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諸葛亮派的是魏延,能否守住街亭?

文史采薇


不管是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乃至說書人手裡的評書、戲劇,一旦涉及到街亭之戰,往往就要來一句,都怪馬謖,怪他什麼呢?哦,原來是怪馬謖表現“失街亭”事件時,違背諸葛亮的調度,非要自作聰明將軍隊駐紮在山上,這就使得魏國軍隊可以從容截斷水源,坐等蜀軍崩潰,以及著名橋段——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在我們的一代偉人毛澤東主席看來,既然街亭能否固守則關係到諸葛亮第一次兵出祁山整個戰役的成敗,那怎能交給一個沒有實際作戰經驗的人去執行呢?而且即使派人去防守街亭,也應該不斷派軍去增援,假如街亭危急,甚至諸葛亮本人也應該前去親自指揮,與敵軍展開大決戰。

我們單從結果來看,馬謖守街亭就是個大錯誤,什麼結果?沒有守住,沒有守住之後,諸葛亮擔心後路被抄,於是匆忙撤退,是不是因為無人可用呢?的確是,但也有一種假設的解決辦法——那就是某些崗位對調一下,比如說派遣進攻性強的魏延去守。


在說魏延之前,我們來討論下為什麼馬謖一定守不住?我們看看馬謖的履歷,你就會發現,馬謖一直是參謀類的文臣,參贊軍事,提出建議是他的強項,非要讓他勉為其難去獨領一軍,那就尷尬了,更何況給他配的副手是一員投降過來的將領王平,你讓馬謖這麼個一直身處高位的人看重這麼個副手的意見?可能嗎?更何況,馬謖這第一次領兵出戰,還有一個非常過分的破綻,那就是,雙方嚴重不對等——正如毛澤東主席說的,張郃是五子良將之首,實力那可真的不是一般,當年東漢末年就出道了,馬謖當時還在幹嘛呢?這麼多年,張郃南征北戰,什麼情況沒見到過,像馬謖這種紙上談兵之輩豈是一合之敵?

換上魏延就大不一樣了,魏延戰鬥經驗豐富,威望也足夠。在夷陵之戰後,蜀漢人才大蕭條,甚至可以說出現了人才斷層,一大批久經考驗的蜀漢成熟將領的陣亡,導致後來的孔明一出祁山的時候,並沒有太多可以拿得出手的久經沙場的名將。

而魏延,無疑是那個人才大蕭條中最閃亮的那顆將星,此時的蜀漢雖然與張郃同時代的關羽張飛等人都已經退出歷史舞臺了,但魏延這個重量級的選手一點不比五子良將張郃差到哪裡去,兩人如果碰面,必然是有來有回,街亭之戰會打得很好看。



善於進攻的魏延帶著孔明給的軍隊到達了街亭,首先一定會積極修築工事,打老了仗的魏延甚至還極有可能提前為遠道而來的曹魏軍隊備上一份大禮——陷坑、絆馬無所不包。然後像魏延這樣的將領做人辦事極為靈活,可以提前派兵把住水源,以逸待勞。

而作為五子良將的張郃勞師遠征,所部疲憊不堪,但勝在來勢洶洶,士氣正旺,進攻性極為旺盛的魏延必然會按捺不住,揮軍與張郃所部一爭長短,按照那個時空另一件經典戰例版本:以逸待勞情況下,孔明率領蜀軍把司馬宣王率領的魏軍殺得丟盔卸甲,成就了諸葛武侯“甲首三千”的威名,可見那個時空,蜀軍戰力是大於魏軍戰力的。

魏延極為擅長突陣,張郃所部有極大可能會被沖垮,繼而陷入鏖戰,張郃作為名將,此時必然會派魏軍的另有奇兵乘著魏延與張郃鏖戰之際,前來偷營,但按照孔明嚴格紮營駐守的王平,曾經被劉備譽為擅長防守,曹魏張郃必然元氣大傷,第一次祁山出兵將會取得驚人的戰果,街亭定能夠守住。

不過話雖如此,但我們卻不能跳過當時複雜的情況看問題,儘管馬謖到任後違亮節度,舉止失宜、不聽副手的建議,但馬謖卻已經是當時諸葛亮能夠想到的最佳人選了——因為像魏延這樣進攻能力強的人,有更重要的事情要交代,歸根到底就是蜀漢人才不足,孔明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平日裡馬謖的確也頗得孔明之意,經常會提出一些非常好的建議,孔明也是想試試馬謖——當年孔明剛剛從南陽出山的時候,不也是紙上談兵之輩嗎,受命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焉知馬謖不如自己呢?

這可能是孔明當時的想法,而且孔明自認為配上了一個有經驗的副手,自己也交代了怎麼做,想必再怎麼難看,也不會難看到太離譜。但萬萬沒想到,以往一切事情都與孔明思維保持高度一致的馬參軍此刻卻完全領會反了孔明的作戰意圖,一番騷操作直接讓張郃一波帶走,事後孔明自責後悔,可惜晚了,街亭之戰最終以悲劇收場。


夏目歷史君


街亭之戰一直是個謎,有人認為街亭好守,只要馬謖遵照諸葛亮吩咐,肯定能守住。有人認為街亭難守,雖然街亭是個險關,但是還達不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程度,因此,換誰守都一樣。那麼街亭到底好守還是難守?如果諸葛亮派的是魏延,能守住街亭嗎?我覺得暫時能。為什麼呢?

