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二战日本不南下而是配合德国攻打苏联,二战的结果是否改变?

云淡天高163191643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当德国与苏联在莫斯科陷入僵持的时候,德国盟友日本却偷袭了珍珠港。这一事件,标志着美国正式进入了二战战场,也为盟军最终的胜利,埋下了伏笔。

(偷袭珍珠港)

那么,假如日本不招惹美国,而是配合德国一同进攻苏联,二战的结果是否会有所改变呢?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摆在日本面前的一共有两条路。

第一条路是南下路线,就是日本出兵掠夺东南亚地区的丰富资源。

由于这条路线,正是日本在二战中选择的路线,因此其优缺点也清晰摆在了他们面前。

就优点来说,由于日本自身是资源贫瘠的岛国,而美国又渐渐停止了对他们的资源出口。那么日本军队南下,不仅可以解决资源短缺这一问题,成功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并且还能有助于他们对于“大东亚共荣圈”的构建。

而南下的弊端也是很明显的。由于东南亚国家,大部分都是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日本想要掠夺资源,自然就会招惹到其背后的宗主国。尽管欧洲的国家暂时自顾不暇,但美国却肯定会向日本开战。这样一来,日本不仅会平添一个强敌,而且还会陷入多线作战的巨大压力之中。

(诺门罕战役)

第二条路是北上路线,也就是日本向苏联出兵,协同德国占领苏联。

当然,这条路线肯定是有好处的。毕竟假如日本能同德军在莫斯科胜利会师的话,不仅除掉了苏联这个大敌,而且对轴心国集团会是一个极大的鼓舞,那么整个世界就只剩下英美两个国家能够抵抗。如此一来,轴心国集团就会离征服世界更近了。

不过,北上也存在弊端。日本本来就资源匮乏,而即使他们占领了苏联广大的远东地区,对中国战场上的作战,也没什么毫无帮助。甚至还会让他们本就短缺的资源,更加紧张。

事实上,为了制定战略进攻路线,日本早在1938年,就曾策划过张鼓峰事件,其目的就是为了要摸一摸苏联的底。但由于时间太短,日本未能达到目的。

第二年,日本又在诺门罕与苏联大打出手。可偏偏在战争达到白热化的时候,德国突然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一举动彻底寒了日本的心。

因此在1941年,当德国准备进攻苏联时,日本又跳出来和苏联签订了一个《苏日中立条约》,自此正式放弃了北上这一选择。

说穿了,日德双方根本就是互不信任,各自为战。这样的结盟,注定会是失败的。

(太平洋战争)

那么,假如日本宁愿牺牲自我利益,坚定北上,那么二战的结果会改变吗?

答案是不能。

日本全力北上,的确有极大的可能占领苏联远东地区,但是,前面我们已经说了,那里既没有石油,也没有其他资源。这样,日本就会陷入资源短缺的窘境中。没有资源,还是得向东南亚出兵,这样一来,还是得招惹到美国,太平洋战争一样不可避免。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日本北上支援德国,难度一样不小。由于苏联国境庞大,到莫斯科的路途非常遥远,因此苏联人只需要将铁路炸掉,日军就只能跋山涉水几千里,等他们走到莫斯科,莫斯科战役早都结束了。

而且严格地说,日军也不一定就能打得到莫斯科。由于苏联战略纵深足够,他们完全可以效仿中国军队的抗日经验,将日本人死死拖住。这样一来,日本不仅支援的目的达不到,而且还掉进了又一个泥潭中,这完全就是在自掘坟墓。

也就是说,假如日本北上,那么他们仅仅是暂时避开了招惹美国这一弊端。但伴随着战争的持续发展,日本将会很快在短时间内陷入资源用罄的局面中,他们的多条战线将会迅速崩盘。如此一来,孤立无援的德国,同样难有作为,轴心国一样难逃失败的命运。

