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考了3次研上了北大,发现还没本科挣得多”

21世纪最性感、最容易找到工作的职业是什么?

数据分析师。

不过,今天这三个跟数据分析有关的人物,怎么看都算不上“性感”。

但私以为,这正是LinkedIn领英做这个系列访谈的意义。

这些和转行有关的故事,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小小的窗户。

刘慈欣在一次访谈里说,如果把你关进一间屋子里,满足你任何需求,保证你有吃有喝,还有娱乐和自我实现,你还需要窗户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和“为什么要学习”一样不言而喻。我们从窗户里,得以一窥行业的冰山一角,甚至一块小小的碎片。

集齐这些碎片,才能拼出我们伟大前程的全貌。

而知道这些算不上“性感”的探索者就在我们中间,大概是世界上最励志的事了。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汶汶。

“为了转行,

我考了三次研。”

“我考了3次研上了北大,发现还没本科挣得多”
  • 朱继松

  • 30岁

  • 北京大学 环境科学(环境金融)

  • 转行前:软件工程师

  • 转行后:高级数据分析师

讲真,干数据分析的还真不一定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朱继松连续两年考北大的理论经济学都以失败告终,最后一次分数终于够北大了,却被调剂到了环境科学专业。

进北大之前,他一直觉得自己和别人之间的差距主要在于智商。

后来才发现,除了少部分天赋特别突出的人,大家的差距主要在于努力程度和信息获取。

他说:

12年前,我高考填完志愿时才知道有211和985,而选择专业完全是拿着学校发的那本招生计划,尽量选学费便宜的。

这样一个有点天真的孩子,终于如愿成为金融分析师。而支持他走到今天的,是异于常人的执着。

本科计算机毕业后,朱继松进了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但这个程序猿,一直有个经济学家的梦。

为了不让农村的父母担心,他白天上班,晚上回家拼命啃专业书、学英语、复习高数。

“我考了3次研上了北大,发现还没本科挣得多”

他至今都能回忆起第三次考研的经历:

考试头天,我头疼失眠到5点。焦虑和对失败的恐惧围绕着我,导致我第二天考英语的时候差点睡着。


虽然和梦想的学院终究差了几分,被调剂到另一个交叉学科,但是北大,我终于还是来了!

可北大毕业后,朱继松并没有一路人生巅峰。

他先后去过私募公司、国企IT部门,现在在一家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当高级数据分析师。

要论薪资,并不算高。

要是没读研一直做程序员的话,其实比现在挣得多。

但在和数据打交道的过程中,继松觉得自己走在了越来越正确的道路上。再说了,“工资会涨的,”他说。

这种期许在继松身上充满说服力。

毕竟,有几个人愿意考三回研,只为梦想?

高大上的四大?

写不完的周报、月报和年报!

  • 欧阳

  • 25岁

  • 美国海归

  • 转行后:中美合资项目负责人

  • 转行前:data analyst/consultant 数据分析/咨询(四大)

欧阳的故事,打破了所有人对四大、数据分析高大上的幻想。

美国本科毕业后,进四大做环保类数据分析。说起这份工作,她用“索然无味”四个字来形容。

接触到的数据分析都是非常基础的。


准确来讲,我每天在写周报、月报、年报和企业环境报告中,无味地度过。


这几乎扼杀了我对工作的所有热情。

在外界看来,这份体面的工作,钱途和前途都无可限量。

“我考了3次研上了北大,发现还没本科挣得多”

但实际上,“工作最忙的时候,算上加班工资,钱依然很少。”

在四大,虽说薪资水平会随着工作年限有较大增长,但欧阳感受不到快乐,也看不到这份工作给她带来的职业成长空间。

明年,我还是会像今年一样,在写报告的日子里度过我的每一天。连何时加班,我都能清楚预测。

再三斟酌,一年半以后,她果断选择跳槽,进了一家美企,负责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项目。月薪也涨了非常多。

提到现在的工作,她滔滔不绝,喜形于色。

我从乙方转到了甲方,不再只是一个为企业写报告的机器人。相反,我可以真正了解和接触到整个环保产品生产线。

欧阳跳出了数据分析的框架,和厂商、客户以及企业各个部门的人打交道。这份工作还需要她演讲和筹办主题活动。

她说:

这让我意识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靠数据远远不够。沟通,才是能直到人心的方式。

欧阳的故事让我们看到数据分析师的另一个侧面:

谁说他们都是数据怪人?

如果不喜欢只和枯燥的数字打交道,软实力也能让人脱颖而出。

“平行世界里的我,

大概在美国想着怎么拿绿卡”

“我考了3次研上了北大,发现还没本科挣得多”
  • Haolun

  • 27岁

  • 本科 985 城市规划 / 硕士 常春藤 城市规划

  • 转行后:数据分析和运营经理

  • 转行前:城市规划类工作

Haolun原本是学城市规划的。

硕士毕业以后,他在纽约从事工程规划类的工作。

由于拿到美国H1B工作签证并不用容易,站在回国的岔路口,他很纠结。

如果回到国内的规划设计院工作,我在美国学到的知识和清华、同济毕业的学生相比并不具备优势。

近几年来,回国海归常常会被扣上“水土不服、心高气傲”的帽子。

“我考了3次研上了北大,发现还没本科挣得多”

但事实上,他们需要克服由于国情差异带来的工作变动,以及职业发展变化的难题。

最终,学过数据分析的他,选择回国转行做数据分析师。

他顺利加入一家互联网旅游公司,成了数据分析运营经理。

这个岗位最重要的一个能力,就是一套完整的数据分析理论体系。无论我今后做什么,都可以采用这套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当被问到有没有后悔放弃绿卡、放弃本专业,他思考了一小会儿,回答道:

说不准,平行时空的另一个我也许继续在传统城市规划里挣扎着,在美国思量着如何拿绿卡。不过,我现在很满足。

考虑到中国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劲头,从传统行业转向互联网行业,Haolun更多的是期待和兴奋。

写在最后

在小编所在的互联网公司里,数据分析师被尊称为“数据科学家”

一份PWC的报告早在2015年就指出,数据科学家有4万个职位空缺,差不多相当于两家今日头条的规模了。

这是怎样一个群体?

关于数据分析师的职业路径,除了文章里的三个故事之外,还有什么更多的可能性?

从事数据分析的,都是什么出身?想转行可是没有相关从业背景,能行吗?职业发展前景在哪里?薪资水平如何?

这些疑惑,除了故事,数据可以更清晰地告诉你。

为解决职场人的困境,LinkedIn领英上线全新功能《职业指南》

用大数据揭秘热门职业的薪资水平、晋升年限、转行攻略 、必备技能。更有资深行业专家用实战经历,教你少走弯路。

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更多、更全面、更真实的职场信息,做最正确的决定,告别职场迷茫。

“我考了3次研上了北大,发现还没本科挣得多”

更多行业专家故事

请持续关注LinkedIn领英【职业指南】:

你的积累是如何被跨行毁掉的?

改变世界不需要996!

当一个程序员决定告别996,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如何离开职场三年还能高调晋升,我有个真实故事要讲

40岁前一直在转行,终于年薪百万,是种怎样的体验?

你为了转行/跳槽/转行业都做了哪些努力?

LinkedIn领英招聘新媒体运营实习生啦~~~

社交媒体达人、文字狂热爱好者、脑洞如黑洞的蛇精病……通通到我们碗里来!后台回复关键词“新媒体”获取职位信息。

LinkedIn领英欢迎你的加入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汶汶。

文中图片、封面图片来自影视截图和yestone,为非商业用途使用,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

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获取更多信息。

©2019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