首先應該明白一點,守街亭只是諸葛亮北上伐魏大計的一部分,因此,如果只看街亭,容易陷入誤區。那麼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目的何在呢?兵力又有多少呢?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準備最充分,其戰略目的是為了奪取隴右,斷了雍、涼二州之間的聯繫,最低目標是奪取涼州。因此,諸葛亮事先進行了詳細安排,具體步驟是派趙雲、鄧芝佯攻箕谷,自己親率主力圍祁山,攻取隴西及隴右地區,然後派先鋒軍前去據守街亭,堵住魏軍救援,等待蜀軍主力到達。如果目標實現,那麼至少南安郡、天水郡、隴西郡以及整個隴上地區都將被蜀軍所得。那麼諸葛亮此次出兵攜帶多少兵力?對重中之重的街亭之守是如何安排了呢?

蜀中兵力總共只有十萬兩千人,所以諸葛亮攜帶兵力最多隻有8萬左右,這其中還要分1萬給趙雲和鄧芝去佯攻箕谷,再留1萬人運糧,所以諸葛亮出祁山的主力有6萬人左右。考慮到街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馬謖帶的兵力為2萬人左右。所以,諸葛亮才那麼放心讓馬謖去守街亭,為什麼這樣講呢?

(蜀國)領戶二十八萬,男女口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吏四萬人。出自《蜀記》

街亭這個地方是關中上隴的必經之路,而街亭口有南山,山高路險,易於防守。最關鍵的是街亭口築有城池,所以防守街亭不會特別的難。一般防守要道,要麼守城池,要麼守高山。例如諸葛亮在滷城附近就是依山建營,防守司馬懿的進攻。而郝昭則是守陳倉關城池據守諸葛亮進攻。所以,守街亭要麼上山,要麼守街口的城池。那麼守街亭怎麼守最有利呢?

街亭以泉水著名,所以水源在山下,這就是重點,這也是為什麼諸葛亮一定要馬謖在山下紮營的原因。在山下紮營,據守城池,一來可以以少拒多,二來有軍糧和水源,容易長時間堅守。但是馬謖腦袋進了水,不聽諸葛亮安排和王平勸阻,上山紮營,結果被張郃斷了水源,隨之守街亭失敗。

謖違亮節度,舉措煩擾,舍水上山,不下據城。張絕其汲道,擊,大破之,士卒離散。

那麼如果諸葛亮派魏延前去,能守住街亭嗎?暫時能。為什麼?

魏延頗懂用兵之道,曾經擔任漢中太守,負責防守漢中十多年而無所失。其次,魏延勇猛,善養士卒,士兵們在魏延的統領下都願意死戰。因此,如果讓魏延執掌兩萬名蜀兵,在山下紮營或者據守城池,張郃一時半會是攻不下來的。為什麼呢?

張郃用兵謹慎,曾經在馬謖戰敗後追擊蜀軍,當時王平率領一千餘名蜀軍雷響戰鼓,做進攻狀,張郃怕有埋伏,於是停止了追擊。由此可見,張郃也並不是說難以對付。那麼為什麼又說魏延只能暫時守住呢?

還是那句話,街亭之守只是整場北伐戰役的一部分,魏延只有兩萬人(張郃所帶兵力為5萬),如果魏國後援到達,兵力達到十萬人,而街亭又不是天險,所以被攻克是遲早的事情。這時決定街亭成敗的關鍵就是看魏國和蜀國誰的主力援軍先到,諸葛亮會率主力來到嗎?不會,為什麼呢?

一直以來,人們都有一個誤判,認為諸葛亮進攻隴右,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相應,關中鎮響。其實事實情況沒有這麼嚴重,當時的實際情況是南天郡、天水郡郡守逃跑,安定郡有騷動,其中最嚴重的是南安郡郡民,不但自己投降,還幫助蜀軍攻打天水郡。那麼諸葛亮進軍很順利嗎?說起來很可笑,諸葛亮自己也陷入了泥沼。

當時時任涼州刺史的徐邈果斷的領兵平叛,他派遣參軍及金城太守出兵攻擊南安亂民及蜀兵,成功的擊潰了敵軍。

值諸葛亮出祁山,隴右三郡反,邈輒遣參軍及金城太守等擊南安賊,破之。

隴西郡太守遊楚據守城池,誓死不降,他做了最壞的打算。遊楚對郡民說:蜀軍已經進入涼州,其他諸郡都已投降,我是本郡太守,應該誓死守衛此郡。你們也可以拿著我的人頭去投靠蜀軍。郡民為之感動,紛紛表示願意同仇敵愾。

於是遊楚命令關閉城門,嚴陣以待。後蜀軍及南安郡叛民果然來攻隴西郡,遊楚站在城頭對他們說:如果你們能阻斷隴西,使魏國援軍一個月內不能到達,那麼我們不用攻打自然投降。如果你們做不到,就不要徒勞無功的攻取本郡城池了。然後遊楚派參軍馬顒擂鼓出兵,蜀兵竟然退卻了。

