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对孩子真的有用吗?

Miss张小豆


现在这个年代,报早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了。十个妈妈有九个都会问:“到底有没有必要给孩子报早教?早教对孩子有用吗?”


大众普遍的心理活动是这样的:一个早教班那么贵,这么小的孩子懂什么?能学啥?在家里多陪陪孩子不是一样的吗?花那么多钱还不如带宝宝多去外面旅游走走,或者多买点玩具。很多报过早教的妈妈给出的回复也不同:有的会说完全不值得;有的会说很一般,报不报都可以;也有的会说应该报。


到底什么是标准答案呢?作为多年的早教业内人士,今天四喜爸爸来把这件事情讲清楚,让大家心中有数,不要人云亦云,为了自己宝宝的发展,找到属于自己的标准答案!


首先,我们要明确:报早教课 ≠ 早教!这是两个概念。我们要准确的知道,什么是早教,到底有多早,谁来教,教给谁,教什么,怎么教!


早教教什么?

早期教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你教我学!是帮助宝宝进行生理与心理的全面发展,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身心发展。例如,发展宝宝的体能,发展身体的协调与控制能力,发展语言、想象力,建立安全感,培养社交能力、促进健康人格的树立,等等。早期教育是通过适合婴幼儿的活动与游戏,让宝宝发展地更健康,更全面、更有能力,是人一生当中最重要的基础教育。很多家长把早教理解为骗人的伪科学,觉得是近几年兴起的时髦玩意。其实早期教育是建立在儿童发展心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体系,它最重要的教育对象是家长!西方对于婴幼儿发展的研究已经有一百多年了,在国内开始普及也就大概20年。家长有这样的理解,是因为对婴幼儿早期发展的科学知识,缺少基本科普。


早教要多早?

对应多大年纪的孩子?一般意义来讲呢,早期教育是针对0-6岁的儿童。其中0-3岁是婴儿期,3-6岁是幼儿期。婴儿期与幼儿期的发展重心是不一样的!0-3岁的早教,重在给宝宝建立一个发展的基础;3-6岁的早教,是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进行个性发展。打个比喻来理解,0-3岁的早教,就像给手机安装处理芯片,3-6岁的早教,就像围绕这个处理器芯片去搭配不同功能和外观的部件。手机的性能好不好,是处理器芯片决定的;其他的部件如何搭配,也要依赖于芯片的处理能力和特点。0-3岁的发展,会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更广义的早教年龄,可以是-1岁 - 8岁,很多学术领域把孕期(-1岁)的教育也归入了早期教育;6-8岁甚至是到10岁的发展,也被认为是早教的延伸。


早教有那么神奇?很多人对婴幼儿发展的基本科学知识没有过了解,有兴趣可以看看四喜爸爸之前写过的两篇科普:有哪些父母一定要知道的婴幼儿发展科学知识!

https://www.toutiao.com/i6677928446481400332/?group_id=6677928446481400332

https://www.toutiao.com/i6677935005529801219/?group_id=6677935005529801219


早教谁来教?教给谁?

这个问题有两层含义:

  • 从宝宝的发展来说,当然是抚养人对宝宝进行全面教育了,抚养人是宝宝发展的关键,尤其是妈妈!西方在上个世纪最早提出了“育儿商”的概念,育儿商是指人们在育儿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和能。 不同家长“育儿商”的高低,决定了婴幼儿发展的好坏与上限!因为家长对于早期教育的理解格局与教育方式,决定了孩子的发展高低与走向。文化素质高、有修养、能更快接受时代新信息的家长,往往能带出发展更优秀的宝宝。

  •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要想更好的帮助宝宝进行全面发展,家长也是需要学习的!育儿这件事情真的是要学习的,宝宝不会坐在哪里自己就变优秀了。作为抚养人,你对宝宝的早期发展教育投入了多少,就会有多少收获。家长投入的多少,最后就会变成宝宝的发展差距。错过了投入的时期,最后也无法弥补了。因为婴幼儿的基础发展窗口就是在0-3岁,就好像身高发展窗口在青春期之后就关闭了,错过就是错过了,20岁还想长高是不可能了。那么家长如何学习呢?自学是一种方法,与其他抚养人保持育儿的沟通交流也是一种方法,去好的早教中心得到帮助也是一种方法!最好的方式,是一起来!但前提是你要对早教有正确的认知与理解。否则就像去健身房使用各种锻炼的器械,自己不懂又没有人指导,可能和在家里举哑铃差别不太大。

要想做好早教,家长首先要了解自己孩子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他正在经历哪些生理与心理的发展变化。要知道,0-6岁的婴幼儿有许多发展关键期,尤其是0-2岁的宝宝,每个月都会有很大变化!如果你作为家长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目前在发展什么,又如何帮助他发展呢?


