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怎么看网文和文学?

岑寂xcl


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当然是载体,网络文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是在网络上发表的,而“经典文学”不是。当然,我相信这个不是您想得到的答案。“网络文学”除了早期的一些作品以外,大多数是通过每天更新5000字左右的形式连载的,这造成了绝大多数网络小说连贯性比较差,结构也比较松散,同时注水严重的现象。而“经典文学”几乎都是结构严谨,语言流畅的——当然,也有不少通俗小说家通过连载来发表作品,但即使是连载的作品,功力也不见得差太多(比如《基督山伯爵》)。

至于小说趣味,格调方面,当然有高下之分,不过这点很多网络文学读者不同意。

第二个问题,无论你读的是什么书,除非有一个契机让你对这本书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不然怎么说也是会遗忘的。我上个假期为了搞一篇漂亮的读书笔记,把加缪的《局外人》看了大概十遍以上(百来页的小说),现在你问我书中的角色谁是谁,我还是得想半天才能想起来;小时候特别喜欢《水浒传》,以背得水浒传一百单八将的姓名诨号为荣,现在连三十六天罡都记不全了。是我没有用心么?显然不是。但是我就是记不住。

至于网络小说,我为了编一本书大概看了50部以上的“精品”网络文学。看完以后,no offence,我觉得把里面的情节记住,几乎是对自己大脑的侮辱。模式化的剧情和粗糙的文笔,几乎没有什么值得记住的地方。 不过也有例外,《新宋》在剧情架构,写作语言等方面就很不错——不过情节还是记不住。

第三个问题,这个主要跟你的专注力有关。给一个我自己的例子:前段时间我比较烦躁,看不进书。最后选择把手机丢保险箱里,开始看,效率颇高。

当然要是你看的是《芬尼根守灵夜》这种东西就当我没说好了=。=


日本铁壶3雨泽


其实网文如同人吃快餐,而纸质书就好象品红酒慢慢品出滋味,各自都有优势,看网文的种类较多,无论杂文,评论、诗歌、故事,都力求短而小的篇幅,有些为图写文最绝妙的就是一、二句话有寓意深刻、或妙言妙语,彰显水平。因为网络上各种视频、网文充其量多,读者的选择范围广,长篇幅的文字不是很受欢迎,而短小精悍的文章加上视频受欢迎。但这种快餐文化也象是一种满足感观的消费文化,当然也有好的观点观念的传播,网文的营养输送太多,而读者消化不了这么多,所以浮躁之心依然存在,而纸质书籍多是二百多页以上的书,要专心阅读,细心品味个中滋味,在安静的时光里慢慢品读,远离尘嚣,是静态的生活方式。所以网文和纸质书,有不同的人群在阅读。看网文的就好比是去西藏走马观花的几天旅游,而读纸质书却是去西藏半月以上的深度旅游。


Amy16281


网文是网络时代的产物,现在社会人手一部手机,每个人生活中几乎脱离不了手机,不分层次,不分学历,不分水平高下,城市,农村一个样,文化层次低点的人,也许写不出什么东西或不会写什么,文化层次高点的人能写出一定的文字或好的文字,形成一定的文章,甚至还发表,或专门利用手机或电脑这些网络工具写文,贯以网络写手,网络作家之称谓,不排除有的人是货真价实并取得了一定的名声或取得了收益,即赚到了钱,但只是一部分或极少数而已,很多人水平很高,或思想性、文学修养达到很高境界的人,根本不屑或不习惯于网文,因为他们喜欢,习惯于传统纸制笔写创作,发表也不是借助手机,电脑,而是象旧时代,传统投稿,向正规,全国有影响的刊物出版社发表,比如《当代》、《收获》等,他们会认为那才是真正,正式,正规的创作,有真正的文化载道象征,在网络上,他们认为复杂,不干净,最主要的是不能充分,尽情表示,表现,表达他们的言语,情感,内容,因为他们认为网络,洗澡穿了,说白了,说到底只不过是一种生活便捷工具,手段,或娱乐而已,他们不会也不习惯于把自己真实情感,喜怒哀乐表达出来,首先他们心里就不愿意,其次网络上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千奇百怪,良莠不齐,不象旧时代传统投稿方法,即便被退稿也是心甘情愿,乐在其中,对自己也是一种鞭策,激励,还很安全,无所顾虑,而网文呢,恰恰相反,他们认为人们在网络上更多的只是发表简单文字,短文,还暴露隐私,如果表达真实情感的话,顾忌很多,而且言不尽意,不能象传统纸制文字,可以长篇发表,充分,尽情,痛快,酣畅淋漓的表达自己的一切,甚至他们认为网文写几个字,简单的段落还要配图啥的,非常不理解,不习惯,更不屑于这样做,因为他们觉得这非常无聊,可笑和肤浅,文字不好之外更觉得配图这个方式简直不可取,配图还多以文字,配图比文字还重要,这纯粹就是哗众取宠,博人眼球,娱乐而已,特别是那些不健康的,乱七八槽,五颜六色的图,他们更觉得这个不是什么真正的文学,文化和创作,摄影不象摄影,游戏不象游戏,姑且称之为是一种商业包装,炒作,运作,手段而已,这哪里是什么文学啊!这个是教有兴趣的人们怎么样学会在网络上赚钱,搞商业,博粉丝眼球啊!也就是说,他们会认为这纯粹就是一种商业,跟文化,文学丝毫不沾边,所以,他们根本不会也不想在网络上正式发文,创作,他们不会把属于自己真正的一面,好的东西在网络上出现,有的甚至根本不想玩网络!





