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为什么没有进入国家中心城市行列?

日日新77055711


首先,湖南是一个省不是一座城市,所以湖南怎么入选国家中心城市?

其次,如果你是问是湖南省会长沙,为什么不入选国家中心城市,那么这个问题还有一定的合理性,至少长沙确实是一座城市。

长沙不能入选国家中心城市,这是必然的。

因为长沙作为武汉城市圈的下属二线城市,距离武汉也才区区三百多公里,完全处于武汉市的辐射覆盖之下,这样的空间布局使得长沙缺少成为中心城市的可能。也就是说,长沙纯粹只是大武汉的一座卫星城,分担部分武汉不适合布局的低端产业,比如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轻工业等。

从区域上,虽然长沙也地处华中,但是交通物流、商贸流通和武汉相比没有可比性。武汉作为国家的十字路口,国家的枢纽,全世界最大的水陆码头,有着成为中心城市的天然优势。所以,既生瑜何生亮,长沙最大的劣势就是靠近大武汉。

从城市职能来说,长沙也缺乏中心度和独特性。长沙没有哪个职能是不可或缺的,和武汉相比,湖南的经济中心,湖南的门户其实是在武汉,并不是在省内的长沙。武汉为湖南提供了中心城市的一切职能,包括人才培养,交通枢纽,商贸流通平台,对外经济的窗口等等。

一句话总结,武汉方圆五百公里以内,是不可能再出现真正的中心城市的。


武大东湖


我来答吧。我刚刚从长沙回来,比较深入地在长沙工作和生活了五个月之久,应该不会黑湖南,也不会高抬湖北、河南、江西、安徽等同在一个区域的其它城市。

首先,题主所问要纠正一下,什么叫“湖南为什么没有进入国家中心城市行列?”,提问都问错了,先生。湖南是省,不是市,没有中心省之说,只有中心城市之说,要么问“湖南的长沙为什么没有进入国家中心城市行列?”或者就是“长沙、株洲为什么没有进入国家中心城市行列?”

其次,湖南地处中部,清朝乃至更早一点都是湖广行省也就是今天湖南、湖北两省合称中的一部分,就是说湖南、湖北原先就是一家的,就叫湖广省;是因为清末统治者怕这个湖广省做大了,尾大不掉,才将他分开为湖南、湖北两个省的,就以洞庭湖为界,拿起来一分,洞庭湖以北为湖北、洞庭湖以南为湖南;也难怪统治者害怕,民间有语云,湖广熟、天下足。就是说,湖广的鱼米之乡要是收获了,天下人的衣食就可以满足了。如果说江南是原先的钱袋子,那么湖广就是原先的粮袋子了。湖广时期,国家的中心城市就是在武汉也就是今天的武昌府的位置的,张之洞治下的湖广省府就是武昌的,那时就建了中国最早的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就有了武汉大学的前身、也是近代中国建立最早的国立大学, 1893年设立的自强学堂,张之洞都督府的军队、后勤、商贸中心也都在武汉的汉口和武昌的前身江夏,基本没有长沙什么事的。

第三、解放初期呢,就是在1949年至1954年这五年,国家搞过六大行政区的建制,六大行政区政府或军政委员会对其所辖的省、市、区实施领导和监督,这六大行政区呢包括了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六个大的区域,其中中南就包括了湖南、湖北、河南、江西、广东以及广西,即现在的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海南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七省区。当时的中南局第一书记、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南军区司令员都由林彪一人担任 。中南局的首府就在武昌,那么,为这样一个大的首脑机关配套的科、教、文、卫以及军、警、公、交设施也就都设在了武汉了,长沙即使发展得再牛,还能比广州以及后面的深圳牛?

第四、十一五、十二五时期乃至现在,国家对湖北、武汉的投入是远远大于湖南和长沙的,比如万里长江第一桥,比如二汽、比如武钢,再比如三峡、比如南水北调;一个二汽就是一座十堰市、一个武钢就是一个青山区。就是在当代,广州军区的空军、还有很多的后勤设施也都在武汉,武汉的光谷也是国家战略性的高科技企业集聚区,武汉的九省通衢的交通优势,中科院分支机构最多和世界在读大学生第一名的科教优势,长沙能比吗?就是长沙GDP超过武汉了,又能怎么样?更何况武汉是中国第九个现在是第七位的GDP过万亿的城市呢?