這就是隴右三郡皆叛的真相,聽著挺熱鬧,其實諸葛亮很糟心。隴西在祁山以西,正在蜀軍歸路之上,攻取不下來就是個禍害。涼州太守徐邈的進攻和隴西太守遊楚的堅守使蜀軍陷入平定隴右的戰事中,無法前去支援街亭,這樣的話,街亭遲早要失守。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如果諸葛亮派魏延去守街亭,魏延能暫時守住,因為魏延比馬謖更善於用兵。但是街亭的成功守住靠的不是守將魏延,而是看諸葛亮或者曹魏誰的主力先來救援,而諸葛亮攻取隴西、天水等郡並不成功,無法組織力量前來增援街亭,所以即使派魏延來守,沒有主力的及時增援,街亭遲早要丟。馬謖失街亭,馬謖有錯,諸葛亮沒有能平定隴右,難道自己沒有錯嗎?為什麼馬謖獨自背鍋?沒道理呀!

諸葛亮為什麼帶了那麼多人連隴西郡都攻陷不了,天水郡也沒有攻取下來?失敗的原因到底是什麼?關注本號,瞭解真相!


每日趣評


諸葛亮要讓馬謖守的不是街亭而是隴關 魏延能否比馬謖更快到達隴關

街亭在今秦安縣隴城鄉,是傳統的西戎之地,地勢平坦,無險可守。看了下圖,你就會發現,諸葛亮的目的是要馬謖飛速到隴關守住關口,阻止曹魏援軍越過隴山去平定叛降蜀山的天水三郡:

藍色是駐軍在郿縣抗拒諸葛亮軍的曹真主力;

紅色是諸葛亮主力所在;

黃色是叛降蜀漢的天水三郡所在;

紫色線就是隴山——曹魏援軍進入涼州的必經之地。街亭就在隴山以西45公里的地方。

守住隴山,不讓曹魏援軍進入涼州,讓蜀漢有時間接收叛降的天水三郡。這就是諸葛亮派馬謖的目的。

諸葛亮不可能讓馬謖在地勢平坦的街亭把守,而不是去隴山易守難攻的關隘把守——這是普通人都懂的常識,諸葛亮不可能看不出來。

因此街亭之戰的真相是:諸葛亮派遣馬謖做先鋒去把守隴山關隘、阻止曹魏援軍進入涼州,好讓諸葛亮有足夠的時間北上接收天水三郡;但馬謖準備到隴山時,就遭遇了曹明帝派遣的張郃5萬步騎,雙方就在街亭開戰。

街亭之戰是一場遭遇戰,雙方都沒有預料到:馬謖要去的是隴山關隘,張郃要去平定天水三郡的叛亂。

《魏略》中隴西太守遊楚就對前來攻打的蜀漢表達了隴山關隘對於涼州歸屬的重要性:

“卿能斷隴,使東兵不上,一月之中,則隴西吏人不攻自服;卿若不能,虛自疲弊耳。”

難道一個隴西太守都能看清楚的事情,諸葛亮頭昏眼花看不出來嗎?這也是街亭之敗後,諸葛亮為什麼退軍、殺馬謖、自降三級以作懲罰的原因。

隴山照片

魏延能否在張郃進入隴山之前到達隴山嗎?

如果換做魏延,能否在張郃進入隴山之前達到隴山,只有一個因素:

魏延的行軍速度,和張郃的行軍速度,誰快?

首先明確,張郃軍是5萬的步兵和騎兵的混合部隊。從張郃是要快速平定涼州叛亂來看,涼州騎兵和攻城的步兵是張郃必須要考慮的。因為天水三郡叛亂,需要快速平定,這就要求必須快速進入涼州,這就需要速度快的騎兵;因為天水三郡剛剛叛亂,要快速平定,就需要快速出現到天水三郡。

也就是說,需要快速行軍,加上涼州其他地方還是曹魏管轄,可以補充糧草輜重,因此張郃軍必然是以騎兵為主、步兵為輔、輕裝行軍。

這就是為什麼張郃行軍速度快的原因。

馬謖行軍應該也是步兵和騎兵的混合,只是騎兵和步兵的比例不清楚。馬謖軍的數量沒有明確記載,但《三國志 王平傳》中記錄了王平率領的是千人。當時馬謖軍有:馬謖、王平、李盛、黃襲等四將。以王平部數量為千人估計,馬謖軍數量在8000到1萬人左右。

馬謖軍一萬人,如果能夠成功據守隴山關隘,那自然足以抗拒張郃的5萬軍,因為有關隘的地理優勢。

以馬謖軍1萬人的數量來看,諸葛亮必然是要馬謖急行軍趕到隴山關隘把守,而且應該是精銳的騎兵和步兵。

即:馬謖軍和張郃軍一樣都有急行軍的要求,至於馬謖軍是否是輕裝行軍,就難以考證。

街亭照片


那麼換做魏延又該如何呢?