(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张生全精彩历史


日本如果北上进攻苏联,二战的结果也不会改变。

1941年6月德国发起对苏联的攻击,同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新的阶段。网上流传一种说法,有人认为日本当时应该配合德国进攻苏联,但日本却去进攻美国,反而拖累了德国,因此日本是猪队友。这种说法其实是毫无根据的,从日本当时的处境来看,南下是它的必然选择。如果纯假设的话,日本选择北上,最终结局也不会更好,有可能会更惨。

一、日本南下是必然选择

1941年6月,日本得到德国进攻苏联的消息后,非常震惊。就在1940年的时候,日本刚刚选择跟德国和意大利结盟,共同对付美国。当时德国外交部的计划是拉拢苏联,建立一个大陆同盟。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对这个计划也很热衷。既然之前已经决定要与美国为敌,那么最好就是能够跟苏联结盟。准确来说,日本得知巴巴罗萨行动时,感觉又一次被希特勒骗了。为什么说又呢?之前日本跟德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的时候,说好一起对付苏联的,结果1939年德国跟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日本当时就觉得德国背叛了自己。正因为这样,日本才产生了跟苏联缓和关系,转而对付美国的想法。结果1940年,日本选择跟德国、意大利签订了《三国同盟条约》,也就彻底得罪了美国,遭到美国的废铁禁运。现在德国进攻苏联,那么日本该怎么办?

一直主张建立大陆同盟共同对付美国的松冈洋右这会儿变成了北进派,他叫嚣着要乘机对苏联发起致命一击。经过一番严肃讨论之后,最终没人鸟松冈洋右。诺门罕战役的教训让日本陆军在苏联问题上变得很谨慎,况且从现实层面来说,苏军数量比东北的日军多,日军需要时间集结。相比北方的苏军,南洋的英美实力显得弱多了。海军一直坚持南下作战,去年才定下的方案,海军已经在准备中了,怎么能说改就改呢。南下的既定方案没有改变,松冈洋右只好辞职。

经过联席会议和御前会议的讨论,日本最终决定对美开战。他们的理由是,跟美国终有一战,虽然胜利的几率不大,但是越晚开战,获胜的机会越小,而1941年下半年是最好的时机。当时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在御前会议上说,跟美国妥协是不可能的,因为美国要求日本退出中国,那就意味着几十万将士的血白流了。只能尽早开战,虽然可能会战败,但是要是再等下去的话,不出两年,油料就会耗光,而美国在南洋的防务会增强,另外中国战场也将无法维持。

说白了,日本南下,就是因为日本所需要的石油等战略物资控制在美国手里。南下,可以抢占石油产地,然后日本还有机会跟美国打。

二、北上的结果

如果日本真的选择北上,以当时的情况,日本恐怕会败得更早一点。

前面说了,促使日本对美国开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资源。日本发起对中国的全面进攻之后,依然能够从美国那里获得所需要的废铁、石油等战略物资。1940年5月,德国发起西线攻势。而美国的态度开始变化,不但开始了对英国援助,对日本也逐渐强硬。德意日三国同盟成立之后,美国立即采用禁运废铁的方式回应日本。1941年7月,日军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美国的回应就是石油禁运。另外,德国发起对苏联的进攻后,美国很快就宣布租借法案的范围扩大到苏联。也就是说,如果日本北上进攻苏联,而不是进军印度支那南部,日本同样会遭到石油禁运。而日本进攻的苏联远东地区,那时候并没有高产量的石油。日本用有限的库存资源去进攻一个无用之地,怎么看都不划算哪。


苏联对日本一直有防范,在远东地区保持着强大的兵力。诺门罕战役中,苏军的战斗力已经让日军领教过了。德军虽然在进攻苏联,但是远东地区的军队并没有受到影响。日军在远东苏联红军面前,会有什么遭遇呢?就算日本能打赢远东苏联红军,占领了远东地区,德军也能够占领高加索地区,获得产油区。但对日本来说,高加索产油区太遥远了,远水解不了近渴。而日本投入有限资源去进攻苏联,美国必然会对其石油禁运,日本的飞机、军舰、坦克将很快无油可用,成为一堆废铁。也就是说,海军还没发挥作用,就玩完儿了。日本海军恐怕会心有不甘。