第五、客观的说,长沙是个非常不错的城市,比之原先中南局的广州、深圳差点,跟武汉是伯仲之间的,而且中某种意义上来说,长沙的活力、后来居上的优势更为明显,完全是改开以后发展起来的几家企业,比如远大、比如三一、比如中联、比如九芝堂、比如火宫殿,教育方面,比如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都比武汉的民企和武汉后续发展的大学强,来势也更猛、更具发展的潜力,武汉有过一段很酸楚的徘徊不前的十年,长沙没有,武汉是汲取全省的资源在湖北一城独大,长沙也没有,湖南的各个地级市都发展比较平衡,株洲的中车、衡阳的核工业、常德卷烟都没有迁移到长沙,长沙县还是长沙县,也没有化为长沙市的一个区,还有,长沙的服务业、娱乐业、文化产业一点都不输武汉,应该是比郑州、南昌、合肥、南宁都要强,都要有活力的省会城市了。

第六、先让武汉为中心,过后长沙再称雄!我祝愿长沙越来越好,起码现在是中部地区仅仅比武汉差点的副中心城市吧?


坐看云起于此时


国家中心城市这个概念,看究竟怎么去定义。长沙可以不争这个名义,但长沙又实实在在地履行了它作为湖南省省域中心城市的职责,在这方面,中西部被称为或争抢着“国家中心城市”、“新一线城市”的任何一个城市,没有一个比长沙做得好,我甚至认为这些城市现在叫嚷什么“中心城市”,都是个笑话。

(1)在2017年、2018年全国城市百强市里面,作为中西部省份的湖南省,有长沙、岳阳、常德、衡阳、株州、郴州六市在列,在入榜数量上几乎可以与沿海城市江苏媲美。长沙在带动全省平均发展上,中心城市作用明显。反观湖北,有武汉、宜昌、襄阳入榜,位置更好的鄂东城市、武汉周边城市如咸宁、鄂州,一个都没入榜。再看四川,全国百强城市就成都一个独苗。至于重庆,号称高层建筑数量超过深圳,经济发展明显的也仅限于市区。自己的辖区都带动不了,这符合“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义吗?

(2)之前很长时间以来,网上争强斗狠的城市一般都是成都、重庆、西安,现在乏味了,提起长沙来了?长沙不追求这些虚的东西,什么交通枢纽、国家级、世界级中心城市、中国第几城等等,不是湖南人追求的,湖南是农业省份,洞庭湖平原地区是国家粮仓,所以湖南人低调,以现有条件,GDP总量能进入国家前8,人均GDP能进入前16,也算不错的了,说明农业未来可期。而长沙,GDP总量排各省会城市前六,人均GDP进入前15,成为中国15个达到初等以上发达国家水平的城市之一,这方面重庆、成都、西安又如何能比?

(3)再来看看房地产给GDP带来的影响,长沙一直就是国内房价控制得最好的城市之一,而湖南的地级市房价只相当于四川一个县级市的房价,在中西部,湖南和长沙的GDP受房地产带来的数据影响,比其它省自辖市、省会城市要小得多。老百姓得到的是实惠。

(4)中西部各省会城市、自辖市,还是脚踏实地的先带动本省本市发展吧,别好高骛远的去攀比。在网络、信息、交通如此发达的年代,少来点自我感觉良好,让人觉得是坐井观天的盆地意识。比如,成都人觉得重庆是“穷庆”,觉得成都比南京发展要好。重庆人觉得成都是吸全省的血,重庆比长沙发达15年,光看GDP总量有意义吗?江苏整体的富裕程度,南京要吸几口血,分分钟冒尖。长沙若要合并长株潭,重庆又如何比总量?