早教怎么教?

【1】明确宝宝目前所处的身心发展阶段

2岁宝宝的脑重量已经发育到成人的75%了,2岁前的每一个月,宝宝都会有很大的身心发展变化,并从2岁后开始放缓。身心发展可以简单理解为生理与心理的发展,家长要知道自己宝宝目前正在发展什么。例如,一岁半的宝宝,进入了下肢力量的发展高峰期,接下来应该能跑步了,身体的平衡与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手部的精细运动能力也有很大提升,可以自己用餐具吃饭了;即将进入语词爆炸阶段,每个月能学会20多个新词,开始单句表达;自我意识逐渐变强,知道自己是独立的个体,开始进入叛逆期;认知与情感都进入了新的高级阶段,等等,这些都属于身心发展。家长要随时清楚自己宝宝处在0-6岁什么样的发展阶段,该阶段在发展些什么。这是一切早教的前提!

【2】掌握如何与宝宝有效亲子互动

很多时候,是我们在玩孩子、逗孩子,而不是在陪孩子玩。有效的亲子互动游戏应该顺应宝宝目前的发展,并有准确的推动作用,然后坚持有效的重复。还是拿一岁半宝宝举例:对下肢力量发展需求,我们可以每天保证充足的体能活动,可以牵着他爬楼梯,可以踢球,可以做一定距离的来回往返跑游戏;手部精细动作,可以用简单的手工活动进行锻炼,过了口欲期可以探索色彩颜料,或用小米粒、小豆子开展小游戏;对应这个时期的语言发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绘本?怎样给这个阶段的宝宝讲故事?有哪些歌曲可以培养他的语感,等等。大家可以看到,有效亲子互动就在宝宝的日常生活中,它很平常。如果家长的早教知识充足,是可以根据宝宝目前的发展阶段与家庭环境条件,自行去设计开展互动游戏的。有目的的早教与无目的的日常陪伴,日积月累就会产生很大的发展差异。

【3】了解自己宝宝的气质特性

宝宝并不是要等到长大才有自己的气质特性,每个宝宝一出生就会有。婴幼儿的气质类型是遗传基因决定的,气质类型的划分有几种流派,家长可以搜索进行学习了解(婴幼儿气质类的科普,欢迎关注四喜爸爸)。从宝宝出生开始,家长就应该给宝宝提供社交机会,尤其是与其他宝宝进行的社交互动。以此观察对比他在家中的日常行为表现,能更容易了解孩子的气质特性。只有对自己的宝宝足够了解,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引导与教育。


早教中心是干嘛的?

早教中心和游乐场的功能是完全不一样的,许多报名了早教中心的家长也并没有弄明白。早教中心给予家庭的早教支持主要体现在两点:一个是环境支持,一个是课程支持。

【环境支持】宝宝的成长环境,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 自然环境包括宝宝运动、游戏的空间,各种教具与游乐设施。大部分的早教中心,平时不上课也是可以进行free-play(自由活动)的。相比在家里狭小的空间,早教中心更大,而且地面与墙都做了处理,各种软包教具比宝宝在家爬沙发要有锻炼价值的多。尤其是在宝宝2岁之前,应该坚持多带宝宝去中心活动,这会很大的促进宝宝的生理发展。

  • 社会环境是宝宝与早教老师,与其他小朋友,与其他家长形成的社会关系,相比家庭内部的亲子关系,这是非常重要的补充。同时对于家长也是,可以认识更多别的家长互相交流沟通,可以认识很多别的小朋友,可以认识很多老师,寻求更专业的早教支持。这些都是家庭早教无法做到!


【课程支持】

好的早教课不是让孩子学东西,是让家长学。课程里的游戏,其实都是亲子互动的演示,而且适龄班级的游戏也应该是适龄的。家长应该学会这些游戏方式,了解游戏背后的教育目的,然后回家来重复亲子互动。当你学会十几首互动儿歌,十几种适龄的互动游戏,十几种美术探索的方式,在家里与宝宝的陪伴质量会更高,自然而然的在日常生活中就会早教了。另外,早教课堂也是观察自己宝宝发展变化的一个好机会,还可以与其他同龄宝宝进行对比观察,这样可以更了解自己宝宝的气质特性与发展特点。

很多家长报了早教课,就是带孩子去玩玩,没有合理的运用早教中心的功能。课上不互动也不学东西,课后也不和指导师沟通宝宝的发展情况,两年下来自然觉得用处不大。当然,找到一家优秀的早教中心也是不容易的,这个与品牌无关,主要还是看机构的能力与实力。遇见一个好的指导师,能参与宝宝的发展成长,更是难得美好的事情。

总的来说,早教中心还是非常有意义的,对家庭的早期教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它无法替代抚养人日常对宝宝的早期教育互动!


