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義生富貴,賊盜出飢寒”,古人為什麼“嫌貧愛富”?

古時候有句俗語:“禮義生富貴,賊盜出飢寒”。

這番話從字面意思來理解,就是一個人如果待人有禮有節,做人懂得仁義,容易大富大貴。如果出身於貧寒之家,則可能會操守不好!

“禮義生富貴,賊盜出飢寒”,古人為什麼“嫌貧愛富”?

這番話顯然有嫌貧愛富的嫌疑,主觀的認為貧寒人家出不了有出息的人才,其實這番話背後隱藏著深意,反映出當時社會的客觀現實,並不是把人分為三六九等的粗淺想法。

在農耕社會,生產資料和資源是極其稀缺的,普通人家連生存都很困難,家中的子弟很難有機會去讀詩書、學禮義,每日為了生計而奔波,所以成才的機會非常有限,榮華富貴就成了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禮義生富貴,賊盜出飢寒”,古人為什麼“嫌貧愛富”?

如果是出身富貴的家庭,從小都接觸良好的家風薰陶,懂得為人處世的道理,擁有廣博的學識涵養,這就能為自己贏得競爭力,所以做事更容易成功。

《水滸傳》是中國的四大名著,其中梁山好漢高舉義旗、替天行道的典故,激勵著我們做正直勇敢的人。很多梁山好漢,其實都出身貧寒,武松、李逵等都是這樣。因為生存所迫,所以不得不無奈的選擇落草為寇,這樣才能有條活路。

“禮義生富貴,賊盜出飢寒”,古人為什麼“嫌貧愛富”?

通過這些分析,我們就知道“禮義生富貴,賊盜出飢寒”有其深層次的原因,並不是嫌貧愛富,反而是生活的現實。

出身於貧寒的人,為了不讓自己被逼走上邪路,所以就要克服一切困難刻苦讀書,這才是解決我們人生富貴之路的根本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