而美国的石油禁运,必然引起日本的反弹情绪,日本即使打败了苏联,也依然会去攻击美国。但是日本在进攻苏联时消耗了大量力量,而美国在太平洋的力量得到了加强。到时候,美国以逸待劳,要收拾日本,恐怕会更加轻松。另外,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美国对苏联提供援助,日本短时间无法击败苏联,陷入消耗战,变成了另一个中国战场,日本会因此死得更快一些。


我是迷蝶梦,以上为个人浅见,如果你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哟。


迷蝶梦文史社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不会有大的改变。

日本有120万大军被牵制在中国战场,预计可以使用的额外兵力最多100多万人。

后来日本用于南下作战的南方军,不过75万人。

如果日本出兵100万攻打苏联远东和外蒙古,苏军必须也使用100多万人来对付。

但苏军还是可以应付的,苏联远东特别集团军就是对付日本的,规模相当宏大。

1938年6月28日,该集团军扩编为远东方面军。

在苏德战争最困难时期,远东方面军曾经将一部分兵力调往西线前线救急,但主力基本没动。

远东方面军向苏德战场抽调23个师(其中步兵师16个,骑兵师2个,坦克师4个,摩托化师1个)、19个旅(其中:步兵旅3个,空降兵旅3个,炮兵旅13个)和航空兵部队,总兵力约25万人、火炮和迫击炮约3300门、坦克约2000辆和其他技术装备。此外,开赴前线的补充兵员有10万余人。

但是,调动这么多部队,不代表苏联远东特别集团军没有实力。

即便是在莫斯科最危险的时刻,远东方面军主力也没有动,始终保持着相当的规模。

这说明斯大林的头脑很清醒,知道日本的威胁。

根据林三郎的《关东军和苏联远东军》一书中记载,从1941年到1945年,远东方面军兵力分别为

135万、130万、115万、117万、120万。

而此时的苏军不是以前的苏军,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武器装备、兵员素质、战术战法都有极大提高,比日军强多了。

那么,即便是以苏联远东方面军现有规模,对付100多万日军还是有把握的。

退一步说,苏联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领土辽阔,自然条件恶劣,是非常不适合用兵的地方。

20年代日军曾经出动8万干涉军,进入过内战混乱中的西伯利亚,最终被红军赶了出来。

日军对西伯利亚条件的恶劣心有余悸。


也就是说,即便苏联远东方面军不是日军对手,只要层层堵截,步步后撤,依靠远东和西伯利亚巨大的面积,也绝对能拖死日军。

仅仅西伯利亚就有1200万平方公里,比中国还大,具有非常大的战略纵深,日军难以速战速决。

所以,如果日本夹击,苏联和苏军都会非常困难,但仍然能够坚持一段时间,至少二三年是没有问题的。

欧战是1939年爆发的,苏德战争是1941年6月爆发,美国是1941年12月珍珠港被袭击后参战。

即便没有珍珠港被袭击,美国参战也是必然,最多推迟到1942年而已。

当时德日联手仍然没有击败苏军,那么等到美国参战结果还会是一样。

甚至因为日军北上打苏联没有南下,此刻美军参战以后日军就会严重缺乏石油。

美军和日本拖一拖,就会比较轻松的击溃缺乏油料的日本联合舰队,大获全胜。

所以,日本北上夹击苏联,难以改变战局。

大家别把斯大林当做傻子。


萨沙



可以肯定地回答,日本没有任何的机会。日本曾经为北进做过充分的准备,但是结果并不理想。首先,日本在俄罗斯1917年10月革命以后,曾经派遣日本军一部对苏联的西伯利亚地区进行干涉,但是最终干涉失败,日军撤离了西伯利亚。但是这个经验就为以后的北进政策埋下伏笔。在日军在掌握整个满洲地区以后,就下一个进攻目标有过研讨,这就是南进与北进之争。但是最终日本还是决定南下,原因有多方面:

1)德国没有向日本透露底牌,就与苏联签署互不侵犯条约,这样给外界的感觉德国与苏联不会有战争,日本也开始与苏联寻求和解,最终也签订友好条约,但是刚签完德国就进攻苏联。让日本措手不及。

2)日本曾经在张鼓峰等地与蒙古,苏联边防军边境作战,最终都是惨败结束。

3)内部日本海军为了与美国开战,已经进行了2年多的准备,因为陆军屡战屡败,所以海军优势论占了上风。同时,美国向日本发出最后通牒,这才逼迫日本大本营决定南进,最终与美国进行决战。

假如日本真的不南下而是配合德国攻打苏联,在1941年时,日本的军力已经不能与陆上的苏军进行抗衡,或许德军在西线牵制住苏军,但苏联在远东的100万军队也会给日军迎头痛击,原因是,日军的坦克车不适应现代化作战,这样的坦克在发起集团进攻,就是活靶子,原因是日本钢铁资源不足,这样在坦克钢板厚度非常薄,完全经不起苏军的火箭筒打击。其次就是日军的火炮主要是山炮,一部分榴弹炮,这样的炮对对方杀伤力不强,并且自身也容易受到打击,苏军这时已经有火箭炮,对日本的压制作用很明显。最后是日军的轰炸机与战斗机与苏军的轰炸机与战斗机也是差距明显。日本军并不是大陆军队,而是一支海洋强国,因此如果硬要进攻苏联,日本将付出非常的大的代价,也不能获得理想的结果。


桥本看日本


我觉得,大的结果不会改变,但是二战的时间将会延长。

如果小日本不去招惹太平洋的美军,那么,罗斯福不可能在1941年便会对日作战。也就不会有太平洋上一系列的对日攻击,更不会有随后对日本本土的轰炸。

这样,日本用于太平洋的100多万精锐部队,便可以从东北直接攻击苏联,加上驻守的关东军,最多可以有150万以上的兵力投入到对苏作战。

当时,苏联疲于应付西线战场的德国人,对于东线战场,我认为留守的远东方面军,仅够用于防守。

不过,并不代表斯大林对于小日本没有防备。保守估计,远东方面军尚可抽调20个左右的师,尽管都是二流的部队。

总体来讲,苏联的远东军总计可用人数不超过130万左右,而小日本可以有150万以上的兵力。但当时的苏军,已经在战争中脱胎换骨,武器装备和战术战法都有极大的改观,虽然是二流的苏联军队,但战力要强于日军的精锐部队。

同时,本土作战的苏军,依托广袤的西伯利亚地区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即便战争初期会稍处被动,但只要背靠战略纵深,逐步后撤,抵挡住小日本应该不是难事。

东西两线同时发力,苏联的形势一定会非常紧张,但是!如果能够相持一到两年时间,英美等国必然能够从欧洲战场抽身来援。

所以,如果德日两国同时攻击苏联,相信二战的结果不会发生改变。但!苏联方面将会有更多的牺牲。





文史不假


小小小百科全书观点!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实际上一直以来都有人刻意的去夸大美国在二战中的作用。而有意的去淡化苏联和中国所发挥的作用。就我本人而言非常不耻这种说法。苏联和中国在二战中的作用无可替代。美国同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美国的参战,盟国上下压力顿时减少了很多。而且由于美国的参战,使得盟国加速了战胜法西斯国家的速度。但在我看来苏联和中国的作用要比美国更大一些。坦率的说,苏联和中国缺少任何一个国家,盟国想要赢得二战都属于痴人说梦。但如果没有美国参与的二战盟国依旧有赢的机会。况且美国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必定会参战。美国之所以参战如此之晚很大程度上就是抱着坐收渔翁之利的想法。事实也同样如此,凭借二战美国再次大发战争财,并且顺势接替了英国世界老大的宝座。


