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流浪地球》这个故事?

倾听音乐之美


我是什么时候看的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是在2019年2月5号(大年初一)上映的,我是年初二去看的,因为我们县就一家电影院,电影票还不能在线购买,垄断你懂的,花了100rmb买了一张票。心疼。但是看完之后还是感觉非常值。

影片简介

影片由郭帆导演,屈楚萧、李光洁、吴孟达、赵今麦领衔主演。吴京特别演出。后来因为资金不足吴京个人投资6000万,也由客串变成主演。网上不是流传一句话吗,说郭帆空手套战狼。哈哈

相信很多人是冲着吴京去的,其实流浪地球是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流量地球》改编的,影片中的故事也是截取小说中的一个片段。

小说讲述的是太阳即将毁灭,人类不能坐以待毙,于是庞大的地球逃离计划开始实施。

小说中的逃离计划分五个阶段

(1)人类倾尽全球力量,建造一万座行星发动机

(2)用转向发动机让地球停止自转

(3)利用太阳和木星引力完成加速,正式踏上星际之旅

(4)用500年时间加速到光速的千分之五,然后利用惯性行驶一千300年,再用七百年减速

(5)进入目标恒星系,调整到合适的轨道,围绕新的恒星旋转。计划完成

影片中的故事处在整个计划的第3个阶段

影片中描述的是地球想利用木星引力的弹弓效应进行加速,但是由于靠的太近,发动机又失效了,眼看就要撞上木星,关键时刻点燃了木星上的氢气,对地球产生反向作用力,使得地球脱离木星。

影片争议

(1)地球承受不住如此大的推力,地球还没有起飞就会被发动机搞瘫痪。这个设定不科学。但是小便认为这只是一部科幻片,不是科普记录片。如果较真那就不用拍了。

(2)关于木星上的氢气能否被点燃,就算被点燃也不足以让地球逃离木星的引力而不与木星相撞。

总结

《流浪地球》作为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国产硬核科幻片,尽管有许多情节不符合常理,设定上违背科学常理,但是作为中国第一部硬核科幻,它已经成为国产科幻的里程碑了。他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也能拍高质量的科幻片,相信以这部片子的票房,后面会有更多资本流入这个领域,期待下一步国产科幻能够拍的更好。


李哥聊电影


为流浪的心找寻安放的驿站

2019年春节,流浪地球、吴京、刘慈欣、郭帆,显然已成为网络热词,无论你有意无意,均会闯入大家的眼帘。

从导演郭帆四面楚歌中的坚守,到吴京零片酬演出,再到他追加投资6000万至剧组,并要求导演不遗余力培养新人,我隐隐觉得,《流浪地球》至少是一部良心影片,一部倾注了剧组人员竭尽全力的电影,并且,吴京正能量行为无疑将颠覆影视圈陋习,也让人感受一股清流袭来。

果不其然,看完电影,儿子说,这部中国电影终于看出了好莱坞大片的味道。

的确,电影特效强大,情节脉络清晰,人物塑造鲜明,这些毫不费力地遮掩住了两位新人的稚嫩演出,毕竟,他们在电影中代表的是希望。

(1)

人们的关注点。

吴孟达饰演的韩子昂带着孙子孙女逃亡时,被运送火石救援队强行征用车辆,在途经上海时,看见曾经辉煌的陆家嘴完全被冰冻,一座座高楼大厦变成了像冰川裂谷般的万丈深渊。

韩子昂说:“曾经,那里面也住满了人,那时没人关心太阳,人们只关心一种叫钱的东西。”

话语中充斥着无奈和遗憾,或许,可以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解答关注点问题,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人们,早已跨越了前三个需求,正昂首阔步在第四个和第五个需求道路上,而周遭也已将是否有钱作为成功的标杆,所以,大家专注“一种叫钱的东西”。

然而,万事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的,为了达成高层需求,势必牺牲甚至践踏未被关注的事物,如环境破坏、动物屠杀、森林砍伐、资源浪费,于是,原本不被关注的金字塔底层的需求变本加厉地袭来,以求被关注。