找到你心中的答案!

现在这个时代,宝宝发展到2岁的差别已经非常大了,差别来自哪里?就来自家庭的教育意识和观念,来自对于早期教育的理解与投入。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上来!

【Q1.到底有没有必要给孩子报早教?】

如果你把孩子发展好坏的结果,都寄托在报早教上,那报早教不会给你想要的结果。

如果你想通过早教中心,更了解早教,那是很有必要的!前提是要找到一家好的早教中心。把早教课程里的东西,带到日常生活中去。

如果你对早教已经非常了解了,知道自己孩子的气质类型,知道如何构建依恋,知道如何帮助孩子度过各个发展关键期,对于社交环境有别的补充,那么报早教并非是必要的。

【Q2.早教对孩子有用吗?】

现在还在问这个问题的家长,最需要早教的可能不是你的宝宝,而是你了!很多早教理论其实都是一百多年前的研究成果了,我们来看看上个世纪那些杰出人士,是如何看待早教的吧:


“婴儿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迟了两天。”

——巴浦洛夫(1849 - 1936)【1904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奖,前苏联生理学家,心理学家】


“所有的孩子生来都是天才,但大多数孩子在他生命的最初6年里,天资被磨灭了。”

——布克梅尼斯特.富勒(美国教育家)


“很多事情如果在婴幼儿期没有学过,是不可能学会的,幼儿园教育已经太晚了。”

——井深大(1908 - 1997)【索尼公司创始人,日本教育家】


“人生头三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阶段,胜过三岁以后至死的总和。”

——蒙特梭利(1870 - 1952)【意大利幼儿教育思想家与改革家,意大利第一位医学女博士】


“没有什么比抚育有三年的孩子更重要。”

——莱斯利·怀特(1900 - 1975)【美国人类学家,社会进化论与新进化论代表人】


“现在的我距离5岁的我不过一步之差,而从新生儿到5岁的我确实万里之遥。”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评论家】


早期教育在中国的普及是非常落后的,所以你一定要去了解什么是早教,了解婴幼儿发展的知识,不要听别人说!然后,你就会发现早教有多重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早教方式。


四喜爸爸的早教课


我一听早教两字下意识联系到早教中心误导孩子父母。从胎儿时期到三岁,胎教到早教,被身边的那些机构不断营销。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我个人认为不必要花钱送孩子去早教,父母就是早教最好的传授者。父母的一言一行不用说孩子都看在眼里,父母多抽时间陪孩子玩,多一点言语交流,多一点互动,教育效果比早教机构好得很。我女儿七八月的时候,每次上楼我都会从1数到10,她一岁半会数数。我认为是她常听我数数,久而久之就耳濡目染。每个孩子的性格不一,到早教中心也不是得到如你所愿的效果。


静女其姝47


我个人觉得早教有用!但是我说的早教不是非得去早教中心,而是父母给予孩子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比任何早教中心的老师来的更实际!妈妈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井井有条,那么孩子长大后也会把自己的家弄得一尘不染。妈妈和爸爸的感情很好,恩爱有加,互相理解、照顾,那么孩子长大后也会处理好和他另一半的感情生活。

孩子受父母的影响非常大,这种耳濡目染、言传身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够引导孩子如果去做!

去早教班,也是家长对自己不自信的表现,他觉得自己教育不好孩子,得找专门的老师来教育。我想对家长说,相信自己,你可以的!你只要做最美好的自己,便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谢谢!