很多人否认中国对二战作出的贡献是因为当时的国家正是军阀混战疲弱不堪的时候。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但即使这样也不能否认中国对于抗击法西斯的贡献。当时的中国战场虽然是次要战场。但是中国却死死的拖住了日本侵略者。就凭这一点哪个国家都不敢否认中国的贡献。如果没有中国的付出,苏联势必会在德国和日本的夹击之下溃败。苏联失败也就意味着二战盟国失败。正是由于中国的付出才是的日军没有过多的精力去策应德国进攻苏联。在整个二战期间苏联基本没有受到日本的大规模进攻。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


要知道二战时期苏联在德国的猛烈进攻中整个苏联摇摇欲坠。最后苏联硬是靠着战略纵深和顽强的抵抗顶住了的军队进攻。如果没有中国死死拖住日军,日军从西伯利亚策应德国进攻苏联的话,苏联必定会腹背受敌,即使美国马上参战也挽救不了苏联的失败。中国在抗日战争过程中虽然没有什么亮眼的战绩。但是就凭着“舍得一身剐 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气势用无数的生命在抵抗侵略者的进攻并且策应盟军。如果没有中国拖住日军,那么苏联必败,苏联一败盟国必败。


美国参战之后,美国和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打的难分难解。要知道这个时候的日本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即使如此美国也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击败了日本。如果二战时期全盛时期的日本和美国死磕,这个胜负真的犹未可知。所以说中国在战争中对日本侵略者的消耗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日军南下东南亚的时候,中国远征军远赴缅甸抗击日军,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也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要不是中国远征军奋力抗击日军,整个东南亚就落在日军之手了。“老态龙钟”的东南亚英军貌似在面对日军的时候除了举手投降也没有其他办法了。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 欢迎大家留言探讨发表自己的观点。


小小小百科全书


不会改变,战略纵深是大国的优势。苏军只要炸掉西伯利亚铁路,西伯利亚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会帮苏军击败日本的。

在希特勒的授意下,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在1941年7月1日就正式电告日本首相,要求日军进攻海参崴,赶在冬季来临之前与德军在苏联腹地会师。此后又不断以各种说辞逼迫日军履行盟友义务,与德军共同夹击苏军,但均不奏效。

诺门坎之战虽是打疼了日本,但还远没有达到让日军胆寒的地步,日军不愿出兵完全因为没钱,没物资。日本国内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战略资源,占领的台湾、朝鲜和中国东北、华北地区又没有石油,钢铁产量少,且质量低,根本无法满足日军现代作战的需要。

从财务的角度来看,侵华战争对日本来说是个亏本的买卖,中国的工业远远达不到日本幻想的“以战养战”的水平。日军一直靠美国提供的石油、钢材和机械支持战争,但到了1941年,外汇基本枯竭。

1941年时,日本急需解决的是战略物资的问题,但是苏联的油田在高加索地区,比如曾经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巴库油田就在南高加索。西伯利亚地远人稀,并没有得到苏联的大力开发,虽然矿产资源丰富,但日本又没有财力,更没有时间去开发。

由于石油缺口太大,侵华日军的后勤补给全部需要依靠骡马运输,所以在1939年之后的活动范围仅限于铁路沿线两百公里之内。下图是日军炮兵部队在中国南方行军时的照片,论持久战就是意识到中国的战略纵深和日本国力之间的不匹配而得出的

日军已经身陷中国战场不能脱身,一旦苏军炸毁西伯利亚铁路,缺少石油的日军只能靠骡马穿越西伯利亚的原始森林,这只会加速日本的灭亡。日本国内对此是洞若观火。不过日本也有自己的盘算,一旦德军能够击败苏军,关东军依然可以进攻西伯利亚,参与战后的分赃。

日本无意进攻苏联,更倾向于放手一搏,南下东南亚,抢夺欧美已经开发了几百年的殖民地。毕竟那里有现成的钻井平台、橡胶园、锡矿,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


史料不辑


假如二战日军配合德军北上夹击苏联,那么二战的过程会改变,但是结果不会改变!

