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事~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历史(六)

在上一期内容,我们聊了聊一聊世民是如何在乱世之中快速崛起的!那么这一章我们就聊聊对于太子之争这件事。

李世民立了这么多的战功,不管别人朝廷认可不认可,他都获得了一个资本,最重要的政治资本,他因为有了这些功劳,他就可以开始考虑一些更重要的政治问题。虽然这不是常识,但是差不多也是规律,对这个国家立功大的人,他就应该占有更高的位置,何况李世民现在的情形,不仅是功劳高的问题,还有个功高不赏的问题,他并没有得到朝廷和他父皇的欣赏,不仅没有欣赏,还对他有种种猜忌,这才是问题更关键的部分,就是他想维持现状,是做不到的,所以,李世民决定他要继续进攻,标志就是打下洛阳之后,拿下王世充之后,李世民对国家的观念,对时局的观念改变了,他开始经营,开始设计,开始一个更重大的计划,就是明确了方向。什么方向?夺取最高权力,要当皇上。

唐朝那些事~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历史(六)

在这个政治体制里面,要么你就永远当一个逆来顺受的臣下,如果你没有抱负,你没有才能,没有干部队伍你这么做是可以的,可是有这么多兄弟跟你拼死一搏,跟你生来死去这么多年,流血流汗的,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所以,李世民前进是带着他一个团队前进,也是他下面人托着他往上走的,所以,要夺取最高权力,要做皇上,有什么证据呢?有证据。

唐朝那些事~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历史(六)

就在打败王世充之后,拿下洛阳之后,李世民在房玄龄的陪同下,去秘密拜访了一个人,这个人是一个有名的道士,叫王远知,他对未来据说能够看破,两个人到了道观,还没有走道跟前的时候,王远知就说话了,说是莫非秦王前来?一定是秦王李世民来了吧?房玄龄就替答,当然是秦王来了,来看望你。然后他就直接说,方做太平天子,一定要好自为之。说你即将做太平天子了,一定要好自珍重的意思,然后两个人就满意而归,这个王远知后来的情景我们就知道了,到了贞观时期,唐太宗曾经公开地写了表扬信表扬王远知,说他在以前就对他有过预告,所以现在他要奖赏他,王远知对他有过一番嘱托,这叫天机不可泄漏,在古代的王朝里,这种事情任何时候发生,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严重的政治问题,是你有政治野心了,才会去那些人,说出这番话,所以这个事情很明显是李世民确定了一个方向,向最高的权力靠近。所以,李世民的阵营就设置了一个具体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夺得太子地位,当未来的皇帝,不是现在当皇帝,是未来的皇帝,想当未来的皇帝,就是夺得现有的太子这个位置。这个有没有风险呢?当然也是有风险的,但是比起夺取他父亲的帝位来讲,这个风险要小得多,有利的条件也多得多。比如说,他跟他父亲,那是没法去评功对比的,父亲做什么他做什么,但是对他哥哥,他就可以这么做,他哥哥都做了什么,李世民都做了什么,可以摆起来,大家对比着看,李世民是有长处,有优势。

唐朝那些事~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历史(六)

李世民最早参与晋阳起兵的时候,他哥哥还在老家,没参与,后来才参与进来的,后来李世民连续建立军事功勋,他哥哥都在朝廷中,也没有参加,那么现在人们都公认李世民功劳第一,都认同李世民有这种领袖才干,有这种功劳,所以可以获得更多的同情,所以李世民他们就锁定了一个目标,就是取代太子。大家或许会问,一家人,谁当皇帝还不成,反正都是你们家内的事,为什么兄弟之间,甚至父子之间会产生这样的争夺呢?那就是那个权力诱惑力太大了,小权力有小诱惑,大权力有大诱惑,皇帝的权力那是最高级的诱惑,一旦有了这个权力,你这个人和以前就大不一样,甚至父子兄弟,这种伦常关系发生改变。比如说,你们就是一般的兄弟,但是有一个人当了皇帝,他就是你的君主了,你在家庭见面的时候,可以以家礼相见,但是在朝堂之上,你就得跟其他的人一样,三拜九叩,那不仅是个尊严的问题,还有很多权势的问题,你的后代跟他的后代就完全不一样了,你的后代子子孙孙就是臣,他的后代子子孙孙嫡长子的那一系,至少都是皇帝。

