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动力澎湃"中国心”

先有梦想,后有远方。

一年飞行40万公里、与家人吃饭不足10次、看望父母只有2次……这是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在奋斗中追赶着梦想的写照。

21年前,他在潍柴工人文化宫拉开了潍柴改革的序幕,21年后,他获得意大利工商业领域的最高奖“莱昂纳多国际奖”,是本届唯一荣获“莱昂纳多国际奖”的外国企业家。4月29日,他被省委宣传部授予“齐鲁时代楷模”称号。

从风筝之都潍坊走出的企业家谭旭光,一直把自己比喻成一只飞出去但根在潍坊的风筝。风筝的灵魂和使命是追风,谭旭光将人生的精彩写在了潍柴的全球产业版图上,他是潍坊制造业的一张名片,也是潍坊的一张名片。

不管是在德国亚琛、美国的硅谷、芝加哥、日本东京等地的潍柴全球研发中心,美国纽约伊斯特河上疾驶的装配潍柴博杜安发动机的城市轮渡上,还是罗马的巴贝里尼宫意大利莱昂纳多奖颁奖典礼上……他脸上的平静、喜悦和自豪让潍柴人更加自信。

潍柴工人文化宫,是潍坊人熟悉的地标之一。当年他在这里立下了“约法三章”的铿锵誓言,在以后的二十年里,带领潍柴走上了一条高速成长之路,把一家濒临破产的地方国企,发展成为营业收入超过2300亿元的跨国集团,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潍柴速度”“潍柴奇迹”。

他不负总书记嘱托,不负新时代机遇,带领潍柴擎起大国重器民族脊梁,扛起潍坊打造国际动力城的大旗,身兼山东重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潍柴控股集团董事长,潍柴动力董事长多个职务,成为身挂中国两大汽车豪门帅印、掌控重卡与客车全球前三大产能的企业家。

“我是在为国家看门,没有条件也没有生态允许我犯错误”

今天的潍柴,涅槃于1998年,一场改革巨变实现了一个传统国企的华丽逆袭。时至今日,当年“谭大胆”的重磅改革还让人记忆犹新。

1998年,潍柴已陷入破产边缘——工厂拖欠了上万职工6个月工资和水电公司一年以上的水电费,内外债高达3.6亿元,累计亏损3亿多元。全厂不停地被断水、断电、断原料,连正常的生产都保证不了。

在潍柴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时刻,年仅37岁的谭旭光临危受命,成为万人国企的掌舵者。在潍柴这艘岌岌可危的大船上,他发出了改革突围的呐喊:“不改革,潍柴只有死路一条!只有改才有出路。”

谭旭光向全体员工作出“约法三章”的承诺: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不做老好人,不当太平官;扑下身子,真抓实干,为企业干实事,为职工办好事;以身作则,清正廉洁,要求职工做到的我们首先做到,不允许职工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朴素的“约法三章”,只有72个字,却是谭旭光掷地有声的改革“宣言”,拉开了潍柴改革爬坡的序幕。

如何带领企业走出计划经济的温床,迎击市场经济的风浪?这是20世纪90年代末每一个国企掌门人都面临着共同的难题,也是时代赋予他们的历史使命。

在谭旭光看来,市场化说来很简单,就是企业一切围着市场转。他把潍柴所有市场人员全部动员起来,号召“每一个销售人员都要出去跑,从‘坐商’变为‘行商’。谁去争取到订单,谁就是英雄;谁争取到大订单,谁就是大英雄。”

改革是一场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交锋,也是老国企与新机制的碰撞,旧观念与新思想的冲击。狭路相逢勇者胜。谭旭光从1998年开始,在潍柴率先开展了“三三制改革”、三项制度改革等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建立了市场化机制。

时任副厂长的刘祥伍,顺应改革,带着零部件厂800多名职工成立盛瑞传动,成功研制出国内首款8挡自动变速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盛瑞也在新三板上市。多年以后,他这样评价这场改革,“只有改革国企才能生存,只有像谭总这样的国企干部,国企才能生存。”

