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销农产品搭上“京东快车”,人民日报发文再次点赞

依照《"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扶贫工作正成为中国当前的迫切任务,相比社保和财政扶贫手段,产业扶贫以"授之以渔"为核心目标,而电商扶贫则是产业扶贫的先锋力量。其中,京东的产业扶贫模式成效显著,也得到了众多媒体关注。

帮助蜂农打造"爆款品牌"

此前的1月21日,新华社就曾发表文章《老蜂农的新盼头:电商+企业带"蜂"助推脱贫进入"快车道"》;2月12日,人民日报在《土蜂蜜出川》文中,再度报道了京东如何通过产业扶贫模式,帮助蜂农打开了销售渠道,让蜂农成功实现了脱贫致富。那么,京东又是如何帮助蜂农打通销售渠道实现产业致富的呢?

滞销农产品搭上“京东快车”,人民日报发文再次点赞

根据人民日报报道,青川出产的蜂蜜色泽佳、口感好,在业内一直小有名气。但就是这市面上难得一见的蜂蜜,由于缺少固定的渠道,也没有品牌,销路却一度不太乐观。蜂农只能四处联系卖家,或者到市场上散卖自己的土蜂蜜。

随着蜜蜂养殖数量增多和蜂蜜产量的增加,如何把蜂蜜卖出去成了蜂农的难题。直到去年,国内蜂蜜品牌"等蜂来"携手京东推出"老巢崖蜜"品牌,并将该品牌的产品推上京东众筹。

对于"老巢崖蜜"的销售,京东积极给予流量等支持。"老巢崖蜜"被京东集团选为精准扶贫推荐商品和"京晚8点"短视频推介栏目第二期推荐扶贫产品,不仅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到了优质特色农产品,也让青川蜂蜜在京东同品类的销售中备受关注,成了抢手货。

除此之外,标准化生产给养蜂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经过几轮合作后,养蜂人开始掌握生产优质蜂蜜的方法,产出的蜂蜜品质大幅度提升,收购价格也明显高于以前散卖的价格。

京东扶贫3.0助力产业升级

要知道,这已经不是京东扶贫第一次被人民日报表扬。10月17日,人民日报15版大篇幅刊登了名为"依托电商平台优势 打造过硬扶贫品牌"的文章,详细报道了京东近年来在落实电商精准扶贫方面的经验,对京东多举措立体扶贫模式做出了高度赞赏。

滞销农产品搭上“京东快车”,人民日报发文再次点赞

另外,去年年初,人民日报还对京东的扶贫计划进行过专题报道:《上线贫困地区商品超300万种,累计10万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受益——京东网店开进村》。

滞销农产品搭上“京东快车”,人民日报发文再次点赞

人民日报多次点赞京东扶贫的背后,是京东通过多年来在扶贫工作中的不断创新,不断引领扶贫进入3.0时代——以品牌化为核心,以品牌来提升产品溢价,将贫困地区从扶贫之路引入到致富之路中。

而且京东还为扶贫提供了"六大助力",即品牌打造助力产业升级、创业就业助力富民增收、科技赋能助力深度参与、物流布局助力渠道畅通、金融支持助力服务保障、公益创新助力社会联动。

截至目前,京东在全国832个贫困县上线商品超300万种,实现销售额超500亿元,直接带动70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

自2016年1月与国务院扶贫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京东集团发挥电商优势,积极践行电商精准扶贫战略,从产业扶贫、用工扶贫、创业扶贫和金融扶贫四大领域入手,打造了"跑步鸡""游水鸭""飞翔鸽"等一系列扶贫项目,全力帮扶贫困县脱贫增收。

复盘这些口碑"爆款"的成长过程不难发现,京东在供应链上的经验优势更多体现全链条,上至生产厂商、供应商,下至仓储物流、运输甚至线下门店,京东供应链的"触角"均可触及。

从农村电商到开展扶贫,从扶贫1.0到3.0,可以发现,扶贫对于京东来说,不只是投入资金、物资,也不只是自上而下树立的社会责任意识,更是因为扶贫与京东的商业路径高度吻合。面对如今的"无界零售"时代,京东扶贫3.0势必将在各个领域更广、更深地延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