唐朝那些事~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历史(六)

不仅是互相的子孙问题,还有追随的那些兄弟,你的部下,那情形也是大不一样,所以,古往今来虽然是亲兄弟,但是最高权力上,也不愿意让步。小利益是可以让的,三块五块的不跟你计较,无所谓的,但是这个是惟一的,是决定你们完全不同利益的,所以古往今来这个争夺没有少过,李世民他们家不过是再次上演一次而已。

武德七年,这一年,唐朝基本上统一了天下,除了边边角角统一大业完成,皇帝也颁布了最高的法令,天下就要正入正规了,这一年的七月份,最热的时候,李渊决定自己去休息,他就到仁智宫山上,他就带着李世民,带着齐王元吉一起上了山,把长安留给了太子李建成,李建成就像监国一样,管理长安的日常事务,皇上也走了,秦王也走了,都不在朝廷里,所以他可以放心大胆地做一些自己的工作,他就派两个人带着一队士兵,去给自己原来的一个部下,叫杨文干的人,去送一些军事物资,就是盔甲什么的,这个杨能干现在在长安的西北部庆州当都督,是个地方大官,杨文干原来就是东宫的警卫,东宫大家都知道,太子办公的地方,习惯称作东宫,它在皇宫的东边,杨文干跟太子关系好,后来太子就提拔他,出去外任了,做地方的都督,地方都督是一个地方的军政长官,军事和行政上一把手,他们本来平时就有很多来往。

唐朝那些事~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历史(六)

比如说,东宫需要一些勇士,杨文干就在地方选拔一些勇士,武功高强的人送到东宫来,现在太子就派两个中级官员,去给他押送一批盔甲,送到庆州去,这种盔甲是战争物资,运送这种重要的战争物资,一定要经过兵部的意思,就是要经过皇帝了,要中央政府批准,你才能运送盔甲,所以,太子向杨文干那儿运送盔甲,是有违党纪国法的,法律不允许的。押送盔甲的人,他本来应该往西北走,忽然到了定州以后,改道上山了,找皇帝去了,向皇帝报告,报告说是太子和庆州杨文干准备谋反,皇帝一听吓坏了,这个太子怎么会想到谋反呢?这个运送盔甲的人他本来就应该是太子的人,结果他跑到山上去告太子谋反,这事真的闹大了,正在休假的李渊还算是很沉着,立刻采取了第一个步骤,就是先控制太子,马上传令,让太子上山,以它事,找了一个别的借口,也不知道什么借口,让太子赶快上山,让仁智宫,皇帝有事情要跟他商量,有事情要跟他商量,让他赶快上山。

唐朝那些事~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历史(六)

然后消息传到东宫,太子那边就很紧张,是不是那个送盔甲的出问题,他们也知道,就是送盔甲的人到山上说了什么话,现在皇帝让太子亲自到山上去,很紧张,有的人甚至说,要不然真的谋反,大家说,还是不能谋反,太子谋什么反,还是亲自到山上去跟皇帝说清楚,于是太子就亲自山上了,跑到了仁智宫,要说明自己并没有谋反,他在皇帝面前表现得非常虔诚,痛不欲绝的样子,历史上记载这件事情说过这样一句话,叫做奋身自掷,几至于绝,这是一个动作,就把自己跳起来,扑到地面上,叫奋身自掷,跳起来把自己扔下来,几至于绝,几乎让自己断了气,他在皇帝面前表现他是忠心耿耿,绝对没有谋反这样,但是皇帝半信半疑,所以就把太子放到一边去了,又找来另外一个人,叫宇文颖。这个宇文颖是什么人呢?是司农卿,也和皇上到上山一起避暑,这个司农卿,我们现在没有这样的官,如果有的话就相当于中央银行的行长,管钱的,管物资的,正三品,官很大,他也跟皇帝一起避暑,皇帝跟他说,现在你到庆州去,把杨文干给我叫来,我要向他询问,要了解了解情况。因为太子已经控制下来了,杨再通知一下,自然就会山上,皇帝想了解一下,到底有没有过什么事。