心血管内科主治医生


早教是有必要的。

首先说明一下,早教并不是让孩子去学习语文数学英语。

我理解的早教,应该是带孩子去认识这个世界。

最先的教育是胎教,给孩子听听音乐,讲讲故事。我两个孩子我都给放音乐听,音乐比较激动的时候,胎动也会增加。

然后就是孩子出生以后的教育。这里的教育不是让孩子坐在凳子上认字或算加减法,而是让孩子认识不一样的世界。

比如:出生那几个月,让孩子看看各种颜色的卡片,只是看看,跟他们说说;

过几个月让他们听听各种声音,不用特别的道具,下雨的时候听听雨声,开门的时候听听开门声;不同物体的撞击声;小鸟的叫声等等。

去户外的时候,给他们介绍路上的建筑,植物等等。

去超市给他们介绍各种东西,吃的用的。

在马路上告诉他们红绿灯是怎么回事儿,在路上奔跑的除了小汽车,公交车,还有自行车,电瓶车等。

看到城市建造,告诉他们房子是怎么造起来的。

去动物园看看动物,告诉他们动物的名字,并且让他们知道要爱护动物。

有空在阳台上种点蔬菜花草,让孩子感受植物的生长,或索性让孩子自己动手,告诉他们我们吃的蔬菜就是这么来的。

告诉孩子这个世界的规则,不跟陌生人讲话,不拿别人的东西,尽量让孩子学会分享,等等。

以上等等。



至于早教机构,我家大宝两岁多的时候,去上了拖班。他说话很晚,到两岁多了,只能说一些很简单的句子,大部分时候是用一两个字来表达,但去了拖班之后,不到一个月说话就很流畅了。所以我觉得环境也很重要。

现在不像以前,邻居串门很多,同一个地方的小孩子都在一起玩,能跟同龄人交流的机会也多。所以如果没有这样的环境,那还是有必要给孩子创造一个的,不管是去拖班,还是早教机构。

但,不建议超前教育。之前给我家大宝学习过认字卡片,一开始他还蛮有兴趣的,时间久了就出现排斥的情况,我也渐渐放弃了。

现在他上小班,我给他报了跆拳道和画画课,都是以玩乐为主的。不求他能学到什么,只希望他能感受运动和艺术的力量。


YQYsmama


早教对孩子肯定有用。


我是一位3岁萌宝的妈妈,从孩子1岁半开始上早教课的,目前上的是运动课。

我自己在选择给孩子报不报早教中心上课的问题上也纠结过。

毕竟我是全职带孩子,很多早教方面的理念我自己可以边学习,边教孩子。

我也非常肯定地认为:

日常生活是孩子最好最自然的早教,父母和家庭才是孩子早教的主力军。

陈忻博士的观点:对孩子充满爱的照料,让孩子身体、智力和社会化情感等方面均衡发展,从长远来看,这才是最好的早教。

说说我为什么最后选择给孩子报了早教课呢?

我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后,带孩子上早教课,是给孩子提供一个多样化的早教学习环境,毕竟早教中心5-8个孩子一起上课玩耍的环境对孩子的社交能力发展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我们牢记早教的目标是培养一个均衡发展的孩子。

所以上不上早教中心的课并不是重点,关键是我们是否让孩子在各方面都有机会尝试、学习和锻炼。

上了早教课,就当是对孩子早教的一种辅助手段,不要将所有的早教目标都寄希望于上早教课。

基本上一周一次的早教课,一节课45分钟,你希望3岁之前的孩子通过这点时间能真正改变什么呢?

不纠结上不上早教课,但是要肯定我们必需重视孩子的生活早教,不管多忙,每天有一段高质量的陪伴时间,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到来自父母的早教。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我是萌妈百宝箱,80后全职妈妈,头条号原创作者,亲子阅读推广人。更多走心的育儿知识请查阅我的头条号文章,欢迎点赞、关注我,期待你们的走心评论。

萌妈百宝箱


早教,是最近今年才流行起来的一个概念。

因为孩子,我开始关注早教的知识。

2-3岁期间是宝宝学习口语的最佳年龄,有专家指出儿童教育越早越好。

我国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幼儿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起点,其教育目标应是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进一步教育打好基础“。

我认为早教对于孩子是有用的,但是早教的模式不仅仅限于早教机构。

现在早教机构很多,市场上的早教机构琳琅满目,有时候父母选择起来也是货比三家。

有时候,每个孩子自身特点都不一样,这样就导致有些孩子上早教班有用,有些孩子上早教班没有用。

个人觉得这种事情不能一概而论,对于孩子上早教机构,我持保留意见。

我个人比较推荐父母自身多多积累一些早教书籍。

推荐一些早教书籍:

1、蒙台梭利早教系列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早教系列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蒙台梭利早教系列
《童年的秘密》——蒙台梭利早教系列
《发现孩子》——蒙台梭利早教系列

