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村里人办喜酒,本人给了对方30元人情钱,而现在本人办婚酒,对方竟只给30块,这合理吗?

忽而今秋


十年前你能拿出30块钱也就别在这里计较了!说实话你拿了30块钱的时候就已经是看不起人家了,你是指望人家翻几番回礼呢?翻三番也就不到一百块钱,也是拿不出手了!不知道你们那边的物价,几十块钱还可以拿来当礼金了!说说我们的经历吧!我结婚那会,02年吧!那时到酒店请客的还不多,我们家族中我嫁的早,也是第一个在酒店请客的,亲朋好友基本都是200红包,也有两家500的,但是我的一个亲叔叔他家包了100块红包,本来也没什么好计较的这个东西礼尚往来嘛!但是过了两年,我表哥结婚,他来约我爸说包一千红包,这下我心里就有数了!不就是看不起人嘛!你看不起我我也看不起你呗!后来他儿子结婚,我回了六百礼金,再后来我就不再跟他们家有来往了,因为这样的人你没必要跟他来往,不欠他的就行了!你们十年前能拿出个30元就不要计较现在还你30了吧?他回礼60你就赚了吗?没区别


丽英44252730


问:十年前村里有家办婚酒,我给了30元人情钱,而现在轮到我办喜酒时,其他人都给一两百甚至更多,而他家竟只给30元,合理吗?

不但很合理,而且还应感谢他!在农村,酒席对农民来说是一种特殊的社交活动,称之为「人情来往」。顾名思义,这种人情有来就有往,「来而不往非礼也」。因此,就算是卖鸡卖鸭也要凑齐人情钱,作为自己的一点心意封给办酒席的主家。


点击右上角红色按钮关注【刺楸】,了解更多农村趣闻趣事。

目前有个难题考验着一些农民,即随多少人情钱合适呢?以前村里办酒席我家给了30块人情钱,现在我家办酒席他家也给这么多,合理吗?真的是当成生意来做吗?刺楸认为太早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一、酒席文化三言两语说不清,为人难,难为人,人难为;人情钱在某些人看来是「送出去」和「收回来」的关系

新宾客来后,会专门到掌情处去随人情钱。负责登记的人收到人情钱后登记,交给保管的人,某些地方还会拿一个小红包给宾客,这称为『还礼』。


当然,还礼也有讲究,比如刺楸这里一般都是按照农历年的月份给12块,如果当年闰月则给13块。还有礼,就算是主家谢过宾客了。

农村酒席多,涉及到你来我往,虽然有些人有着「宁做千日客,不当一日主」的心态而愿「只出不进」,多年都不愿办酒席,但仍然不太计较太多,就当下馆子了。

然而,在某些人看来,农村酒席就和生意一样,绝不能亏!反正人情来往都记在人情簿上,自家办酒席时哪些人来捧了场、哪些人没来捧场都一笔笔记着呢,等到下次别家办酒席时,就会翻出人情簿核查当时你随了多少,再按照记载的还回去。


二、时过境迁,物价不一样,酒席的标准也不同了

十年前,大概也就是零七或零八年,那个时候物价相对来说要低一些。当时办结婚酒席虽然只给了30元,但刺楸认为你既然放下颜面来提这个问题,说明那时随30元人情钱在当地农村也就是个普遍情况。

而在十年之后的现在,对方参加酒席也只随30元人情钱,说明已翻看了当时的人情簿,所以按照「你随多少,我还多少,反正不能吃亏」的原则「还回来」,但这种做法显然是没有考虑到物价和生活水平的改变。现在农村办酒席的标准较之前有所提高,一桌酒席平摊到个人肯定不止30元。

三、不必太计较,若人人都这样反倒能遏制住酒席成风的现象

如今酒席多,这是农民遇到的普遍现象,酒席在腊月和正月扎堆让农民负担加重,不出个几千人情钱还了不了事。如果大家都按照几十,至多一百的标准随人情钱,则负担会大大减轻。

人情钱的标准降低了,办酒席的人就会支出更多,最终可能入不敷出。如此这般,刺楸认为,在农村就只有经济稍微好点的人愿意办酒席,经济不好的则不愿意或小范围办酒席,那些杂七杂八和鬼五六七的酒席则多半没人愿意办,最终形成良好的酒席文化氛围。



四、刺楸写在最后

虽然十年后别人也只回了30元人情钱,看起来似乎有点不好看,但刺楸认为也并无不妥。别人来参加酒席,是捧场、尊敬,而即便是空手两脚地来,既然来了那就是客,理应欢迎并热情招待,在此为这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耿耿于怀,徒增烦恼罢了,反倒让人觉得你小家子办事!