(5)如果从地理位置上来讲,中国中心的城市,就是西安,未来真正能象北上广深那样,影响波及全国的后起之秀,还得看西安。重庆可能会对西南有些影响,但毕竟是山区,设直辖市更多的作用在于从四川独立出来,解决与成都的纷争。至于成都,受盆地周边山地及盆地气候的局限,还是重视环境保护为好,毕竟四川的风景旅游是四川最具价值的宝藏,仅凭这一方面,四川就不会差。湖南呢?农业省就农业省,吃饱了,吃得便宜,还用急着担心什么其它?如今象湘、资、沅、澧四水那样清澈的江河,国内能有几条?突然想起20年前某个明月当空的夜晚,一个内蒙古司机在沅江的一个渡口,将大货车开到水里去了。早上当地人问他怎么回事,回答:我当时以为是条马路,我从来没见过这么这么宽这么平的马路,一时兴起,就冲下去了。。。。。






星歌看球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目前我国共有九座“国家中心城市”,分别是位居华东地区的上海;华北地区的北京、天津;华中地区的武汉;中原地区的郑州;西南地区的重庆、成都;西北地区的西安以及华南地区的广州。至于湖南则整体位于“华中武汉”和“华南广州”两座中心城市之间。

其实就我个人认为,湖南没有城市进入“国家中心城市”的序列,并不是因为其经济原因。相比之下湖南省省会长沙去年的经济总量已经突破万亿,而相反被入选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河南省省会郑州和陕西省省会西安的经济总量均低于长沙的经济总量。由此可见,能否入选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其城市的经济实力只是衡量的标准之一,但很明显并不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

而就我个人观点,长沙目前没有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其自身地理位置的原因和其自身城市影响力不足所导致。就比如说湖南规划的“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战略,这几年并无实质性的进展。这样一来就更不用说长沙对省内其它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当然武汉、郑州和天津等城市也面临自身城市影响力不足等问题。就比如说武汉经济影响力勉强覆盖到湖北鄂东地区,至于鄂西地区的城市经济发展重担还主要以襄阳、宜昌两座城市为主。

再者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目前我国九座“国家中心城市”当中,武汉和广州距离长沙都不算太远。而根据数据调查统计,长沙距离武汉和广州分别只有三百四十公里和六百四十公里。再加上长沙还处于两座城市正中间,更是让其自身的城市影响力发展陷入瓶颈当中。

无独有偶,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长三角”核心城市南京和杭州身上。南京、杭州都是我国老牌的发达省会城市,但两座城市均不是“国家中心城市”。至于答案显而易见,无非是因为两座城市距离上海太近。而俗话说得好:“背靠大树好乘凉”,但也有一句话叫做:“大树底下不长草”。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国家中心城市”的设立只是为更好地帮助地区的经济发展,而湖南则处于武汉、广州两座“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之内。相信未来随着武汉、广州两座“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其城市经济影响力也愈发强劲,自此湖南也会随之而迈上经济发展的快速通道。


抵制抵制地域黑


题目应该修正一下,应该是长沙为什么没有进入国家中心城市行列。

因为国家中心城市是一个综合考量,不是说你经济厉害就可以入选,深圳作为四个一线城市之一都没有入选。

什么是国家中心城市:官方的城市等级划分

国家中心城市的关键词:核心、中心、枢纽、门户、国家使命、国家形象。

国家住建部认为,国家中心城市是我国城镇体系中最高等级的核心城市,在金融、管理、文化和交通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中心和枢纽作用,在推动国际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门户作用。

而国家发改委认为,国家中心城市是指居于国家战略要津、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代表国家形象的现代化大都市,把考虑的维度说得更加具体。

2010年,国家住建部明确提出了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他们是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和重庆。

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国家发改委及住建部先后发函支持成都、武汉、郑州、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至此,国家九大中心城市定下来了。九大城市中只都是省部级的直辖市或者副省级城市,只有郑州是地级市,而且上一年度并未进入GDP万亿俱乐部。

我们有理由相信,国家中心城市还将扩大范围,而且对城市的级别和经济总量没有硬性要求,更多的是综合实力的考量。

长沙为什么不提创建国家中心城市了?

