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五台山有一处“日本神社”,这里面有什么故事?

南京小欧


日本的神社就相当于我们国内的寺庙,一般是供奉日本神道教神灵所建,不过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却出现了一个有些特殊的神社,为了让士兵们能拥有更多的荣耀感,日本就修建了流传到现如今的靖国神社,专门用来供奉一些为日本或者日本天皇战斗而亡的士兵。


除了靖国神社这个历史中臭名昭著的日本军国象征之外,我觉得两个比较特殊的神社也是值得大家了解一二的,这两个神社分别就是坐落在日本爱知县的中正神社与坐落在江苏南京的神社。

日本的中正神社

中正神社顾名思义就是为蒋中正、蒋介石修建的神社,日本人之所以会为蒋介石修建这个神社,主要跟他们对蒋介石的感恩有关。

从1931年的918事变开始,一直到1945年8月15号日本战败投降,在这14年的时间中,日本侵略者曾给我们带来了无限悲痛的回忆。

因此在日本战败之后,无论我们是怎么报复日本、怎么向日本提出高额索赔都是不为过的。

但是在日本战败后心怀忐忑等待着我们对他们展开报复或者索赔时,蒋介石的态度却让他们感到有些不敢相信。


在日本战败时,留在我们国内的日本士兵和日本战争移民总共有200多万人。

而这些人中,除了只有100多个人遭受到惩罚之外,其他人全部受到了国民政府很好的优待。

日本投降后,他们绝大多数人都被国民政府不伤一分一毫地全部遣送回了日本,在这些士兵和移民回日本的时候,国民政府甚至还允许他们带回了很多重要的生活物资。

相比于日本在东南亚的投降军,这些被蒋介石遣送回日本的士兵和战争遗民结局算是幸运之极的。

再加上蒋介石败退台湾后以国民政府名义免除了所有对日本进行索赔事项的事情,就更加让日本人对蒋介石感恩戴德,于是在日本民间的自发行动下,专门用来纪念蒋介石恩情的中正神社就修建了起来。

南京神社

而另一座特殊的南京神社则修建于日本侵华期间。

1939年,日本人就产生了在南京修建神社的想法,在经过许久的酝酿之后,日本在1942年进行了动工,期间一共历时两年,直到1944年,这座坐落于南京的神社才算是真正的修建完成。

这座南京神社总的来说算是一座缩小版的靖国神社,是以日本本土的靖国神社为蓝本修建而成,起到的作用跟靖国神社差不多,主要就是用来供奉战死在侵华战场中的日本士兵。

当时,日本在这个神社里供奉存放了大量的战死士兵骨灰盒,在这些骨灰盒中,他们会贴上战死士兵的详细资料,以供相关缅怀者的了解。

整个抗战期间,日本人曾在我们全国各地修建了大大小小数百座神社,南京的这座神社算不上特例,但是从规模上来说,南京神社的规模、级别却是最为庞大的。

日本人之所以会把南京的神社修建成在华神社中的最大,是因为南京当时政治意义的非凡。

南京在被日本人打下之前,曾是国民政府的都城、是民国的政治核心所在。

因此在日本人打下南京后,他们就在极为看重南京政治意义的情况下,扶持汪精卫于南京成立了汪伪政府,用来在名义上和蒋介石的重庆政府对抗。


从南京当时的这个条件来说,日本人在南京修建了最大的在华神社是一点都不奇怪的。

南京神社的保留

抗战结束后,全国大大小小的神社都被拆除了,南京的神社之所以被保留下来,主要跟蒋介石的命令有关。

在蒋介石的命令下,南京神社免除了被拆除的命运,被蒋介石拿来供奉了一些在抗战中死去的士兵、将领们。

在蒋介石败走后,被视为耻辱所在的南京神社曾一度面临被拆除的危机,只不过在有一位老教授的劝说下,南京神社才保留了一部分下来。

至于这位老教授建议不拆除南京神社的理由很简单,主要就是想让这座铭记了我们耻辱历史的建筑保存下来,达到时时刻刻警醒我们这些后人的效果。


所以说这就是日本人在南京修建的神社,从历史的发展结果来看,当时那位老教授的想法还是比较明智的,因为一直到现如今,日本都不肯承认存在了南京大屠杀的事实,我觉得这座南京神社的保存,能有力地驳斥日本人的诡辩。