魏延和馬謖最大的不同是:魏延和張郃一樣都是有著豐富作戰經驗的智勇雙全的大將,而馬謖沒有看到他有戰功記錄。

在戰爭規劃、作戰能力上,馬謖確實不輸於魏延和張郃,欠缺的是作戰細節和經驗。

魏延以勇略著名,張郃作戰勇猛、善用地形,二人對戰確實是旗鼓相當,即便是在街亭這個地勢平緩的地方,誰勝誰負都難說。如果魏延提前到達隴山關隘,哪怕只有5000人,魏延絕對可以阻止張郃以騎兵為主的5萬人過不去隴山。

從建興八年魏延進入雍州擊敗郭淮的西涼兵的記錄來看,魏延對付騎兵還是有辦法的。

現在回到行軍速度問題:

諸葛亮是228年1月出兵,2月得到西縣;曹魏軍增援也很快,魏明帝2月上旬就到了長安。因此,張郃從郿縣增援涼州,和馬謖從西縣奔赴隴關把守,雙方出發的時間應該都差不多。

從郿縣到街亭是500華里,從西縣到街亭是300華里。街亭到隴山關隘是46公里,即92華里。

蜀漢行軍到隴山的里程是392華里,曹魏行軍到隴山的里程的408華里,可以說雙方路程基本相等。

即便是換做魏延為主將,魏延也必須全部用騎兵,不帶輜重,全軍輕裝急行軍,才能夠提前到達隴山關隘,並有1到2天的時間去部署設防。只有如此,蜀漢才能據守隴山,阻止張郃的5萬援軍進入涼州。

隴山古道照片


綜述

街亭之戰是馬謖和張郃的遭遇戰,而且是馬謖以1萬軍對抗張郃騎兵為主的5萬軍。馬謖上山,是化解自己人數的劣勢,以高地據守來增加自己的優勢;分軍王平,是不給張郃包圍的機會,讓張郃不能同時攻打兩部分。簡單說,街亭之戰中,馬謖已經做到最好。水源問題導致士氣的問題,是沒有實戰經驗的馬謖沒有考慮到的地方。

諸葛亮要馬謖防守的是隴山關隘,並非街亭。馬謖和張郃基本同時出發,雙方達到隴山的路程基本相同,但馬謖以兵少的優勢,竟然比張郃還慢了90多華里路程的時間,這實屬不應該。

如果都是急行軍,馬謖的一萬人應該比張郃的5萬人更早到達隴山關隘,而非慢了90多華里路程的時間。因此,馬謖沒有到達隴山,是行軍速度太慢。

換做魏延,能否到達隴山並堅持一個月,誰都不能保證。但以魏延敢用1萬名精兵偷襲長安的勇氣,用魏延防守隴山關隘這種影響整個大局的關鍵任務,比馬謖更為合適。

得隴山,得涼州——這就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大局!是諸葛亮沒有準確把握,他自己也承認,並自降三級公開承認自己的錯誤。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
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如果諸葛亮派的是魏延,能否守住街亭?答案是一樣的守不住,司馬懿對街亭志在必得。

在三國演義中的馬謖失街亭和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都是我們所熟知的,也是因為這馬謖丟失了街亭這個重要的地方,不但導致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全面戰果付諸東流,而且致使整個北伐的計劃從主動變成了被動,所有的努力成為了泡影。諸葛亮也是不得已,帶著惋惜和憤怒的心情將馬謖處死。因為諸葛亮在這次軍事行動上的用人不當而導致的失敗,所以說就有很多人做出了魏延駐守街亭假設,那麼把馬謖換成魏延來駐守街亭,魏延能守住街亭這個地方嗎?筆者認為,魏延駐守街亭的話,可能會比馬謖守的久一點,但是也依然守不住街亭這個地方,因為當司馬懿被複用以後,街亭是必定會失守的。

我們先來看看街亭這個地方的重要性,諸葛亮在馬謖請纓時說過:

“今司馬懿出關,必取街亭,斷吾咽喉之路。”
“街亭雖小,干係甚大;倘街亭有失,吾大軍休矣。汝雖精通謀略,此地奈無城郭,又無險阻,受之極難。”

由此看出街亭這個地方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路線上所處的位置十分的重要,這一點不但是諸葛亮知道的,司馬懿也是知道的,當時司馬懿對大將張郃說:

“吾素知秦嶺之西,有一條路,地名街亭;傍有一城,名列柳城;此二處皆是漢中咽喉。”

由此看來,司馬懿和諸葛亮的第一次對弈就在街亭這個地方,司馬懿是親自指揮並且參與了這次戰鬥,意義就是為了志在必得,結果是馬謖丟失街亭,蜀軍進入戰略撤退狀態。街亭這個地方是從漢中地區到關中地區三條道路中最平坦的一條路,而且是到達隴西的必經之路,誰能拿下了街亭,南安、天水、安定都是囊中之物了,而且可以扼守通往隴西的道路,佔領戰場的主動權。

