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聯4」外,為何我們預測這部小眾文藝片將成「五一檔」亞軍?

上映第二天,截至11點,《何以為家》票房逼近1700萬

這成績不算多驚人,但已足夠驚豔。

儘管今日有《雪暴》、《動物出擊》等新片上映,《何以為家》的排片也只是從首日的14.1%,下降到11.2%,單日票房與排片依然位列第二。


「復聯4」外,為何我們預測這部小眾文藝片將成「五一檔」亞軍?


▲ 數據截圖來自貓眼專業版


藉著這個國產片普遍低調的五一小長假,《何以為家》破億已成定局。至於最終的高度,則是各種因素綜合的結果。

一個現象是——

《何以為家》的成功,不是出奇制勝,而是將套路玩得純熟。

某種程度上,這更值得肯定。

抖音!抖音!


4月25日,《何以為家》單日在貓眼電影的想看人數增長,達到了30222人

如果你時常關注想看指數,就明白對於一部小眾電影,單日達成這個數字,有多驚人(沒錯,不止驚豔了)。


「復聯4」外,為何我們預測這部小眾文藝片將成「五一檔」亞軍?



同日,抖音短視頻熱搜榜,#何以為家看哭了#以絕對優勢登頂榜首。


「復聯4」外,為何我們預測這部小眾文藝片將成「五一檔」亞軍?



我們必須承認:這兩者之間一定存在必然的關聯。

而這也意味著——

一年多來,抖音作為影視營銷一直試圖攻克的山頭,在這一天,終於被攻克了。

當抖音可以對終端的購票產生最直接的影響,那麼我們便可以名正言順地,將其歸入到新的影視營銷鐵律中去了。

事實上,這其中的關鍵還在於:《何以為家》的抖音操作,並沒有任何新奇之處。

片段剪輯+字幕解說、影院哭成一片的觀眾特寫、女觀眾映後邊哭邊接受採訪等等。

「復聯4」外,為何我們預測這部小眾文藝片將成「五一檔」亞軍?


「復聯4」外,為何我們預測這部小眾文藝片將成「五一檔」亞軍?


這當然首先得益於,影片本體的情感共鳴與情感衝擊力。

「原生家庭傷害」的話題在國內愈發廣泛地被討論,大眾對於童年經歷,有了更強的表達欲。

在評論中,也能看到很多觀眾關於「生而不養」的有感而發。

這些最真實的評論,才是抖音影響購票最有力的那個原因。


「復聯4」外,為何我們預測這部小眾文藝片將成「五一檔」亞軍?



這樣的操作(尤其是觀眾看哭的畫面),此前很多影片都有過主動甚至刻意的嘗試,但顯然,並非次次奏效。

於是,這也間接證明了另一箇舊觀點:不是所有影片,都適合抖音營銷。

而此前,【深水娛樂觀察】也在舊文中總結過抖音營銷的幾大原則——

押寶官方賬號與明星號召力帶動熱度,不如和手握資源與創意的短視頻MCN機構合作;照搬模仿抖音熱門,不如打造與自身屬性貼合的新魔性,尤其是音樂和舞蹈;為傳播找到一個核心的情緒點或話題點,爆哭、爆笑、儀式感、土了吧唧,只要具有大眾情感的普適性;要麼模仿難度低(比如土味情話誰都可以說),要麼互動感超強(比如和古裝劇隔空互動),要麼儀式感做足(比如打卡去電影院痛快哭一場)。最後,抖音營銷說白了,就是不僅要肯花錢,還要花對錢。這裡的花對錢不等於大把燒錢,而是思路的轉變。從“純靠自身影響力空手套白狼”,到“如何靠好的創意內容與KOL引導,繼而激發UGC的大量跟進”。
深叔,公眾號:深水娛樂觀察《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帶來的幾點營銷新啟示



「復聯4」外,為何我們預測這部小眾文藝片將成「五一檔」亞軍?



而若要找一個最直觀的經驗,顯然就是——

如果這是一部催淚的作品,那麼就務必在抖音作為一番吧。

一些應該被寫進營銷法則的細節


下面三張想看用戶畫像的截圖,依次來自《何以為家》、《後來的我們》與《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各線城市的比例基本一致,除了《何以為家》因為題材類型,在一線城市更受青睞。

另一個共通點是,三部影片的女性想看比例,都超過了六成。

這也基本成為了又一條,我們日後判斷「非大片爆款」的營銷鐵律。

「復聯4」外,為何我們預測這部小眾文藝片將成「五一檔」亞軍?


「復聯4」外,為何我們預測這部小眾文藝片將成「五一檔」亞軍?


「復聯4」外,為何我們預測這部小眾文藝片將成「五一檔」亞軍?


回到《何以為家》,還有幾個關於選擇的營銷細節,值得記下。

先是檔期選擇。

很長時間來業內的一個共識是:小體量影片不湊週末的熱鬧,提前一天週四公映,甚至選擇週一這樣的錯峰公映。

《何以為家》在五一檔前一天上映,率先釋放的好口碑,讓其在第二天與《雪暴》《下一任:前任》等國產電影的競爭中,佔據了印象分的優勢——這優勢看似微妙,實則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影響大局。

而這裡的一個原則是——

不懼口碑的優質作品,才有資格選擇提前一天公映。質量不佳的小眾電影,與其試圖早一天「多撈一點算一點」,不如老老實實週末開畫。


「復聯4」外,為何我們預測這部小眾文藝片將成「五一檔」亞軍?



接著,依舊是老生常談的,片名選擇。

《何以為家》的原片名為「迦百農」,這樣一個聖經裡的地名,或許在黎巴嫩家喻戶曉,但在中國,勢必曲高和寡。

所以某種程度上,片名的修改,拯救了這部電影的中國票房。

而即便嚴格看,「何以為家」這個片名都堪稱「三精」:精練、精準、精妙。不僅貼合影片主題,更是中國語言文化的集中體現。

對比臺灣的《我想有個家》與香港的《星仔打官司》(…),更是碾壓。


「復聯4」外,為何我們預測這部小眾文藝片將成「五一檔」亞軍?



再一個細節,是slogan的選擇。

《何以為家》的首張中文版海報,slogan為——

願每一個孩子都被溫柔以待。

而定檔之後的海報,slogan改為了——

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下來了我。


「復聯4」外,為何我們預測這部小眾文藝片將成「五一檔」亞軍?



一般而言,改動主slogan並不是多數人的選擇。這意味著主打點位的用力不均。

不過,《何以為家》前後兩個slogan的改變——從更泛泛更雞湯的溫情向,改為更直白更有力的臺詞——不管是既定策略使然,還是臨場決定的更改,顯然在最終效果上,是賭對了的選擇。

儘管,我們沒法去量化一條切中要害的slogan,到底為影片帶來了多少票房,但這樣的嘗試,無疑給了業內一個啟示——

直白、精準,別老想著玩文字遊戲自嗨,讓觀眾一眼看到便明白電影的主題和內容,才是優質營銷文案的價值所在。


「復聯4」外,為何我們預測這部小眾文藝片將成「五一檔」亞軍?


▲ 看完影片的觀眾,對小男主的這段臺詞普遍印象深刻

這也證明了選擇臺詞作為slogan的有效


最後,是營銷週期與節奏的選擇。

《何以為家》4月15日宣佈定檔,到正式公映,不過短短半個月。

這半個月裡,影片在物料發佈與營銷動作上,都堪稱密集。

具體的表現在此不再贅述,但值得總結的是——

未來的影視營銷,會越來越傾向於短小精悍的快刀斬亂麻。

事實上,這本就符合電影「衝動消費」的短平快體質,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