被我们忽略的其他,被我们破坏的其他,也是我们急需拯救和关注的。

(2)

面对危机的必胜信念。

影片中,给我印象较深的是,刘启想到引爆木星的主意后,韩朵朵接通空间站将这一消息告诉刘培强(吴京饰演),当吴京向联合政府请示时,被告知,这是无数科学家测试推导后成功率为0的方案,早已放弃。

但,这是我们的地球啊!面对灭亡,也只能坚守这个信念,死马当成活马医。

韩朵朵(刘启的妹妹)是一名初中生,是幸免于难被韩子昂捡回抚养的孩子,她的任务是向正在逃离的人员寻求帮忙,让他们加入拯救地球的行动中。

她的求救语,很多人觉得牵强,但我认为,在如此危难时刻,一位初中生,并且是上学不认真的学渣级学生,能讲出这样的语言,实属再正常不过,虽然条理不够清晰,逻辑不够合理,但真诚,真实,催人泪下,代入感强,这已然足够。

最后,众志成城,终于将不可能转为可能,转为能。

(3)

大爱无声。

吴京饰演的刘培强是名宇航员,为了地球上仅剩的35亿人能活下去,他只能丢下儿子,前往空间站。

临走前,他告诉4岁儿子刘启:如果你想爸爸,只要数三二一,抬头,就能看见爸爸。

17年后,儿子早已成年,对父亲的谎言耿耿于怀,对父亲放弃了母亲的治疗满怀怨恨,对父亲断然离去,对其成长不负责任嗤之以鼻。

而这一切,刘培强不解释,而是用深沉的父爱在润物细无声中化解。

刘培强为了达成点燃木星拯救地球的目标,用二锅头引爆了空间站,用生命点燃了木星,用烈焰兑现了曾经对儿子的诺言,终于,儿子数三二一,抬头,看见了英雄的父亲。

刘启终于明白:父亲的选择,是对人类的大爱,父亲的坚持,是为了让他继续活下去。

与其说是流浪地球,其实后面紧随的,想呈现的是一颗流浪的心。我们竭尽所能,为她找寻一处避风的港湾;我们倾尽所有,为她搭建一间安放的驿站。

毕竟,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沉默加速度老吴


昨天若一趁着周六去看了期待已久《流浪地球》,一个不太喜欢科幻电影的若一,却还是被电影里的多处情节所感动,出了影院才发觉眼睛哭的僵硬了。总之,这部电影适合十三岁以上的人群观看,不分性别,不分理性感性的那种。



身为女性,若一的感性被电影多处情节所打动,比如吴孟达老先生饰演的韩子昂,高级驾驶员。在互送孙女孙子回地下城时被李光洁饰演的王磊上校征用,加急派送火石去杭州。

一行人在路经上海时坍塌,途中王磊一手下为救老爷爷壮烈牺牲,老爷爷那句“孩子别管我”侧面反应了国家军人舍身为他人的大无畏精神。



李光洁带领小分队互送火石前往杭州,途中为了完成护送人物,冒着生命危险,拖着火石球,在一处峭壁高地处。一位成员因头盔破裂,活活给冻死了。

看着上司老大不顾人命,身边伙伴一个个离开,手下周倩拿起枪对着火石一通乱扫,由此彻底让李光洁失去了希望,没了任务的他痛到不能自己,一面是战友兄弟,一面是上级任务,一个是情谊,一个是天职,左右为难,最后,却还是忍痛选择后者。



电影的故事情节由十八岁的刘启带着对父亲的误解擅自离开地下城,到地球表面,随之剧情介绍,父子情浓于水,由那段“最后的”通话中,“你不能,不能,不能,…”“刘启,刘启,刘启,刘启…儿子!”瞬间让人落泪,父子情谊都在爱里,埋藏在心里。

总之,电影没让任何人失望,有炫酷的科幻技术特效,大胆新颖的创作题材,没有强塞爱国情怀,有的是人性本善,众多场景添加中国特色,很熟悉,又弥足珍贵。


若一然然说影视


158!