孤客生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牛逼啊,连这个都知道,一般的南京人都不见得知道。

确实,南京的五台山体育馆附近有一处日本神社,这是全南京市绝无仅有的。

这座神社是日军侵华时期建设。

基本上,日军侵华占领城市后,尤其是曾经付出较大伤亡代价,一定会修建神社。

其中东北最多,台湾也不少:据一九四五年统计,日本在我国东北城乡搞了大小日本神社二百九十五座。

南京当时是国民政府的首都,所以日本在这里建设的神社规模最大。

日本是1940年2月开始在南京修建,强迫南京市民作为工人。

神社规模很大,一直到1941年底才修建完毕。

修建期间,工人们挖出2个万人坑,里面有大量南京大屠杀时期的尸骨。当时日军第9师团将2000多南京无辜老百姓、警察和少量高射炮兵押到五台山,用机枪全部杀害,就地掩埋。

就是因为先要将尸骨挖出抬下山,这才大大影响了神社的建设进度。

神社是2栋砖木建筑,其中一栋供奉天照大神和日军阵亡校级以上军官。另一栋则供奉低级军官和普通士兵。

神社的设计师是日本人高见一郎,基本仿照了东京靖国神社的规制和格式,建筑面积480平方米,不算很大。

神社还经常进行祭祀活动,最隆重的一次在1943年初,是为祭祀1942年12月被中国高炮打死的日军冢田攻大将。

当时南京作为伪政府的首都,这里居住着1万多名日侨。这些日侨也经常来神社参观和祭祀。


1945年日本投降以后,这座神社被国民政府改为中国抗战阵亡将士纪念堂和展示缴获的战利品。原本日军的牌位都被清理干净,换成中国官兵灵位。

当时蒋介石对这个纪念堂很重视,亲自来种植过几颗树。

直到今天这几棵树还存活,而蒋介石早已作古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却将这个纪念堂废除,变成了苏省体育局(原江苏省体委)的办公场所,内部全部重新装修。

两栋屋子分别称为体育局的老干部活动中心和会议室。

建国几十年后,神社因年久失修,相当破败。当时认为这是侵华日军修建的东西,留下来似乎是耻辱的表现,体育局决心将他拆除,在原址上重新盖楼。

幸亏南京工学院教授、建筑研究所副所长童隽知道了这件事,四处奔走,认为这座建筑是重要的历史见证,应该保留。

最终,神社得以保留下来。

1992年,日本神社旧址被列入南京市文保单位;     

2011年,日本神社旧址升级为省级文保单位。

萨沙个人觉得,这个神社保存下来非常有意义,会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

如果中国人还不争气,不能让国家富强,你的首都就还可能被侵略者修建一个这种东西。


萨沙


南京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城市,见证了许多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大家比较熟悉的应该是它曾经是宋和明两朝的都城,并且现在还留存着明故宫的遗址。

但其实它不仅和这两朝关系密切,南朝的梁、陈等几个政权也曾定都在这里。

进入近代民国时期以后,它被国民党控制,成为了他们的政府所在地。可以说,南京是我们国家很重要的一个城市,因为它的历史,它还被很多人视为“帝都”。

后来抗战爆发后,日本人也盯上了这个地方,为了夺取南京和彻底征服这片土地,他们使用了很残忍的手段。

并且,后来他们被打败遣送回去之后,还在这座城市中留下了一个建筑,现在已经被当地政府作为历史证据保护起来了?这个建筑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


这个建筑是什么?它是不是有什么特殊意义才会被保护起来?

