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投資能賺錢,但為什麼很多數人不使用呢

很多投資大師都因為價值投資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巴菲特無疑是價值投資最大的受益者。很多人潛意識裡都明白價值投資可以帶來盈利,但為什麼卻很少有人照做呢?甚至還有很多人尋找很多借口來否認價值投資,認為A股不適合價值投資,這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價值投資能賺錢,但為什麼很多數人不使用呢

原因一,價值投資需要花費很多精力

人都是有惰性的,從潛意識中都希望能夠用最少的努力獲得最大的成功,很多人每天盯盤就希望從圖形分析或者財務分析中尋找到適合投資的標的,舒舒服服的坐在家裡就能把錢賺了,更有甚者自己不做任何分析就希望從他人口中獲得可以讓自己賺錢的機會,希望不勞而獲,認為投資股票賺錢很簡單,無非就是靠運氣。

對於這些不願意付出或者只願意付出很少精力的人來說,想要在股市中獲得長期收益,持續的成功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想在股票投資中獲得成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世上沒有可以輕鬆就把錢賺到的渠道。

價值投資需要付出很多才能有所收穫

很難想象每天坐在家裡只是看看圖形走勢看看財務報表能夠發現什麼投資機會,機會來自於現實生活,來自於思考,來自於勤奮,彼得林奇評價每年要調研400-500家公司,評價算下來幾乎每天都要調研1-2家公司,而且即使做好調研也只是初期工作而已,後期還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去跟蹤那些已經被初步認可公司的後續發展情況,從中尋找出具有長期發展能力的公司。

當然作為業餘投資者不可能有那麼多精力做到彼得林奇這樣的調研,但至少也應該做到多思考,多總結,多觀察某幾家公司的發展情況吧,業餘投資者只需要投資4-5家公司做到分散投資分散風險即可,不需要像專業投資者那樣尋找多個投資標的進行投資,畢竟業餘投資者不像專業投資者那樣受到眾多限制,資金可以相對集中的投資於某幾家公司,不像機構投資者有持股不能超過多少這樣那樣的限制。

對於普通投資者怎麼調研公司,之前有不少文章中都有所提及就不多說,這裡只簡單提及一下,平時逛街只要你多觀察就能把很多公司調研清楚,平時使用的東西,吃到的零食有不少都是上市公司生產的,東西好壞是否受消費者歡迎你作為消費者本來應該是很清楚的才對,產品的更新換代,市場競爭力是否能夠公司帶來長期收益,多觀察多思考就能看出很多東西,投資調研並不一定非要去公司總部才能調研,其實生活中點點滴滴大多積累所獲得的信息才會更加真實有效。

​原因二,很少有投資者能夠忍受賺慢錢的過程

很多人都希望尋找到快速致富的途徑,但很顯然抱著快速致富思想的投資者基本難以獲得最終的投資成功,投資是長期的事業,偶爾幾年因為行情不錯賺到一點小錢那並不算成功,真正的成功你需要經歷多次牛熊轉化,在股市的起起伏伏中還能獲得長期的收益那才是真正的成功。

高拋低吸能夠賺錢?如果你真有這樣的想法那離虧損也就不遠了,或許現在已經在虧損了吧,投資投的並不是股票的價格變動,而是公司本身價值,一家好的公司價值在不斷的提高,相應的帶給股東的收益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而一家垃圾公司就算短期因為投機被抬高股價,可最終也會下跌回歸價值。

預測股價波動這基本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就算是偶爾預測對了幾次那也只是運氣而已,頻繁操作根本就不可取,其實這都是一個巨大的幻象而已,高拋低吸並不真實。

我明白很多人高拋低吸就是為了賺快錢,但真正能幫助投資者長期盈利的都是賺慢錢,賺穩定的錢,很多人在持有一家公司股票時都會經歷股票的價格波動,第一次上衝回落不會有太大影響,第二次上衝回落很多人就會反思,如果我在上漲到高點時賣出回調後買入我就能賺多少多少,而在第三次上衝時投資者就會想當然的認為股價還會回落,因此賣出手中股票等待回落後撿便宜,可是最終的結果卻是股價一路上漲再也沒跌回賣出價,投資者踏空了,這就是市場震倉的結果,意志不堅定人沒資格獲取長期收益。

持有一隻股票,哪怕是好公司的股票,也很少有人能夠忍受中途價格波動帶來的誘惑,股票市場誘惑太多,真正能夠靜下心來賺慢錢的少之又少,都幻想這一夜暴富,幻想著一夜成名,但看看那些投資大師哪個是因為賺快錢而獲得巨大財富,獲得無上榮耀的。

我不知道你幻想著平均每年可以獲利多少,一倍?還是兩倍甚至更多?未來這樣的牛人也許會出現,但至少有股市至今巴菲特無疑是最成功的投資者之一,他的年平均收益也只是達到20%左右而已。

價值投資並不容易,你需要忍受賺慢錢的過程,有付出才會有收穫。(本文由初心價值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