唐朝那些事~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历史(六)

可是,这个宇文颖下了山以后,到了庆州,也不知道跟这个杨文干说了什么话,杨文干就真的在那边打起了旗帜,招兵买马,正式起兵,反抗朝廷。这个皇帝又吓了一跳,本来开始很紧张,控制了太子以后,心里稍微放松一点,结果现在问题又出来了,矛盾又激化了,这个杨文干真的谋反了,是不是人家原来报告的那个是真实的呢?所以皇帝心里也不靠谱,没有把握,派别人去镇压,后来觉得这个事情还是很严重,就把秦王李世民叫来,说杨文干还得你去率兵拿下,李世民说,一个小小的杨文干,还用得着我出马,随便派一个人把他杀了,不就完了,皇帝说了,不对,如果杨文干谋反,确实事连太子的话,事情就可能闹大,所以你必须亲自去,去把他消灭了,回来以后,我立你做太子,这个老太子不行了,不能要他了,但是我也不能像隋文帝那样,亲自把自己的儿子杀掉,我要你哥去做蜀王,到四川去,四川这个地方人口少,兵弱,四川人不会打仗,打仗的水平比较差,如果你当天子以后,当皇帝以后,他要听你的话,你就保留他,如果他不听你的话,四川蜀王也很容易拿下,随便你处分了。这个话是很重要的话,是很重要的信息,就是皇帝在这一刻,决定改立太子。

唐朝那些事~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历史(六)

这时候李世民的心情是什么样?实际上是没有历史记载的,但是我们可以推测到,我想李世民肯定是喜悦万分的,一定是很高兴,怎么高兴法,是唱一支歌还是跳一支舞,我们不知道,肯定很高兴,心潮起伏,热血沸腾,说不定还做了种种设想,以后当皇帝应该怎么当,当太子应该怎么当。

那后来杨文干毕竟是真的谋反了,真的起兵了,这也是个事实,那又是怎么回事?假如说真的杨文干和太子有谋反的计划,太子被抓,杨文干就没法谋反,你谋反还不就是为了太子,还能为了谁呢?现在太子已经在皇帝那儿了,你还捣什么乱?你现在谋反不等于给太子加罪吗?杨文干怎么这么糊涂呢?他糊涂到这个份儿上了吗?不是,不是杨文干糊涂,事情就发生在那个宇文颖身上。

宇文颖本来是受皇帝的指示,去召杨文干上山的,只有他才能够跟杨文干说什么话,激化杨文干要谋反,那一定是宇文颖这个人的通风报信,信息情况不一样。他怎么说的我们也不知道,能猜测的大概有几个方向。比如说,杨文干在那种情况下,他是追随太子的,明显是太子的党羽,没有问题,忠心耿耿,什么情况下,他才可以谋反?真的起兵反抗朝廷?我估计,要么是太子已经被杀,要么太子已经被换,只有两种可能,只有当太子彻底完蛋了,他才拼死一搏,只有这种情况,他才明知道自己势力不够,也要起来比划一下,所以,那个宇文颖才是重要的人物。宇文颖这个人,实际上他是跟秦王的关系更密切,正是因为更密切,他才能传达那样的消息,让杨文干起兵,激化杨文干起兵,杨文干一起兵,太子谋反就做实了。

