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義者:光鮮下暗湧的攻擊和邪惡 ——由吳謝宇弒母案想到的


吳謝宇案從案發到如今被抓捕,經歷了三年多。也是最近各大平臺沸沸揚揚的熱搜,我才關注到。

儘管可能犯下了“蓄意弒母”這種極度殘忍的罪行,吳謝宇卻在各大社交網絡中,尤其是知乎,收穫了大量網友的理解和惋惜。當了解更多細節後,我也有同感。

為什麼會生出這種惋惜呢?

大概除了天才的聲名,他那張中學時代的照片,那張乍看起來如此陽光、乾淨又充滿著希望的臉龐,以及他的N多同學爆料他中學時代時那些細膩又溫暖的瑣事,似乎眼睜睜看著某種“美好的東西被撕碎”,油然而生出一種悲傷和憐憫。

完美主義者:光鮮下暗湧的攻擊和邪惡 ——由吳謝宇弒母案想到的


至親關係中的深重傷害

逝者已矣(更何況那是象徵著無私之愛的母親),大錯鑄成,任何臆測和指責或許都顯得蒼白與不敬。

但某些東西又不得不讓人深思:任何人與人的關係,無論它本該多麼親密,哪怕它生於血緣至親,一旦最終變為敵對,甚至需要訴諸暴力和殺戮,那幾乎可以肯定,一定有一方在其中感受到了嚴重的傷害和憤怒。

可是,究竟又是什麼樣的傷害和憤怒,會深重到讓一個孩子蓄意籌謀,殘忍殺死自己的母親呢?

真正的原因能否揭開還為未可知,而且肯定相當複雜。這裡,只想說一點自己觀察到的可能的原因,那就是————完美主義。因為,從目前各路媒體、消息渠道披露的細碎事實中,還是能大致拼湊出吳謝宇的成長和沉淪軌跡。

對於吳謝宇,高中歷經父親去世,這是他在承受的巨大失去和悲傷;這時,他還需要應對同樣在承受巨大的失去和悲傷、同時又過於完美主義傾向的母親,這種雙重的高壓很可能會引發他內心的撕裂。

而完美主義的高壓,不僅來源於極度嚴苛的母親,也可能來源於自小被母親馴化的吳謝宇自己內心。

完美主義難以覺察的破壞性

現今文化中,完美主義似乎是個褒義詞,甚至備受推崇,因為它往往意味著認真、責任感和精益求精。

但從心理機制上,完美主義則是壓力的源泉。無論對人對己,它都是有害的。在完美主義光鮮外表下,則可能悄悄滋生著難以覺察的破壞和邪惡。

完美主義意味著對失敗的極度恐懼和不接納,會讓一個人裹足不前,不敢挑戰未知。

假如父母只是誇孩子聰明、優秀,不允許他失敗,無法讓他看到成長的過程,理解成長需要經歷失敗和接納不完美,就會不斷強化孩子的完美主義傾向,一旦他遇到任何可能挑戰他“優秀”和“聰明”的項目時,孩子就會變得極度恐懼,因為恐懼而退縮,進而很快放棄。

另一方面,完美主義者因為無法接受自己的弱點,也往往不敢暴露真實的自己,因為真實意味著不完美,而沒有真實的袒露,關係就無法親密。

完美主義者:光鮮下暗湧的攻擊和邪惡 ——由吳謝宇弒母案想到的

這種對於關係建立的傷害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一方面,與完美主義者相處,會感到無盡的心累。他們會表現為苛責,挑剔,吹毛求疵。在他們面前,你始終需要小心翼翼,無法放鬆和舒展。因為知道,他們喜歡進行強烈的高下評判,這種評判和高處的優越感,往往是他們所驕傲和自以為是的(在很多完美主義者身上,你都能看到這種驕傲,在吳母身上,這種驕傲也很明顯),但實際上,這種驕傲卻是一種限制,讓他們無法看清和了解跟他們不一樣的人。這就造成了主動的人際隔閡。

另一點,因為他們能完全接納別人,所以,本質上也無法接納自己。所以,當你試圖觸碰他們較為隱秘的內心時,或者提供某種安慰,會讓完美主義者感到是對他們的冒犯,會傷害到他們高聳的自尊,所以,對方試圖建立情感聯結的努力也不會被接受,進而,你們的關係便難以靠近。

這幾乎是將自己置於一個完全的孤島,無依無靠。

當我們面臨困難和壓力時,與人分享,袒露真實的自己,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連接和溫暖,我們的壓力會消解,我們的困境也可能在某種意義上解除。而吳母和吳謝宇則因為完美主義,都將彼此將外界、親戚和同學完全隔絕,只留下一個家有神童、母慈子孝的完美外殼。

完美主義者:光鮮下暗湧的攻擊和邪惡 ——由吳謝宇弒母案想到的


沒有出口的高壓,最終會走向破壞和攻擊

不斷積蓄沒有出口的壓力,最終會怎麼樣呢?

魯迅說,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吳謝宇大一的時候,曾對遠遠方的好友透露想自殺,說明那時的他很可能已陷入了重度抑鬱。如果不進行專業的干預,即使能緩解,也很難恢復。

抑鬱者的內心非常敏感,很可能會因為一般人認為很正常的挫折或阻撓,產生強大的憤怒和攻擊性,這種憤怒和攻擊性如果是向內,則會是傷害自己,極端就是自殺;而攻擊如果朝外,則是報復傷害、阻撓自己成為自己的人,而在吳謝宇案中,那個人可能剛好是自己的母親。

說到底,無論吳謝宇多麼高智商,他終究還是個人,是個母親的孩子。這個案件,無論從任何一個角度,都是一個巨大的悲劇。

因為他雖然殘忍傷害了自己的母親,也殘忍地斷送了自己人生,殘忍埋葬了他生命裡僅存的、儘管也是複雜的愛和溫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