“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工资能高能低”的市场化机制逐步在这老国企中建立和完善,潍柴这台年久失修、满是锈迹的发动机重新加速运转。

谭旭光上任第二年,潍柴销售收入突破7亿元,利税4000万元,其中利润500多万元,濒临倒闭的潍柴终于脱离了险境。

资本运作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谭旭光做了别人不敢做的事情。2005年,潍柴动力收购湘火炬,并于2007年实施吸收合并,成为第一家通过换股吸收合并方式回归内地A股的上市公司。

“约法三章”后,潍柴的领头羊谭旭光以后又在不同发展时期提出“四提倡、四反对”“六项准则”“五做五不做”、领导干部“八不用”“四个永葆”“四个珍惜”,共同构成了潍柴的团队文化,他带领潍柴的各级管理团队不忘初心,干干净净为企业服务,堂堂正正与团队共事,兢兢业业对岗位负责,为全体员工作出了表率。

改革必然要付出代价,为什么别人不敢改,谭旭光却敢改、会改?曾有人称他为“谭大胆”。谭旭光这样回应:不是我胆大,这是一个担当和责任的问题。我带领潍柴几十年,没有一项重大错误决策。因为我是一名国有企业负责人,我是在为国家看门,没有条件也没有生态允许我犯错误。坚决不能犯错误,坚决维护国有资产,就是我的责任。

没有敢于担当的勇气,改革不可能成功,绝对不可能。每一次改革让潍柴的着力点和兴奋点更加集中到技术、人才上,集中到坚持不懈打造核心竞争力上。这正是谭旭光“敢改革、善改革”的初心和目标所在。

“潍柴每一次重组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与潍柴的主业相关联,都沿着动力的主轴进行延伸。”

在2005年,“产业链”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谭旭光却在产业界伸出了并购的橄榄枝,让产业链、资本链、创新链环环相扣,激发出了新的生产力。

谭旭光坚持花钱给潍柴作“体检”,一家国际知名的咨询公司说:如果固守现有柴油机业务,不出五年,潍柴就会重新陷入困境。就在这时,资本市场上德隆系崩盘,旗下湘火炬正拥有潍柴梦寐以求的动力总成资源。谭旭光决定冒险一搏,湘火炬股权转让时,有人喊价6亿,有人出8个亿,志在必得的谭旭光一把拍上了10个亿。而后来事实证明,收购湘火炬的战略价值,远远高于这个数字。

“当时我们提出来要势在必得,他提出要志在必得,别看这是一字之差,却是天壤之别的并购布局路径。”潍柴动力执行总裁徐新玉说。其时,最有实力的两个竞争者,一个是有着“商界常青树”之称的万向集团董事长鲁冠球,一个是刚刚在香港股市崭露头角的潍柴动力董事长谭旭光。

最终,在20多个竞标对手中,潍柴投资以10.2338亿元,一举夺魁。当时,万向集团看重的是资产能不能增值,而谭旭光看重的是战略价值。湘火炬旗下不仅拥有法士特变速器、汉德车桥等核心零部件,还有陕汽重卡这样的整车终端企业。潍柴,一下子打通了整条产业链,构建起“发动机+变速器+车桥”的动力总成系统,形成了全球重卡市场唯一一条“黄金产业链”,潍柴形成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牢牢占据了中国市场,为全行业服务,成功阻击了外资巨头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

改革定力,坚如磐石!在谭旭光身上有着这样的品格,作为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军,他是潍柴改革创新发展的推动者、见证者、贡献者,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创业企业家”“第四届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装备中国功勋企业家”“2011年中国十大创新人物”“中国杰出质量人”“刘源张质量技术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潍坊是潍柴民族动力梦想起航的地方。2013年谭旭光提出实现百年潍柴梦,这个潍柴人共同的梦想,再次让全市人民关注。

今天我们看潍柴,不只看曾经创造了多少物质财富,更为其经年累月沉淀所形成的厚重文化底蕴所感染和感动。今天我们再看谭旭光,已经不再是看他在企业的成就,不再看他获得多少荣誉,更多地为他能够凝聚一支激情干事、无往不胜的钢铁团队、虎狼之师而撼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