国家中心城市设立不只是考虑经济地位,还有战略地位,政治、军事、交通、文化、人口、对外交往的考虑,以及是否有辐射的功能,长沙输在区位。

根据相关政府文件,之前已经明确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有厦门、长沙、南京、杭州、青岛、济南、沈阳等七座城市。这些城市,无论哪一座城市入选,都可以找出足够的理由,都不会太让人意外。

但是具体来看,还有他们各自不同的实际情况。南京、杭州的实力毋庸置疑,但是因距离上海太近,区位上没有独特的优势,暂时不会获批;厦门的体量尚不足以支撑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青岛和济南还需要时间的考验;沈阳作为东北的希望,下一获批的呼声很高。



而长沙2017年就进入了万亿俱乐部,经济总量比郑州要大;人均GDP方面,2017年长沙为13.5388万元,而郑州仅为长沙的2/3。长沙完全有实力进入国家中心城市。


中原城市群

但是在人口规模方面,郑州比长沙多出仅200万,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方面,郑州也要比长沙高出200多亿远来,郑州引领的中原城市群人口规模有一亿多人,因此,郑州在城市的承载力、辐射范围方面比长沙要强不少。而且长沙因为距离广州和武汉都不远,造成了大树底下不长草的劣势。最后,从地区均衡的角度来说,中部地区有了武汉和郑州,长江中游城市群有了武汉,长沙短期内入选国家中心城市的难度较大。


长沙中游城市群

长沙也许是认识可能性不大,而且深圳、南京、杭州 、苏州、青岛、无锡经济排在长沙前面,同样没有入选。因此,长沙转而进行更加务实的“三个中心”创建(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国家创新创意中心、国家交通物流中心),只有在练好自己的内功的时候,在国家话语体系中才更有分量!

口号喊得震天响,不如撸起袖子加油干!


老左说长沙


建议看看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最近十年国家大型城市GDP排名,除了郑州外,其他城市基本上一直在前十。重庆改革开放前一直在前五。成都武汉基本上在8-10名。长沙在1978年全国前20找不到在哪里,甚至低于烟台。1998年前20还是看不到,甚至低于佛山。2008年长沙还是在前20看不到,甚至低于烟台济南。直到最近几年才看到长沙进前20。说了这么多,只是想告诉你,长沙也就是最近几年爆发而已,刚刚进前20就按捺不住了?我建议湖南人还是低调一点,埋头苦干,把长沙建设好,早晚会得到承认,进不进中心城市不重要,经济上去了老百姓生活幸福比什么都值得!


深圳投资客


从国家中心城市分布图就可以找到答案,四大直辖市和广州是首批国家中心城市,现在是元老级别了就不在引用作为讨论借鉴。

新增的郑州、武汉、西安、成都四座城市均位于中西部地区。如果算上重庆,那西部地区就有三座国家中心城市。

然而这并不是开启了同地区多中心的格局,原因在于区划细分,西部被分为西北和西南两大地区。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同地区


是允许多个国家中心城市的,但是湖南省归属于中部崛起战略区,由于区位优势明显,靠近珠三角的地理位置并非难以发展之省。

因此作为均衡经济大省来统筹布局,结合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株潭一体化等战略规划,湖南发展前景明朗,发展趋势强劲有力。就普通经济发达地区江苏、山东、浙江等省均未设立国家中心城市。

尽管同属于中部的郑州被“破格”提拔为国家中心城市,但这是有原因的,就算不说,想必大家也心知肚明。而武汉成为中部地区的国家中心,这不算太突然,毕竟此前已被文件列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

长沙与武汉、南昌等城市正在构建“中三角”,有望成为中国第五大战略城市群。未来还将抢抓“泛珠三角”、“泛大湾区”等国家层面顶级战略优势,加快建成中部地区第一强省。

随着地域优势战略浮出水面,湖南自然会以全省范围内统筹兼顾作为首要任务,大力推动与“泛大湾区”的交流,增强全省城市均衡率,有力提升郴州、永州、衡阳等临粤城市综合实力。

加大力度建设长株潭一体化,着力支持邵阳、怀化、常德、岳阳等市建立区域性中心城市。


正能量贡献者


首先指出一点,提问本身就有问题,不是“湖南”为什么没有进入国家中心城市行列, 而是长沙为什么没有进入国家中心城市行列?

