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醫”是什麼級別?比“知縣”高嗎?

“御醫”是什麼級別?比“知縣”高嗎?

大家應該都知道御醫和知縣這兩個詞語吧,這是中國古代歷史中比較常見的兩個官職。從工作的地方上來講御醫和知縣的差別非常大,因為知縣是地方官,經常跟普通百姓打交道,因而一般百姓都會稱當地的知縣“父母官”。

而御醫是皇宮的專屬醫生,除非是被皇帝派遣去照顧某個大臣,一般情況下,御醫工作的地方就在京城,很難接觸到普通百姓的。那麼就有人問了,御醫和知縣兩個比較起來,哪個的官級更高?御醫比知縣的級別高嗎?

“御醫”是什麼級別?比“知縣”高嗎?

他們兩個雖然在不同的地方工作,但是他們的官階都不高。但是也不能小瞧他們,兩個官職的作用可是非常大的。

就拿清朝選拔知縣做個例子給大家說一說吧。在清朝的時候,主要有兩種方法,可以坐上知縣的位置:第一種就是通過科舉考試成為舉人或者進士,這類人可以直接去上任;第二種就是花錢買官職,但是這類人需要在任上經過考核,考核成功後才會授予職位。

“御醫”是什麼級別?比“知縣”高嗎?

在上任之前,候選知縣首先要經過吏部的考核,這個考核稍微有點複雜,考核的方面也比較多,主要包括候選人的相貌、資歷等其他方面。之所以考慮長相的原因,是因為當時的人認為知縣是要一直跟百姓打交道的,長相和氣質不能太差,否則會影響朝廷的形象。

經過吏部的考核之後會交到皇帝手裡,由皇帝最終確認。但也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坐上知縣的位置,畢竟官職空缺有限。而在清朝只有京縣的官階是正六品,而其他的都是正七品。算是非常低級的官職了。

“御醫”是什麼級別?比“知縣”高嗎?

而御醫也是正七品。御醫所在的地方是太醫院,那麼理所當然的御醫就是太醫院中地位最高的人。太醫院的所有醫生並不全都是御醫,只有第一等的才有資格被稱為御醫。一般情況下,太醫院只有13名御醫,除非有特殊情況,被皇帝親自提拔成御醫,那麼他就是“欽點御醫”。

御醫的選拔和知縣的選拔差別很大,御醫主要是各個省份推薦上來的,但也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從舉人、貢生、生員、監生中挑選那些醫術好的人,拿著一份身份證明執照就可以去太醫院參加面試。另一種就是沒有參加過科舉的人,他們可以直接去太醫院面試。

“御醫”是什麼級別?比“知縣”高嗎?

他們通過面試正式入選後,還需要經過很長時間的考核。考核通過,才會給他們授予職位,這就是正式上任了。雍正帝在位的時候,曾經讓地方的官員推薦有本事的大夫,把這些大夫送到京城的太醫院,只要證明他們是真的有本事,就可以直接授予他們御醫的職位。

總而言之,在清朝的時候,御醫跟一般知縣的官階是相同的,都是正七品,但是要和京縣比起來的話御醫的級別就有點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