《有吸收力的心灵》——蒙台梭利早教系列

2、儿童财商系列,提高孩子财商。

《小狗钱钱》《穷爸爸富爸爸》

3、孙瑞雪系列

《爱和自由》、《捕捉儿童敏感期》、《心智成长丛书》、《蒙特梭利教具操作VCD》等等,《自由中的规则》、《再说敏感期》、《我们都是孩子》

孙瑞雪是蒙氏早教的实践者,也是我们推广较多的早教知识传播者之一。

4、其他关于早教的好书。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孩子,你慢慢来》

简而言之,早教就是爸爸妈妈用科学的方法陪孩子玩,还能学到知识就是早教。


女人知心事


早教对孩子有没有用?这是一个假命题。这个问题被很多家长问过,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1.我们先不说早教课程有没有用?先来说一下早教场地,每一家早教机构装修都是符合儿童这个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的。里面有很多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教玩具,孩子们在早教机构大厅就可以玩耍。而且这些教玩具大多都是国外的,不是说崇洋媚外,而是在早教机构你能见识到很多新奇的创意的教玩具。试想一个城市里面,哪个地方装修的如此符合儿童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呢,无一处不是考虑孩子的需要而装修的。



2.在早教机构会遇到关心育儿的妈妈群体。你会认识到很多志同道合的妈妈,一起探讨东西方的科学的育儿方法。也能一起聊聊婆媳关系,聊聊全职妈妈的辛苦。



3.孩子认识到很多新朋友,早教机构是孩子的第一个小社会。有朋友,有打人有争东西,也有分享等等。为孩子以后进入幼儿园做好准备。



4.早教课程:第一课程设计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背后有强大的儿童心理和理论支撑。孩子会在每一个阶段走的很好,你不会再错过孩子每一个阶段的发展。



第二个课程除了上给孩子,最主要是上给妈妈的,让妈妈学会如何让孩子守规矩,如何引导孩子配合你等。然后妈妈回家带孩子玩游戏唱儿歌看绘本等,都能从老师这里学到科学的方法。



第三个是为孩子上幼儿园打下良好基础,去幼儿园直接顺利的,不会哭闹的。


早教这些事


早教不在于花大价让宝宝去上培训班,而在于家长的培养。在孩子人生的开始阶段,家长,尤其是爸爸对于宝宝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爸爸们常常觉得妈妈带娃更靠谱,放弃了孩子一起成长的机会,其实教育孩子,很多事情,爸爸做起来的效果要比妈妈好得多。

和孩子一起做家务

爸爸应该在家做家务吗?

男人的责任心不仅体现在事业上,更体现在为人夫、为人父上,分担家务,不仅仅能让妻子心底温暖起来,也是在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演员佟大为曾经说:“在家里我会尽可能多做些家务,我认为男人在家里承担家务,也是责任感的体现。”

爸爸和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不仅给孩子树立了好榜样,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同时也让妈妈们感到体贴,婚姻更幸福。

适度“冒险”

妈妈奶奶事无巨细地照顾孩子,比如“别爬上去!”“别磕着碰着”!“衣服脏了!”

但是爸爸不一样,爸爸一般不会大惊小怪,具有果断、敢于冒险的性格特征,一个经验丰富,胆大心细的爸爸,更容易放手给孩子充分探索体验的机会。

冒险不是去危险的地方,而是在安全的前提下,和孩子一起去探索身边的世界。

野营、爬山、游泳……实践的过程胜过妈妈千言万语。

带孩子运动

运动最考验人的意志,不仅强身健体,也是孩子体验挫折的好机会。

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北美国家的很多爸爸在运动的同时,就会习惯性地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很多妈妈们表示:这才是男人带孩子的正确打开方式。

可以说,爸爸是孩子的第一任体育老师,爸爸们完全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适当地带着孩子运动,帮孩子养成运动习惯的同时,也能提升父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聊一聊性别

家庭教育中,父亲相对起到了性别认同的重要参照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每天能与父亲共处2小时以上的孩子智商更高,男孩更像男子汉,女孩更懂得与异性交往。