其实这个假设已经被二战迷推演了无数次,个人认为日德夹击苏联有三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需要解决:一、日本北上的利益;二、日本岛的国运;三、军事协同问题。咱们来从这三个方面分析一下。



一、北上夹击苏联,日本能获得哪些利益?

对于大多数二战迷来说,都希望日军能够北上夹击苏联配合德军作战,但是你们有想过日军的感受吗?让日军到西伯利亚啃雪吗?

一战结束后,1918年日军曾经从海参崴登陆西伯利亚,一度打到贝尔加湖畔。当时俄国刚刚经历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还没有完全掌握俄国。因此日军趁机依靠西伯利亚的铁路长驱直入,映入日军眼帘的是一片茫茫雪原。最终的结果是不擅长雪地作战的日军,被苏联游击队和新兴的苏联红军给赶了出去。假如二战时日军北上配合德军进攻,苏联只需要把铁路线切断,日军就会掉进冰窟窿,你总不能让日军走到莫斯科吧?那可是几千公里,得磨破多少双鞋才能到!



侵华战争爆发以后日军的北进计划主要就是为了为了消除苏联红军在北边对日本的威胁,以便于日军把所有的精力投到对华作战。但是一场诺门坎战役让日本关东军知道苏联不是好惹的,其实苏德战争爆发后日军曾经计划“关特演”,占领西伯利亚消除苏联的威胁,但是后来放弃了,想要占领西伯利亚日军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此时的日军主力正陷入侵华的战争泥潭,难道再要让关东军北上陷入西伯利亚的冰天雪地当中吗?再说了,西伯利亚有啥?二战的时候,西伯利亚那些石油矿产资源还没被发现。在没有巨大利益的情况下,日军是不会北上的。



二、日军南下战略关乎国运

很多人说日军偷袭珍珠港把美国拉下水是愚蠢的行为。但是你要知道日军偷袭珍珠港是被形势所迫,因为美国掐断了日本的命脉,日本必须要打这一场关乎国运的战争

二战爆发后,德军势如破竹占领法国,进而围困英国本岛。反观在亚洲战场上,日军主力越来越吃力,滇缅公路为中国抗日力量提供了非常多的战略物资。在德国削弱英法力量的同时,日军必须要切这条公路,以此减轻在中国战场带来的负担。所以日军入侵法属印度支那半岛,想切断这条公路,为此惹怒美国。美国下令禁止向日本出售钢铁以及石油等战略物资,等于掐断了日本岛的命脉。除非日军撤出中国和法属印度支那,日本费尽周折发动侵华战争就是为了能够改变日本岛的命运,不可能答应美国的要求。那么只剩下战争这一条路可走,因此日本制定了一个赌上国运的战争计划——偷袭珍珠港,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同时南下占领东南亚,掠夺东南亚的战略物资。



三、德日两国的军事协同作战

1936年德日签订反共同盟,实际上剑指苏联。从两国同盟以来就没有过军事协同作战,按理说在进行军事行动的时候,俩盟友应该商量的来,但是实际上二者为了各自的利益在军事上各自为战。

1939年5月日本关东军擅自发动诺门坎战役,关东军与苏联的战事一直持续到9月16日才挺火。在这这段时间里德国与苏联在8月23日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9月苏德合伙瓜分波兰。这把日本气的够呛:丫的,老子在跟苏联打仗,你却背地里跟苏联“结盟”。因为此事日本差点跟德国翻脸,最后日军决定执行南进计划,为了消除苏联的威胁,1941年初日本跟苏联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然后日军把军事部署的重心转移到南边。



到了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然进攻苏联,而此时的日军正在为南进计划做最后的准备。你说这事搞的,我北上的时候你不打,我开始南进了,你又北上。这就是一个军事协同作战的问题,要上一起上,要么都不上。两个盟友之间在军事上各自为战,注定是失败的!