第一、諸葛亮是如何安排的街亭防禦戰

馬謖作為參軍一直跟隨諸葛亮南征北戰,南征孟獲一直在諸葛亮身邊出謀劃策,北伐剛剛開始,就用離間計讓曹睿罷黜了司馬懿的兵權,要不是夏侯楙太窩囊了,可能司馬懿還在老家宛城待著,由此看來馬謖作為一個參謀還是很稱職的,也是諸葛亮培養的幹部。當時諸葛亮的作戰安排是馬謖和王平去守街亭,還有高翔帶兵屯於列柳城和街亭互為犄角之勢,街亭後方有魏延帶本部兵馬駐紮,以接應街亭和扼守陽平關的道路。從戰術層面來看,諸葛亮這樣的防禦計劃近乎完美,守街亭可以說是能做到萬物一失了,結果卻是出人意料的馬謖失街亭。

第二、馬謖是如何丟失街亭的

馬謖在接到作戰指令以後和王平一起去鎮守街亭,諸葛亮也多次囑咐馬謖要駐紮在來往的要道之中,防止魏軍通過。在到達街亭之後,馬謖卻把諸葛亮的話忘的一乾二淨的,不聽王平的建議,執意要把大軍駐紮在山上,由於王平為了保險其間,帶五千兵馬在山下駐紮。當司馬懿大軍到達街亭以後,得知了守街亭的馬謖,並且是駐紮在山上以後,馬謖就註定了要丟失街亭了,司馬懿對馬謖的評價是徒有虛名,是個庸才。

果不其然司馬懿的大軍把馬謖團團圍住,因為山上無水蜀軍軍心大亂,魏軍又趁勢在山上放火導致蜀軍大亂,馬謖看著守不住了就帶著殘兵敗退。駐守列柳城的高翔帶著全部的兵馬去支援馬謖卻被司馬懿趁機佔領了列柳城,犄角的優勢失去了。後邊的魏延率領本部兵馬和王平,馬謖、高翔合兵一處,想著要重新奪回街亭,卻總是被司馬懿的計謀打敗,如果再失去了陽平關就更不划算了,就先去守衛陽平關了。以馬謖為首的街亭保衛戰,就這樣以失敗而告終了。

第三、如果是魏延守街亭,魏延能否守住?筆者認為換成魏延,也是守不住街亭的。

很多人會認為筆者這樣的結論是譁眾取寵,如果仔細分析一下當時戰場局勢,無論諸葛亮換誰去守街亭都是很難的,即使是魏延守衛街亭,同樣也會被司馬懿所打敗,用以下幾個方面給大家分析一下:

因為面對的對手不同,這個是司馬懿親自指揮的戰鬥,馬謖、魏延 、王平等人都不是司馬懿的對手,即使可能會有諸葛亮會後方出謀劃策,但是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司馬懿擅長的是攻其不備出其不意。魏延雖然也是一個名將,但是面對司馬懿勝算不大,而且司馬懿對街亭的太對是志在必得。

兵力的多寡也是重要的原因,司馬懿帶領的軍隊是十萬,諸葛亮委派的兵力是兩萬五千。也並不是說兵少就打不贏,而是但是街亭缺少防禦的基礎。沒有城郭沒有險阻守之極難,這也是諸葛亮說過的,當馬謖在山上駐紮的時候,魏軍就把蜀軍包圍的水洩不通了。魏延肯定會聽從諸葛亮的安排和王平的建議在山下駐紮,面對龐大的魏軍,駐守的地方小阻擋不了魏軍,駐紮的地方大了會導致戰線過長兵力分散,面對足智多謀的司馬懿,失敗的幾率還是很大。

綜上所述:很多人認為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是因為街亭的丟失而導致的全線失敗,其實從曹睿複用司馬懿開始,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就註定了會要失敗。即使不用馬謖,換成魏延,也是守不住街亭,那是因為司馬懿整個戰略思路是極為清晰的,對於戰場形勢可以說是拿捏到位。

以上觀點純屬個人愚論,不周之處歡迎評論斧正,你的關注是我最大的動力,謝謝。


蔡公子講歷史


如果諸葛亮派魏延去守街亭,能否受得住,這好有一比,你讓一個比較優秀的高三畢業生去做一道很常規的初中中考題。答案當然是手到擒來,甚至他能夠給出好幾種解題的方式。有種大炮轟蚊子—大材小用之感。


故而魏延憑藉魏延的軍師才能必須能守得住!

為什麼這麼說?且諸葛亮為什麼不讓魏延守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魏延:有勇有謀,性格孤傲

魏延出身貧寒,卻能夠在亂世中,屢立奇功,得到劉備的賞識。升至牙門將軍。牙門將軍這個職務可不是誰都能當的,當年趙雲就曾擔任這個職務。可見魏延的確是有勇有謀!

