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底下出逆子:愚蠢的“棍棒教育”,打在孩子身,傷在孩子心!

每年的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說實話,我還是前天才知道竟然還有這樣一個“節日”。當時我正在刷手機,看到頭條育兒頻道的工作人員在群裡發了一條信息,說他們創建了話題,“國際不打小孩日”,讓大家積極參與。這時候我家若蘭寶貝正在調皮,把餅乾扔的滿地都是,寶爸隨口就對寶貝說“你是不是想捱打”?我說:今天是“國際不打小孩日”呢。寶爸笑了,說“哦,那就不打了”。

棍棒底下出逆子:愚蠢的“棍棒教育”,打在孩子身,傷在孩子心!

我知道我家寶爸只是嘴上說說,是不會真的打寶貝的。我們作為年輕一代父母,都很清楚“棍棒教育不可取”,但寶爸的隨口就來,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在我們的傳統觀念中,“棍棒教育”是一直被提倡的。像我們這些80後,很多人恐怕小的時候沒少捱打吧?比如我家寶爸,小時候因為比較調皮(我婆婆跟我說的,我老公小時候是個“搗蛋鬼”,我老公說他小時候,婆婆沒少打他)就沒少捱打,而且打一頓之後還必須要“認錯”才肯罷休。在很多80後的成長記憶中,“捱打”絕對是印象最深刻的其中一部分。

棍棒底下出逆子:愚蠢的“棍棒教育”,打在孩子身,傷在孩子心!

打是親,罵是愛,棍棒底下出人才?

做父母的,總是希望孩子能夠成龍成鳳,對孩子“恨鐵不成鋼”。80後的父母輩大部分都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觀念,甚至認為“小孩不打不成才”。我小時候是個“乖乖女”,從來沒有幹過讓父母生氣的事,但即便如此,開學報名的時候,父母也會和老師說“她要是不聽話了,你就打,要管得嚴一點”,因為他們相信“嚴師出高徒”。這和現在老師稍微懲罰一下學生,家長就鬧得天翻地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然,我並不是贊成老師體罰學生,甚至毆打學生,只是說現在和過去的教育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變。

棍棒底下出逆子:愚蠢的“棍棒教育”,打在孩子身,傷在孩子心!

“孩子教育”永遠都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中國式家長”,喜歡把孩子當成炫耀的工具。孩子的成績,好似與家庭的尊嚴與父母的面子息息相關;孩子的成績是否優秀,容易成為市井坊間互相對比的籌碼。

在中國有這樣一位牛人,他四個子女中有三個考入北京大學,一個考入中央音樂學院。他叫蕭百佑,被稱為“中國狼爸”。他的口號是“三天一頓打,孩子進北大”。生於1964年的“狼爸”蕭百佑,正和我們的父母是同齡人。在“狼爸”蕭百佑眼中,“打孩子”不僅是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環節,而且是“最精彩的一個部分”。因為獨特的教育理念,他還曾被請到《魯豫有約》。

“狼爸”蕭百佑曾做客江蘇教育電視臺,沒想到在現場遭到南京眾多專家、學者的尖銳質疑。不過“狼爸”毫不示弱,堅稱自己是“全天下最好的父親”。“狼爸”回應說自己並非像外界所描述的那麼“冷血”,之所以動手打孩子,完全是出於對子女的愛。現實中也有不少家長,看到別人打出個孝子、打出個學霸來,經常就把自己不合理的“棍棒教育”合理化,還美其名曰:打是親,罵是愛,棍棒底下出人才。

棍棒底下出逆子:愚蠢的“棍棒教育”,打在孩子身,傷在孩子心!

棍棒教育,打在孩子身,傷在孩子心!

許多人羨慕“狼爸”的4個孩子都很爭氣。在所有家長看來,他的家教無疑是成功的,但是“三天一頓打,孩子進北大”的教育方式卻引起很大的爭議。有人就質疑“狼爸”的孩子們的內心世界並不一定如外表那麼光鮮靚麗,他們心裡也許比較壓抑、痛苦。

“狼爸”的長子蕭堯曾說過:“記憶裡,只有一次,毫無顧忌地玩,讓我感覺到童年的無憂無慮。真希望這樣的生活能在童年裡多出現幾次。爸爸無疑是成功的,但我們也失去了童年時該有的快樂。”三女兒蕭簫曾經在日記中寫過“我沒有快樂童年”,在“狼爸”蕭百佑的管理下,孩子不可能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對此,“狼爸”表示:自己並非是公眾眼中的“野蠻父親”,用暴力強迫孩子服從自己的意志。“‘打孩子’不是像說得那麼簡單,要打得科學,打出藝術。但也有教育學家認為:無論怎麼“打”,都會給孩子心理上造成傷害;一個成年人打一個孩子,就是以強凌弱的表現。蕭百佑打孩子與孩子考上北大,這兩者之間並非存在必然聯繫,不值得提倡推廣。孩子稍不聽從教導或違背家長的意願就大打出手,這樣的結果輕則給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傷害,重則導致人生悲劇。

棍棒底下出逆子:愚蠢的“棍棒教育”,打在孩子身,傷在孩子心!