纳兰自强


网络文学同过去纸质版的文学作品,都是通过文字表达作者,对世界的描绘和意识的叙述。不同的是纸质媒体时代,作者的作品要通过很多编审的审核,或者要寄给行业内的成名的前辈,大家来求得认可,方才有机会出版发行与读者见面。

而从互联网平台搭建好了信息平台后,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诉求和意见,包括文艺作品发布传播出去。这当中也不乏优秀的文艺作品,但是有别于传统文学的网络文学也随之兴起,年轻作者用超现实主义的笔触,写出了玄幻,三体等等文艺作品,有些得到了年轻读者的喜爱,其中也有粗制烂造和毫无营养的作品。但是让读者有了更多阅读的,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


河床里的树


网文和文学不能分开来看,网文本身就是文学的一部分。就像,我们不能说,你怎么看诗歌和文学一样,诗歌也是文学的一部分。

网文是由于现在环境、介质、创作方式、科技进步等综合改变,文学随之发生的改变和调整,网文,本身也是文学本身。

文学作品,本身就分为好的文学作品和一般的文学作品。你不能说,一般的文学作品,就不是文学作品了,这是狭隘的看法。

网文本身就是文学,只不过,网文作为最近20年的新生事物,还没产生经典性的文学作品。

网文的文学路,还很长。


董江波


网文大多是随自己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天马行空一般,更多是现实社会所不能满足的发泄。现实社会中不能轻易做到的,或者所禁止的,在网文中可以往往就是随意发挥的重点。不注重内在联系,反正就是自己怎么痛快怎么来,这样反而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能成为文学的,除了文笔之外,更重要的是都有现实依据,读了这本书之后,你有时往往会感到当时时代的压抑以及孤独。这也是文学名著不及网络小说更加受众的原因。能称为文学的绝大部分都是和社会紧密联系的。书中也大多是讲述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人们的思想行为,以及由此所表现出来的生活方式。亦或是在当时条件下人们的期盼所在。


不读书的小童


网络小说中所写的大多都是单纯的顺应人性中欲望的幻想,以此给予读者较为轻松而方便的阅读快感。经典文学,往往带有作者对于社会以及人性本质认识的投射和反思,由于其中的人物角色往往源自作者自身对于人性的理解,于读者看来往往较为丰满。

绝大部分的网络小说在目前的内容上来看,都是商品。它旨在于为读者带来轻松的阅读体验和感受,通过剧情给读者一种愉悦的精神享受。它的功能中并没有让你伤春悲秋或者明白什么样的人生道理,是单纯的休闲类娱乐。

而经典文学所承载的功能要更多,所包含思想性和情节方面的考量都和网络小说不同。有深度的思想,有力度的文学 ,会让读者能够从中领会到更多东西,顺带提升个人修养和情怀。


蔡平安的艺术人生


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以文字来表达和创作,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在载体上的差异有了文学区别的称谓。

网络文学以网络作为平台进行创作和发表,由于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人人参与的属性,造成了良莠不齐的现状。

传统文学是专业的文学创作人员作为主体,被戏称为主流文化。相对于网络文学的普及,传统文学的创作人员在理念和水准上相对于网络文学,水平普遍高于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的全民参与性决定了作品本身的走向,以阅读的快感完成文字的表达。

笔者曾一度以传统文学作为创作思路,先后在全国一些报刊发表散文随笔。现在也有意进行网络文学的创作,如玄幻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的创作都在积极的构思和创作中,在创作初期,首先考虑到阅读的属性和作品的传播性,在构思中有意为影视提供选择途径和依据。

为名利竭尽全力,这是网络文学背后的迫不及待。我也是如此,不能免俗。


在尘埃里相遇


网文和文学虽说表面上似乎看起来只是载体的不同!但是就是因为载体有可能走上不同道路。个人认为两者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就是网文对受众群体不仅方便看到,更能随时互动。而且更为容易商业化!网络作家更能快速的迎合读者的口味。从而造就出来作品的娱乐化更为严重!文学性不高!毕竟当代社会娱乐媒体已经太多了!如果文学这块最后的净土也沦陷的话!那这个社会真的要进入“娱乐致死”的年代了!


海边的雪人


网文和传统文学已经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特点,网文结构松散,随意性大,对文字水平要求低,但脑洞大,创造性强,爽点多,给人带来更多的精神上的愉悦。而传统文学结构严谨,对文字水平票求高,但想像力稍低些,而且不如网文爽点多。

两种作品都是适应不同市场而产生出来的,随着互联网发展,获取难度下降,快餐文学成为一种潮流,快餐文学带来的影响就是网文兴起,而网文就是为了满足这种需求而产生的。

传统文学依然延续以前文学的特点,而网文却是一种新的需求下产生的文化,它的好处是更容易各式人群中传播,是对传统文学的一种补充,它可以填补以前传统文学覆盖不到的地方,它可以满足人们心中的幻想,能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

网文就像下面图片一类的文学,创作要求低些,可以让更多人参与创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