抬飞地球起步电价每1吨每1天是24万度电!

24万度电÷86400秒≈2.78度电每1吨每1秒耗电!

太阳及太阳系整体公转1秒钟250千米速度×3600秒1小时=90万千米小时的速度×24小时=2160万公里运转一天×365天=78.84亿公里一年×2.2亿年左右=太阳系绕银河中心1圈×N十圈≈N十亿年时间!

地球公转29.783千米×3600秒1小时=107218.8千米时速×24小时257.32512万公里1天×365天=93923.6688万公里,即9亿多公里地球公转绕太阳1年又形成4季!

地球自转466米1秒×3600秒=1677.6公里×24小时=40262.4公里1天自转!坐地日行八万里也就是地球自转一天黑白夜!

合适大小星际流星在太阳系:未被卫星行星及太阳吸引碰撞机率,没有人工发动机的星际流星利用太阳引力为主,也利用太阳系之内行星卫星的一定吸引力,以抛物线轨道飞出太阳系;平常速度也达到N十公里秒速及时速N万公里及N十万公里时速的逃逸速度!

抬飞地球合理的逃逸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大于第二宇宙速度;大于第三宇宙速度又大于地球公转速度,顺势公转省力的抛物线公转轨道借力于太阳吸引力,又加上1万座金属行星发动机动力及全金属地壳改造地球,顺势公转逃逸出太阳系!

29.783千米的秒速可以锁定大气层,但去4.22光年以时速10万公里=4万多年时间!抬飞地球螺旋行进又有多个方向陨石与微粒星体击向地球多个方向的行星发动机!

抬飞地球2500多年94万天时间×24小时×时速177万公里=目的地4.22光年三体星,时速16.5倍多又大于10万多公里时速的地球公转,地球大气层难以锁定!

177万公里时速÷大气层内1千米子弹速度=177倍!所以,抬飞地球的能量消耗以最低24万度电起步大于时速10万多公里的地球公转速度,顺势抛物线飞出太阳系;又对准三体星方向的耗能选择!

地球公转10万多公里时速又1天257万多公里,每1吨每1天12.5万度电×16.5倍=206万多度电每1吨推力达到177万公里时速运转86400秒1天÷考虑太空真空环境减少3.5倍耗能=58.9万多度电的每1吨每1天耗能!

耗能是必须面对:再先进电磁推进,再好的新燃料,再好的新燃料技术,都不能规避巨量的耗能!

宇宙还不完全依赖于N千亿星系N万亿星系的恒星光照来悬浮各星系!

综上所述:抬飞地球以起步每1天每1吨24万度电量×150万亿亿吨推力=3600亿亿亿度电÷1天86400秒=每1秒416.66666667万亿亿度电!

以太阳1秒钟热值1万亿亿度电:又完全包裹捂住太阳×45%的热能转化率发电=4500亿亿度电1秒钟!又考虑传输太阳光照发电后又1光年至4.22光年的激光电能传输损耗与运行成本在外;太阳系0.14%的一切行星一切卫星一切微粒星体总和重量,是不能包裹占太阳系重量99.86%的太阳!

每1秒416.66666667万亿亿度电抬飞地球起步电量÷单个太阳完全包裹捂住发电每1秒4500亿亿度电=925.92592593倍≈926颗太阳的完全包裹电量!

也就是说把三体星恒星完全包裹捂住发电+太阳完全包裹捂住发电,也不能抬飞一个地球达到177万公里的平均时速运行94万天时间!

以滑行节约电量:学习无动力的星际流星;不施加外力让地球又如何脱离公转轨道;以及低耗能10万公里时速滑行是4.5583万多年才到三体星!

即使抬飞地球中期以4000度电1吨推力用一天的滑行×150万亿亿吨推力=60亿亿亿度电÷1天86400秒=69444.444444亿亿度电1秒钟÷每1秒4500亿亿度电的一颗太阳完全包裹发电=15.432098765颗太阳完全包裹捂住发电×N万年时间去三体星4.22光年!