棍棒底下出逆子:棍棒教育的3大危害,家長別忽視

“棍棒教育”之所以盛行,除了有打是親罵是爰,不打不成材的理念遮掩,還有一個原因:打罵是最簡單,最機械的方式。其實教育孩子絕非易事,簡單的棍棒教育也是行不通的。社會發展到今日,很多育兒類的知識研究已經很先進了,某些為人父母的不但視而不見,不去學習、提升自己,居然還大談舊時代遺留下來的、簡單粗暴的棍棒教育,這不能不說是種悲哀。“棍棒教育”的這3大危害,家長千萬別忽視:

棍棒底下出逆子:愚蠢的“棍棒教育”,打在孩子身,傷在孩子心!

1、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父母出於望子成龍的願望,通常會在孩子不聽話或者犯了錯誤時打幾下教訓教訓,讓孩子知錯就改,引以為戒。父母以“打孩子”來懲罰孩子成了通用的辦法。可是,一味的訓斥,打罵孩子,而不是從道德品質、修養上解決問題,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狀態,只能挫傷孩子的童真及身心健康。在被打罵過程中,得不到應有的愛和支持,孩子往往形成冷漠、孤僻、仇視、攻擊、自信心差等心理問題,並且這些心靈創傷,往往會成為日後不良行為甚至犯罪的根源。

心理學家研究父母打小孩發現:父親經常打女兒,會造成女兒缺乏自尊、自愛和自信,在青春期容易出現早戀;父親經常打兒子,會造成兒子逆反心理,不願服從社會規範,或者退縮、幼稚,缺少男子氣;母親經常打兒子,會造成兒子缺乏自信心、挫折感、多疑、沒有安全感等。

所以,家有兒女,作為父母,一定要耐心教育,一定要言傳身教,在生活當中一定要切忌打罵孩子,在幼年時期如果經常打罵,會使孩子的心理造成非常大的負面影響。

打小孩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造成新的心理問題。身體上的傷痛是暫時的,心理上的傷害卻是伴隨一生,揮之不去。

“棍棒教育”雖然能產生一定的強制作用,但沒有真正的激發孩子的內部動因。懲罰終究是來自外在的控制,而一個孩子成長的動力必須來自於內在的自我控制。帶著孩子從錯誤的行為中反思,可以大大增強孩子的內省能力,也在教會孩子如何做到自我控制和自律。

棍棒底下出逆子:愚蠢的“棍棒教育”,打在孩子身,傷在孩子心!

2、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

“望子(女)成龍(鳳)”是天下每一位父母的心願,父母都希望將自己的子女培養成社會棟樑之才。但遺憾的是,在錯誤觀念的指導 下,許多人沒有采取科學的教育方式,使結果變的事與願違。

家長經常打罵孩子,對孩子的智力發育是會有影響的。因為孩子的智力發展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除了先天因素,外界環境也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孩子長期生活在一個暴力恐怖的環境中,不利於他的健康成長,當然就更談不上智力的良好發展。

據一些國外學者研究表明,常捱打、捱罵的小孩不但身心受創, 而且智商也會比其他幸福兒童低,所以,棍棒底下不但不能出人才,還會把孩子“打傻了”。

棍棒底下出逆子:愚蠢的“棍棒教育”,打在孩子身,傷在孩子心!

3、讓孩子產生不良心態和人格障礙。

家長在“棍棒教育”的時候,首先會給孩子造成皮肉之苦。一般來說兒童的神經系統很脆弱,粗暴的打罵方式,都會使孩子精神高度緊張、恐懼、甚至引發心理障礙。經常捱打的孩子,會出現以下一些不良心態和人格障礙。

  • 自卑懦弱

不少家長喜歡在孩子犯錯的時候,通過打罵的方法逼迫孩子認錯,這樣就感覺孩子受教育了,但是這麼做只會導致孩子出現排他的傾向。雖然孩子表面上認錯,並且依照家長的要求做事,但他們本身牴觸情緒是非常大的。而且孩子還小,所以在被打之後,會變得惴惴不安,不知所措,長期處於這種狀態下的孩子會不自信,甚至是自卑。

