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瞭解民國時期的金融與貨幣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講到清朝的滅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失敗的貨幣和金融。在清朝之後,就來到了民國,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講講中華民國貨幣的故事。

帶你瞭解民國時期的金融與貨幣

中華民國分成了前邊北洋政府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北洋政府倒黴極了,因為北洋政府為了獲得各國的支持,讓清帝退位,承認北洋政府,所以北洋政府承認了所有的不平等條約。北洋政府是法理政府,法理政府就是我的合法性就來自於我承接了清政府的禪讓,也承接了清政府的欠款。北洋政府孫中山剛建立南京臨時政府的時候,根本就沒有錢。每次有人來批錢,孫中山就大筆一揮批了,但是沒有錢。孫中山迅速的把政權交給了袁世凱。袁世凱北洋政府上來,關稅被外國人把著用來還錢,鹽稅被外國人把著用來還錢。1931年梁士詒的《關於拯救目前財政告國人書》中記載:“迨至近年,國家多故,各項稅收因之虧短,而臨時軍費日漸增加,以至收入相抵,不敷甚巨....之.吾國財政寞迫至此,危險已極!若不亟圖補救,破產即在目前。”一年收入一千多萬,預算就有兩三億之多,經常就是這樣。最後北洋政府借不到錢了,就讓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墊款。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是有大量的商股在裡面的,其實就是大清的時候仿照全世界成立的大清銀行。但是成立大清銀行以後也沒有金本位,也沒有真的銀本位,也沒有發行法幣什麼的,所以還是靠著銀兩。當時的商人們也出點股,政府也出點股。於是大清銀行到了辛亥革命結束,大家所有股東就寫信給孫中山,將大清銀行變成了商股為主的銀行。最後實在沒辦法了,就靠銀行發行紙幣來替政府墊款。當時官股佔一半,商股佔一半。

帶你瞭解民國時期的金融與貨幣

中國銀行剛開始印的紙幣叫做京鈔。中國銀行其實本來運作的還不錯,是一幫中國的第一批金融人才在運營。但是在政府的強制要求下,印的錢太多了,超過了保證金太多倍。袁世凱下令停止兌換,馬上市場的京鈔就開始貶值,通貨膨脹的噩夢就來臨了。為了改變京鈔貶值的情況,政府做了很多措施但都沒能見效,民間老百姓苦不堪言。在這個時候,傳來了三大利好消息。

第一就是宣戰了,這是一個巨大的利好,協約國為了讓中國宣戰,就是庚子賠款可以遲付五年,就是相當於有一億七千六百萬銀元的錢一下子歸了北洋政府,佔了整個庚子賠款的八分之一。第二個利好就是西原大借款,是段祺瑞政府向日本借款有一億多。第三個利好就是白銀價格大漲,銀價漲了三倍,而當時主要國家只有中國是銀本位,所以中國靠出口白銀又賺了一大筆錢。

帶你瞭解民國時期的金融與貨幣

這三個利好之後,北洋政府就開始沒有之前那麼緊迫了。有了這些錢之後,馬上就背書了公債,發行了大量的國債,用國債去收市面上的京鈔,一下就把幣值穩定了。而且公開宣佈承諾再也不要中央銀行,交通銀行為政府墊款。中華民國財政部1918年9月18日公函:“自七年十月十二日(1918年10月12日)起,不再令兩行(中國銀行與交通銀行)墊付京鈔,兩行除付京鈔存款外,亦不得以京鈔作為營業資金。”這一下兩個銀行就解脫了,只要不用為政府墊款,馬上就開始推進重新募股。這就是京鈔風波,是北洋時代非常值得講的一場貨幣戰爭。

接下來就是國民政府。國民政府1928年統一中國,1929年全球就崩盤了,全球大蕭條。當時在中國國民政府統一一直到抗戰這十年,在中國叫做黃金十年,中國經濟發展的非常的好。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西方崩盤了以後,金本位那些國家大蕭條,很多銀行倒閉,很多國家就和金本位脫鉤了,黃金價格就猛漲,白銀價格就跌。當時中國是用白銀作為貨幣的,所以導致當時中國是唯一一個獨善其身的國家。在這個黃金年代裡,中國做了其他國家一兩百年前就做的事情,就是從稱量白銀變成銀幣,從銀幣變成法幣,都是在這黃金十年裡完成的。

帶你瞭解民國時期的金融與貨幣

在這中間也做了很多改革,就是廢兩改元。民國政府在1933年4月6日公佈《廢兩改元》:“訓令規定:自四月六日起,所有款項之收付及一切交易須一律用銀幣,不得再用銀兩。”就是把從明朝開始用了幾百年的稱量白銀徹底作廢,變成一個用銀元當流通貨幣的國家。廢兩改元的步子還是有些小,於是在1935年就由當時的交通銀行直接發行了法幣。所以實際上國民政府是從短短的兩三年時間內拜西方几百年路給走了。

帶你瞭解民國時期的金融與貨幣

整個的貨幣金融,我們從古代開始講一直到最早的國債,銀行,中央銀行,國會體制,講到了我們的紙幣怎麼被白銀打敗,白銀怎麼從實物白銀後來變成了銀元,後來又變成了法幣。整個這一大的系列,把金融,貨幣等等都涉及了一些。

你還知道些什麼呢?歡迎大家討論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