希望听进刺楸的善意劝告。


以上就是刺楸对农村酒席人情钱不对等的看法,要是觉得回答得好就点个赞,并顺便关注一下吧,谢谢。

刺楸


三十年前邻居嫁女儿我妈随了20,我结婚人家假装不知道,屋前屋后。后来我生孩子,邻居碰到还想说客情话“你看孩子结婚也不知道,生孩子也不知道,知道去喝喜酒哎。”我妈说这才生了三天,还没喝喜酒来。邻居那个脸啊,硬生生地说了句“啊,那个我还有事先走了。”我妈说给我听的时候笑的肚子疼。

不了解你们那边的风俗习惯,十年前我们这边就是一百了,二十三十是白事上吊纸的价格,还得说给二十的不去吃饭。

一桌喜宴三四百,坐十个人,开席前有瓜子糖果,两盒烟,每桌标配一瓶白的一瓶红的两瓶大饮料,喝没了就去拿,席间主人会来敬酒又是两盒烟,走时有红包里面有两盒烟。按我们这边的情况,如果有人拿三十块钱来吃喜酒,主人家是不会收的,会婉拒说只收知近的亲戚,别人的都没收。孩子或者助喜的收了这个钱也是可以在酒席之前送回去的,理由同上。如果退不了比如直接送到酒店去了,主人没办法收下了心里也是不高兴的。所以如果是这种情况,十年后给三十块钱不排除置气的心里,特别给了没来吃饭基本确定了。

我觉得邻居之间这种事情不要给太少了,别人都一百你就不要给八十。给的太少反而得罪人。


石头家多肉花园


说说我即将经历的,我一个很要好的朋友09年当兵去部队,我给了1000的盘缠,我11年结婚他随了1000,我后来生了两个小孩满月,周岁因为他在外地,人没到,礼金也没到,过几天他要结婚了,我打算还是回礼1000,因为他以后生小孩,满月,周岁我都要去的,我也不知道这样是不是不厚道,反正打算这样干。顺便补充他因为在外地工作,过年不回来,但是我只要有空都回去给他家长辈拜年,但是他回来了从来没来过我家,现在他发展的不错,不过彼此联系也少了,也不知道该怎样定位,顺其自然吧!


北方呼呼地吹


10年前,也就是2008年,30元你家也好意思送的出手呢?30元还不够人家的本钱呢,那时候,你随便在外面吃个饭,也不止30元吧,即便农村,也差不多是50元起步,只有那种特别困难的,才会给二三十元,所以,人家还给你30元,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存心报复,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



十年内,我送礼金,唯一一次只送过100元,我至今都觉得挺愧疚的,因为,人家请我,我去吃,还不够基本,当时是跟这个人关系比较一般,我结婚,她也没参加,所以,就只送了一百元,如今想想,其实,咋样也应该送200元,何况,自己还去参加了婚礼,送100元,确实有点少,可能跟那时候确实比较困难有关。

貌似从毕业到现在15年,唯一一次送送礼金,只送过100元,一般都是200元。


对方十年后,给30元,一般是以下几种情况:

1、家庭条件确实不好。我哥他们在十几年前结婚的时候,农村特别困难的,只给一升大米,或者10元、20元,也可以理解,毕竟人家比较困难嘛。我弟弟2011年结婚,很多老家困难亲戚,送的也是50元,条件好一点的,一般都是100元以上,所以,当别人送30元时,可能是真的比较穷,你不能拿你的条件跟他比,他挣30元,比你挣300元还难。

2、十年前,你们一家给30元太少,人家可能就是存心报复。

3、人比较吝啬。如果条件还不错,但还是只给30元,那就是人不咋样,比较抠门,这样的人,是没有朋友的。因为,一般来说,即便在村子里,如今给礼金,也是100元以上,即便十年前你给的是30元,如今,也会还100元,十年物价,翻了两三倍,礼金也如此。

4、你们关系不好。可能以前关系还不错,你才给30元,如今,关系更淡漠了,甚至基本没有往来,所以,人家也就把钱还给你,基本没啥人情往来了。

不管咋说,结婚,只要人来了,有人气,就好,我2010年结婚,老同学来了,一家人来了,只给100元,我觉得,也没什么,挺好的,主要在人气,钱多钱少,无所谓,何况,如果以后他有啥事,你还可以继续还他30元。


乌鲁木齐那些事儿


当然不合理,但是30块钱认清一个人也值了。我奶奶去世的时候,基本的就是10块。好点的20/30/50/100都有,最大的就是我大姑给的500。在我七岁的时候我奶奶去世,我24岁结婚,我们家才办了一次事。期间别人嫁女儿,娶媳妇,办满月,做生日,我妈不知道还回去了多少。别人家办事的时候,我妈给别人基本的还回去。就是10还100。这个要看怎么想和怎么为人处事了。而且现在100块钱也不值钱。另外,一个家庭经常办事和不经常办事别人也会衡量一下。我们隔壁村的,我们家里这二十多年就办了我奶奶的白事和我的婚事。但是他家,因为有两个老人,两个儿子,有个老人去世了,两个儿子结婚生子,短短几年里就办了5场事,我妈每次一百都去了5次。这样一想,就会觉得,人情这回事,还是适可而止好点。


熙熙妈妈12


十年前村里人办喜酒,本人给了对方30元人情钱,而现在本人办婚酒,对方竟只给30块,这合理吗?