完全包裹捂住数量15颗太阳大小恒星≈可以至少开发15个星系又翻N倍了;完全包裹捂住数量926颗太阳大小恒星发电成本≈可以至少开发数量926个星系又翻N倍了!

接下段!


A单身上万地球自由囚


《流浪地球》第一天上映,我就看了。。这部电影要是说主演的话,其实吴京是主演, 只是这部剧不是围绕一个主演去演的。这部剧其实说白了,每个演员都一样。不用太多演技,没有太多表情,没有太多交流。没有太多对戏。全都是特效,,这是一部完完全全的特效电影。。我看完这部剧,说一句实话,我不喜欢这样的电影。没有什么剧情。。。完全靠特技撑起来的。。。只是特效震撼到我了。。这部电影在我心里真的很一般。虽然我也支持国产。。纯属个人观点。。

流浪地球,讲的是我们的家园,地球受到了前所未有摸灾难。。我们都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如果深受其中,作为一个普通人,真的是非常恐惧。所以尽管是在看电影的我,说实话,内心还是期盼可以拯救成功。。。这个主题非常不错。唤起人们的共同心愿,强制人们团结。。因为你不团结不行。地球就要毁灭了。。多多少少感觉这部主题,和电影外的我们有点道德绑架的意思。。


五谷玲珑


《流浪地球》小说是中国科幻文学界扛把刘慈欣的早期发表的作品,曾获得过2000年科幻小说银河奖特等奖。如果读过《三体》的同学,肯定能将两者产生联系。因为人类推动地球要前往的恒星就是三体人所在星系的比邻星。所以,不妨把《流浪地球》和《三体》宇宙联系在一起,作为同一个世界观下的一部插曲,就如同漫威系列里的一个英雄。

《流浪地球》小说讲述了人类发现太阳寿命极速老化,将于300年内发生氦闪,吞没太阳系。人类无奈建造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前往4.2光年外的比邻星避难的故事。整部小说从主角单一的视角出发,描述了地球停转,海啸爆发,岩浆融城,飞跃木星,叛军政变,太阳氦闪,继续逃亡等一系列事件。故事的结局是开放的,人类是否能够到达目的地,不可而知,因为需要太久远的时间,让人难以设想。整片文章无处不在揭示,在巨大危机压迫下,人类社会结构和道德观念的异化,显得冷酷而无情,理性而客观。

不过在黑暗背景之下,带着地球一同逃亡却显得如此温情。不同于《星际穿越》中人类利用飞船进行逃亡。在中国人质朴的价值观念中,有“人”才有家,有“故土”才算家,思乡情节,落叶归根,是每个中国人根植于骨子里的精神,万变不易的真理。所以,《流浪地球》很中国,是只有中国人才能写出,只有中国人才能读懂的故事,可以作为代表中国特色硬科幻小说的一面旗帜。

而《流浪地球》电影是根据小说,在背景、世界观、大前提不变的情况下,所改编的故事。为了影视化的需要,其内容和原著出入较大。主要讲述了地球意外被木星捕获,人类团结一心,修复行星发动机,引爆木星大气,拯救地球的故事。在原著中,这些情节是没有的。整体而言,电影和小说所传达的观念是一致的,那就是:希望是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

难能可贵的是,电影的完成度很高,在特效、情节、理念、格局上都不输外国大片,是里程碑式的存在,将中国科幻电影提升到世界级水准。为中国电影开拓了一条新的道路,为中国科幻文学提供了巨大的能量和活力。我相信,至此以后,中国电影和中国科幻文学都能站上一个新的台阶,开启一段新的篇章!

最后,祝《流浪地球》大卖,这是它应得的奖赏和荣誉!





