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還清48億欠債,創立120億公司,他的祕訣是什麼?

說起東盛集團的郭家學,只要知道他經歷的人,沒有一個不豎大拇指的,可能你對這個人不太熟悉,但是說到最常見的感冒藥“白加黑”你肯定知道吧,這個滿大街都能見到的藥就是出自郭家學之手。

雖然長相不起眼,但是卻像史玉柱一樣擁有著傳奇人生,8年還清所欠的48億鉅額債務!

8年還清48億欠債,創立120億公司,他的秘訣是什麼?

為了賺錢,郭家學不怕苦不怕累,一開始他只是一個養豬的農民,後來也跟著別人種過草藥。也許是老天眷顧他的這股拼勁兒,短短几年的時間裡,他已經累積了上億的身家。

在他33歲那年,一躍成為中國上市公司中年紀最輕的董事長。

但好景不長,沒過多久他就陷入了債務危機,且數額巨大。

很多人覺得他很強大,但在48億的債務面前,他也曾幾度想要自殺,那段時間,他每天想的是怎樣才能死的好看一些~

不過成功者與普通人最大的區別就是面對困境的態度,成功者迎難而上,普通人選擇逃避。

郭家學幾經掙扎,不甘心就這麼放棄,憑著一股韌勁兒,他咬咬牙直面困境,最後只用了8年時間,不僅還清了48億債務,還創造了一家市值高達120億的公司。

8年還清48億欠債,創立120億公司,他的秘訣是什麼?

靠170元起家

1987年,郭家學,沒有鉅額財富做後盾,沒有高官父母指點迷津,毅然選擇放棄鐵飯碗,一門心思下海創業。

創業的時候,只憑藉著一身孤膽,郭家學渡過了煎熬的創業初期。

當時他養過豬,豬200斤,自己卻只有120斤,即使這樣,他依然堅持親自揹著豬下山售賣。

他還種植過中草藥,北方的冬天比南方冷很多,甚至不顧雪地的嚴寒,親自種植中草藥,他的兩隻手,十個關節全都腫了。

家人勸他:即使回來種莊稼也不願意他遭受這份罪,他依舊堅持初心。

從170元創業,33歲成為中國最年輕的上市公司董事長

從破產到苦盡甘來

他帶領東盛集團瘋狂地收購、橫掃資本市場,一時之間風光無限。

但是後來,一切都變了。

90年代中後期,東盛集團曾給陝西兩家國有企業作擔保,但1995年時這兩家企業幾乎一夜之間破產,整個東盛集團的帳號全部被查封。

當東盛集團有解決了到期的一筆大貸款時,再去銀行的行長辦公室商量下一筆貸款的時候遭到了無情的拒絕,總部直接拒絕了東盛集團。

東盛集團的資金鍊就這樣斷了。

48億的鉅額債務壓的郭家學喘不過氣,萬念俱灰的他甚至想到了死。

公司同事看出不對勁,及時制止了郭家學。

終於,一切苦盡甘來,在1996年迎來轉機。

這一年,郭家學收購陝西鳳翔縣的一家國有藥廠,開啟了東盛的發展歷程。

1999年,東盛以6000萬元收購青海上市公司同仁鋁業,並更名為"東盛科技",成功借殼上市。

8年還清48億欠債,創立120億公司,他的秘訣是什麼?

承擔48億債務

然而,苦難和輝煌向來都是一對孿生兄弟。

2004年,對於像暴風驟雨一樣疾行的東盛戰車,最關鍵的危機迅速顯現———資金鍊斷裂。

正是2004年耗巨資收購雲藥,崩斷了郭家學的資金鍊,成為他多年併購生涯中的“折翼之戰”,東盛就此折戟“世界500強”之路。

“堅決不能走破產之路!”郭家學表示,“作為一個企業家,給員工創造美好的生活,不做對不起市場的事情,這是我們的責任跟義務,傾家蕩產也要欠債還錢。”

郭家學帶領東盛集團開始了艱難的還債之路:12.64億出售白加黑,1.7億出售麗珠股份,市值100多億的雲南白藥股份也以7.5億匆忙出售……直到2012年底,東盛38億的貸款全部還完,加上對國企擔保償還的8億及利息,總共償還了48億。東盛的堅持最終也得到了市場的讚賞。

郭家學這樣形容自己:"我什麼都沒有,有的只是想要成功的滿腔熱血。有熱血跟夢想在支撐,就不會覺得生活艱苦。"

如今,郭家學所經營的廣譽遠國藥已在北京、廣州、深圳、鄭州等地開設了近百家國藥堂和國醫館,市值超過了120億。

如今的這一切,郭家學倍感珍惜,每每想起2006年的衝動,他仍舊後悔,無論怎麼樣,跨過去,就是成長。

從白手起家到走上事業巔峰,從負債48億鉅額債務幾欲自殺,再到一點點還清債務,東山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