唐朝那些事~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历史(六)

历史和书一般是这么介绍,说李世民出发了,然后,李渊身边的嫔妃,齐王李元吉,还有一些大臣,都给李渊做工作,做了半天工作,最后李渊同意了,还是回到原来的轨道上,不让李世民当太子了,还是让老太子继续当太子。这种说法太轻描淡写了,为什么呢?如果杨文干谋反,确实跟太子有关系,因为那个确实谋反了,已经证实起兵了,任何一个皇帝绝不可能看着谁在谋反然后置之不理,说这个事不算了,没有这样的事,从来没有,一定是这样的,那怎么可能放任太子去谋反不管,还让他继续做太子呢?不可能。那又是什么事呢?那是什么事迫使李渊发生改变呢?我以为,因为具体的历史史料记载得非常非常模糊,极尽模糊之能事,因为这些材料后来都被李世民整理过了。

唐朝那些事~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历史(六)

第一,如果皇帝平心静气地想一想,太子谋反也真的不大可能,在武德七年的这个时候,太子跟皇帝的关系,一直亲密无间,就是没有发现什么问题,皇帝对秦王的怀疑那是有的,这是没有问题的,可是,皇帝没有怀疑过太子,为什么呢?一个很简单的证据,就是这件事,皇帝上山去休息度假,派太子监国在长安,这说明皇帝是绝对放心太子的,才会这样把一个国家托付给他,那么太子谋反的动机是什么,太子为什么要谋反呢?太子的位置现在没有受到威胁,只要不受到威胁他就可以按部就班地继承皇位,他现在无事生非去谋反,这不是没事找事吗?谋反的事那么容易做成吗?而且也不像啊,比如说,一般的谋反,他要怎么做,这是有规矩的,或者是有规律的,就是你要谋反,一定要先控制皇帝,最高的当局,你把他控制起来,然后你再假借他的名义,宣布如何,宣布皇帝退位,宣布他继位,宣布军国大事的种种命令,怎么人家李渊皇帝上了山,这个太子在这边阴谋谋反,跟皇帝拉开距离了,才想起谋反,所以这个机会不对,总之,所有的迹象,所有的事实和根据都能证明太子没有谋反。

唐朝那些事~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历史(六)

李渊经过这段时间的调查,各方举证,发现了整个事件过程中,李世民这个阵营,一定是幕后黑手。发现了秦王李世民这个阵营,很密切地参与了这个事情,是他们导致了这个事情后来变成了这个样子,有几个环节,大家都能想到的。

那两个押送武器的军官,山上告变,这两个人没有被杀掉,他们还可以重新审讯,当时情形很危急,所以皇帝没有仔细问,就说真有这事,那好,先把太子控制起来,这是擒贼先擒王的第一招,先用起来,控制大局,现在有了时间从容地询问,你们是太子的人,让你们送盔甲,怎么会山上告变呢?说出真相来,其实很简单,这两个人是被迫上山告变,人家接受了任务,本来把盔甲送到那儿去就完了,结果被秦王府李世民的人把这两人给逮住了,半路拦住了,你们运送盔甲,这是谋反,谋逆,是大罪,这两个中级官员没见过大阵势,一下给吓坏了,那怎么办啊?李世民的人就告诉他,你们两个人要想减轻罪状,倒也可以,法律上是给你们准备了后路,就是你要去告发别人,检举者免于同罪处罚。这俩人吓坏了,那我们告发谁,怎么告发,一切都是按秦王府的人的指示,山上去告变。皇帝开始没有那么深入地了解,后来深入了解了,原来是秦王的人让你们这么做的,李世民的手下还做了很多事,就在这两个人上山告变的,庆州来了一个老百姓叫杜凤举,他也上山了,他也告发太子和庆州都督杨文干谋反,这个杨文干谋反和太子谋反也太不谨慎了,这么多人都知道,那个杜凤举也很容易了解,他的背后到底是谁,这也很容易调查,所以一查就给查了出来,所有这些事都是李世民的阵营背后操纵的结果,皇帝究竟怎么发现秦王府背后的阴谋,有一个人是一个关键,就是秦王府的兵曹参军,叫杜淹。