所以要想让日军北上夹击苏联,你得首先解决这三个问题,根据我上面的分析,这三个问题是不可能解决的,所以即使日军北上夹击苏联,二战最终的结果也是失败。

我是铁血军史1927,专注于分享军史知识,传递正能量,欢迎您的评论与关注!


铁血军史1927


其实二战的很多历史走向,都跟石油牵扯到了必然关系。

日本这个小岛国除了他们在清末时期夺下的库页岛之外,他们国内是不生产石油的。

而虽然库页岛能产出一些石油,但是这些微薄的石油产量是根本不足以供应他们使用的,于是他们就选择了和美国交易,购买补充了大量的石油。


在日本展开侵华战争后,他们第一阶段占领下了东北,然后第二阶段开始对我们全国展开了侵略战争。

刚占领东北的时候,他们是没有遭遇到什么困难的,当时他们可以通过国际贸易获得资源,也可以从东北当地富饶的环境中获取资源,几乎是顺风顺水的。

但是在他们展开全面战争后,他们的资源却渐渐吃紧了起来。

1941年,美国选择封锁了和日本之间的各方面交易,在美国的一系列的手段下,日本人开始为资源忧愁了起来,其中最让他们忧愁的就是石油。

日本选择南进以及挑衅美国

那个时候,库页岛的石油产量薄弱、我们国内又没有发现任何石油矿藏的情况下,日本就选择了扩大战线来解决石油烦恼。

接下来,他们选择了距离自己路途最近、最容易夺取、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这个地区就是当时英国人、荷兰人控制下的东南亚。

他们接下来组建了一支南方军,级别等同于驻扎东北的关东军以及入侵我们本土的中国派遣军,对东南亚展开了南进军事行动。


为此,他们后来甚至不惜袭击美国珍珠港海军军事基地,以保障自己能在不受美国海军干扰的情况下从东南亚运回石油。

诺门坎战役不是日本放弃攻打苏联的主要原因

很多人觉得日本当时没有选择北进苏联,是因为他们目光短浅、不顾大局。

我觉得这种说法是非常不理智的,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南进相比于北进是日本人当时最好的选择。

日本没有选择攻打苏联,最主要的原因并不一定是他们在诺门坎战役中遭遇的挫败有多么巨大。

从当时的状况来说,美国是一点都不比苏联弱小的,日本为了东南亚的石油都能轻易对美国爆发战局,又怎么可能会因为诺门坎战役的一点点失败而放弃他们的大局呢?

诺门坎战役的真实状况并不是如同我们想象中那样一面倒的,在诺门坎战役中,苏联动用了远超日本许多倍的弹药,但与此同时,他们在面对日本悍不畏死的陆军时,死伤人数却要比日本的死伤人数多上了不少。

苏联当时是获得了胜利,但结果却是惨胜的。

按照日本当时军国主义下那种狂热不要命的态度,如果有必要的话,他们是不会因为这次挫败而退缩的。

日本放弃攻打苏联是因为石油问题

但是在他们深思熟虑后,他们放弃了和德国联手夹击苏联的可能。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选择,是因为他们觉得进攻苏联是没有必要的、对自己是没有好处的。

当时日本对石油资源的渴求非常迫切,而苏联本身也拥有着大量的石油,但是这些石油距离日本却非常遥远。

苏联当时的石油资源大多数出产于他们接近欧洲的高加索地区,这些地方是苏联当时石油出产的核心地带,出产了苏联绝大多数的石油资源。


而在苏联中部地区、东部地区的西伯利亚,当时是没有探测发现出石油资源的。

如果当时日本人攻打了苏联,那他们在打到东欧之前,将要面临无法获得石油资源的尴尬。

那个时候,苏联常年在和日本势力交际的远东地区驻扎了几十万到一百多万的军队,日本如果想要打到东欧地区和德国人会合并获得石油,他们得先通过这几十万到一百多万军队的难关。

