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緊張時,做到這一點很重要

01

最近被17歲男孩跳橋自殺事件刷屏,看到男孩邊哭邊跑、決絕跳橋的視頻,心疼不已。

男孩從衝出車門到跳橋,僅僅5秒的時間,哪怕猶豫一兩秒,也許將會是不同的結局,留下跪地痛哭、無限懊悔的媽媽。

據悉,男孩與同學打架告訴了媽媽,本來想得到媽媽的安慰,卻不想,媽媽完全不顧危險,將車停在高架橋上,衝出去訓斥坐在後座的兒子。

當媽媽回到車上,男孩卻奪門而出,迅速跳橋,沒有一丁點兒的猶豫。

一個是做事不顧後果、只顧訓斥孩子的媽媽,一個是受了委屈、對母親絕望的兒子。

男孩似乎以自殺的方式告訴媽媽:在我難過的時候,你從來不理解我,只知道訓斥,我受夠了。

父母原本是世界上對孩子最親近的人,卻在情緒衝動之下變成孩子最害怕的劊子手。

男孩跳橋的悲劇並不是唯一,還有不少的孩子因為受不了父母的語言暴力、身體暴力而自殺。

在這些父母的眼中,責打孩子越狠,孩子才能變好。

然而,事實,真的不是父母所想象的樣子。

親子關係緊張時,做到這一點很重要

責打孩子,不能讓孩子變好


02

《正面管教》的作者簡·尼爾森說:

“我們究竟從哪裡得到這麼一個荒誕的觀念,認定若想要讓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要讓他感覺更糟?”

多少的父母,在面對孩子做得不夠好或犯錯時,非打即罵:

“我怎麼就生下了你?真是倒了八輩子的黴。”

“養了個什麼玩意兒?白眼狼。”

“為了你,我容易嗎?你怎麼就不聽話?要我說多少遍你才聽?”

父母只顧著發洩自己的情緒,卻忽略了孩子的感受。父母幾乎從來沒有想過,孩子聽到這樣的話有多麼傷心、失望,甚至寒心。

孩子做得不好或犯錯時,本來心情就很糟糕。然而與事情本身帶來的傷害,父母的惡劣態度、言行才是最傷害孩子的。

懲罰也許能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然而長期來看,有百害而無一利。

被懲罰的孩子,要麼會變得非常憤怒、極其叛逆,要麼變得畏畏縮縮、失去自我。

父母把最恨的話甩給孩子,把最兇的目光投向孩子,孩子在接受著父母愛的同時,也承受著父母最重的敵意。

在孩子眼中,情緒不穩定的父母時而溫柔可親,時而面目可憎。

芳芳從小對媽媽又愛又恨,她覺得媽媽好起來真的很好,可壞起來也是十足的壞。

在媽媽衝她發火時,什麼髒話都罵得出來,她還幾句嘴,媽媽就氣哭了,一個勁數落她。

芳芳面對情緒不穩定的媽媽,總是處於焦慮之中,她不知道什麼時候又會被罵一頓,也擔心自己惹媽媽生氣。

後來,芳芳長大後,她才發現自己情緒也很暴躁,動輒發怒,人際關係很是緊張。

一個情緒穩定的父母,才能養育出情緒平和的孩子。而一個控制不住自己的父母,最大的可能是養出一個控制不住自己的孩子。

在極度的情緒之中,做出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的,既然最相愛,也能最相殺。

如果父母不能在盛怒時控制好自己的言行,一旦產生嚴重的後果,只有悔恨終生的份兒。

親子關係緊張時,做到這一點很重要

極度的情緒下容易做出後悔的事


03

《正面管教》中,對孩子的不良行為有不同意義上的認知。

孩子的不良行為,大多隻是因為孩子在那個年紀做了相應的事情,可是這些事情在父母看來,卻是令人頭大和煩心的。

即便孩子犯錯,也是因為他們有個錯誤的表達方式。雖然他們想達到一個目標,但受年齡和認知所限,他們往往做了令父母不悅的事情。

比如孩子本來想讓父母多愛自己一些,卻打了弟弟或妹妹。

孩子不管做出什麼樣的行為,都是在尋求價值感和歸屬感。

如果父母看到孩子的努力,看到孩子的成果,理解並尊重他們,他們看到的孩子的“不良行為”會減少很多。

我很佩服教育學家尹建莉的育兒方法。

她談到,一次女兒把她的昂貴護膚品全部糟蹋了,弄得臉上、地上到處都是。

要是情緒不穩定的父母,很可能會把孩子打罵一頓。但是,尹建莉沒有。

她很平和地一邊幫孩子清洗臉部,一邊耐心告訴孩子護膚品怎麼使用。

當其他父母覺得她脾氣也太好了吧,要是自己肯定生氣了。

在尹建莉看來,比起一瓶護膚品來,孩子的成長才是最重要的。

父母善於從消極的事情中,看到積極的一面,相信自己的孩子有向上的力量,給孩子充分的尊重和自由,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要比那些和父母較勁的孩子,不知幸福幾萬倍。

當然,他們的人生走向、安全感、自信程度也不一樣。

尹建莉說:

“從人類文明傳承到今天,農業不會退回到刀耕火種,軍事不會退回到弓箭斧頭,只有家庭教育動輒退回到野蠻粗暴。

生活在同一時代不同家庭的孩子,由於他們父母教育觀的不同,他們的教育生態環境就有著從原始到文明的巨大差異。

不管孩子做了什麼讓父母憤怒的事情,父母都應該耐心傾聽一下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而不是劈頭蓋臉一頓臭罵。

當孩子對父母的失望積攢的多了,感覺不到一點的愛意和溫情,也看不到自己的價值和意義,他們很容易抑鬱或輕生。

為人父母,不在孩子脆弱的時候支持他、理解他,還會有誰去支持、理解你的孩子呢?

親子關係緊張時,做到這一點很重要

支持理解孩子是第一位的


04

情緒衝動之下,我們的理智幾乎全被拋到腦後,飆狠話是常有的事情,甚至會做出打人、摔東西的舉動。

一公交車司機被乘客打了幾下,衝動之下迅速轉動方向盤,結果全車人無人生還。

一丈夫在車前對妻子說了狠話,妻子一衝動啟動了車子將丈夫撞出人命。

一父親看兒子只玩遊戲不學習,拿出手槍相威脅,兒子開槍自殺了。

任憑情緒肆虐,後果將不堪收拾。

如果所有因盛怒而發生的悲劇,在情緒極度失控時能夠停下來緩衝哪怕10秒的時間,情況也許就不一樣。

所以說,學會暫停是必須的,關鍵時候能救命。

對於兒童教育來說,積極的暫停相當於一種父母和孩子間的約定。

當父母生氣或者孩子生氣時,他們可以選擇離開現場,去自己的房間看會書、玩會玩具、聽聽音樂,或者只是呆一會兒。

等彼此情緒好些了,他們再走到一起商量怎麼解決問題。

積極的暫停,是相對於消極的暫停來說的。消極的暫停是用很差的態度喊停,或者讓孩子自己面壁思過。

積極的暫停有效避免了父母和孩子在情緒衝動時相互傷害,也避免了一些錯誤的決定。

當孩子的情緒變好了,他們才有力量去改變,父母情緒變好了,才能從積極的角度去面對孩子的問題,想辦法幫助、啟發孩子解決問題。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親子關係的親密互動,父母真的有必要學一學正面管教,用相互尊重、共同協商的、友好的態度解決自己和孩子間的衝突和矛盾。

當盛怒時,和孩子一起積極的暫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