超人侃电影


流浪地球有着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家园意识、家庭观念、生死如常……

一、家园意识

海德格尔说: '家园'意指这样一个空间,它赋予人一个处所,人唯在其中才能有'在家'之感,因而才能在其命运的本己要素中存在。这一空间乃由完好无损的大地所赠予。中国的老百姓常讲"破家值万贯"、"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土窝"。在《流浪地球》播出后,观众也开始称呼地球为"小破球",中国人这种语言习惯体现出的是对自己环境的调侃,但更多的是出于对自己息息相关事物的依恋。孟子主张"死徙无出乡",中国人自古眷恋家乡,思念故土。

电影中,面对人类存亡时,比起让极少部分人飞赴遥远星系另寻沃土,人们更愿意倾尽全力地去带着家园奔逃,于是有了一根根巨大的"火柴",有了长达100代人的与家园共存亡的流浪地球计划。

相信每个人都知道梯田是中国古人的农业奇迹,在梯田中穿梭,池塘如镜,连线蜿蜒如龙。这景色不是居民自愿所做,而是出于对于不适于耕种的家园的眷恋。在一山,中国的农民为了家园艰苦开山;在一国,中国人为了家园治沙还林,创造出塞罕坝奇迹。眷恋家园有时是小门小户小家子气的说法,但合整个民族之愿时,便能在电影中描绘出有关人类未来的恢弘图景。比起保留希望的"火种",刘培强所代表的中国人,固执的相信家园是更值得用个体的牺牲来捍卫的希望萌生之地。

2、 家庭观念

在杭州地下城被岩浆吞没后,王磊悲痛的喊出"杭州三十万人白死了,我老婆孩子白死了!"。在刘培强违反规定,马卡洛夫质问他时,刘培强同样的提到"我的孩子还在地球上!"而俄国同事马卡洛夫的反应是:"为了孩子你疯了吗!"

其实不止是电影中,中国人大概是最爱把家人放在嘴边的群体,"上有老下有下"、"老婆孩子热炕头"等俗语更是中国成家男人的口头禅。中国男人会为家庭作出巨大牺牲,他们为了孩子的教育、爱好而省钱,而不是在自己的无关活动中消耗金钱,中国男人更容易在抉择中看重家庭整体而牺牲自己的生活。同时社会对传统男人的要求又产生了往往沉默寡言却牺牲巨大的"父爱如山"的父亲形象。刘启虽与父亲长久隔阂,父亲刘培强却依然为了他和地球的存亡牺牲了自己,也体现出这一点。

笔者认为这和中国长久以来的家庭模式息息相关,农耕文化下,家是一个基本生产单位,而中国的农耕社会特别漫长,这是中国人家庭观念重的最基本的原因。基本的生产单位,又是基本的生存方式,一栋房屋,数亩田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家族宗祠,抱团求强。这一点又跟上文所说的中国人的家园意识产生照应。

为满足加强这种生产关系的愿望,就出现了很多古人留下的"传家宝":养儿防老;父慈子孝;前三十年靠父母,后三十年靠子孙;光宗耀祖;家和万事兴;父母在,不远游;家丑不可外扬等等。这种在情感和生存上的极度依赖让国内外在看待夫妻和父子关系上有了差别,比起个人主义盛行的西方世界,中国人似乎很少拥有只属于自己的身份,个人屈服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自己的行为相对于家族利益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种互相牺牲的习惯一方面使团体更加紧密,但这也导致中国成为处理家庭关系最为复杂的国度之一。

3、 生死如常

其实中国人自古以来总会涉及到相互矛盾的观点:一方面"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方面又说"沉默是金";一方面"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另一方面又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就像电影中看似矛盾的老何,有时贪生怕死,最终却为了地球而牺牲,留下一句令人回味的"生死如常"。

中国人是有乐生恶死的传统的,《易传》有云:"天地之大德日生"。从孟子讲"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恶",肯定"欲生恶死"乃人之本性,到历代帝王大炼丹寻药,志在长生,帝业永固,都体现了这种传统。但中国作为古老的大国,中国人的哲学同中国人一样是复合化的而非单一的,在各种矛盾中进行调和。

生死如常的观点最初应是脱胎于"齐生死",是庄子《齐物论》的延伸思想。其实"齐生死"也并非是把生命看轻,而是对生死这些必要人生体验的深刻理解。天地有轮回,有生必有死,树叶绿了又黄,冬天落叶而春天再发新芽,冬天的河面结冰,到了春天解冻,鱼儿又可以跃出水面。生于死都是自然的过程,是必然会发生的事,人不能避免疾病、衰老。灾祸也不为人所控,世事无常,以致生死如常。