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三國志·蜀書·魏延傳》

劉備取得益州之後,就動身前往成都,漢中就需要一位得力的干將來守衛漢中。漢中為成都的北門戶,地理位置相當重要。關羽守了荊州,大夥兒都以為是張飛。但誰都沒想到讓魏延擔任漢中的將軍和太守。眾將皆驚。

劉備為解開大家疑團,就問魏延,漢中你想怎麼守?魏延自信地回答:

“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三國志·蜀書·魏延傳》)

這句話是說,如果魏國舉重兵攻打漢中,我會死守關隘;如果偏師來攻,我會積極整軍,攻下他們。

事實證明,魏延的確守得很好。出色的完成任務。

到了涼州刺史任上,更是連破魏將費曜和雍州刺史郭淮。非常厲害。被諸葛亮加封為徵西大將軍,假節,南鄭侯。

故而魏延的謀略不在話下。守住街亭更是小菜一碟。

那麼為什麼不讓魏延守呢?


蜀漢後期人才凋零

因為在蜀漢到了後期,五虎大將就剩趙雲能夠上場了。而第一次北伐。諸葛亮的軍師策略中,第一要派一支有影響力的部隊騷擾祁山。在當時的蜀漢,除了趙雲就是魏延。那就讓趙雲去吧。

再者需要有一支急行軍部隊打下天水和安定。沒有趙雲,只能讓魏延上。讓馬謖去?那不是拿幾十萬大軍開玩笑嘛?事實又一次證明,魏延是良將,出色的完成了佈置的任務。

街亭重要,但是易守難攻,並不是一個特別難的任務,就讓馬謖和王平去吧,王平輔助馬謖。應該沒啥問題。


但事情總是很意外,馬謖傲慢無知,不懂軍事作戰。又不聽王平意見,最終被張郃殺得落花流水,還丟了街亭,直接造成了第一次北伐失敗。

可以這麼說,廖化和王平都能把街亭守個滴水不漏。

上文說到了,魏延守漢中,曹操來攻打都無所畏懼,更何況你張郃了!

故而,讓魏延守街亭一點兒問題沒有,但是是不可能的。因為諸葛亮有有更重要的軍師作戰任務派給他。選擇了馬謖這個紙上談兵的年輕人,最終造成北伐失敗。真是令人扼腕!



如果覺得在下嘮叨的不錯,就點關注哈,有不同想法也可評論。


小王看三國


能守住,道理非常簡單從人性的角度出發,諸葛亮一生用兵謹慎,穩紮穩打的方式進行,首先他已經知道對面主將是司馬懿,定然不會輕敵,派馬謖去守街亭肯定有其中的道理和把握,馬謖如果能聽諸葛亮的安排一定能夠守住。

如果守不住諸葛亮能派他去嗎?那不是自毀長城嗎?諸葛亮這點看人用人的水平還是有的。

馬謖在蜀漢算是中等馬,魏延則是上等馬,中等馬能辦好的事情換做上等馬肯定沒有問題。

戰場瞬息萬變,兵貴神速,只要能守一時就算成功完成任務,蜀漢不可能滅掉曹魏,這個諸葛亮心裡清楚,只是騷擾你,減緩你發展的速度,等到天下有變才可成大事。

想當年漢高祖劉邦不也是從小小的蜀地出兵奪取天下嗎?當時的劉邦有現在的蜀國強大嗎?當時的項羽有現在的魏國弱小嗎?別忘了還有個東吳。

所以你們也不要認為魏延就算能守住一時後面等魏軍主力到的時候一定會被攻破,我跟你說兵不在多而在精,古往今來以少勝多的戰役太多太多,更何況這是積極防守對面是被動進攻優勢更大。

所以換做魏延一定能守住街亭,這場戰爭的勝利與否未可知。但是蜀國得便宜回國的概率非常大。


在路上的尷尬


如果當時諸葛亮沒有不顧眾將反對任用馬謖去防守街亭,而是任用宿將魏延去防守街亭,結局會是怎樣的呢?

魏延的守城能力毋庸置疑。

當初劉備取得漢中以後,要委任漢中太守。當時大家都以為劉備會任命張飛為漢中太守,張飛也自認為劉備會任命他。張飛鎮守閬中多年,通曉蜀地的地理環境與風土人情,按理來說,漢中這樣的戰略要地,太守非與劉備關係非同一般的張飛莫屬。可沒想到劉備任命了魏延為漢中太守,大家都很驚訝。在拜將宴上,劉備問魏延,今天任命你為漢中太守,你準備怎麼做?魏延說了一段特別霸氣的話:“如果曹操親自帶領全國的軍隊來進攻,我替大王阻擋他;如果是其他將領率領十萬大軍來,我替大王吞併他。”魏延沒有辜負劉備的信任與期望,鎮守漢中多年,曹魏不敢踏入漢中一步。即使魏延因為權力鬥爭被楊儀殺害後,他留下的錯守諸圍的戰略把漢中防線建設的固若金湯。

後來興勢之戰,王平利用魏延留下的錯守諸圍的戰略,打敗了曹爽十八萬大軍的入侵。後來姜維放棄了“錯守諸圍”而改為“斂兵聚谷”,才被鍾會突破漢中防線。以魏延的守衛漢中的經驗來看,守住街亭易如反掌。張郃雖然也是一代名將,但是他的作戰能力還是比不上魏延的。而且從諸葛亮敢任命未經實戰的馬謖防守街亭,可見諸葛亮內心覺得,守住街亭很簡單呀,隨便排一個人就行了。即反證了實際上守住街亭的難度並不高。對於魏延這樣身經百戰的名將來說,真的只是小兒科。