这个东西其实是一座神社,是用来供奉他们民族的神以及战死的高级军官的。

在抗战时期,因为日本民族的特色传统和风俗,他们在每一座占领的城市都要建神社。作用和外观区别不大,唯一不同的就是大小。

而建在南京的这一座面积最大,因此就被作为日军侵略的证据留下来了。

这座建筑外观和普通的日本庙宇相似,有利于流水的飞檐,屋顶上是黑色瓦片。里面空间较大,目前只剩正殿和侧殿,二殿的作用主要都是放置阵亡者的骨灰。


可能会有朋友奇怪为什么建在南京的这一座最大?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南京是中国的首都,最重要的城市,对侵略者来说自然要建最大的神社。

南京地方很多,为什么他们要选择建在五台山上呢?

这个问题原因有以下几个:

第一是因为南京是首都,自然要在一个足够高,能够俯瞰全城的地方建,以满足侵略者的虚荣心。

第二个原因是这里离他们的火葬场很近,士官战死之后可以从这里就近拉去火化,然后在放到神社里。

第三个原因是当时侵略者的大部队就在南京城市里,把神社建在这里,可以方便举行一些集体的祭祀活动。

第四个原因是南京有直达日本的水上通路,将死去者的骨灰放在这里,可以在影响较小的情况下将骨灰送回国内。

当时的日本人是很注重将死去者的遗物或者骨灰带回去的,这也是他们建造神社的原因之一,保存死者的骨灰以便在合适时机运回去。

不过这座神社并不是什么人都能被放进来的,一般来说,只有校级以上的日本人死后才能被安置在这里。

在战争结束之后,这座神社是被怎样处理的?

1945年战争结束之后,这里先是被国民政府接管了,但他们没有改变这里的本质,只改变了它的内容。

国民政府将里面供奉的战犯全部换成中国将士,将神社改为阵亡将士纪念堂,还向外展示在战争过程中缴获日本人的战利品。

此处一度得到了国军高层的关注,并命令一定要将这个地方搞好,让世人记住为胜利做出贡献的将士。

后来新中国成立,因为我们有了其他纪念英雄的纪念馆,就将这里的土地还给了当地政府,建成了体育馆。

之后这里破败的越来越严重,人们本想拆除这个侵略者留下的东西,但是被当地工院的童教授拦了下来,并且解释说这是重要的历史证据,应该留下。

于是它就被留到了今天,现在已经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人不应忘记的那段历史。


小小嬴政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在攻占南京后,开始了对手无寸铁的南京市民长达6周的血腥杀戮,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的鲜血,浸透了这座曾经的六朝古都。南京也瞬间变成了人间炼狱,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一片焦土。

但很少有人知道,就在这座曾经见证了当年日本鬼子的杀戮和兽行的城市里,居然还会有一座“日本神社”。

(五台山顶的日本神社)

那么,这处“日本神社”有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一、“日本神社”的具体位置在哪里?

“日本神社”位于南京市中心的五台山顶,江苏省体育局大院内,是一座典型的日式风格庙宇建筑。它有着柱跗式的台基,低矮的歇山顶,黑色的瓦片和暗红色的廊柱以及黄色墙壁。大门两侧蹲着两只石狮子,这种迥异的建筑风格,使得它明显区别于周围的其它建筑。

“神社”为砖木结构,分为大庙和小庙两个建筑。正门朝西的是大庙,大殿里供奉的是日本天照大神像和日本宝剑。两边厢房里,用来供奉日本校级以上军官灵位。小庙则主要供奉尉级军官和普通士兵。

日本兵死后,其灵位和骨灰就会被送到这里,安放在一个个小格子里,骨灰盒上详细地写明日本兵的名称、年龄、军衔、出生地等。

二、日本人为什么会选择在五台山修建“神社”?

一是因为五台山的地势相对较高,站在上面可以俯瞰整个南京城,日本人认为这里的风水好。而且,五台山离日本人的火葬场比较近,方便骨灰的快速存放。同时,在南京存放的日本兵骨灰,最终可以通过水路运回日本。

二是南京是日本侵华日军华中派遣军的指挥地,这里驻扎着数万日本兵,是日本兵的集散地。把死亡的日本兵骨灰放在这里,既可以利用“神社”搞各种祭祀活动;还可以选择恰当的机会,将日本兵的骨灰分批送回日本本土,不至于影响日本侵略者的所谓“士气”。

三是南京当时是汪伪政权的所在地,如果将“日本神社”建在这里,对日本人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同时,日本人开展祭祀仪式时,还可以强迫汪伪政权的汉奸参与。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墙)

三、“神社”何人所建?