儒教注重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作为,认为"君子任重而道远",不珍惜生命的自尽等"死于非命"的情况是使人悲痛的不值得赞扬的,但在更为重要的人生理想面前又是可以谈论死亡的,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认为"仁"较生更为重要,不能为了生存而损害"仁"。孟子也明确表示,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但当二者发生矛盾时,则应"舍生而取义也"。总之,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大都不回避死亡,肯定在特定条件下死亡的价值甚至会超过生命,管他们的论说有所不同,如孔孟是从道德的层面予死亡以价值,认为只有志士仁人才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而庄子则是从自然的层面承认死亡意义,认为普通人的死亡价值也可能超过生的价值。

中国人关于生死的讨论是复杂而长久的,受到儒释道等多种观念的影响,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是秉持着又珍视生命的意义,又承认死亡的意义的民族。老何在危难中打开了母亲的纸条。我相信妈妈那句"天冷了,记得穿秋裤"是他从一个健壮的青年到如今中年,面对残酷的环境也努力活下去的精神慰藉和动力,而为了地球选择的死亡,在他心里已经和活着同等重要,这就是不辜负来这世上一遭的"生死如常"吧。

上文中的三点只是电影反映出的一小部分,所进行的的阐释也只是表层的,但我们依然坚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作为国内第一部吃螃蟹的大制作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还有很多的缺点和漏洞,但它所显示出的国内科幻电影开始跟上世界脚步的信号是值得人欣喜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拯救世界呢?中国的传统思想为什么不能打动世界呢?毕竟希望是这个世界上跟钻石一样宝贵的东西。


一往文学


中国人对于家国的那种深深的眷恋,是这部电影的精神内核。

想起98年抗洪。98年抗洪的时候,还在读初中,作为叛逆的青春期,对于各种政治宣传,内心是各种反感的。

但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对于98年的那段历史了解越来越多,也才越来越感受到,我们中国人,我们中国军人的伟大。

那种保家卫国的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绵延不绝的精神保证。

对于中国人来说,你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在哪里,你的家就在哪里。“西望乡关何处是,梦里家园路迢迢”。

眼光放远,地球作为我们的家园,当迫不得已时,也要尽一切可能带着我们的家园一起离开。即使流浪,那也是和我们的家园一起。

以前经常听外国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

因为他们不懂,家国,才是我们中国人,最大,最广的信仰。


百一知事


解读流浪地球,电影内外的故事

——发福谍

如果有人问你,流浪地球好看吗,你一定要回答:“好看,并且告诉他,这是一部中国目前为止最制作精良的硬科幻电影,原著却充满人文情怀,票房是黑马,戏里戏外都一样精彩”。

为啥电影上映这么久才来写这篇文章,那是怕躲剧透的朋友早早点了左上角。加上过年{福仔}奔波在闽广两地,各种年俗琐事……

如果电影上映这么久,你还没看,又或者看了不知道怎么跟朋友聊起它,那我可以帮帮你了。

一、首先电影讲了什么

记得上学的时候,老师喜欢拟人地教我们,地球已经45亿岁了,,太阳已经50亿岁了,宇宙已经150亿岁了。是的,他们都是有寿命的。宇宙的寿命走到头,需要再1200亿年,这个维度太长了,长到无法推理,幻想也无边无际,创作出来会很荒唐。太阳的寿命如果走到头,就会爆炸,变成新的“超新星”,到时候地球也就没有了。因此,正常来讲太阳的寿命≥地球的寿命≥人类文明的寿命。但这个时间任然很长,于是《流浪地球》的作者刘慈欣就做了一个“阳寿”提前到头的设定,并基于这个设定,发散出一个幻想故事。

