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歷代帝王188 位,你知道中華第一位“帝王”是誰嗎?

在我國首都北京阜成門內大街有一座明代創修的歷代帝王廟,廟內正殿景德崇聖殿供奉著中華民族上自古史傳說時代下至清乾隆帝的歷代帝王188 位。這其中,伏羲以有史以來中華第一位“帝王”而位列正中。

在人類從原始洪荒告別野蠻,進入文明時代之際,曾經歷過一段開天闢地和英雄輩出的神話傳說時代,這個時代在中國就是古史系統中的“三皇五帝”時代。三皇即伏羲、女媧和神農,五帝為黃帝、顓頊、帝嚳、堯和舜。他們就是在鴻蒙初開時中華先民們闢榛斬莽、開物成務、肇造文明進程中脫穎而出的傑出代表和酋邦首領,他們前後相繼,究天文,探地理,開人倫,共同開創了中華文明,塑造了中華民族。因而,他們被中華民族尊奉為人文初祖。

水有源,樹有根,三皇五帝及其部族的源起之地和重要活動地域,自然就成為中華文明的肇啟之地。在“三皇五帝”始祖序列中,伏羲、女媧、黃帝等古聖先王均出自隴上,他們的身世和事蹟,既留存於千百年來的民間傳說,又備載於典籍史傳,還有相關遺址和考古材料相印證。可見,甘肅地區既是華夏始祖故里,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如伏羲、女媧始祖傳說就是典型例證。

中華民族歷代帝王188 位,你知道中華第一位“帝王”是誰嗎?

A 羲裡媧鄉眾多的始祖文化遺存

根據古史傳說和《周易》《禮記》《左傳》《山海經》《漢書》《尚書序》《帝王世紀》等文獻記載,伏羲之母華胥氏,在雷澤踩巨人足印有感而孕,“歷十二年而生伏羲”於成紀。這種“聖人皆無父,感天而生”的感生神話,實際透露出三皇時代正處於由母系氏族的群婚制向父系氏族的對偶婚過渡的前夜,故而只知其母的伏羲自然成為第一位男性部族首領。又相傳伏羲與女媧兄妹結為夫婦,繁衍了人類,所以,伏羲自然就成為華夏始祖。

伏羲出生地成紀就是今天水市秦安縣,也包括周邊一帶。也就是說以秦安為中心的天水地區,曾經是伏羲部族的主要活動區域,這裡留存有大量伏羲女媧及其部族活動的遺蹟和傳說故事。天水市北三陽川的卦台山又稱畫卦臺,相傳為伏羲畫卦處。這裡地處渭河川穀,卦台山聳立渭河平川,渭河由西而東環繞卦台山而過,山川形貌恰似天然的太極圖,伏羲在此仰觀俯察而妙悟八卦,從唐宋以來卦台山就建有廟宇祭祀伏羲。卦台山近旁又有龍馬洞、分(風)心石等與伏羲畫卦和姓氏相關的遺蹟。甘谷縣白家灣鄉的古風臺,隴南市西和縣的仇池山,相傳也是伏羲的出生地。

天水民間有悠久而濃厚的伏羲祭祀傳統,每年正月十六伏羲誕辰日和夏至前後都要舉行規模宏大的公祭和民祭,坐落於天水市西關(原為伏羲城)的伏羲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1483 年),為全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伏羲祭祀建築群。當地百姓稱伏羲為“人祖爺”,伏羲廟為“人祖廟”。甘谷大像山有太昊宮,明代重修。秦安縣東的隴城鎮,素有“媧皇故里”之稱,現有女媧廟。民間相傳女媧“生於風溝,長於風臺,葬於風塋”。隴城至今還保存有媧皇、龍泉、鳳尾等村名以及用女媧“風”姓命名的“風溝”“風塋”“風谷”“風臺”等地名。史載在隴城鎮北山上在漢代以前就建有女媧廟,秦安縣北的玉鍾峽,還有伏羲、女媧圖騰形象遺蹟的“白蛇碥”等遺存。

秦安清水河谷地的大地灣遺址是一處從距今六萬年以來就一直有人類活動的大型聚落文化遺址,其中在距今八千至五千年的新石器時代的五個文化層,完整留下了從前仰韶到仰韶文化晚期和常山下層文化時期當地先民文明演進的歷歷足跡,其一期文化因早於仰韶文化而被獨立命名為大地灣文化。該遺存發現的中國最早的黍作物標本、刻畫符號、彩陶、地畫、混凝土地面和宮殿式建築,包括禮儀建築和陶禮器的出土,是中華文明曙光初現的有力佐證。大地灣遺址在時間上與伏羲女媧時代相當,可旁證伏羲部族的文化創造和文明成就。此外,在甘谷縣西坪鄉石坪村出土的距今有5500 多年曆史的人面鯢魚彩陶瓶,瓶面繪有墨彩“人面長尾”圖案。被專家認為是我國“最原始的人面長尾形象,對研究華夏文明的起源及人類始祖的源頭,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文物價值。”

如此之多與伏羲、女媧始祖文化有關的遺址、遺蹟和民俗與傳說,交相印證天水乃至甘肅地區不僅是羲裡媧鄉、始祖故里,而且在中華文明起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華民族歷代帝王188 位,你知道中華第一位“帝王”是誰嗎?