老话说得好“礼轻人意重”,其实在农村里办喜事,一般都是为了热闹而已,并不会过多的去计较礼金的多少,毕竟我们办酒席就是为了让的家和一起来热闹一番,并不是为了办酒席来挣钱的。

农夫也很理解题主的心情,因为在十年前的30元钱在今天来看,应该能抵得上一百元了吧。十年前随礼三十元,而现在自己办酒席了,对方还随礼三十元,由此可见,对方是心里有数的,他还是记着十年前的礼金的。不过,他既然记得这个事情,但是却还是随礼三十元,这个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那就是一个是他家里确实很穷,只有这么点钱了。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他不太看重和你家的这份感情,即便是知道你会不高兴,但是依然还是会这样做。

农夫之前也曾有何题主一样的经历,在3年前家里办酒席,村里有户人家里就是打了一个20元的礼包。还有一户人家里,是个老奶奶,只拿来了几个鸡蛋。但是这个是对方的一份感情,也只能笑着接纳。而且这次办酒席还是农夫的妈妈过寿,像我平时也随礼出去不少,但是结婚、生娃、周岁、生日都没办酒席,一样不是整天乐呵呵的。所以,不必过于计较最好,一认真也就输了。

如果你感觉不合理的话,那只能是下次在他家办酒席的时候,你继续在回礼30元钱就行了,或者是直接找个借口不去。在农夫看来,礼轻礼重都是对方的一份心意,是不能用金钱的多少来衡量的。就像在办喜事的时候,村里的一个老奶奶只送来了几个鸡蛋,但这对于她来说,家中也就这些鸡蛋了,也没多少钱了。所以,具体情况还是具体分析吧。办喜事就是为了热闹的,切不可因为这个小事情而坏了好心情,那就得不偿失了。


农夫也疯狂


我们在处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时,总是免不了要给各种人情钱,人活在世上,肯定是有人情世故的。要是十年前村里人办喜酒,本人给了对方30元人情钱,而现在本人办婚酒,对方竟只给30块,这合理吗?


从表面上看的话,这确实是不合理的,因为十年前的三十块在现在的价值,至少也有一百了,远远比现在的三十块多。但从更深层次看的话,合不合理还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


要是对方家里很穷,实在是拿不出几百块的人情钱,就想着当初你给了多少数目的人情钱,现在依旧是给回多少,自己也想给多一点,但无奈现实就是如此了。

那么我们就应该认为这是合理的了,毕竟人家的条件有限,其实礼轻情意重,只要对方是真诚地来参加你的婚宴,并给予真诚的祝福,即使他只是拿了几只鸡蛋或者是一瓶酒来而已,自己也不会介意的。


要是对方家里条件还行,但还是这么做了,那就是不太合理的了。对方给出三十块,那就说明对方把当时的人情钱都记下来了,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精打细算的人。


他这么做,要么就是因为小气,认为当初你给的多少,现在也给回你多少,数目对就是合理的了,要么就是对方已经不看重和你的这份感情了,或者就是根本不把你放在眼里,那你以后也不用再和这样的人继续来往了。


不管对方给的人情钱合不合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坏了开心办喜酒的心情,毕竟没有什么是比办好婚酒更重要的了。


要想处理好人际关系,那就要给别人合情合理的人情钱,不然人家心里多多少少都会有一点想法的,但有些人认为人情钱只是一个形式,重要的还是心意。


话虽如此,但现在是个讲钱的时代,钱不合理,内心多少会有点不舒服,怎么样看待人情钱,就看个人的情况和看法了。


——END——



你认为这样合理吗?欢迎在下方留言交流。

职场技能掰开揉碎讲给你听,欢迎关注【霸王课】头条号,一起加速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职场精英~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