“阳寿”到头,太阳会发生爆炸,也就是骇闪,吞没地球。人类就只有逃出太阳系,才可以躲避骇闪。特别的是,人类这次不是坐飞船自己逃,而是带着地球妈妈一起走。要活下来,还得找到另一个恒星,替代太阳,它在遥远的半人马座,就是小时候看的《赛文奥特曼》里“佩加星人”的故乡。

人们给地球靠近太阳的一面加上推进器,用另一堆推进器让它停止自传,这样,地球就开始脱离轨道了。

重点来了,推进器怎么可能有那么大的能量推动地球呢?不是多就可以的。所以地球不是直线飞走,而是“绕着圈子走”。因为公转的速度变快,地球就越飞越远。同时还不需要那么大的推力,只是过程比较久。

但是随着越飞越远,能量也在消耗,也就是动能转化为势能。怎样才能在能量有限的情况下飞出太阳呢,速度一定要达到所谓的“逃逸速度”,也就是要足够快就不需要后续的推进力了。人们想了一个办法,先飞到木星边上转上一圈,速度够快了再飞出来。相当于蓄力再甩出去。不理解的同学自行脑补飞贼扔铁爪上墙。

这是一个很冒险的尝试。靠近木星的过程中,由于这家伙引力太强,害得咱们的推进器们不争气集体故障。地球飞得太近了。高中物理告诉我们,距离越近,要做离心运动速度就要越快。这下靠太近了,超过了推进器的能达到的速度极限,导致地球最终会像一个陨石一样掉到木星上头,也就是两个星球会相撞,主角要死。

主角不能让自己死,更不能让亲人朋友死,还要顺便拯救世界。于是故事就发生了。在上述的大背景下,主角刘启先是误打误撞被征用去维修故障的推进器,后来在地球即将撞上木星的时候,想到要引爆木星(木星的主要成分是氢)来把地球弹出去。刘启的爸爸,也就是吴京,最后牺牲自己,做了点燃木星的“火柴”。

二、原著又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

原著的时间维度更长。从发现太阳要爆炸的“恐慌期”,到地球减速自转的“出逃期”,再到地球飞离太阳的“流浪期”,最终太阳真的爆炸。

恐慌期,出现了两个派别,一个主张坐飞船逃,一个主张带着地球一起走。可是飞船上要构建一个自己循环氧气、水、食物的生态系统实在太难了,没有成行。

出逃期,电影的故事发生了,但是很小的一个片段。地球开始一边减速,一边飞离太阳,但还在太阳系。

流浪期,地球真的利用木星把自己甩出了太阳系,但是因为太阳一直那么安然无恙。所以很多人开始怀疑。在别有用心的鼓动之下,出现了反叛军。最终还真就掀翻了联合政府。这段篇幅占比很大,主角又是恋爱,又是倒戈,经历别离和背叛和世界观的冲击。最终在“遥远的太阳余晖”下处决高层首脑的时候,太阳真的爆炸了!

三、再讲讲文学作品之外的制作故事

吴京卖房拍战狼2的故事,大家一定都听过。那时候光线拒投《战狼2》,8亿保底杨洋的《三生三世》。

这次流浪地球拍摄期间也一度经历资金链断裂。又是吴京投资了6000万救场。而万达却撤资转投了吴秀波主演的《情圣2》……预售时候,《流浪地球》预售票房和排片都远低于《疯狂的外星人》、《新喜剧之王》和《飞驰人生》。

最终《战狼2》总票房57亿,流浪地球上映9天已经快30亿了。反观《三生三世》的5亿和《情圣2》的撤档。这对于制作精良,质量上乘的电影人来说,也是非常励志的故事。


热词趣解


这个片子我给7分!场面分和特效分!其实剧情一般,导演表现得想干着拯救地球拯救世界的活,但骨子里却摆脱不了狭隘的族群思想和情感,一点没有宇宙观和人类观的升华,特别要吐槽情感戏的表达弱爆了,太多情感只会用大白话来表达,在人类生死存亡时刻的对白显得特别白痴,情感戏表达能力缺乏,又生怕观众无法体会其中,只能强行伤感几波,无法触动人心!

[呲牙][呲牙][呲牙] 国产科幻的第一次尝试!值得点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