我早就分析过,我国目前是9个国家中心城市,但是未来至少会有15-20个国家中心城市,以及60-70个区域中心城市。

未来会出现多个强二线城市,会迈入一线城市的行列,同时又是经济强省的省会、国家中心城市、国家科技创新城市。会形成一个叠加效应,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而长沙,毫无疑问,再此城市之列。

1、以下城市都有可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除了目前的京津沪渝,以及成都、武汉、广州、郑州、西安这9个国家中心城市之外,我早就在专栏中分析过未来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合肥、南京、杭州、宁波、厦门、福州、贵阳等城市也有可能迈入国家中心城市。

2、长沙有实力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湖南地处中部,交通发达,紧靠珠三角,区位优势明显,长沙迈入国家中心城市,不足为奇!

从目前长沙的经济体量来看,仅次于广州、成都、武汉、杭州、南京五个省会城市,排在全国省会城市第六位。

总结:

长沙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只是时间问题,即便是我国只有9个国家中心城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必然还会出现至少10个一线城市,长沙无疑再此之列!


蒋昊说经济


国家中心城市。

一定要告别单一面积大、人口多、经济总量大指标体系。

一、国家中心城市。能否输出思想、文化、产品、资本

二、国家中心城市。能否提供教育、医疗、交通、信息服务

三、国家中心城市。其经济发展方式是否值得推广四、国家中心城市。能否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科学技术竞争。

科学、系统、全面解读中心城市,看看长沙在国家层面的地位。

中心城市先要细分:

1、行政中心:比如首都、省会。 长沙,湖南省省会,国家级城市群中三角核心城市,中部第一个国家级新区。

2、交通中心:城市地理位置,交通辐射半径、航空输送量、高铁发班数、公路、水运量等。

3、经济中心:经济总量、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是否值得对外推广)、对外投资情况。

4、科教中心:985、211高校数量,本科院校学生总量、科技成果的数量及质量。

5、金融中心:资金总量,金融产品。

6、文化传媒中心:传媒的发达程度、受众数量、传播影响力 湖南广电新跨越:三家卫星频道,芒果TV台网融合新标杆。

7、制造业中心:尤其是高端制造业的水平、总量、特点 中国工程机械第一城、 汽车产业第六城、 全国智能住宅产业化中心

8、服务中心:包括区域性机构,现代服务业发达程度,市场发育程度。

9、创新中心:创新平台、创新要素 中国六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之一 发明专利省会第四,高新技术产业占到长沙工业的六成以上份额,成为长沙经济的核心增长


长沙乐趣事


这个提问有些问题,应该说为什么长沙没有入选国家中心城市,而不是湖南!目前国家已经确立了九个中心城市!他们分别是2010年确立的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天津,以及2016年确定了支持成都,武汉,郑州,西安建立国家中心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发展定位,不是单一以经济发展为依据,而是城市发展的综合实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吸引外资,人才引进,对外交流等多方面!此外对于本地区经济发展有带动和引领作用!

相比较而言,华中地区,长沙影响力和辐射力,都不及武汉的力量大,这就很容易理解长沙没有入选国家中心城市!

从未来国家发展规划看,华东有上海,华北有北京,天津,华南有广州,华中有武汉,西南有成都,重庆,西北有西安,中部有郑州,未来唯一缺的就是东北地区!

就城市发展空间而言,沈阳,哈尔滨,长春,大连最有希望入选!而大连虽然经济第一,但是辐射力有限,位置因素!而且按照城市发展规划,长春,哈尔滨,大连仅有六七百万,沈阳未来规划人口到达1千万,为东北地区唯一特大城市!所以未来沈阳有望成为第十个国家中心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