1940年2月,日本人召集两个大队的士兵,开始修建“神社”。还强征了南京的众多劳工和建筑师。“神社”的总体设计,是由日本人高见一郎完成的,完全仿照日本东京靖国神社的规模和风格。

在修建的过程中,还挖出了两个千人坑墓坑,里面全是南京大屠杀的遇难者。这些人是当时驻守五台山的中国高炮部队和一部分警察,还有少数南京市民。

经过近两年的施工,“神社”于1942年修建完成。日本侵略者在大门外修建了防御设施,包括岗楼和瞭望台等。同时还在此驻扎了一个中队的日本官兵,加强了对“神社”的戒备。

四、“神社”的祭祀活动是怎样的?

每年的4月份,驻南京的日军高官就会率领日本人,在汪伪政权的配合下,开始一年一度的祭祀活动。其中最为大型和隆重的一次,发生在1943年,日本人祭奠冢田攻。

冢田攻是日本陆军大将,时任侵华日军华中派遣军参谋长。1942年12月18日,冢田攻乘机从南京飞往汉口。在安徽上空,被国军第48军用高射炮打了下来,机上11人全部毙命。冢田攻也成为死在中国军队手上的日本最高陆军军官。

(冢田攻旧照)

五、“神社”的最终结局是怎样的?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曾将它改造成了“中国抗战阵亡将士纪念堂”,后来成为了中国童子军的总部。

解放后,“神社”划归了江苏省体委的办公所在地,陆续拆除了一部分建筑,只保留了其中的“大庙”和“小庙”两座主体建筑。2011年,“神社”作为日本侵华证据,被列入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张生全精彩历史





日本的靖国神社是很让中国人讨厌的地方,讨厌之处在于:日本人淡化侵略战犯的残暴行为,把他们供在神社,当英雄一样“拜”。

曾经,网上有人发了个帖子说“如果有机会,我一定在靖国神社尿上一泡”,这个愿望估计很难实现,只是个人的幻想和大话而已。但有中国人放火烧了靖国神社的侧门,这事倒是真的,当事人叫刘强,还好在事后机智脱险。

其实,中国也有日本的神社,在日本人屠戮几十万中国人的南京就有,具体位置在五台山,这到底怎么回事呢?

南京五台山日本神社的建造原因



日本这个民族,非常热衷于“神社参拜”,一是参拜他们的神灵,这主要是一般的神社,有日本内务省管理;二是参拜战死的日本军人和军属,比如靖国神社,这种神社属军方管理。

日本为了参拜在中国战争中死亡的军人,在南京五台山建立了一座规模很大的神社,这个神社是日本人在南京大屠杀后不久建造的,完全参照了日本国内的靖国神社。

五台山的日本神社有两座主建筑,1941年建成。为什么选在五台山呢?因为五台山地势比较高,视野比较开阔,符合日本人建神社的基本要求。同时,因为附近有个日本人管理的火葬场,在日本军人火葬后骨灰盒可以很方便地用过来。

这块地方虽然不错,但之前在南京保卫战中,有2000多名中国警察、高射炮兵和难民在这里被日本第九师团杀害,接着将尸体就地掩埋于此。可以说,这神社纯粹是建在南京军民的白骨上。因此,这神社也成了侵华日军罪行的铁证。

五台山日本神社后来的情况



1945年日本投降后,这个神社被废弃。国民政府将其改为“抗战阵亡将士纪念堂”,那些日本的牌位统统被扫地出门,重新摆上了我抗日将士的牌位,而一些获得的日本战利品则放到指定的建筑中,供国人参观。