唐朝那些事~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历史(六)

那个杜淹后来卷入了这个案件中,应该是所有的这些事,比如说,那两个军官上山告变,那个背后具体操作的人,李世民当然在更后面,李世民根本假装不知道这件事,他在山上面,具体操作的就是这个杜淹,这个杜淹是谁呢?杜淹是杜如晦的叔叔,本家叔叔,这个杜淹也是读书人,很聪明,很会搞阴谋诡计,可以证明,杜淹原来本来是王世充的吏部尚书,手下一个重要的官员,李世民迫使王世充投降以后,拿下洛阳了,李世民在洛阳杀了一批人,就杀了一批王世充的铁杆,其中那个名单里面最开始也有杜淹这个人,因为杜淹是他的铁杆人员,可是他又是杜如晦的叔叔,结果杜如晦就来求情,放了他叔叔吧,虽然这个人不怎么好,我也不喜欢,他跟他叔叔关系并不好,很紧张,李世民还是把杜淹放了。杜淹放了就放了吧,李世民当然也不会在秦王府给他安排一个位置,不会收留他。可是后来传说房玄龄得到了消息,说那个杜淹现在想投奔太子阵营,房玄龄说,这可是个问题,杜淹这个人最擅长搞阴谋诡计,如果他到了东宫,他一定助长那方面的势力,那怎么办?让他来秦王府啊,赶快在秦王府给他安排一个职位,就一下给他安排了兵曹参军,就让这个杜淹来做上兵曹参军,兵曹参军还是很重要的职务,这个人还真的善于搞阴谋诡计,这一次活动,这一次杨文干这个案件,秦王府具体操盘的人就是这个杜淹做的,这都是秦王府的一系列阴谋,这个就是历史上的杨文干事件。杨文干事件是李世民用和平手段夺取太子地位的最接近成功的一次。

李世民镇压了杨文干,回到了朝廷,一看,又变了,还是回到原来的地方去了,让自己当太子的事也黑不提白不提了,不说了,就像没有发生过的事情一样,皇帝说什么呢?说你们兄弟啊,哎呀,我真为你们痛心,为什么要这样呢?为什么要互相攻击这么厉害,这么严重,你们兄弟就不能和睦一点吗?就是以老父亲的名义,给孩子们说这些话。可是这些都是大人了,也不是小孩了,他们要争夺的目标太大,皇帝父亲能管得了吗?管不了。后来就把双方的人,各自处分了一批,东宫的王珪和韦挺,还有秦王府的杜淹都发配,流放远方,流放到四川南部的一个地方去,边州,是各大五十大板,秦王也没什么话说了,因为证据肯定都在朝廷掌握了,在杜淹传里就这么说,秦王觉得杜淹很冤枉,很冤枉,可是,也没有见秦王到朝廷去为杜淹争取,因为以后和以前都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李世民是会为部下争取的,但是这次没有为杜淹争取,只是给杜淹三百两黄金,后来李世民当了皇帝当然立刻就把杜淹从边州召回,这个杨文干事件后来就成了这样,各大五十大板,劝他们继续和睦,就结束了,可是兄弟相争的事情不会结束,李世民这边不会结束,太子那边也不会结束。杨文干事件,把这个矛盾公开化了,大家看得很清楚,要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所以,以后的矛盾就彻底公开化了。

好了,今天咱们就讲这么多,如果你还没有看够,那么记得关注唐宝,明天唐宝将会为你带来玄武门之变更为精彩的故事。我是唐宝,一个学富五车的唐代男子,关注我,会让你了解到更多跟唐文化有关的历史小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