霸王课


“按簿还情”,一直以来是人们礼尚往来的传统,在农村办酒席通常都有专人写礼簿、收礼金,礼簿除了记录收支情况外,更重要的是作为后期还礼的依据。比如礼簿上写了别人送你100元,如果是近一两年内对方办酒,还礼时也会送100元,或者在100元的基础上再稍微加点。很多时候送多少礼金是比较难把握的,有时往往会参考其他人送多少,如果没有跟自己同辈分的可参考,往往就会看礼簿。不过说实在的,10年前自己给别人送30元时,就应该考虑到有这样的结果,按农历算,10年前也就是2008年,自己先送超低价,如今却要讲究回报,是不是有点不合适?针对这样的问题,微尘微视界认为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都是不懂礼数的另类

很多时候你仔细想想,会发现自己的村里面总会有那么一两个特殊人群,他们总是跟大家有点格格不入,比如送礼时大家统一说送100元,他一个人非得写200元,或者搞一些其他特殊的,弄的主家和其他同辈的难堪。10年前在农村酒席上能送出30元,可以说不是一般人,那时能送出这个数也是很罕见的,即使自己先送出了超低价,那也不能怪别人回少了。还有回礼的这个也是记仇,既然现在大伙都送一两百,自己为何又要搞特殊,写礼簿时围观人群那么多,这不是也让自己难堪吗?何必要赌气,所以说他俩都是同道中人。

二、彼此关系非常一般,接近互不往来的地步

人情往来关系怎样,有时真能从礼金上看出一二,首先是10年前送出超低价,这就奠定了彼此关系一般的基础,正常情况下10年前也没这么低的礼金啊。其次,回礼时还是按原来的30元来还,这说明这10年时间彼此很少来往,如果是亲戚之间,10年时间不可能家里没有点其他的酒席,像农村婚丧、过房、做寿、考大学等等种类繁多,10年时间没点其他交集,那说明关系非常一般。如果真有这样的两个活宝,基本上这就是最后的交集,恐怕后面不会再有其他的礼尚往来。



三、礼金多不代表人情浓,更不能算经济回报

说实话现在礼金已经有点走样了,原来礼金是一种祝福,略表心意,而如今却得讲排场,有时还成了发财之路,动不动就办酒请客。送礼多少很多时候不好说,礼金送的多不代表人情浓,亲戚之间只要与金钱有关联了,往往处的很差,很多时候送礼多并不是代表关系走进了,而是被逼无奈。就像我两个亲戚,原来在生意上有经济来往,后来因为生意上闹僵了,两边打的很厉害,彼此很多年都不来往,送礼时自己也不会去,让别人带礼或者让小孩去,大人之间互不说话,送礼只是为了怕家族里的长辈和邻居说闲话。

四、农村礼金是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了

去年我们村里就有一户人家被邻居议论纷纷,光他女儿出嫁就办酒3次,头婚时办了2次,二婚时又大办一次,虽然大家只能背后抱怨,但礼还得去送,以至于很多人说,要是都这么干,一年送礼的钱都受不了。现在请客办酒的名目也很多,像之前还有个别地方,家里的母猪生崽了也请客办酒,实际上那是因为实在没有办酒的理由,而自己又苦于源源不断的送礼,想通过办酒来收回点本。




总之,对方回礼30元,从你来我往上来说已经做到了,至少对方来写礼了,但自己觉得有点少,这就得看个人如何想,如果算投资回报,那估计觉得自己亏了,但如果自己看开点,也就没什么。还有一点自己可以反思为何对方回礼30元,而且是明显低于其他人的,是不是两人之间有什么误会,如果通过这次写礼,能解开两个人的心结,那也是好事一桩。

以上为微尘微视界对办酒回礼30元问题的理解,如有不妥之处,欢迎多多指导交流。传递快乐,分享知识!感谢关注本头条号“微尘微视界”,您的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

微尘微视界


借你的话十年前(也就是说2008年或2007年左右嘛),别人办喜酒,你给人家出了30元钱的人情,现在,轮到你办婚宴了,人家仍然还你30元钱的人情是吗?

我作为一个六十年代的人,对这个问题还是有所了解的,在八十年末,那时的人们,普遍是:10元、15元,亲朋好友,是20、30元不等。九十年代前期,普遍都是:20、30元,九十年代末期,及00后,就30、40、50,多个档次了。05——08年这个时间段里,最寒酸至少也得出上个50元钱,大多数人基本上都是100元较为普遍了,亲朋好友,200、300、500、800、1000元……多个档次。

从你在10年前的那个时间段里,也只给别人出了30元钱的人情来看,证明你们之间根本就没有多大的人情可言!且有轻视、蔑视他人之感!因此,你们之间的人情世故也就只能界定在30元的那个基准上,现在别人还你30那是很有深意的,就是给你加上利息,最多还你40元。当你看到其他人的:200、300、500、1000,心里仍然不能平衡。

所以,在埋怨别人时,其首先先检查一下自己,到底是别人太世俗,还是你自己是否带有轻慢别人的行为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