而在打通了这些重要关卡后,他们还需要一路从东打到西,跨过苏联漫长的东西线,突破苏联可能在此期间部署于路途中的抵抗军队。

经过千难险阻,才有可能杀到东欧地区和德军会合,并在东欧地区和德军分享石油资源。

在这个可能之中,日本想要获得石油是极其吃力的。

而且在这种情况中,他们还要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他们打到了东欧地区,德国人愿不愿意跟他们分享东欧地区的石油资源呢?

与其跑过去跟德国人分享最后还不一定可能得到的苏联石油资源,独自霸占东南亚石油资源的事情,对他们来说诱惑力是无与伦比的。

在这种种的情况下,他们就自然而然选择了南进。

如果日本选择北进,还是会失败

如果当时日本选择和德国联手攻打苏联,偷袭珍珠港的事件在历史中是不会发生的、美国在珍珠港事件后立刻向法西斯轴心国宣战的事情也不会那么早得发生。

但是按照美国在珍珠港事变前对日本以及法西斯国家的态度,我们可以断定美国在未来是一定会参与进二战中的,只不过是时间长、时间短的问题罢了。



在抗战爆发的时候,我们国内的工业基础那么薄弱、武器那么落后、军阀混战分化那么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攻打我们都那么吃力。

要是他们攻打苏联的话,凭借着苏联当时力量的凝聚以及他们纵深的广阔,我觉得他们很难打得到东欧和德国会合。

然后在美国随之而来的支援下,他们还是会遭遇到一样的结果。

所以说如果日本当时选择北进攻打苏联的话,二战的结局还是一样的,日本、德国还是一样会遭遇到失败的结局。


孤客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如果日本和德国选择对苏联进行东西夹攻,是否能改变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相信这曾经是很多人考虑过的问题,毕竟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武”的作用功不可没,甚至起到了整个大战胜利的核心作用,西灭德国南灭日本,曾经横扫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德国和日本陆军,在苏联的铁甲面前全部走向了败亡。

可在这个转折点发生之前,日本和德国究竟有没有联手击败苏联的可能呢?至少就历史的进程来看,这样的结果很难实现!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由于要完成西欧大陆的占领,德国对苏联的入侵整整推迟了两年,直到1941年的夏季才开始进行,在德国迟迟无法对苏联启动战争准备的情况下,已损失数十万军队,并且有上百万大军被拖在中国大陆战场的日本,已经无法集中全国力量来对抗苏联,更何况此时日本已经遇到了他们最担心的问题—能源的短缺!

面对能源的紧缺和来自美国的不断制裁,迅速对美国开战并且挥军南下进入南亚,日本的战略选择没有任何错误,南下面对的是分崩离析形成不了统一指挥的欧美殖民占领军,北上则面对着上百万机械化武装的苏联红军,南下可以就近获得大量的煤炭石油能源,北上则得到的是拥有大量资源却难以开发的西伯利亚高寒地区,日本最终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这恐怕是一个很简单的答案。



虽然日本对中国东北的占领、百万关东军的驻扎也让苏联如坐针毡,为了保障东部的安全甚至在二战的最后一年才选择对日宣战,并且很早就承认了伪满洲国的地位,尽管苏联流露出了恐慌,但面对长期驻扎在苏联东部的上百万苏联红军,有着同样兵力的日本也完全没有打赢苏联的把握,从十月革命后欧日多国在俄国东部干涉俄国革命的失败,到20年代末中东铁路事件中国军队的惨败,再到30年代诺门罕之战日军遭受的毁灭性打击,虽然明知道苏联的忐忑,但相比较之下的日本却更失去了对苏作战的底气,保持现状、维护日本与苏联的和平成为了日本最大的战略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