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雲識天氣”的諺語,到底準不準?

大家好!湖娃在美麗的衡水湖畔向大家問好!歡迎您關注“湖娃話三農”

諺語,一般是經過口頭傳下來的,它廣泛流傳於民間,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驗。它多是口語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韻語。說白了,就是人們生活中常用的現成的話。

“看雲識天氣”的諺語,到底準不準?

天空的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而那些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並且可以根據種種跡象判斷天氣,雖不是十分準確,但是“看雲識天氣”的諺語卻也流傳幾世。

在古代,人們根據雲的形狀、來向、顏色等變化,總結出了豐富的看雲識天氣的氣象規律,變成氣象諺語口口相傳。直到今天,不少天氣諺語還廣泛使用於日常生活中,預報未來天氣變化,比如“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東虹日頭西虹雨”等等。不過,這些氣象諺語常會出現“時靈時不靈”的情況。那麼看雲識天氣,我們到底該如何取捨?

“看雲識天氣”的諺語,到底準不準?

其實,不論是耕種的農民,還是從事貿易的商賈,能否預知未來的天氣是成敗得失的關鍵。應該承認,老祖宗總結的這些諺語,有一定的科學性。古人經過不斷地觀察,再配合反覆地實證,用現在時髦的話說,氣象諺語是古人利用“大數據”總結出來的,凝結了古人認識自然的智慧。

“看雲識天氣”的諺語,到底準不準?

比如說“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指的是夏季早上,低空空氣穩定、少塵埃,如果有鮮豔的紅霞,這表示大氣中的水汽和小水滴增多,隨著太陽昇高,熱力對流逐漸向平地發展,雲層也會漸密,壞天氣將逐漸逼近,這就是“早霞不出門”的原因;而晚霞主要是由塵埃等幹粒子散射陽光所致,出現晚霞,說明西方天氣比較乾燥,按照氣流由西向東移動的規律,未來本地的天氣不會轉壞,所以有“晚霞行千里”的說法。另外,大紅、金黃色的晚霞,常常表明大氣穩定度向好。

還有農民們常說的“東虹日頭西虹雨”,虹見於東,則預示降雨遠去,天氣開始放晴;虹見於西,則是下雨的預兆。原來,我們所處的溫帶是西風盛行的區域,降雨雲大多由西向東移動。尤其是盛夏午後或傍晚降雷陣雨時,常常可以看見雷雨雲在西風的推動下,由西方迅速東移。這時西方天空很快晴朗並露出太陽。當陽光照射到東方正在下降的雨滴和濃密的水汽時,東方天空便出了彩虹。西虹的出現,恰恰與東虹相反。時間一般為上午,東方晴朗無雲,而西方有雨雲並有陣雨下降,在太陽的照射下會出現西虹。由於西風推動,西方的雷雨雲會隨風迅速東移,所以西虹的出現是下雨的預兆。因為“東虹日頭西虹雨”中的“東虹日頭”現象出現在傍晚,而“西虹雨”現象則發生在上午,所以也有“晚虹晴,朝虹雨”的說法。

“看雲識天氣”的諺語,到底準不準?

有時候氣象諺語也“掐架”。比如,民間關於魚鱗雲的諺語大致有兩種,一種叫作“天現魚鱗天,不雨也風顛”,另一種是“天上魚鱗斑,曬穀不用翻”。同是魚鱗雲,為何會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版本?這正表明了天氣諺語有侷限性和地域性的特點,有些諺語在江南地區適合,有些則只在北方地區適合,並沒有對錯之分。

“看雲識天氣”的諺語準不準?您怎麼看待這一問題的呢?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