打罵會汙辱孩子人格和扼殺孩子個性,會使孩子反感、對立,還容易使孩子喪失自尊心,失去生活支柱,逆來順受,畏首畏尾。不少孩子因為經常捱打,會遠離家長,這是因為孩子只要看到你就會害怕。所以這種孩子會非常聽爸爸媽媽的話,無論是說什麼,都會非常服從。但是這種絕對服從的環境,會讓孩子變得非常自卑和懦弱。長大後不能獨立自主,凡事都要依賴他人,容易形成“隨風倒”的性格,在以後走上社會也容易被別人欺負。

  • 孤僻固執

總是被打的孩子,會感到很孤獨。尤其是那些喜歡當眾打孩子的,這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極大的傷害,他們會因此懷疑自己,覺得自己低人一等。這種類型的孩子會不喜歡和別人交流,也不喜歡和別人玩,性格也比較孤僻。

家長總是打罵孩子,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同時還會導致孩子出現逆反心理和對立情緒。生活中就有不少孩子,為了報復大人,總是故意搗亂,你要往東他偏要往西,存心氣大人。還有的孩子非常犟,越大越不認錯,甚至有離家出走的情況,這種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固執。

  • 自暴自棄

現在的孩子都有些早熟,而且自尊心特強烈。一犯錯一任性就打罵他,時間久了就會讓孩子變的很膽小怕事或者更加叛逆。他會覺得大人打他,是對他所做的事情以及他整個人的否定,尤其是在同伴或外人面前捱打時,他會覺得很沒面子,傷害了自尊心,而當孩子的自尊心被完全碾碎之後,他就可能變得自暴自棄,這是家長們不想看到。

  • 脾氣暴躁

處於模仿期的孩子,很容易受到父母的影響,如果在家總是被打,那麼他就很可能去欺負比他小的孩子。因為家長打孩子,就是一個壞榜樣,如果孩子因此養成粗暴的性格,以後還有可能出現暴力傾向,遇到問題,先通過具有攻擊性的武力手段來解決,脾氣性格變得暴戾。這對於孩子未來的人際關係,是非常不利的。嚴重的話,打孩子還會導致孩子對父母產生憤恨,影響親子關係。這種情況下,棍棒底下沒有打出“孝子”,反而讓孩子成了“逆子”。

  • 撒謊成性

美國兒童教育家海姆·吉諾特曾說過:“懲罰不能阻止不良行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時變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飾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覺。孩子遭受懲罰時,他會暗下決心以後要小心,而不是要誠實和負責。”

家長因為孩子一犯錯就打罵,會讓孩子覺得害怕,擔心自己如果做錯了事又要被打了。孩子以後不管遇到什麼事情,尤其是做錯了事後,都不敢跟父母講,慢慢的就會開始學著撒謊,犯錯了也找理由瞞著家長。因為對於孩子來說,撒謊可以免除一次災難。不過小孩子的謊言極易被拆穿,這就免不了被打,這樣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導致孩子有了撒謊的習慣。

棍棒底下出逆子:愚蠢的“棍棒教育”,打在孩子身,傷在孩子心!

既然“棍棒教育”實在是一個不可取的教育方式,如果你選擇了打罵用最快速暴力的方法,讓孩子停止了繼續犯錯,就很有可能毀了他們的一生!所以,建議家長們在實施“棍棒教育”之前,請一定要三思而後行。如果孩子犯了錯,請家長們嘗試這樣做:

首先,打罵孩子之前,先疏散一下自己的情緒。

只有讓自己冷靜下來,不至於動手打罵孩子,才能理智地教育孩子。打罵孩子是對孩子行為後果的一種不良處理方式,父母目的是為了使孩子克服缺點、糾正錯誤,幫助他們分清是非,明確努力方向。但是,打罵本身並未指明什麼樣的行為是正確的,應該的,與之相伴隨的常常是孩子的消極情緒。因此,父母教育孩子要做到有理、有力、有效、適度、適時。

然後,給孩子時間去解釋。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存在,一個獨特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也有自己要走的路,所以家長們不能以自己的思想去綁架他們。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的錯,孩子做任何一件事,也是有他的理由。儘量讓他們說出自己這樣做的原因,這樣更有助於管教和改變孩子不好的習慣和行為。從今天開始,在孩子犯錯的之後,面對我們的孩子,彎下腰,多問問他們為什麼要這樣?而不是,一邊打罵一邊告訴他們不能這樣。

最後,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其實打孩子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知道這麼做是不對的。如果父母能夠冷靜地引導孩子,多跟孩子交流溝通,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錯誤,還可以共同作出規定,讓孩子養成自己要為自己的錯誤負責任的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