有貴族血統的自然人。那麼在精神上項羽是怎麼做的呢,從項羽人生軌跡中我們可以找到些許證據:

一、好高騖遠

項羽幼時曾隨項梁學習寫字識字,沒有學成就不學了;接著又學習劍術,也沒有學成。項梁對此很生氣,項羽卻說:“寫字識字,能夠記住姓名就行了;劍術,也只能敵一個人,不值得學。我要學習能敵萬人的本事。”項梁聞言,認為項羽小小年紀便胸懷大志,暗自高興,於是教項羽兵法。結果項羽只是剛剛懂得了一點兒兵法皮毛,就又不肯學到底了。從這段史料來看,項羽自小所接受的教育並非是貴族教育,而是如何報仇雪恨與殺敵;另外,從這則史料中,我們也不難看出,項羽從小就是一個眼高手低,志大才疏的人,文化教養基本沒有。他後來作戰勇猛,靠的是天賦,而不是修養。

項羽作為貴族後裔,難道他就一定有貴族精神嗎?

項羽 劇照

二、背信棄義

1、公元前209年9月,會稽太守殷通找到項梁,想讓項梁和他一起反秦,結果項梁使了個小計謀,讓項羽把殷通給殺了。項梁手裡提著殷通的頭,佩戴殷通的官印在太守府邸開始殺人。殷通部下大為驚慌,一片混亂,項梁、項羽連殺將近一百人,整個郡府上下血流成河,眾人都嚇得趴倒在地,沒有一個人敢起來。

2、項羽尊熊心為“義帝”,隨後項羽背信棄義,至“懷王之約”於不顧。隨後自行分封天下諸侯,劉邦被封為漢王,項羽則自立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當時懷王已被項羽架空,無力阻止項羽分封。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四月,項羽欲還都彭城,派遣將士迫熊心徙郴,熊心無奈只得出都就道,但左右群臣,依戀故鄉,怨聲載道,未肯速徙。

項羽大怒,暗令義帝途經之地的三王(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欲將義帝擊殺於途中。十月,英布遣將追殺至郴縣,將熊心弒於郴城窮泉傍。郴人憐之,將熊心葬於城邑西南邊的後山。從這段史料來看,項羽連自己盟友都隨便殺害根本就是野心勃勃,忠誠和品德嚴重沒有。

項羽作為貴族後裔,難道他就一定有貴族精神嗎?

項羽 劇照

三、濫殺無辜

項羽之殘暴,在中國歷史上絕對排得上號,縱兵屠城、燒殺搶掠、濫殺無辜幾乎是家常便飯。

項梁曾派項羽去攻打襄城,襄城民眾堅守城池,不肯投降。項羽在攻下襄城之後,便把襄城的軍民全部活埋掉,然後才回來向項梁報告。後來,項梁又派項羽與劉邦去攻打城陽縣,結果項羽也是屠戮了這個縣。

鉅鹿之戰後,秦將章邯率二十萬秦軍投降項羽。項羽害怕秦軍生變,密令英布等人將二十萬秦軍全部坑殺。世人皆言秦始皇殘暴不仁,但你見過秦始皇一次便坑殺二十萬的記錄嗎?沒有!秦始皇這個“暴君”沒做出來的事,我們的“貴族”項羽卻做出來了,這不能不說是一個莫大的諷刺。

鴻門宴後,項羽率兵西進,屠戮咸陽城,不僅殺了已經投降的秦王子嬰,還一把火燒了秦朝的宮室,大火連燒三個月之久。之後,項羽劫掠了秦朝的財寶、婦女,回彭城當霸王去了。

漢二年(前205)冬天,項羽領兵打敗齊國的田榮後,又放了一把火,燒平了齊國的城市房屋,把田榮手下投降過來的士兵全部活埋,擄掠了齊國的老弱婦女。迫使齊國人再次聚集起來,一起造項羽的反。

除此之外,像紀信、周苛等,也是被項羽烹殺或燒殺的。

有些人為什麼要把嗜殺成性,殺人如麻的項羽,說成是貴族和有貴族精神?

項羽作為貴族後裔,難道他就一定有貴族精神嗎?

沐猴而冠圖

四、分封不公

漢元年(前206),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分封十八路諸侯。在分封十八路諸侯時,項羽不僅背信棄義,至“懷王之約”於不顧,把原本應該當關中王的劉邦改封為漢王,還分封不公,把自己不喜歡諸侯王改封到邊遠地區,而把自己喜歡的將領分封到好地方。

貴族精神,最看重的是誠信與公平,西方貴族常有決鬥之事,那不是尚武,而是追求誠信與公平。但看項羽所作所為,實在不合貴族精神之精髓。

五、恃強凌弱,要挾他人父母

劉邦還定三秦後,王陵準備投靠劉邦。項羽得知消息,提前將王陵的母親扣留起來,想以此逼迫王陵離開劉邦,投靠自己,搞得王陵母親最後只好以自殺來堅定王陵之心。

漢四年(前203),項羽與劉邦在廣武對峙,雙方相持不下,項羽再次拿人家的父母相要挾。他把劉邦的父親劉太公拉到陣前,要挾劉邦說,如果劉邦不馬上投降,就把劉太公烹殺了——見“分一杯羹”歷史典故——後來由於項伯勸阻,項羽這才作罷。

六、婦人之仁,剛愎自用

韓信、陳平對項羽的共同評價就是“婦人之仁”: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項羽婦人之仁,剛愎自用,聽不進良言,又容不得人,不僅令韓信、陳平等人才紛紛投靠了劉邦,還令亞父范增對項羽大失所望,怒而出走,死於半路。

項羽作為貴族後裔,難道他就一定有貴族精神嗎?

項羽 劇照

七、逃避現實,英雄氣短

說項羽具有貴族精神的人,大概是因為項羽寧死不肯過江東,自刎於烏江。他們認為,項羽烏江自刎,死得有尊嚴,符合貴族精神。

這個邏輯實在很荒謬。如果這個邏輯成立,那麼二戰期間,小日本鬼子寧願剖腹自殺也不肯投降,他們是否也稱得上具有貴族精神呢?顯然不能這麼推理。

項羽烏江自刎實際上是逃避現實、英雄氣短,而不是所謂的死得其所、死得有尊嚴,與貴族精神更沒有一點關係。

項羽為什麼被後世史官、詩詞人所吹噓和美化,請看下次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