和儿子的交流中,男孩会更好地从爸爸那里观察、模仿男性的语言和行为,日渐表现出男子汉气概。

和女儿的交流中,可以让女儿从小接触到良好且明确的男性榜样,分清男女之间的差异,更有利于培养女孩的女性气质。

讲规则

一般来说,大多数妈妈们可能会将各种问题诉诸情感关系,爸爸则偏向讨论逻辑和规则。

著名心理学家弗罗姆认为父亲的世界是“法律和秩序的世界、纪律的世界”。

对于小孩子来说,规则是非常重要的,长辈容易溺爱,妈妈容易心软,常常导致规则的多变性。

这时候,需要父母根据孩子的理解水平逐渐给孩子立规矩,了解社会规则、道德原则、风俗习惯以及行为规范。事实证明,执行一致的规则孩子是愿意遵守的。

高质量的陪伴

对于大多数中国父亲来说,陪伴孩子的时间非常少。不能陪伴的原因也很多,诸如工作繁忙、人情应酬、养家糊口等等。

有的父亲也会因为很少陪孩子而对孩子产生愧疚,给予孩子很多物质上的补偿,然而亲子关系不仅仅在于血脉相连,金钱弥补不了感情的缝隙。

无论多会带孩子的爷爷奶奶、素质多高的保姆、多昂贵的玩具,也远远比不上爸爸陪孩子一起无拘无束地玩耍,一起快乐自由地读书学习。

父亲的陪伴,妈妈可代替不了。

爱妈妈

做个好父亲,首先从做个好丈夫开始。

妈妈是一个家庭的灵魂人物。爸爸们不仅要支持自己的妻子,还要多多关爱她,主动分担部分家务,安排夫妻相处的时间,例如一起出门逛一逛,聊聊天,或者看场电影放松一下。

如果孩子们长期处于父母的感情不和之中,他们会变得更加敏感而易受伤,也影响他今后的学习、工作、婚恋和生活。

爸爸爱妈妈,给了孩子最基本的安全感。


孩子王育儿顾问


有用。但是前提是必须坚持。我家小孩2岁前都是老人帮忙带的,管得比较细,这个不许那个不让,孩子性格就相当的胆小。发现问题,你让老人去改,一是比较困难,二是有点伤人。就只有把孩子往早教中心送,希望能寻求专业的帮助。


现在市场上的早教机构很多,你不能随便选,真的是要去考察的,我们带着孩子去了3、4家早教中心去试听,作为家长你要看中心的环境,观察家长们的态度,最关键的是孩子对课程的接受度。有的中心课程设计的超没感染力,听得你直打瞌睡。有的中心老师是兼职制的,上课的时候来,上完走,没人监督他是否备课,也无法快速有效地交流问题。有的中心对家长管束不严,明明要求脱鞋穿鞋套,她穿着个高跟鞋就进来,孩子也穿着鞋子,课程活动很多都需要在地上爬、躺的,这种简直无法忍受。最后我们反倒选了一家离家最远的。

最开始孩子上课全程紧绷,像木桩一样,不说话也不动,如果我们没有坚持下去,估计孩子现在也还是胆小的不行,坚持一两个月后(最开始一周让他上了一节课,只上音乐),开始要做一些动作,(这时开始让他一周上两次,加了一节感统课,我感觉比较像体育)。再过一个月后就完全能跟上了。后来又逐渐给他换了静态课(手工美术、数理、全脑)。全当是全方面的启蒙了。


其实据我观察,来上早教的除个别是因为特别重视,更多的是孩子有明显的问题来改善的,有好动的(最开始几乎全程在教室自己玩自己的,到处乱跑),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根本不怎么看老师),也有像我家这种超级胆小(全程在妈身上)。但是一年坚持下来,都会有较明显的改善。

为什么说要坚持呢。我孩子就中断过一、两个月,再去上课就有点断片了,整个人手脚都不知道往哪儿放,看到老师也躲,上课得抱着。又得花一个月重新适应。

学习从来都是长久的事,不要想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对于那些只带孩子去上过一两次课就说早教没用,自己都可以教的人,我只想“呵呵”,其实说这话的大多数人连带孩子去上课都坚持不了,我还真不相信他能坚持给孩子上课。


SS135409617


存在即合理!

早期教育是现在比较流行的教育方式,让宝宝早期体验生活,接触社会!既然有很多人认可早教,说明这种方式还是有效的!

早期教育可以分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种,0-6岁孩子进入早教机构参加早教课程,或者进入幼儿园学习,家庭教育的陪伴和鼓励必不可少,多用肯定的话语去引导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被认可的!

1,早期阅读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孩子提升专注力和早期知识储备,阅读对孩子的影响是伴随一生的!阅读提升生活品质,孩子也会通过专注阅读,亲子共读,父母阅读,而受到正面影响!

2,早期陪伴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主要体现在安全感和敏感期,安全感充足的孩子在语言表达和社交方面会更有自信心!

3,家庭教育多多鼓励孩子,用肯定鼓励的语气和孩子对话,少用质疑呵斥的方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主要的!

改变教养方式,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