延對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先主稱善,眾鹹壯其言。

——《三國志》

魏延的攻堅能力更加強勁。

魏延跟隨劉備以來,數有戰功。後隨諸葛亮北伐,多次創造以少勝多的奇蹟。陽溪之戰,魏延以區區偏軍,孤軍深入,在陽溪把魏國名將郭淮打的丟盔卸甲,展現了絕佳的軍事指揮才能。滷城之戰中,魏延再次立功,以少勝多,打敗司馬懿統率的精銳魏軍,光是軍官的首級,就收割了三千人。打的司馬懿從此再也不敢與漢軍交鋒。魏延還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謀。雖然未被採納,但也體現出魏延超一流的軍事才能。史料記載,魏延“善養士卒”,可見魏延手下的漢軍足可以一當十。如果諸葛亮讓魏延守街亭,在街亭打敗張郃,又有何難?

“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比東方相合聚。”——《魏略》

亮使魏延、高翔、吳班逆戰,魏兵大敗,漢人獲甲著三千,懿還保營。——《資治通鑑》

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剌史郭淮與延戰於陽溪,延大破淮等,遷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三國志》

街亭並非守不住

雖然戰場形勢瞬息萬變,諸葛亮的部署未必就是最完美的。但魏延用兵,攻則攻無不克,守則固若金湯,戰場形勢再怎麼變化,相信也難不倒正史之中無敗績的蜀漢軍神魏延。而且馬謖街亭失守,在於他驕傲自負,志大才疏,甚至犯了兩個普通將領都不會犯的錯誤:

謖違亮節度,舉措煩擾,舍水上山,不下據城。張郃絕其汲道,擊,大破之,士卒離散。——《資治通鑑》

一個主將,居然會“舉措煩擾”,連將軍面對魏軍都驚慌失措了,手下將士如何死戰?如此軍心,何能取勝。勝敗兵家事不期,即使馬謖面對張郃輸了,也應該迅速收攏軍力安撫軍心。普通將領即使遇到挫折也知道鎮定自若,可是馬謖臨場應變能力連普通將領都不如。而且後來還舍水上山,又是一大錯。普通將領都知道,舍水上山,一旦被切斷水源採取火攻,必定遭受滅頂之災。雖說兵法雲:置之死地而後生。但是也有前提條件,連水都沒得喝,士兵拿什麼背水一戰?這兩個錯誤,普通將領都不會犯,居然讓諸葛亮精心培養的馬謖犯了。

如果是魏延守街亭。又怎麼會犯這種低級錯誤呢?

綜上所述,魏延若守街亭則魏軍必敗。

參考文獻:

《三國志》

《資治通鑑》

《魏略》


亭殿閣


一城一地之失,不在於兵多地險,在於將領的能力。



諸葛亮總結“街亭之戰”的失敗說:“大軍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賊,不能破賊卻被賊所破,不在兵少,在一人耳。”

可見,一軍之將的重要性。那麼,魏延能否守住街亭呢?我們從魏延的能力來分析。

第一,平定廣漢。

魏延很早就跟隨劉備入川,和黃忠平定了廣漢,立了功。

第二,劉備賞識。

劉備已經打仗不行,但是在挑選魏延當漢中太守的眼光還是有的。剛開始,大家都以為是張飛,張飛也很自得,沒想到被魏延“截胡”了。



第三,鎮守漢中。

在劉備事業下滑,荊州失守,附近的上庸反叛,漢中卻一定牢牢把握在魏延手裡。

第四,偏師破敵。

北伐時期,魏延就領涼州太守。在魏國三路伐漢中時,魏延帶著偏師在羌中大敗後將軍費瑤和雍州刺史郭淮。

第五,南圍之戰。

司馬懿派張郃進攻由王平鎮守的南圍,王平堅守不出,張郃也打不下。諸葛亮派魏延,高翔等打破魏軍。



(王平)

綜合魏延的能力,守護好街亭應該問題不大。馬謖的失敗在於想法太多,指揮混亂,才讓張郃有機可乘。再看後來王平守南圍,王平還是大字不識的將領,反倒讓張郃無法前進一步。

所以,兵多地險都不是關鍵因素,主要在於帶病的將領。


大飛熊騎士


“六出祁山”,諸葛亮準備最充分的一次北伐也就數這第一次了。前期蜀軍一路勢如破竹,曹魏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望風而降,一時關中震動,魏明帝曹叡親往長安坐鎮!可嘆“一子落錯,滿盤皆輸”,諸葛亮本有機會佔據隴右之地,卻終因“馬謖失街亭”而功敗垂成!

時諸葛亮賬下並非無人可用,大將魏延、吳懿皆留用帳前,卻偏偏派遣了並無作戰經驗的馬謖去守街亭,據《三國志》記載:

“時有宿將魏延、吳壹等,論者皆言以為宜令為先鋒,而亮違眾拔謖”

諸葛亮為何執意如此呢?若是派魏延前去,又能否完成這個任務呢?

