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無為而治,沒有規矩就只有殺戮,在規則的限制中走向成功的路

弱肉強食的森林法則,在利益分配、權力競爭中從來沒有發生過改變。

道德經第10章原文: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鑑,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在這一章老子強調了兩件事情,第一是我們能不能夠通過後天的努力,經過自己努力的修煉,回到嬰兒時期人的初始狀態,無慾無求,清靜,自然。他反覆強調,希望我們身處控制位置的人,統治地位的人,在和社會,利益接觸的過程中,能不能做到不要主觀橫加干涉和掠奪。

瞭解無為而治,沒有規矩就只有殺戮,在規則的限制中走向成功的路

道觀中清靜無為道長的背影

第二點,基於當時春秋戰國時期軍閥混戰,各國爭權奪利的混亂狀態,他提出了國家治理的思想,也就是他原文中“愛民治國,能無為乎”,這個影響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現在在世界範圍內也是傳播廣泛的一種管理思維。他說我們在管理國家治理社會的過程中,管理者能不能做到不要主觀上干涉,讓人民自己儘可能的發揮自己的才能,社會就會獲得最和諧的統一和高度的發展,這樣的管理就可以稱得上是“玄德”了。

人類進化史中,森林法則在社會治理面前拐了個小彎。

我們喜歡動物世界的朋友,一定看過很多血淋淋的,弱肉強食的畫面。在我們還沒有進入人類社會文明管理之前,人這個集體也和自然界的動植物差不多。從奴隸制到封建制是人類文明的一次史無前例的進步。也是人類社會管理規則逐漸明朗化的過程。雖然發展到今天,我們已經進入了高度文明化的階段,但是在利益分配,權力競爭競爭面前,森林法則卻從來沒有發生過改變。

瞭解無為而治,沒有規矩就只有殺戮,在規則的限制中走向成功的路

人體藝術

“無為而治”承認法則,規矩在管理中的重要性,強調管理者遵守自然規律,弱化個人主觀意志。

“無為”的前提是“有為”,否則也就談不上治理,只有在制定出了和事物發展規律相吻合的制度,在制度的保障下,道德經才主張管理者“無為”。

規則和制度是用來保護合理競爭,確保所有人權益的,同時也給我們留下了突破和挑戰的機會。

剛開始接觸律師朋友,看他們咬文嚼字,翻閱各種法律條文,鑽研事實在法律判斷上存在的漏洞,我都覺得他們的工作很務虛,後來更進一步的接觸了很多事實以後,打心底敬重他們的工作。

瞭解無為而治,沒有規矩就只有殺戮,在規則的限制中走向成功的路

法庭上和當事人坐在一起的男律師

律師是法治社會制度培養的一個特殊群體,是特意培養的,專門挑戰突破制度的一群人。他們在法律面前專注於所有者的權益,爭取最大的成功。我們絕大部分人不會像他們一樣接受這種專業的培訓。但是我們的工作事業走向成功,需要具備他們這樣的專業素養。

人的一生可以更換方向的機會不多,能踏入一個全新的領域創造一切的畢竟是鳳毛麟角。我們絕大多數人面臨的是在成熟的行業和制度中去獲取成功的機會。

在混沌初期的行業我們爭取制定制度的話語權,我們將擁有獲得利益最大化的機會,在競爭規則明朗,制度完善的行業,我們就要學習律師專業的工作精神,挑戰突破規則的限制,爭取的最大成功的機會。

感謝你的閱讀,如果你覺得我聊得在理,就請多多點贊和轉發,讓我們一起為傳統文化的傳播做點小事。

我是陳志國,就是個養蜜蜂的,網絡用名“蜂聞言事”,我見風就是雨,事是天下大事,奇聞趣事的事,關注我,和你一起用不同的視角看世界,咱們換個角度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