1949年解放后,神社所在地成为江苏省体育局的办公场所。慢慢地,神社的附属建筑物全部拆除,只留下正殿和侧殿。后来,正殿成为体育局的老干部活动中心,侧殿成为体育局开会专用的地方。

十运会期间,神社又作为志愿者培训中心,发挥了其独特的功能。

1992年,有人建议拆掉神社所有建筑,但在有关专家的坚持下,没有继续拆除,原因是为了纪念死去的中国将士们,并为了更方便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1992年,五台山的日本神社被定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五台山日本神社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蓝风破晓


南京小欧为您解答。大家都知道抗日战争期间,南京有过一段极为刻骨铭心的历史记忆,那么为什么南京城现在还有一座“日本神社”旧址呢?

这座“日本神社”位于南京五台山,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日本神社,南京仅有的一处。其来源于抗战时期1939年日军参照东京靖国神社建造的。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改造为中国抗战阵亡将士纪念堂,解放后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师大历史系教授介绍,选择五台山建造有二个原因,一是地势高,二是在清凉山有火葬场,日军火葬后可以直接将骨灰送到。


建造时,挖地基发现了二处千人坑,原来1937年12月日军攻入南京,日军第九师团将困于五台山2000多的中国警察、难民等全部杀害,就埋在此地,还有纪念碑。所以,这处神社是建立在被日本屠杀南京军民的白骨上。

此处是侵华日军罪行的象征,一定要保留下来。铭记历史、牢记在心。永不可忘记的地名。



看完记得,点关注,每天源源不断的南京故事。


南京小欧


提起“神社”人们就会想起日本,神社是日本的宗教建筑,其中最臭名昭著的是位于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去的靖国神社,这个神社最先名叫东京招魂社,1879年改为靖国神社,里面供奉的全是为日本战死的人和其家属,其中包括犯下滔天大罪的战犯,这里现在成了日本某些政客为自己谋取利益的宣传工具。

既然“神社”是日本的宗教建筑,为何在我国南京也有一处日本神社?

这提起了我国的伤心事,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国力逐渐强盛,由于自身资源有限,便走上了多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我国内部多年的混战给日本可趁之机,使日本区区一个岛国就敢侵略我国。

日本采取蚕食的方法针对我国,先是逐渐制造摩擦,看到我国当时的政府反应并不是很大,逐渐扩大摩擦,并派人在我国扶持代理人。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由于当时的东北部队没有进行大规模地不抵抗,东北陷入日本手中,众多东北乡亲沦为亡国奴。

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由于武器的代差,我国国土大片沦陷,日本每侵占一个地方就会修建“神社”,用来供奉战死的人。

1937年11月,淞沪会战结束,日本兵分三路朝着当时的首都南京急进。12月1日,日本侵占江阴要塞,日军开始正式进攻南京,13日,日军攻入南京,进行了四十多天的大屠杀。

日本侵占南京后,华东战场上被击毙的日军都被拖到南京五台山附近的清凉山火葬场火化,之后通过轮船运回日本国内。

1939年,日本“派遣军总司令部”在南京成立,遂着手在南京建立神社,建造风格和规制仿照日本东京的靖国神社,经过多方的考察和设计,日本于1940年2月,出动了两个大队建设神社,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日寇在五台山的神社建造好,这个神社是日寇同类建筑中规模最大的一个。

神社坐北朝南,为砖木结构建筑,采用的是日本和式风格,在正门和侧门都有两座石狮子。

在这个神社里存放着日寇阵亡和病死者的骨灰,骨灰盒上有死者的照片、姓名等等。

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9月9日9日,在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举行受降仪式,1946年五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在五台山的神社被改建为中国抗战阵亡将士纪念堂,日寇在里面的东西也被清除。

南京解放之后,这个地方归江苏体育局使用,神社的其他建筑都被拆除,只留下了正殿和侧殿,当地人称之为“大庙”、“小庙”。

2011年这两座建筑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这个建筑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有力罪证,日本人无法抵赖。


司马长史


为了在保护文物前提下搞好开发利用,将其改造公厕,并日本神社牌子放在便池中,收费开放!估计生意一定兴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