守街亭的目的

守街亭本就是一時的戰略所需,其目的就是為了阻擋魏軍來援,以便很好的“消化”剛剛佔領的土地,更為攻取涼州而爭取時間。所以守街亭本來也並非長遠打算,待曹魏主力大軍到來時,街亭該捨棄還是得捨棄的,即使有魏延這樣的大將鎮守,也只能守一時,守不了一世,不過能守住這關鍵的一時,對諸葛亮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雙方兵力推測

而馬謖守街亭就恰恰連這一時也沒能守住,被曹魏大將張郃所率領的先鋒部隊擊敗,終致北伐無功而返。一直以來有朋友認為當時的曹軍數量遠多於蜀軍,其實不然,據史料記載,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的兵力大概在六萬左右,而馬謖守街亭帶去的兵力至少在一萬以上,據《魏書》記載,當時曹魏派去拒敵的總兵力才五萬。

“乃部勒兵馬步騎五萬拒亮。”

由曹真擔任主帥,張郃為先鋒,故不可能出現像傳聞和演義中說的那樣,曹兵數倍於蜀兵才導致馬謖失守。從張郃擊敗馬謖後,因王平一千人馬尚,恐遭埋伏在而不敢追擊來看,當時張郃率領的前軍也因在一萬左右。據諸葛亮對此戰的總結:

“大軍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賊,而不能破賊為賊所破者,則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

我們大概可推測當時雙方的兵力應該是差不多的!

魏延若去,北伐不因街亭之失而止

在我看來,要是當初街亭讓魏延去守,守住那關鍵的一時是肯定沒問題的。

其一,魏延行軍征戰多年,實戰經驗豐富,曾鎮守漢中近十年而未出半點紕漏,可見魏延此人心思縝密,極善防守。

其二,街亭要道,易守難攻。

其三,雙方兵力不相上下,沒有兵力上的弱勢。

其四,魏延乃蜀漢名將,聲名遠播,且在軍中有威信,所以不會有馬謖王平那樣將帥不和以致分兵兩處的情況出現。

光憑這幾點來看,魏延守街亭一時是不成問題的。而馬謖為何失守街亭呢?

與王平不和以致分兵,這勢必會影響軍心這是其一,馬謖沒有過實戰經驗是其二,其三則得說說馬謖為何駐軍于山上而不當道下寨了。

因為馬謖深知自己在軍中威信不足,他急需一場大戰立功來證明自己,而街亭一戰在他看來是可行的,時魏兵並不多於蜀兵,若借山勢,居高臨下,以“破釜沉舟”之計攻殺魏軍,確有很大的希望獲勝,然馬謖忽略了一點,他在軍中沒威信,項羽的破釜沉舟可成功,但他馬謖並非項羽!不但沒能凝聚軍心,反倒使軍心動搖,終致慘敗。

其實諸葛亮之所以派馬謖前去,也是想讓他藉此機會歷練一番,畢竟當年馬謖一直被諸葛亮視為自己的接班人。諸葛亮預想若按自己的方法實行,馬謖守街亭一時是不難的,只可惜馬謖並沒有遵照他的意思啊!

“品歷史人文,悟真理人生。”專注歷史文化的探索,我是靈魂的感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靈魂的感觸


那還用說,不但能守住街亭,還可能打敗張郃,吞併魏軍!


第一,魏延有奇謀。

兵法雲,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兵者詭道也,出奇才能制勝!魏延就是這樣一位善奇謀的將軍。“子午道奇謀”至今被人津津樂道。如果魏延去守街亭,必定奇謀百出,讓張郃防不勝防。

第二,魏延實戰經驗豐富。

三國志記載,魏延“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打仗這種事,經驗太重要了,馬謖輸就輸在沒經驗上了。魏延久經戰爭,可定不會做出放棄水源,棄城上山的愚蠢決定。肯定是穩紮穩打,先立於不敗之地,然後出奇兵發動突然襲擊,以奇致勝。就像當年張飛在巴西打敗張郃一樣。

第三,街亭不算難守。

從地形看,街亭是典型的山谷地形,兩山夾一口,只要按照諸葛亮的部署,當道紮營,謹守營寨,張郃就插翅也難飛過去。更何況街亭還有城池可以堅守,三國志張郃傳記載,謖依阻南山,不下據城。說明街亭是有城池可以堅守的。而三國時期,攻城是很難很難的。

從兵力對比看,張郃有兵5萬人,蜀漢軍隊守街亭的保守估計是1萬人,或者更多一點。

孫子兵法曰,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張郃在兵力上是蜀軍的5倍,佔有絕對優勢,但是別忘了,守城戰,守城的一方可以利用有利的防禦工事極大的削減地方的兵力優勢。在隨後的第二次北伐中,諸葛亮10萬大軍20天都攻不下小小的陳倉城,守城的不過1000餘人。

所以說,街亭的地形十分利於防守,一個正常的將軍,正常發揮,就能圓滿完成防守任務。何況是魏延。

寫到這裡,我不禁想起,魏延被劉備任命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時的豪言壯語。

先主大會群臣,問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慾云何?"延對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先主稱善,眾鹹壯其言。

曹操尚且不懼,張郃何足道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