B 神奇的始祖創世傳說

關於伏羲、女媧身世和創世活動,自古以來不僅長期在天水民間和全國各地流傳,而且題材異常豐富,形式多樣,但實質內容則大體一致。主要有洪水故事、開天創世傳說、兄妹成婚、摶土造人、女媧補天等故事。這些神奇優美和充滿曲折與神秘色彩的傳說故事,為我們留下了始祖創世和開創文明的傳奇故事。在以上傳說中,最典型的莫過於開天闢地的創世傳說和“造人”繁衍人類的故事。

關於伏羲、女媧的創世傳說,1942 年在長沙出土的戰國中晚期楚墓的帛書甲篇有完整記載。帛書的內容大意為:在天地還未形成,世界處於混沌狀態時,先有伏羲、女媧二神,結為夫婦,生子四人成為四時之神,他們開闢了天地,是因為懂得萬物參化的法度。為此,他們跋山涉水觀察山川自然,並疏通山陵,使山川與四海通氣,協和陰陽,使天地星辰有序運轉。當時沒有時序日月,他們制定曆法,讓四個兒子輪流協理和代表四時。又過了一千數百年,帝俊生出日月,從此九州太平,山陵安靖。四神又造了天蓋,使它旋轉,用五色木的精華加固天蓋。炎帝又讓祝融助四神奠定三天四極,敬事九天,以求太平。帝俊又制定日月運行的規則。後來,共工又制定十天干、四時和閏月,分一天為宵、朝、晝、夕,立法更為準確。於是,百神司職、日月有序、風和雨順的世界形成了。

再如膾炙人口的女媧補天的故事也是創世傳說,《淮南子·覽冥訓》雲:“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

伏羲、女媧兄妹繁衍人類的故事,在古代文獻中就有完整的描述:據《獨異志》記載,“昔宇宙初開之時,有女媧兄妹二人,在崑崙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議以為夫妻,又自羞恥,兄即與妹上崑崙山,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為夫妻,而煙悉合;若不,使煙散,於煙即合,其妹即來就兄,乃結草為扇,以障其面。今時人娶婦執扇,象其事也。”伏羲、女媧兄妹結為夫婦後,人類由此得到繁衍,而後世中國人結婚女子蓋蓋頭的習俗,可能就源自女媧“結草為扇,以障其面”。

《風俗通》對女媧“造人”還有另一種說法:“俗說天地開闢,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絙於泥中,舉以為人。故富貴者,黃土人也,貧賤者,絙人也。”先祖“造人”故事雖有不同的版本和多種的情景與途徑,但其作為繁衍人類的實質則是一致的。

中華民族歷代帝王188 位,你知道中華第一位“帝王”是誰嗎?

C 肇啟文明的文化創造

隨著伏羲部族人口繁衍和發展壯大,其部落沿葫蘆河、渭河流域漸次向東和向南遷徙,到達中原大地、四川盆地、南方各地和雲貴高原。並建都於陳(今河南淮陽市)。經過一個漫長時段的交融和滲透,黃河中下游和西南地區的許多部族被逐漸征服和兼併。

史稱伏羲氏之後為女媧氏,“女媧氏沒,大庭氏王。次有柏皇氏、中央氏、慄陸氏、驪連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葛天氏、陰康氏、朱襄氏、無懷氏,凡十五代,襲庖犧之號。”伏羲及其十五代繼承者生活的漫長時代,就是伏羲時代,在長達千年以上的時間裡,伏羲部族有眾多的發明和創造,主要有畫八卦、造書契、取火種、作甲歷、結網罟、制嫁娶、創禮樂、設九部、制九針、立占筮等等。這些發明創造中,八卦、書契是符號和文字的初創,標誌著結繩記事時代的終結和文字書寫時代的來臨;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當是對對偶婚制的確定和規範,是婚姻制度的巨大變革和進步;取火種學會用火,結網罟捕獵和打魚,取犧牲以供庖廚,教民熟食,制九針療疾等,既提升、擴展了生產領域與生存能力,也大大改善了先民的生活,告別了野處穴居、茹毛飲血的原始生活;作甲歷、創禮樂和立占筮規範了生產生活、人際關係和社會運行,並具有了趨利避害的預測能力;設九部、置六佐、以龍紀官則是畫野分疆、分部管理民眾和設立官職的萌芽。這些貢獻涉及物質、精神和制度文化的諸多方面,因而,中華文化追根溯源,大都創始發明和導源發祥於伏羲及伏羲時代。

伏羲發明的八卦,是伏羲及其部族在生活實踐、生產探索過程中,對自然世界、人類社會和萬事萬物之規律、法則和成因進行認知、歸納、總結和解釋的產物,也是中華先民善於理性思維和抽象表達的智慧結晶,“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反過來,八卦產生後又成為他們進一步認識大千世界的萬能鑰匙。由八卦到六十四卦再到周易而形成的易學體系,閃耀著陰陽變異、辨證思維和中和包容的智慧光芒,千百年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產生與發展,對中華民族心靈成長、精神塑造、性格養成、價值觀念、思維模式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因此,八卦或者說易學文化就成為中華本源文化根基所在。

史稱伏羲、女媧人首蛇身,這說明伏羲部族最初以蛇為圖騰。隨著遷徙和部族間的大交融,伏羲氏將漸次征服和結盟的各部落圖騰也部分地融入蛇圖騰之中,從而形成了以蛇身為基礎,附加牛耳馬齒、鹿角蝦鬚、魚鱗蛇身、獅鼻虎爪的多圖騰組合的龍圖騰。龍圖騰由生物性的蛇複合、混血成為虛擬生物的龍,正是伏羲部族征服融合各部族走向文明強大在上古圖騰崇拜上的典型體現。這種圖騰崇拜習俗和文化心理世代傳承,因此,在中華民族的心靈深處,龍有著不可替代的牢固地位並代代相傳。於是,中華兒女都是“龍的傳人”,龍成為中國人的象徵,成為中國文化最偉大的標誌。可見,伏羲氏又是中華龍文化的開創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